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2021年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参考书目

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41单独考试英语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431金融学综合《金融学》第四版(精编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黄达,2017年5月611数学分析《数学分析》第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版616电磁学《普通物理学教程 电磁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梁灿彬617法学综合一《法理学》(第五版).张文显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版;《宪法》(第四版).周叶中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2月版701单独考试数学《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七版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801机械设计《机械设计》第九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濮良贵主编803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胡庚祥等 2010年804电工基础《电路》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邱关源805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童诗白 华成英;《数字电子技术》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阎石807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郑君里808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国防工业出版社 王宏生 宋继红《数据结构 - 用面向对象与C++描述》 清华大学出版社 殷人昆《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 严蔚敏810管理学《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12会计学《会计学》第六版,刘永泽、陈文铭,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814现代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下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经济学编写组,2019年10月815材料力学《材料力学》(Ⅰ)、(Ⅱ) (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鸿文 2011. 816结构力学《结构力学》(上、下)(第四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包世华等编 2012 817高等代数《高等代数》第三版 北京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818普通物理《新编基础物理学》(第二版)(上、下册) 科学出版社,王少杰等82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版1、初试科目827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胡寿松833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蒋展鹏836电工电子技术《电工学》(上下册)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曾煌846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李福宝,周丽楠,李勤.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847法学综合二《民法》(第七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版;《民事诉讼法》(第五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849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珊 萨师煊 2014851化工原理《化工原理》(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 夏清 贾绍义主编 2012年第二版《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谭天恩、窦梅等编著 2013年第四版853微电子制造原理《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第二版)关旭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04月F401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樊昌信F40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崔忠圻 覃耀春等 2017年F403经济学综合《国际贸易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孟才 2012年版(2013年10月重印)《金融市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张薇薇,2017年7月《产业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苏东水 2015年9月F404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李福宝,李勤.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F405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成等编,2015F406材料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第四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任素贞等 2013年F407企业管理学《企业管理概论》第六版,尤建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F500政治理论教育部推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最新教材(2018版),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抗紫外线、防透光和抗静电黑色锦纶织物的研制

Preparation of black nylon fabric with anti-ultraviolet, anti-light transmission and antistatic properties
HOU Liwen1, ZHAO Xiaohua2, XIAO Yingzhou3, ZHU Yawei1
ti- light transmission, color depth and color fastness to rubbing of fabric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pigment
black D and adhes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0.2% self-made water-based carbon black 2860F and 8% silicon ni⁃
在四探针电阻测试仪上测试织物电阻。测试条件为温
度 20 ℃,湿度 35%,试样平衡 24 h。
粒度仪(英国 Malvern 公司),H-9500E TEM 透射电镜
1.3.5 弯曲性能
国 Hunter Lab 公司),UV-1000F 纺织品抗紫外因子测
格试验方法总则》测试弯曲刚度(B 值)和弯曲滞后距
æ1.Colleg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 2.Suzhou Insilk Digital ö
ç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215129, China; 3.Zhuji Yue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Zhuji 311803, China
