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诗词曲赏析

合集下载

陆游最著名诗二十首

陆游最著名诗二十首

1.《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全诗紧扣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

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全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语言极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

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耻,泪眼模糊,盼望统一。

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渴盼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仅用十二句诗,高度概括地描绘出“隆兴议和”以来十多年间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和不同人物的处境、心态,而作者忧国忧民,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肺腑。

3.《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全诗咏物言志,借赞美金错刀寓抗金报国之志。

优美唐诗鉴赏20首

优美唐诗鉴赏20首

优美唐诗鉴赏20首1. 《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用简洁明了的意象,表达了离乡思乡的情感,是唐代思乡诗的代表作之一。

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象和豪迈的气概,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

3.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鉴赏:这首诗通过对傍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4. 《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鉴赏:这首诗以边塞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豪迈悲壮的情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鉴赏:这首诗写离别之情,大气豪放,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6.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鉴赏: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7.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的山村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这首诗写作者送别友人的情景,语言简练流畅,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9.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久居他乡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10.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赏析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赏析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赏析《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赏析》这是优秀的古诗词合集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世言梅见外於离骚海棠不取於子美未有为解(元代-艾性夫)不受春风半点尘,骨寒花冷雪为群。

桂椒不敢攀同传,正是骚人独敬君。

2、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宋代-黄庭坚)任世万钧重,载言以为轩。

空文误来世,圣达欲无言。

咸池浴日月,深宅养灵根。

胸中浩然气,一家同化元。

3、和袭美寄同年韦校书(唐代-陆龟蒙)万古风烟满故都,清才搜括妙无馀。

可中寄与芸香客,便是江南地里书。

4、鹧鸪天亚子辑子美集成,戏题一阕(近现代-陈去病)绝妙清新俊逸才。

偶翻曲调上歌台。

青衫红泪斑斑认,白雪阳春续续弹。

珠宛转,玉回环。

愿揩倦眼为君抬。

黄河远上凭渠唱,我自貂裘换酒来。

5、送方公美少卿宣谕说畿(宋代-郑刚中)春风入江南,红蒸小桃坼。

亚卿何壮哉,持节使江北。

雅牌刻金字,黄旗书御墨。

奉将出云天,万里布恩德。

十载分三光,河洛蛮雾黑。

夜泣孤鬼魂,毒贯生灵臆。

胚胎此祸者,起自燕山役。

今兹欲洽明,造物岂晚测。

关中几万人,性命悬兆亿。

虏虽识天意,按旧反图域。

闻其所车载,取及墓前石。

民间一尺布,持去如卷席。

齧尽脂与膏,遗我百州骨。

嗷嗷万孔疮,徯望沐天泽。

江南今复贫,万室生理迫。

瘠此欲肥彼,又恐非得策。

使者宜孰先,第一安反侧。

不须增甲兵,当务修稼穑。

声名无欲夸,奏报须尽实。

随宜养官吏,著意看蝥贼。

偏入生忌谗,戏怠藏隐慝。

举手从简易,慎勿耗民力。

要令邓禹车,到处便休息。

九重爱物心,八荒欲安宅。

行行致攻名,男子惟报国。

6、题张萱美人织锦图为慈溪蔡元起赋(元代-乃贤)织锦秦川窈窕娘,新翻花样学宫坊。

窗虚转轴莺声滑,腕倦停梭粉汗香。

双凤回翔金缕细,五云飞动綵丝长。

明年夫婿封侯日,裁作宫袍远寄将。

7、咏美人所制杨妃舌用海汁捣糖霜里玫瑰瓣为之取其形似也其六(清代-孙原湘)红得娇柔嚼未堪,香如鸡舌带微甘。

恰宜小病贪酸日,一点樱桃细细含。

写桂花的诗词(20首)

写桂花的诗词(20首)

写桂花的诗词(20首)一、《鸟鸣涧》唐代·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夜山谷中幽静的景色,桂花飘落的动态与宁静的环境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二、《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李清照对桂花赞誉有加,她认为桂花虽没有鲜艳的颜色,但以其独特的气质和清幽的香气堪称花中一流。

词中通过与梅花、菊花的对比,突出了桂花的独特魅力。

三、《咏桂》唐代·李白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赏析:李白在诗中借桂花表达了对世俗追名逐利的批判,将桃李的短暂荣耀与桂花的长久芬芳进行对比,赞扬了桂花的高洁品质。

四、《霜天晓角·桂花》宋代·谢懋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

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

是他来处别。

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赏析:词人对桂花的形态和香气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将桂花的香气和韵味赞为花中极品,并且认为桂花来自天上,赋予了它一种神秘的色彩。

五、《咏岩桂》宋代·朱熹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赏析:此诗生动地描绘了岩桂的姿态和花朵的繁茂,以及它所散发的天香,表达了诗人对岩桂的喜爱和对其高洁品质的赞赏。

六、《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代·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赏析:诗人在中秋之夜于天竺寺捡到桂花,想象这是嫦娥从天上撒下的,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也增添了桂花的神秘韵味。

