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设计《了解一双一对》
【中班语言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一双双一对对

【中班语言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一双双一对对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一双双一对对一、教学内容1. 学习词语:一双双、一对对2. 学习句式:我的_____(名词)是一双/一对。
3. 学习通过观察、描述和表达来展示自己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词语“一双双、一对对”的含义及用法。
2. 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词语“一双双、一对对”的认知和应用。
难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的小动物,询问:“你们看看图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的?”鼓励幼儿大胆描述。
2. 学习词语(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词语“一双双、一对对”,并结合挂图和卡片,让幼儿理解其含义。
例如:“看,小鸟们是一对对的,小鸭子们是一双双的。
”3. 实践操作(10分钟)教师分发学具,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剪下来。
接着,让幼儿将自己绘制的小动物贴在另一张画纸上,组成一双双一对对。
4. 小组交流(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一双双一对对的小动物,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
例如:“我的小鸟是一对对的,它们在天空中飞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双双一对对小鸟天空中飞翔小鸭子水中游兔子草地上跳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家人一双双一对对答案示例:我的爸爸妈妈是一对对的,他们爱我。
2. 作业题目:我的朋友一双双一对对答案示例:我的好朋友小明是一双的,我们在一起玩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通过观察、描述和表达,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词语“一双双、一对对”。
在实践操作环节,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小组交流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园中班教案《了解双数》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了解双数》含反思中班教案《了解双数》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说出成双成对的物品,体验嬉戏的欢乐,了解生活中双数的存在及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幼儿学习双数的爱好,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了解双数》含反思教案吧。
1、了解生活中双数的存在及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说出成双成对的物品,体验嬉戏的欢乐。
3、引发幼儿学习双数的爱好。
4、让孩子们能准确推断数量。
4件衣服,每件衣服有4粒能系的扣子。
一、了解双数的另一种表达方法。
老师伸出双手。
老师提问:两只手还可以怎样说?了解两只手还可以说成一双手。
引导幼儿理解每位小伴侣都有两只手,还可以说每位小伴侣都有一双手。
二、查找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尝试用1说出成双成对的物品。
请查找自己身上有哪些部分是成双成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成对使用。
引导幼儿用1来说出自己找到的物品,如一双袜子、一对触角、一对眼睛、一副手套,等等。
三、做嬉戏“小手真能干”,理解双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两名幼儿参加系扣子竞赛。
两组幼儿穿上衣服后,一组的幼儿用一只手系扣子,另一组的幼儿用双手系扣子,比一比哪组幼儿系得快。
第一轮竞赛终止后,两组幼儿交换系扣子的方法,连续嬉戏。
引导幼儿思索,在嬉戏中,哪种系扣子的方法快。
并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双手一起做。
日常生活渗透在幼儿园中查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未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小百科:双数是数学中正偶数的别称。
在数学中与单数相对,可以表示为形如2n的数(n为正整数)。
双数必需能被2整除。
值得留意的是0是偶数(2021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21年也规定零为偶数)。
一对和一双的中班数学教案

