二次供水“一张图”监管平台探讨
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管理现状与改造模式探讨_供水PPT课件

面临较难的协调问题。
02 二次供水运行管理模式
多头管理
业主所有,水务部分代管
业主所有,物业代管
业主所有,水司代管
第三方
水务所有 水司所有
12.57%
物业所有
地方建设局所有 业主所有
30%
无记录
28.6%
10%
6% 11%
1% 12% 5%
13%
5%
7%
图 各地二次供水产权关系
产权归属多样,统一管理约占一半
97.28%
时传输至二次供水调度中心,在二次供水管理处构 建二次供水泵站监控调度中心,集中监测调度各二
次供水泵站的运行情况,可实现绝大部分二次供水
91.30%
泵站的无人值守。
78.26%
这一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最大好处是提高了管理效
100.00%
率和供水服务品质,但相应也带来了组织机构的调 整,这也是目前二次供水管理信息系统顺利运行所
设备信息 、水箱(罐)容积、接入市政压力、最高日用水量 、最大时用水量、平均日用水量、全年总用水量
管理体制
二次供水产权关系、二次供水管理模式、二次供 水 管理依据的地方政策或文件
消毒情况
二次供水的消毒方式、清洗消毒单位、清洗消毒 频 率、清洗部位、清洗方式方法描述
水质检测 水质定期检测单位、取样点位置、检测项目及频率
30.00%
28.13%
20.00%
20%
19.38%
变频+水箱
10.00%
无负压
7.50%
0.00%
2011年-2020年
2001年-2010年
图 供水方式与建筑建成时间
6.88% 0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方案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方案简介二次供水是指自来水由供水厂供给用户后,再经过用户设备进行二次分配的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是为了实时监测和控制二次供水过程中的水质、水压、水位等关键参数,以保障供水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的二次供水监控系统方案。
系统组成二次供水监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以及远程监控终端组成。
传感器传感器是二次供水监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实时感知并采集水质、水压、水位等参数。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pH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相连。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传输。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可以采用嵌入式系统或单片机,通过串口或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
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是二次供水监控系统的核心处理中心,负责接收和处理数据,实现数据存储、分析和展现。
该模块可以采用云服务器或本地服务器,具备数据存储、处理和查询能力。
远程监控终端远程监控终端是供水管理人员使用的控制和监测界面。
通过远程监控终端,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二次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远程控制和设置报警参数。
远程监控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上的Web界面。
系统工作流程1.传感器采集数据:传感器感知并采集水质、水压、水位等参数的实时数据。
2.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传输数据: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传输。
3.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接收数据: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接收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传输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存储和处理。
4.数据分析和展现: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并在远程监控终端上展示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
5.远程监控和控制:管理人员通过远程监控终端实时远程监控和控制二次供水系统,包括监测运行状态、设置报警参数、进行远程操作等。
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

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目录1.概述 (5)2.设计目标 (5)3.总体架构 (6)3.1软件系统结构 (6)3.2硬件系统结构 (8)4.数据标准化及采集设计 (8)4.1数据管理理念 (8)4.2数据梳理 (9)4.3数据的采集和接入 (9)4.4数据标准化 (9)5.数据处理设计 (10)5.1数据抽取 (10)5.2数据校核 (11)5.3数据存储 (12)6.系统功能设计 (13)6.1实时监控 (13)6.1.1 GIS应用 (14)6.1.2 综合监控 (15)6.1.3 工艺图 (18)6.1.4 视频监控 (18)6.2预警报警 (19)6.3历史数据查询 (20)6.4统计分析 (21)6.5基础信息管理 (22)6.6远程控制 (22)6.6.1指令发送 (22)6.6.2操作日志 (23)6.7移动应用功能设计 (23)7.系统效益及优势 (24)7.1系统效益 (24)7.2系统优势 (25)7.3系统缺陷 (26)表目录图 1 GIS应用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2 综合监控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3 工艺图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4 告警监测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5 历史数据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6 二次供水APP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作为城镇供水系统的“最后一公里”,二次供水设施解决了中高层建筑的供水问题,但目前存在着跑冒滴漏严重、供水服务不规范、水质二次污染风险高等问题,目前已成为影响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的薄弱环节,群众反映强烈。