《纺织材料学》

四、纤维的原纤结构
(一)原纤的层次结构 纤维是由多重层次的原纤组成的,完整的原纤 结构应有五个层次,但并不是所有的纤维都有 这五个层次,它们是: 1.基原纤(proto-fibril或elementary fibril) 基原纤是线状多晶体的一种别称,也是原纤中 最小的结构单元。一般地说,它是由几根以至 十几根长链分子,互相平行地,按一定距离、 一定相位、比较稳定地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大分 子束,直径为1~3nm,具有一定的柔曲性。
3. 折叠链结构模型
特点: (1)纤维中存在规整和不规整两部分, 规整部分由折叠的分子链组成; (2)一个折叠部分可由一根或几根的分 子链所组成,具有片晶的特性; 缚结分子:在晶区 (3)晶区和非晶区由缚结分子所联接; 之间相连的分子。 (4)晶区和非晶区有松弛的末梢和圈环。 有时也称折叠链-缨状原纤结构
三、纤维分子链的构型、构象 和能垒的概念
构型——指某一原子的取代基在空间的排列,它是分 子为化学键所固定着的几何形态。
构象——由于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原子在空间 的排布。 内旋转——单键绕轴作自身回转。 自由链段——单基与单基沿大分子链的方向形 成连结,在纤维大分子之间侧向会形成一定的 连结,但在两个形成了连结的连结点之间必须 有一段长度的链是自由的,这段链段称为自由 链段。
常见的结晶形态:
1.折叠链片晶 2.伸直链片晶 3.纤维状晶体 4.单晶体 5 .多晶体
(二)成纤高聚物的结晶模型
1.缨状胶束结构(又称缨状微胞结构)模型特 点: ( 1 )纤维中有胶束组成的规则的晶区合胶束 与胶束间区域形成的非晶区(无定形区); ( 2 )胶束由分子集束而成,但长度比分子链 要短得多; (3 )大分子链在胶束间互相穿插,把晶区合 非晶区联结起来; ( 4 )无约束条件(外力)下,纤维中胶束随 机分布,如有拉伸,胶束沿外力场排列。
2021年苏州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2021年苏州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学院考试科目参考书目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初试哲学概论1、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中西哲学史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
政治学原理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05年。
2、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大出版社,2003年版。
中西政治思想史1、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高教出版社,06年。
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东吴苏大考研网链接地址:/苏大考研辅导班链接地址:/news/details.aspx?id=4886苏大考研真题答案链接地址:/kaoyan/管理学基础1、周三多等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刘刚等译,《管理学》(第十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公共管理学1、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休斯著,张成福等译,《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复试哲学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1、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人民出版社。
2、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综合1、朱光磊主编,《现代政府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2、乔耀章著,《政府理论续篇》,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管理学和物流管理1、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等著,孙健敏译,《管理学》(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2、胡运权主编,《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公共管理原著与方法1、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第六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丁煌著,《西方行政学说史》(第四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奥沙利文等著,王国勤等译,《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工类别纺织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工类别纺织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085600一、专业领域简介纺织工程领域是指纤维及纤维制品设计与制备、设备研发与应用、纤维及纤维制品检测、工程应用及工程管理的领域,涉及纤维、纺织、非织造、染整、服装等技术,并与机械、电子、材料、信息、管理等领域密切相关。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纤维及纤维制品的研究和开发、纤维及纤维制品制备工艺和设备的研发与设计、纤维及纤维制品的检测与质量控制、纺织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
本学科现有教授32名,副教授31名,拥有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纺织与服装设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与服装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纺织丝绸技术研究所、江苏省纺织印染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工程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仪器设备1亿余元。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纺织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纺织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在工程领域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研究、工程开发等能力。
(3)能够从事纤维及纤维制品的设计与应用、制备与加工、检测与管理等工作。
能够运用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4)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流畅阅读纺织工程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料。
三、培养年限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计划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9学分。
1.公共课(学位课程):7学分3*校外兼职授课教师参与课程(包含案例式教学)4.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1)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方向:(2)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方向:(3)服装方向:5*校外兼职授课教师参与课程(包含案例式教学)6.必修环节(专业实践、参加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中期考核):7学分(1)专业实践(4学分,含1学分助教类实践)原则上安排在第三、第四学期。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重点学科有哪些?-苏大热门专业排名-苏州大学哪些专业报名人数最多?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重点学科有哪些?——苏大哪些专业报名人数最多?关于苏大考研,苏州大学的重点学科、王牌专业及专业排名一直是各位考生及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
