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活动过程:一、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齐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二、讲授新课1、课件:打出图文,配合轻音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
3、学生自学生字,小组合作完成。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喜马拉雅山脉”、“嵌在”、“年轮”、“妙不可言”。
5、默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想:共写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6、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语言,朗读该小节。
7、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诗歌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8、诗歌里共写了大自然的哪几种语言?(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用简笔画形式将诗歌里的七种语言表示出来)9、学习第二小节。
这个小节里写了哪一种语言?它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打出蓝天白云图)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的白云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个小节?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该这样读?为什么?学生齐读该小节。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入题。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
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衰草连天鬓毛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一丢三落四落枕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2.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学习重点:1.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把握文本内容(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用语言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以问题形式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不能。
课文是按照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并用序词标明,使文章条理清楚。
--“纬度影响最大”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分析结构,把握文本条理性过渡:同学们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么多的重要信息的呢?第4段中结尾有这么一句话--“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的科普儿童诗。
全诗共十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妙。
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起来生动有趣。
能够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在读中思考、想象、感悟、理解;在读中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妙,产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运用之巧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准是’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仿照第二小节内容自己编写第三小节”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言语分析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朗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学习,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自主学习。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3、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朗读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可以)那谁来回答一下,我们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是通过什么进行的?(语言)师: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不信吗?大家看——出示课件:看云识天气等一些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图片,并配以解说。
2、师:这种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件:课文题目,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师:老师相信这首小诗你们也一定读的很棒,大家看自读提示a、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4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掌握常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新设计1、相信学生人人有慧根。
2、本节课力求落实“先学后教”的生本教育理念,追求课堂的生本、生态、生成、生动。
因此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质疑的机会,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建学生展示质疑的平台。
学情分析1、在第三单元已学过几篇说明文,各校对教材处理不同,学生对说明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准确把握说明顺序还有一定难度。
2、本文知识性强,内容上有一些枯燥,要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3、八年级学生对语言品味有一定的基础,对说明文语言的品味,还要适当引导,加以规范。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事理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过程【导入】大自然的语言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有她自已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苏醒,草木萌发。
不久,夜红山“杜鹃花发映山红”,马渡河“桃花落尽菜花黄”。
到了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云盘岭“正是橙黄橘绿时”,金竹园“满山尽带黄金甲”,武陵峡“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太平顶迎来了第一场雪,冬天悄然而至……【测试】检查预习销声匿迹(xiāo)悄然无声(qiǎo)惟妙惟肖(xiào)风雪载途(zài)一年半载(zǎi)【活动】前置学习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完成下列前置学习:1、找一找:抓关键句,找出有关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四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四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2.培育速读习惯和力量。
3.积累一些词语。
重点、难点重点:(l)分段、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
(2)积累词汇。
难点:速读的习惯和力量。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以下加点字的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翘尾巴连翘观测道观播种耕种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落叶丢三落四落枕2.查工具书,解释以下词语。
(1)溶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妙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看并测验,学校二班级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9)悬殊:相差很远。
3.阅读课文,思索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1.简介:竺可帧,物候学家。
2.导语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事实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奇特别,引人入胜。
三、正课1.速读课文。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留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争取2分钟内读完。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商量并归纳: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改变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其次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开”。
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脑确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
说明确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讨论……”到完。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效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3.能背诵课文。
4.能用阅读儿童科普__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用"只要……就能……"造句。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儿童科普__的方法读懂课文,仿写诗句。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理解"准是"等词语的意思;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尝试背诵第2~6节。
3.能用读儿童科普__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2.复习本单元提示,了解儿童科普__的阅读方法。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质疑问难。
(4)自学检查。
①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
假如请假假装弄虚作假病假②组词雁()编()逗()燕()偏()豆()③小组轮读课文,集体正音。
④质疑释疑。
4.再读课文,学习2-6节。
(1)录音范读,说说这首诗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用"--"划出。
它们都说些什么呢?用"--"划出。
(2)学生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春天来到人间大雁在编队南飞秋天已在眼前(3)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一节涛反复研读、体味。
(2-6节教学动态控制,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编排教程。
)①第2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准是",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教学过程:一、释题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
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新授课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学生自由朗读2、3、4节,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提问: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你是怎么知道的?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习2、3、4各小节。
1)教学第二节,出示课件(蝌蚪在水中游动),帮助了解所选小节的知识。
①齐读第二节,抽个别学生读第二节。
②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语言,它是怎么告诉你的?③抽个别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④集体朗读第二节(教师指导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虎林市逸夫中学沈兰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物候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涵泳品味法。
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4.延伸拓展法。
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你能从大自然的各种景象中,判断出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思考回答)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今天我们就来学校一篇和物候有关的文章,那就是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三、尝试探究学习
1、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准确地筛选信息,分别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请用概括的话归纳本文用的说明顺序?
3、研究学习课文6---10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四、尝试品味语言
本文生动的语言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中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而且瞬息万变,我们只有真正地去热爱它,才能读懂它的语言,这样我们才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七、课堂检测
1.本文从全文上看采用了()说明顺序,在说明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时用了()说明顺序。
2.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10天左右。
八、布置作业(3选2)
必做: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2.按照一定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有条理性的写一写我们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