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不符合要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时限,并鼓励供水企业承担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真正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统一管理。
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建设

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建设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供水问题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的建设对于提高供水管网的运行效率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模块开发与集成以及运维管理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的建设。
一、需求分析在建设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之前,需要对当前供水管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需求分析。
一方面,供水管网分布广泛,维护困难,导致故障处理周期长,供水管网的可靠性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短缺问题,二次供水系统的建设日益重要,需要实现供水的分散、灵活和智能化。
二、系统架构设计基于需求分析,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建立包括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在内的整体网络模型。
其次,应考虑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确保实时采集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的相关数据,包括水压、水流、水质等信息。
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设计冗余备份和灾备恢复机制。
最后,应设计用户界面和管理后台,方便管理员和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于供水管网的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采集设备,实现对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数据的实时采集。
同时,还需要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四、功能模块开发与集成供水管网GIS系统和二次供水智慧平台的功能模块开发与集成是整个系统建设的核心环节。
对于供水管网GIS系统,需要实现供水管网网络模型的建立和展示、设备状态监测与预警、故障诊断与处理、供水管网运行优化等功能。
对于二次供水智慧平台,需要实现分散供水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控制、智能供水调度、供水计量与收费等功能。
二次供水智慧泵房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云监控平台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研发、建设及部署二次供水智慧泵房的工业互联平台。可作为企业建设或评价二次供水互联平 台的评测依据。
技术内容
技术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二次供水智慧泵房监控系统的云监控平台部分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云基础设施层、平台支撑层 和平台业务层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规定了云基础设施提供平台所需的计算、存储和络资源以及对云资源管 理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规定了平台支撑层提供以设备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共享、设备建模、权限控制、 数据访问等通用组件的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规定了平台业务层的远程监控、泵房运维、泵房管理等的功能要 求。
二次供水智慧泵房监控系统技 术规范云监控平台
行业标准
01 起草人
03 适用范围
目录
02 起草单位 04 技术内容
基本信息
《二次供水智慧泵房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云监控平台》是2018年12月28日实施的一项行业标准。
起草人
起草人
余启纯、孙伟国、丛力群、欧阳树生、刘小松、叶志辉、董文生、秦伟芳、张伟毅、李海波、刘志豪、封小 青、肖淑亮、杨涛、徐雯怡、陈英华、代真虎、苏盼、刘丽、黄钰梅、沈慧芳、刘林、王启云、邱兆平。
浅谈二次供水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二次供水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高层住宅拔地而起,二次供水日益增多,如何保证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和目前二次供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了调查和分析,谈谈二次供水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确保二次供水的卫生安全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关键词:二次供水;现状;对策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供水管网水压难以保证用户用水需求,二供是近年高层供水的唯一选择方式,二次供水设施成为管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产权的界定、管理的脱节,致使二次供水设施存在污染,影响居民生活使用。
