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合集下载

初中五年级教案初步了解国际经济组织

初中五年级教案初步了解国际经济组织

初中五年级教案初步了解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组织是指由各国组成,旨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组织。

它们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和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本文将初步了解国际经济组织。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4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

它的目标是促进全球货币稳定和扩大国际贸易。

IMF的主要职责包括:1.提供财政和货币政策建议。

IMF定期对各成员国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2.提供贷款和金融援助。

IMF向会员国提供贷款,帮助其解决财政和国际收支问题,以应对经济危机和困难。

3.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IMF通过协调各国的货币政策和国际经济政策,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世界银行(WB)世界银行成立于1944年,总部也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

它的使命是减少全球贫困,促进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的工作主要包括:1.提供发展金融和技术援助。

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援助,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和农业等领域,推动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

2.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世界银行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投资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3.提供经济政策建议。

世界银行为会员国提供经济政策建议,帮助其改善经济管理和发展战略,推动可持续和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增长。

三、IMF与世界银行的区别与联系IMF和世界银行都是国际经济组织,旨在促进经济合作和发展,但它们在职责和工作重点上有所不同。

IMF主要关注国际货币体系和财经政策,致力于维护全球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它提供贷款和金融援助,帮助国家解决经济危机和困难。

世界银行则更专注于减贫和经济发展,通过提供贷款、援助和经济政策建议,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农业等领域,推动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第二十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第二十章

中级经济师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中级经济师、经济师、经济基础、中级职称、经济师课件、经济师真题知识点1:商业银行的内涵【多选题]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比较,关于其主要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营利为目的B.承担资金融通职能C.经营范围的广泛D.唯一能够面向公众吸收活期存款E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答案·解析]CD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比较,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齐全,是唯一能够面向公众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知识点2:商业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形式【单选题】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发挥着化货币为资本的作用。

这是它的()职能的体现。

A.支付中介B.信用创造C.货币创造D.信用中介{答案·解析]D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信用中介是指通过吸收存款集中社会上的闲置的资金,又通过发放贷款,将集中起来的资金贷放给资金短缺部门,发挥着化货币为资本的作用。

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知识点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多选题]下列金融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

A.吸收存款B.贷款业务C.票据贴现D.结算业务E.投资业务{答案·解析]BCE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其中资产业务具体包括:票据贴现、贷款业务、投资业务。

选项A属于负债业务选项D属于中间业务。

知识点4: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多选题]下列各项目中,属于商业银行基本经营管理原则的有( )。

A.盈利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公开性原则D.流动性原则E安全性原则{答案·解析]ADE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知识点5:存款保险制度{单选题}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原则上不纳入存款保险范围的机构是()。

A.外商独资银行B.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C.中外合资银行D.农村信用合作社{答案·解析]B 根据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凡是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含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都应投保存款保险。

《国际贸易学》(第四版)

《国际贸易学》(第四版)
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
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 度高。
• (三)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程度 •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
LOGO
第六节 其他贸易理论
• 一、可获得性理论
• 可获得性商品,是指一国能以有利条件,如特殊的资源、 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的供给弹性大的产品;不可获得性商 品,是指一国无法生产或即使能生产也必须付出很高代价 、供给弹性小的商品。
• (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萌芽 •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建立 • (三)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世界市场 •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LOGO
• 三、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 (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
•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 (三)政府的政策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
活动。 • (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 1.国际贸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 2.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 3.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学说 • 4.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 • 5.国际贸易的重大现实问题
LOGO
• 二、国际贸易的特点
• (一)手续与操作较复杂 • (二)经济环境与政治制度不同 • (三)国际贸易风险大 • (四)业务处理困难
内均衡点的边际机会成本不同,因而成为贸易产生的原因
LOGO
YX
YX
E Y2
CIC3
CIC2
Y1 AX
CIC1

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2023年修订)

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2023年修订)

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2023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28•【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20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际经济合作正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六届〕第二十号《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3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2月28日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2012年1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 2023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应当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统筹发展和安全,营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贸易环境,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编制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深化与国家商务部门等合作,强化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系统推进、相互促进,提升资源配置能级和引领辐射功能。

市人民政府应当健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进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全市总体要求和部署,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相关工作。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功能承载区建设贸易投资创新高地。