重点学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学术性科研机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学科,以实现人才和技术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换言之,当你决定报考苏州大学的研究生时,苏州大学的重点学科或王牌专业必定是你的首要选择。
正如网友所言,苏州大学是综合类院校,全国综合排名在35位左右,根基是文理医,工科一直是传统弱势所在。
如果是文科生,单纯从专业优势上来讲,苏大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两个方向:法学、文学;如果是理科生,苏大也有很强的理学领域专业,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另外苏大的医学和艺术学在全国也有很高的地位。
有基于此,东吴苏大考研网()为各位报考苏大的考生整理了苏州大学重点学科、热门专业及排名等信息,为你的考研之路添能加油。
欲知更多苏州大学考研真题资料,请点击进入【苏大考研真题答案】,也可报名(苏大考研辅导班),考研成功,快人一步!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
学校设有2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6873人,全日制硕士生9599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1844人,全日制博士生1567人,临床博士1766人,各类留学生2598人。
学校现设131个本科专业;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5个“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共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苏州大学2021年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教育 学院
、教
育科 学研 究院
高等教育 学
教育技术 学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周川主编《简明高等教育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四版 ,张剑平 ,高等教育 出版社
徐国庆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
职业技术 教育学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论
与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年
教育与发 展心理学
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
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研究方 法》(修订版),安徽教育出版 社2011年10月版
应用心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 人民 教育出版社
教育硕士 (教育管
理)
学校管理学
黄光扬 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2年
教育硕士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黄艳芳主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钱铭 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 王登峰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 北京大 参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
教育 学院 、教 育科 学研 究院
教育硕士
教育学原 理
课程与教 学论
比较教育 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教育管理学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比较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第二版) 马建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苏州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
学院 专业方向
考试科目
参 考 书目
教育学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参照全国统考大纲、参考书目
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综合 参照全国统考大纲、参考书目
教育经济 与管理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教育经济与管理
液态金属超弹纤维应变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液态金属超弹纤维传感器的传感机理主要运用 了 纤 维 在 变 形 的 过 程 中 ,液 态 金 属 通 道 形 状 随 之 产
12
30 o
25 o z
u
/
20 o
§
15 o
现代丝綢蚪学与技术
2021年 (第 3 6 卷 )第 2 期
纤维与液态金属间良好的机械匹配性。此外我们对 纤维进行了 1 〇〇〇次 〇 %〜2 5 0 % 应变变形的拉伸回 复 循 环 ,记 录 其 电 阻 变 化 .以 展 示 传 感 器 的 耐 用 性 , 结 果 如 图 7 所示 。可 见 纤 维 在 1 0 0 0 次循 环 中 ,比 电 阻 变 化 均 保 持 在 一 个 非 常 稳 定 的 范 围 之 内 ,显示 了液态金属超弹纤维作为应变传感器出色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图 3 为本文制备的超弹纤维的机械性能表征, 其 中 a 曲线为实心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b 曲线为
(a)
(b)
图 2 —卷 液 态 金 属 超 弹 纤 维 的 数 码 照 片 及 其 截 面 S E M 图像
带 有 液 态 金 属 通 道 纤相 同 的 直 径 。 由 图 可 见 ,该 超 弹 纤 维 具 有 极
图 6 显示的是传感器的电阻与纤维拉伸应变的 测 试 结 果 .在 5 个循环内,电阻对拉伸应变表现出良 好 的 依 赖 性 和 及 时 性 。可 见 该 液 态 金 属 超 弹 纤 维 传 感 器 拥 有 十 分 优 秀 的 快 速 响 应 特 性 ,同 时 也 显 示 了
本文 通 过 “预 制 件 -热 拉 伸 ”法 以 液 态 金 属 和 S E B S 橡 胶 为 原 料 ,制 备 了 一 种 液 态 金 属 超 弹 纤 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
考试科目
参 考 书目
初试 纺织材料学
《纺织材料学》于伟东 中国纺织出版社
纺织与服装 工程学院
纺织工程综合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综合
1.《纺织材料学》于伟东 中国纺织出版社, 2.《机织学》 朱苏康 中国纺织出版社, 3.《织物组织与结构学》 顾平 东华大学出版社, 4.纺织测试技术, 5.纺织有机化学
1.《染整工艺学原理》上下册 阎克路 中国纺织出版社,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综合
2.《染料化学》程万里 中国纺织出版社,专业外语
复试 服装设计与工程综合
1. 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女装篇及男装篇),刘瑞璞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2. 服装市场营销, 作者: 杨以雄, : 东华大学出版社, 3. 服装生产流程与管理技术, 作者: 蒋晓文, 东华大学出版社 4. 服装生产管理教程 作者:孙玉钗 刘国联,东华大学出版社 5.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作者:张渭源,中国纺织出版社 6. 服装舒适性与产品开发,中国纺织出版社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1.郭秉臣,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2.焦晓宁 刘建勇,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