原有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系统对水质的污染已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管理,保证用户喝到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水,是市政府和供水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有二次供水管理模式由于国家未出台统一的二供管理标准,全国各地城市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多样的二供管理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模式:(1)统建统管模式即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后期运行管理统一规划归供水单位负责,其主要做法是新建或改造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管理单位统一管理,供水企业自行承担二次供水设施的日常管理,运行养护、更新改造等工作,政府出台统一的二次供水价格,用户以水费的方式承担运行维护管理费用,这种模式是多地推崇的二次供水管理模式;(2)统管不统建模式即二次供水设施由开发商或物业单位按照供水企业的验收标准要求自行采购建设,新建或改造后的供水设施经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后,将新建的二次供水设施设备移交供水企业负责二次供水设备加压前端的水量及水质保障,物业或业主负责二次供水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等。
该模式容易出现后续日常管理、运行维护、设备更新不到位引起用水投诉等问题,后期更有甚者会成为无物业、无业主委员会、无管理单位的“三无单位”(3)不统建不统管,市场入围管理模式该模式当中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均由开发商或物业单位负责,供水企业只提供技术标准作为建设依据,管理维护则遵循当地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整体来讲该模式属粗放式管理,也是现在国内大多数地区所采用的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浅谈二次供水卫生的监管

浅谈二次供水卫生的监管1.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由于市政给水管道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的供水要求,因此二次供水是高层供水的唯一选择方式,在我国城市供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二次供水水质相比于自来水厂水质而言,更容易受到污染,其供水卫生一直是外界关注焦点。
据统计,日常管理中,饮用水水质投诉案件约80%都是由二次供水造成的,因此,加强对二次供水卫生的监督管理,落实二次供水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已是当务之急[ ]。
2.二次供水卫生现状分析本文以上海市某区二次供水为例展开讨论,选择了不同管理模式下不同地区的具有较强代表性的140家二次供水单位,就其2013年6月-9月的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现状展开研究。
在这140家二次供水单位中,宾馆饭店33家,商品住宅楼82家,商务大楼25家。
其中有51家在2000年以前就使用二次供水,2000-2009年使用二次供水的有39家,2009年以后使用二次供水的有50家。
二次供水设施采用的材质有水泥、玻璃钢、不锈钢、水池以及无负压供水设备。
2.1二次供水水质情况分析。
[ ]140家二次供水单位中,2012年水质合格率达到了最高的93.1%,2011年和2013年分别降到了80.3%和88.7%,水质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浊度、色度、pH、肉眼可见物、臭和味、菌落总数、氨氮、余氯、耗氧量、氰化物、砷等。
其中,主要是菌落总数和余氯不合格,从而影响了水质的合格率。
2.2二次供水消毒情况分析二次供水消毒分为水质消毒和设施消毒。
水质消毒基本上采用的是氯化物消毒,消毒剂以漂白精片为主。
11.2%的单位没有对设施开展定期消毒,37.7%的单位每两年对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剩下的单位则每年都会对设施进行清洗消毒。
仅有9.7% 的單位配备了水质余氯检测设备并能开展自检,90.3%的单位没有配备余氯检测设备,其中17.6%的单位也不采取委托送检的方式,因此不能提供每日余氯等水质项目检测报告,这些单位仅依赖卫生部门每年开展的水质监督监测工作了解供水水质情况。
浅谈二次供水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 上接第 1 0 8页 )
字市政 ” 项 目为契机 , 实施 了供水 管网地理信 息系统一期 建设 工程 , 并于 2 0 0 6年 8月底顺利完成 。随着供 水管 网 G I S平台的 日益成熟 , 充分利用 二次供水信 息是二次供水信息化 工作 的下 个 目标,二次供水管理信息系统将逐步整合 到供水管 网 G I S 平 台上来, 实现供水水压、 水质、 服务一体化的计算机 管理 。
参考文献 :
E l i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 第6 版E N ] . 北京: 清 华大学出版社 , 2 0 1 2 .
[ 2 ] 乌 家培 . 企业信 息化的实质 、 问题 与出路 啪 . 信息系 统工程 , 1 9 9 9
因此 其 处 理 突 发 事件 的 能力 不 强 。
奠 定 了基础 。 ( 3 ) 科技成果 的转化应用 。一些较为成熟 的在线监 测设备
的应用 , 例如输 电线路状态监 测 中心 的建设、 直升机 的巡检作 业等 , 使得部分科技成果正在转 化应用 到输 电线路 的运 行维护 中, 一定程度上为专业化集 中运 行维护模 式的转变 提供 了科技
以及未来 的运行维护发展模式 , 既要积极 实施专业化集 中运行 维护模式, 保证 电网的稳定运行 , 使 电网更加坚强 。
参考文献 :
[ 1 ]舒印彪, 胡毅 , 李雪 , 等. 特 高压 交流输 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 电作 业[ J ] . 高 电压技术, 2 0 0 7 , 3 3 ( 6 ) : 1 - 5 . E 2 ]蔡敏.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 [ J ] . 湖北 电力 ,