一对和一双的中班数学教案中班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幼儿的数学启蒙起着关键作用。
数学是幼儿认知世界、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而在数学教学中,一对和一双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对于幼儿的数学认知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对和一双的中班数学教案,旨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
教案目标:1. 认识一对和一双,理解其概念。
2. 能够准确地用一对和一双来描述物品。
3.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一对和一双的事物。
4. 能够将一对和一双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 一对手套、一副眼镜、一双袜子。
2. 图片或卡片,有一对和一双的事物。
3. 一些小玩具,如积木、小动物等,数量不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引入一对和一双的概念。
将一对手套和一副眼镜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是一对还是一双。
引导幼儿理解一对和一双的区别,可通过比较它们的数量和使用方式。
Step 2:巩固概念展示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有一对和一双的事物,如一对鞋子、一对手套、一双袜子等。
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特点。
可以逐张展示图片,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发现区别。
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巩固一对和一双的概念。
Step 3:拓展应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小玩具,如积木、小动物等,并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找出一对和一双的物品。
教师可以和幼儿互动,例如:教师说:“我看到了两只小鸟,它们是一对还是一双?”幼儿可以回答:“是一对。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例如:“你能找到一个一对和两个一双的物品吗?”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
Step 4:综合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应用一对和一双的概念。
例如,准备一些物品,要求幼儿按照一对和一双的要求进行分类,可以使用小篮子或盒子进行收纳。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选择。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如“你有一对手套,但是丢了一个,怎么办?”Step 5:总结回顾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回顾一对和一双的概念,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一对和一双的区别。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 (一)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 (一)在幼儿园中班教育中,数学教学也逐渐占据重要位置。
而双双对对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学教学内容,在幼儿园中广泛应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双对对》。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双双对对”的概念。
2.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
3.提高观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双双对对”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让孩子了解“双双对对”的概念,能够描述它的特点和规律。
2.让孩子学会比较大小,匹配数字和数量,加减法运算等相关的数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了解“双双对对”的概念1.教师先用图片来展示双双对对的概念,用口语简单地描述它的特点和规律。
2.让孩子自己来组合双双对对的数字,运用各种颜色的组合,灵活运用两个数比较,然后分别让他们将大小比较小的数字从左边搭上去,将大小比较大的数字从右边搭上去。
3.通过动手操作的训练,让孩子在游戏中灵活地掌握“双双对对”的概念。
第二环节:提高观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1.教师选取几组双双对对,要求孩子们分析它们的特点,并将相似的数字组成一组。
2.让孩子们比较每组数字中的大小,然后归纳出规律,比较一下两个组合中的大小。
3.一边比较一边加以注释讲解,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准确理解。
第三环节: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1.以双双对对为例,教师先模拟减法的运算方法,如6-4,让孩子们试着去找到正确的答案,并通过游戏加深孩子对“减法”这个概念的认识。
2.适当增加数值,让孩子继续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演练,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让孩子们掌握用12个数字组成不同的数字双双对对,并用这些数字来进行比较,练习数值的组合和计算。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图片、颜色卡片、双双对对数字。
2.通过讲解和游戏来让孩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3.以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点,让孩子们能够便于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设计:了解一双一对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设计:了解一双一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一双一对的概念;
•认识数数1-8中的奇数、偶数。
2. 能力目标
•能够在游戏中自如地协调运动;
•能够通过观察、感知数值快速分辨奇偶数。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能够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一双一对概念;
•通过小游戏巩固认识1-8中的奇偶数。
2. 教学难点
•分辨1-8中的奇偶数。
三、教学内容
1. 课堂导入(5分钟)
•复习数数1-8。
2. 新课教学(15分钟)
•引入一双一对的概念;
•让幼儿手牵手,让他们自己感知一双一对。
3. 游戏环节(25分钟)
•小组活动:以小朋友举手的方式进行小游戏,组员根据举手数配对,选拔幸运儿;
•让举手数的小朋友分别拿到相应数字的扑克牌,并进行分组:奇偶分组、数字从小到大分组,快手答题;
4. 课堂小结(5分钟)
•讲述本节课学习的亮点;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课程总评。
四、教学反思
1. 教学收获
•了解了幼儿对于一双一对的认知特点以及奇偶数的区分难度;
•增强了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的认识。
2. 教学困难
•在游戏环节的小组排队时,有些小朋友想“打乱”队形,缺乏积极配合精神;
•有些小朋友对于奇偶数的识别还不够准确,需要慢慢加强认知。
3. 教学改进
•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下一次练习中特别注意奇偶数的认知,加大难度;
•通过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中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一双双一对对》

中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一双双一对对》教案:一双双一对对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汉字进行配对游戏,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记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游戏所需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汉字。
2. 教师准备好相应的游戏指令。
3. 教室中央需要摆放一张大桌子,用于放置卡片。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 教师将准备好的卡片分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看一看卡片上的汉字,看谁认得最多的字。
2. 请学生们分享他们认识的字,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解释。
游戏一:字母配对1. 将卡片放在桌子上,保持卡片的顺序不变。
2.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
3. 每组学生依次选择一张卡片,翻过来,读出上面的字,并大声说出与之配对的字。
4. 如果答对了,该组学生可以继续挑选下一张卡片。
5. 如果答错了,轮到下一个小组的学生挑选卡片。
6. 最终,看哪个小组能够配对最多的卡片,该小组获胜。
游戏二:速度配对1. 教师将卡片打乱顺序放在桌子上。
2.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
3. 教师说出一个字,每个小组的学生需要迅速找到卡片上的这个字,并读出与之配对的字。
4. 第一个完成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分,然后轮到下一个字。
5. 游戏时间为1分钟,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该小组获胜。
游戏三:听力配对1. 将卡片按顺序放在桌子上,但是将其中几张卡片移开。
2. 教师说出一个字,学生需要找到卡片上的这个字,并读出与之配对的字。
3. 学生需要将配对的卡片放在一起,并读出配对的字。
4. 教师可以通过指令控制游戏的难度,例如逐渐增加所移开的卡片数量。
游戏四:句子配对1. 将卡片按顺序放在桌子上,每个卡片上写有一个字母。
2. 教师以不同的字母组合成句子,例如“一双双一对对”,并将句子写在黑板上。
3. 学生需要找到卡片上的字母,组合成句子,并读出句子。
游戏五:自我评价1. 每个学生都选取一张卡片,逐个进行表演。
中班数学教案一双双一对对