二十国集团的定位与机制建设

二十国集团的定位与机制建设

L u d s a d z u y“ eRo e o e io i eG2 ” o r e n aBe a r ,Th l f x c t 0 . Ar M nh
ht:g O xc . ge teg 0jun l t / 2 meioo /r h-2 - ra . p/ r g o s ② 周小川:“ 关于 改革 国际货 币体系 的思考 ” ,参见 中国人 民银行 门户 网站:
新机 制 ,旨在 为发 达 国家和 新兴 市场 国家 提 供建 设性对 话 的平 台 ” 这 一机制 的 , 性质 和 宗 旨就决 定 了 G 0机制 化 建设 必须 坚持 如 下特征 :没 有常 设秘 书处等 庞 2 大 官僚机 构 、没 有 固定 的议题 设 置 、不采 取投 票 的决策 程序 、不 达成 有法律 约
术研 究课 题 。 理论 意义 是 国际制 度研 究正 经历从 “ 为什 么 国际制度 重要 ” “ 到 国 际制度 如 何设计 ”的研 究议程 转换 ,通过 G2 0这个 经验 和案例 研 究 ,能进 一步 丰 富相关 的理 论研 究 ;现 实 意义是 G2 中 国具有特 别重 要意义 ,中 国已成长 0对
三个 程序 :一是 签订 有法 律约 束力 的国 际条约 作 为 G 0 制运 作 的法律 基础 2机 ;
① 朱杰进 :《 非正式性与 G2 机制 未来 发展 》 0 ,载 《 现代 国际关系 》2 1 年第 2期 。 01 ② Jh r n" h 2 ,eG n eG5 n eR l o Ase d gP w ̄s , onKio , eG 0 h 8a d d h oe f cn i o t T t h t a t n ”
h t : www.b .o .n p b ih h n l g a / 6 2 1 / 0 0 9 4 9 9 0 9 3 5 4 / 0 0 9 41 3 0 t / p / p cg vc / u l / a g i d o 3 / 0 0 2 1 0 1 1 3 0 4 7 1 0 8 2 1 0 1 9 9 s n

第二十章各国经济部门的作用

第二十章各国经济部门的作用

(dQx/Qx)/[(dPx/Px)de/e]
因为dPx=0,所以 X ( d Q x / Q x ) / ( d e / e ) ( d Q x / Q x ) / ( k )
x(k)Q xdQ x
▪ 同样进口需求弹性 (m Q m d P m ) /P m m Q m k d Q m
⊿CA
t0 O
t
时滞效应—J曲线
▪ 用货币贬值的方法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时,其效果具有时滞效应。所谓货币 贬值的时滞效应是指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本币贬值的措施时,相关实际部 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调整需要一个过程。在贬值的初期,出口商 品价格降低,但出口商品数量由于认识的时滞、决策的时滞、生产的时滞和 交货的时滞等原因,不能立即同步增加,因此,出口收入会因价格下降而减 少,表现为⊿CA曲线先向下降,如上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汇率贬值引 起的出口商品价格降低使出口量大幅度上升,国际收支状况才会逐步改善, ⊿CA曲线就掉头向上升。
▪ 出口不直接受一国实际收入的影响。
▪ 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
▪ 九、汇率变动的效应与“J曲线”
▪ (一)马歇尔—勒纳条件
▪ 汇率变动会对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影响,一般说来,外汇汇率上浮 (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劳务输出,不利于劳务输入; 有利于资本流入,不利于资本流出,因此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外汇汇 率下降(本币升值)情况则相反,一般会恶化国际收支。如果不考虑资本流 动等其他因素,假设外汇供求只由贸易收支决定,那么一国贸易收支的状况 就代表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以本币表示的经常项目差额即贸易收支余额可 以表示为:CA=PX-ePf M
▪ v2、固定汇率制就是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被控 制在一定幅度之内。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的货币当局必须经 常运用贴现政策工具调控市场汇率,或者动用黄金外汇储备平抑 市场汇率的波动。当这些办法仍不能平衡汇率的波动时,货币当 局也可以实行外汇管制乃至宣布货币法定贬值或升值来重新调整 本币对其他各国货币的比价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2.2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〇一号•【施行日期】2022.05.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扰乱公共秩序罪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〇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和治理第三章案件办理第四章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第五章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第六章国际合作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有组织犯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组织实施的犯罪。