2 O l 1 , 3 5 ( 6 ) : 1 - 6 .
3 未来超 高压 线路的运行维护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供水“一张图”监管平台探讨
(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为满足用水需求而建设的二次供水设施也随之不断增加,并在大中型城市形成一定的规模。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形成权责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新格局,解决好城镇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质安全问题,更好地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
二次供水“一张图”监控管理系统以公共基础地理和二次供水核心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GIS、数据整合处理等技术手段,探讨将标准不一、格式多样、分散管理的现有二次供水数据,统一集中管理,形成标准统一,上下一致的数据资源保障体系,为二次供水业务监管系统提供“一张图”服务。
关键词:二次供水;一张图
引言
作为城镇供水系统的“最后一公里”,二次供水设施解决了中高层建筑的供水问题,国内二次供水主要有以下两种:
(1)由供水企业抄收到户,加价收费。
由开发单位负责建设,二次供水设施按有关标准验收合格后,统一移交给供水企业管理,物价部门允许其将相关费用计入水价,经测算中高层住宅居民每吨水统一加价0.4—1.05元不等;
(2)开发企业将二次加压供水设施委托供水企业建设,与供水企业签订委托建设、水质等一揽子管理协议。
由供水企业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维护,并依据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标准向开发单位一次性收取供水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设备日常运行所产生的电费等其他费用由物业按原有模式计入物业管理费中由业主支付。
相比水厂供水的集中管理监控而言,目前与高层建筑配套的二次供水尚处于一种不规范的自主设计、建设、使用、管理的状态,一些二次供水设施建设质量不过关、更新改造不及时、运行维护主体多元化,导致出现了跑冒滴漏、水质二次污染、安全防范隐患突出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的薄弱环节,一直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下发通知,就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工作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1)明确了不符合要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时限;
(2)鼓励供水企业承担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
(3)落实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与运行维护费用。
二次供水状况不仅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也影响着供水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二次供水的监控管理力度不强,工作往往比较被动,因此探讨二次供水的监管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1系统建设目标
为了解二次供水泵房的实时运行信息,需建立一套远程集中监控系统,针对泵房实际情况,在泵房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供水企业监控中心对各二次供水泵房的数据监控。
二次供水“一张图”监控管理系统是以公共基础地理和核心业务数据为基础,物联网为依托,通过综合运用GIS、服务融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对多时空二次供水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分析,并提供标准服务接口,为二次供水业务应用系统的快速搭建提供功能及服务支持。
平台的建设目标如下:
短期目标:空间及业务数据的整合与服务共享应用——整合二次供水泵房工况图、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设备运行参数、水质监测、视频数据、发布数据服务、应用API。
中期目标:行政区域范围内推广——各个地市政务系统、水务局、小区物业/用户三级应用平台互联。
长期目标: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基于云GIS技术的二次供水数据中心。
2总体设计
系统平台采取“以数据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以应用为导向”的设计思路,总体架构见下图:
(1)“一张图”模式的核心是数据整合、共享和自适应扩展,其中数据整合是数据共享的基础。
二次供水基础数据库,存贮在云服务器,并提供跨广域网的远程异地备份和恢复功能,汇聚和管理本行业的数据,支撑行业调度和精细化管理。
(2)通过设备物联化、平台智能化、管理扁平化、服务前置化,为科学的管理和事故处理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服务。