中班数学教案一双双一对对中班数学教案:一双双一对对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在中班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基本数学概念、计数技能和空间感知能力。
本篇教案将围绕主题“一双双一对对”,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和游戏,帮助中班学生理解双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计数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双数的概念,能够简单地辨认双数和非双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将物体成对地分组。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对双,一把单”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活动:观察摆放好的成对物品,引出“一双双一对对”的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讨论,让他们了解双数的概念。
3. 练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数数和配对活动巩固双数的概念和计数技能。
4. 小组合作游戏: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合作创作:学生自由组队,利用素材创造双数的作品,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摆放的成对物品,引导他们发现一双双的鞋子、手套、袜子等,并鼓励他们说出观察到的双数物品。
- 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向他们展示摆放好的成对物品,并鼓励他们观察、比较,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双数物品,如“有两只一样的鞋子”。
2. 概念讲解:-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的物品,让他们找出其中的双数和非双数。
- 展示一些不成对的物品给学生观察,让他们说出哪个是双数,哪个不是双数,并解释原因。
-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双数”,并与他们分享相关的实例。
3. 练习活动:- 让学生用手指指向教室中的物体,进行简单的计数活动,引导他们快速判断是双数还是非双数。
中班数学教案一双

中班数学教案一双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双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左手和右手。
2. 学生能够用手指进行简单计数,并能够根据指的个数进行数量对比和排序。
3. 学生能够发现周围物体的左右对称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左右对称分类。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双手图片、手指图示、相应数量的物品、左右符号卡片。
2. 学生准备:参与观察和操作。
三、教学过程:1. 游戏导入:教师展示双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的手有几只?如何区分左手和右手?教师引导学生用指头指一指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让学生通过动作来展示左右手的区别。
2. 操作实践:教师发放手指图示,引导学生分别用手指进行计数,并依次展示1根、2根、3根、4根手指。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的手一共有几根手指?请你们用手指数一数。
学生进行操作计数,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的回答。
3. 数量对比:教师放置相应数量的物品在桌面上,比如用果汁盒子放置1个苹果、2个橙子、3个饼干、4个小球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品数量的多少,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数一数每个物品的个数,并进行简单的数量对比。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苹果比橙子多吗?苹果和饼干哪个多?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回答问题。
4. 数量排序:教师放置一些物品在桌面上,可以用相同的物品,如苹果、橙子等,也可以用不同的物品,如笔、纸张等。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请你们摆一摆这些物品,让它们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将物品从少到多进行排序。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排列,并对学生的排序结果给予评价。
5. 左右对称:教师发放左右符号卡片,然后展示一些周围物体的图片,如椅子、书桌、窗户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左右对称性。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能发现哪些物体是左右对称的?请你们将左右对称的物体指出来。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找出左右对称的物体,并用符号卡片进行标记。
四、课堂小结:教师进行复述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设计《了解一双一对》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
了解“一双一对”的概念。
2、学习进行正确的物品配对,会使用量词“双”“对”。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40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一双的概念。
1、问题情境导入,了解一双有两个。
教师:到晚饭的时间了,熊妈妈
把做好的饭菜端到餐桌上,熊宝宝也帮忙拿筷子。
可是应该哪多少筷子呢?熊宝宝挠挠头,跑回去问爸爸,爸爸正在喝水没有说话,伸了三个手指,熊宝宝还是不能确定,又跑过来问妈妈,妈妈说6,熊宝宝更加迷惑了,爸爸说3,妈妈说6,到底应该是多少呢?谁说的对呢?你们能帮帮熊宝宝吗?(教师出示玩具熊宝宝)
2、请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说一说。
3、教师小结:熊爸爸和熊妈妈说的都对,却又都不完整,熊爸爸应该说,拿3双筷子;熊妈妈应该说,拿6根筷子,数字后面应加一个词。
一双有两个。
二、说一说,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一双一对的。
1、哦,原来是这样,一双有两个,6根筷子和3双筷子是一样多的,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一双的吗?
2、幼儿自由回答。
如:一双鞋子、一双袜子、一双手套、一双手、一双球拍等。
3、若幼儿说的范围比较局限,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想一想身上有什么是一双的,穿戴的东西什么是一双的,体育用品中有什么东西是一双的。
三、通过特殊例子,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特点。
1、教师:一双有两个,一双的两个东西是一模一样的吗?
2、教师出示两双一模一样的鞋子活手套,同时取出两只右脚或手的鞋子或手套。
它们是一双吗?为什么?(其实一双的物品是对称的,有的物品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