本法所称恶势力组织,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领域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群众,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组织。

境外的黑社会组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实施犯罪,以及在境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手段,建立健全反有组织犯罪工作机制和有组织犯罪预防治理体系。

第四条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应当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相结合,坚持与反腐败相结合,坚持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惩防并举、标本兼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微观+宏观)第二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微观+宏观)第二版

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章节目录:第二版高鸿业编微观: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需求曲线第三节供给曲线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第八节?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九节结束语第三章效用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三节预算线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第九节结束语第四章生产论第一节厂商第二节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五节等成本线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第七节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第八节扩展线第九节规模报酬第十节结束语第五章成本论第一节成本的概念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第四节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第五节长期总成本第六节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第七节结束语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第九节结束语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垄断竞争第三节寡头第四节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第五节结束语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第一节分配论概述第二节引致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第七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第九节结束语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第四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第五节?欧拉定理第六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第七节结束语第十章一般均衡论第一节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第二节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第三节?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和现状第四节结束语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第二节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第八节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第九节结束语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外部影响第三节公共物品第四节不完全信息第五节结束语第六节微观经济学结束语宏观: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七节结束语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第六节乘数论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第八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九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十节结束语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第二节IS?曲线第三节利率的决定第四节LM?曲线第五节IS-LM?分析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七节结束语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节结束语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第四节资本证券市场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第六节结束语第十八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第三节长期总供给曲线第四节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第五节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第六节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第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第八节结束语?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第三节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第四节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第五节结束语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第一节汇率和对外贸易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平衡第三节IS-LM-BP?模型第四节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第五节?开放经济条件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第六节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第七节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第八节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第九节结束语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第二节哈罗德-多马模型第三节新古典增长理论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第五节?最优经济增长途径简述第六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第七节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第八节经济周期理论概论第九节结束语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节通货膨胀的描述和分类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原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第四节价格调整曲线第五节通货膨胀与产量第六节政府针对通货膨胀的政策第七节恶性通货膨胀第八节?动态总需求和动态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第九节结束语第二十三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一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三节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第四节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第五节新古典模型第六节?