(3)系统平台面对水务、供水、排水等行业管理单位,可以根据二次开发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对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进行封装,共享系统应用只需对接相应的适配接口,即可轻松调用各种数据及功能。
3系统应用集成
3.1监测监控
(1)站点管理模块,系统平台上可添加、修改、删除各监测点,并建立各测点的设备档案,如:站点名称、水表型号、水表口径、传感器监测类型、安装时间、通信类型、
SIM卡号等。
(2)供水信息监测模块,实时采集二次供水泵站的监测信息,包括二次供水浊度、PH值、余氯等水质参数;二次供水泵房供电电压、供电电流、电量等供电状态;加压泵工
作电流、工作电压、工作频率、检修状态、启停状态、保护状态;电动阀门的开度、
开关到位状态。
(3)远程控制模块,可自动/远程控制每台加压泵的工作频率或启停状态,阀门的开状态、关状态等。
(4)GIS展示模块,可采用地图浏览方式,快速定位各二次供水泵站的位置,获取关键运行参数,如水质、流量、进出口压力等。
(5)视频监控模块,可支持多路视频监控,并可进行云台控制。
3.2行业监管
(1)模型技术模块,可通过工艺画面,直观详细地展示各二次供水站点的运行情况。
(2)智能报表模块,自动生成二次供水各环节的汇总报表和统计报表,自动生成各项数据的历史曲线、柱状图,饼图等分析图标。
(3)水质评价模块,以月度监测数据为基础,按水质级别以不同颜色直观反映二次供水水质情况。
(4)基础数据库模块,将行业数据汇聚并存贮在水务、供水、排水等行业管理单位。
(5)应用接口模块,提供丰富的数据访问接口,支持跨平台的数据访问和操作。
3.3应急管理
(1)运维监控模块,以电子化、自动化的监控形式辅助运维,对事故、故障提前进行预警管理,快速发现问题,智能分析故障,减少运维过程中事件、故障带来不良影响
力以及大量运维工作量。
(2)预警管理模块,当水质超标后系统可自动报警;重点探索各级部门分工,直观显示业务处理流程,为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3)集群发送模块,对各二次供水泵房负责人、居民信息分组管理,集群发送短信、邮件或推送报警信息。
3.4行政许可
(1)权限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员可根据部门、职工、工种等,对不同的管理人员授予对应的功能模块使用权限,管理人员只能进行权限内的查询、控制等操作,不允许越
限进行数据访问,更不能随意对远程设备进行控制,以确保系统运行。
(2)系统日志模块,系统自动记录用户登录系统操作,和对监控系统执行的操作,便于事故等追溯,规范操作员的行为。
3.5专题应用
(1)数据交换系统,在二次供水数据中心与各行业基础数据库之间,通过数据抽取、异构处理和数据归并,提供基于统一平台的双向数据交换服务。
(2)大数据模块,随着行业各环节信息化应用增加,数据增加速度不断加快,运用云计算可将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并根据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组合分析。
4讨论
随着政府主导将二次供水泵房收回统一管理,将泵站进行改造,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和安全用水,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有利于管理机构的升级转型,更好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本文探讨了能够支撑多目标、多任务和多层次应用的二次供水“一张图”监控管理平台的总体设计、功能和应用等架构。
该系统平台重视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使多个相互封闭的信息系统有机关联起来,实现了资源整合和分级共享,初步改变了原来各系统独立运行、数据孤岛、功能重复、效率低下的局面,为政府部门、水务系统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全方位、分层次的信息服务,实现了信息和过程的逐步公开,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此外,该系统平台除了提高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降低了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成本之外,未来还可深入挖掘二次供水的数据模型、趋势分析、隐患分析和科学预警等应用,为科学决策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障二次供水安全生产提供信息支持,使供水行业向“智慧水务”迈进。
参考文献
[1]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度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刘梅,章艳锋.信息化对北京水务公共管理和综合决策的影响研究[J].水文,2008,28 (增刊):51~52.
[3]李皖宁,富景辉.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现状及监督管理[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04):396-398.
[4]刘长昆.二次供水卫生监测管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文献杂志,2015.19.4060.01.
[5]林先成,杨武年.WebGIS在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人民黄河,2008,30(3):15~16.
[6]张闻波.水利信息资源整合的必然性与面临的问题[J].水文,2008,28(增刊):35~37
[7]厦门四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