第五节内容的数学说明第七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八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分析第九节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第十节黏性工资和价格存在的理由第十一节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模型第十二节?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第十三节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第十四节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的结束语第二十四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吗第二节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第三节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第四节科学主义第五节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第六节广泛而庞杂的内容第七节貌似新颖的形象第八节全书结束语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二重要人名译名对照表附录三重要术语汉英对照检索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常项目与宏观经济
1. 经常项目顺差:出口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加上外 国政府和私人向本国的转移支付大于进口商品和 劳务总额加上本国政府和私人向外国的转移支付。
2. 经常项目差额:忽略国际间转移支付,经常项目差额 即为进出口差额,即
nx=x-m=x(P,e)-m(y, P, e) [P: 国内价格水平, 与nx反向;e: 汇率, 同向;y 反向]
60
外国投资
借方
贷 3方0
经6 . 证常 券项 投目 资
1 . 商 品对 出外 口投 资 2 . 商 品外 进国 口投 资 37 .. 劳短务期 资 本
商对 品外 劳短 务期 差资 额本
4 . 单 方外 转国 移短 期 资 本 给资 国本 外项 的目 赠收 予支 差 额
.官 方 接储 受备 的项 赠目 予
国际收支平衡表
借方
贷方
经常项目
1 .商 品 出 口 2 .商 品 进 口 3 .劳 务
商品劳务差额
600
500
75
100
125
4 .单 方 转 移 给国外的赠予 接受的赠予
100 25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
50
资本项目
5 .直 接 投 资
对外投资
60
外国投资 6 .证 券 投 资
对外投资
30 20
外国投资 7. 短 期 资 本
数学小结
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
• 汇率及其标价 • 汇率制度 • 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 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谓同一价格定律(law of
one price)即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货币购 买力应相同 • 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 内价格水平的比率。
EPf • 净出口函数:nx=q-γy-n——
20
600
500
40
75
100
150
125
30
11 03 00
25
8 . 黄 金经 进常 出项 口目 (收 净支 额差 )额
5100
9资. 外本 汇项储目备 ( 净 额 )
60
51 .0直. 对接外投负资债 ( 净 额 ) 对官 外方 投储 资备 项 目 收 支 差 额
1 1 . 统 外计 国误 投差 资
借方
贷方
经常项目
1 .商 品 出 口 2 .商 品 进 口 3 .劳 务
商品劳务差额
600
500
75
100
125
4 .单 方 转 移
给国外的赠予
100
接受的赠予
25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
50
资本项目
5 .直 接 投 资
对外投资
60
外国投资
30
6 .证 券 投 资
5 .直 接 投 资 对外投资
国际收支平衡表
• “清洁的浮动”的汇率完全随行就市,政府 不予管理。
三、自由浮动制度下的汇率的决定
• 均衡汇率的变动
马歇尔-勒纳条件:
• 降低汇率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净出口弹性 之和的绝对值是否大于1,如果|ex+em|=1(ex为 出口需求弹性,em为进口需求弹性),货币贬值 对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没有影响,而|ex+em|<1, 货币贬值反而会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只有 当|ex+em|>1时,货币贬值才使该国国际收支状 况好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结合商品的价格 弹性,其意义就相当于大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销 售,小弹性的商品只能提价销售,当然这里还要 考虑进口弹性对出口弹性的抵消作用。
P
一、汇率及其标价
• 1、汇率---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 币的价格,也就是两国货币的比值。
• 2、外汇汇率的标价法
• 直接标价法是以外国货币为固定的单位,而以 本国货币为变动的单位,衡量外国货币的价格。
• 间接标价法则以本国货币为固定的单位,而以 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格。
• 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存在着倒数关系,世界上 大多数国家都采取直接标价法。
20
60
90
10
30
6 .证 券 投 资
对外投资
20
经 常 项 目 :经 常 项 目 又 称 商 品 和 劳 务 项 目 ,包 括 :第 一 , 商 品 (进 出 口 ); 第 二 , 劳 务 , 如 运 输 、 保 险 、 旅 游 、 投 资 劳 务 (利 息 、 股 息 、 利 润 )、 技 术 专 利 使 用 费 , 及 其 他 劳动;第三,国际间单方转移,如,宗教、慈善、教育 事业赠予、侨汇、非战争赔款,等等。 资本项目: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如各种投 资、股票与债券交易等。 官 方 储 备 项 目 :国 家 货 币 当 局 对 外 交 易 净 额 ,包 括 黄 金 、 外汇储备等的变动。如果一国贷方大于借方,则这一项 会增加,反之,如果一国借方大于贷方,则这一项会减 少。 误差项是在借方与贷方最后不平衡时,通过这一项调整 使之平衡。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表:实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国与 他国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加以系统记录 的报表。
• J曲线:汇率变动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导致国 际收支的变化,也就是说,汇率刚下跌时,进 口并不马上下降,出口也不会立即增加,进口 增长率仍可能大于出口增长率,逆差局面不仅 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可能更趋恶化。经过一段 时间后,进出口价格指数差距缩小,出口增长 率才会大于进口增长率,逆差局面逐渐朝顺差 方向发展,这种贸易差额由逆转顺的过程像英 文字母J的形状,故以J曲线命名。
二、汇率制度
• 固定汇率制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本国货币与 别国货币汇率只能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波动。
• 浮动汇率制则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官方汇 率,而听任其随行就市地波动。
• 又分成“肮脏的浮动”和“清洁的浮动”。 • “肮脏的浮动”是政府有管理的浮动,因为
政府可以高抛低吸,公众却不能享有同等的 机会,所以是“肮脏的”。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 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 •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 • 第三节 IS-LM-BP模型 • 第四节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 第五节 *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 第六节 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 第七节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 第八节 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
对外短期资本
40 150
外国短期资本 资本项目收支差额
30 130
.官 方 储 备 项 目
8 .黄 金 进 出 口 ( 净 额 ) 9 .外 汇 储 备 ( 净 额 ) 1 0 .对 外 负 债 ( 净 额 )
官方储备项目收支差额 1 1 .统 计 误 差
10 60 20 90 10
国际收支平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