七、《桂花》宋代·王十朋学仙深愧似吴郎,赖有吾庐两字苍。

古诗欣赏20首

古诗欣赏20首

古诗欣赏20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李白这诗啊,就特别直白又特别妙。

大晚上的,他睡在床上,看到月光洒在床前,迷迷糊糊的,还以为是地上结了霜呢。

然后抬起头来看看明月,这一下不得了,心里的思乡之情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低下头就开始想家了。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把那种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孟浩然可真是个会享受春天的人。

春天嘛,人容易犯困,他睡得迷迷糊糊的,都不知道天亮了,就听到到处都是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

然后他突然想起昨晚上好像听到风雨声了,心里就琢磨啊,这风啊雨啊的,得把多少花儿给打落了呀。

这首诗把春天早晨那种清新、生机勃勃又有点小惋惜的感觉全写出来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骆宾王小时候写这诗可太厉害了。

你看他写鹅,“鹅,鹅,鹅”,就像在模仿鹅的叫声,特别生动。

鹅那弯弯的脖子朝着天唱歌呢,白色的羽毛浮在绿色的水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清波。

就这么简单几笔,一只活灵活现的鹅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景色可壮观了。

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这时候他就想啊,如果想要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色,那就得再爬上一层楼。

这诗不仅写出了眼前的壮丽景色,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呢,人要是想有更大的见识,就得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解析:李绅这诗可深刻了。

春天的时候种下一粒种子,到秋天就能收获好多好多粮食。

你看啊,四海之内都没有空闲的田地了,按道理说农民应该过得很不错才对呀,可是呢,他们还是有饿死的。

这就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农民辛辛苦苦劳作,成果却被剥夺,真是可怜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柳宗元写这诗的时候,那画面可冷清了。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赏析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赏析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赏析《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赏析》这是优秀的古诗词合集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塞上曲送元美(明代-李攀龙)白羽如霜出塞(sài)寒,胡烽(fēng)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2、有美一人行(宋代-释文珦)有美一人闲且都,天然自与常人殊。

奔逸绝尘遗步趋,宛在大海之东隅。

珠宫贝阙非凡居,鲛绡被体云霞裾。

朝乘一鹤暮双凫,往来圆峤仍方壶。

所交皆古真仙徒,赤松羡门及麻姑。

共论妙道得道枢,天地万物指马如。

人间岁月良易徂,别来眼暗齿发疎。

山可泐兮海可枯,相思之念无时无。

示好亦有明月珠,藏之怀袖不敢沽。

屡欲致之乏飞鱼,侧身东望空踌躇。

3、袭美初植松桂偶题(唐代-陆龟蒙)轩阴冉冉移斜日,寒韵泠泠入晚风。

烟格月姿曾不改,至今犹似在山中。

4、王使君元美招同吕光禄游砚山亭其一(明代-黎民表)丹梯千仞俯重溟,驱传来游剧聚星。

山著暮云还并紫,天连高浪故摇青。

潇湘归客怜芳草,吴下才人复此亭。

满路风花相伴逐,鸬鹚鸂5、伯子与美人对奕得于窃见拈得知字(明代-欧阳建)连环劈破两情痴,敌手那容隔眼知。

几劫鸳鸯情不尽,燕飞还待落花时。

6、答赵之美见和【金朝:李俊民】不堪春事等闲妨,汲汲光阴过隙忙。

青眼久悬高士榻,白头羞入风从定后花犹落,月自修来桂复香。

休向兵厨问消息,且教下马客先尝。

7、松居歌赠金元美【明代:顾璘】帝城飞甍接清虚,道人独在松岩居。

金花飘庭野风细,翠叶拂槛凉阴疏。

身披鹿裘皎如雪,日把一卷神农书。

斸芩采子炼大药,玉杵夜捣银蟾蜍。

偶然悬壶秣陵市,手活小儿千万馀。

五大夫封等尘土,十八公梦今何如。

徂徕峰头绝人路,列仙同游驾云车。

8、杂歌谣辞。

吴楚歌(一曰燕美人歌)【唐代:张籍】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

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9、奉和袭美醉中偶作见寄次韵【唐代:陆龟蒙】海鹤飘飘韵莫侪,在公犹与俗情乖。

初呈酒务求专判,合祷山祠请自差。

永夜谭玄侵罔象,一生交态忘形骸。

古诗词鉴赏20首

古诗词鉴赏20首

20首古诗词的鉴赏一、《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夜中思念家乡的感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李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以壮丽的画面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追求更高更远的理想境界的信念。

王之涣运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意象,将壮丽与深邃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其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三、《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鉴赏: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优美的音韵,表现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美丽。

孟浩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回家乡的感慨和情感。

贺知章用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自己被儿童误认为客人的情景,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这首诗以送别的情感和壮丽的景色相结合,表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李白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情感和生命力的画面。

六、《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离开白帝城后乘船穿越峡江回归江陵的感受。

李白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猿声的衬托,展现了其离别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鉴赏: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十二句: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两个“若”字表明这里写的是虚景。
1.选自《曹操集译注》。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临:来到。
3.何:多么。
4.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5.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杜甫
《望岳》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20
朝代
作者
题目
主题
备注
主要注释
三国
曹操
《观沧海》
诗人借大海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立功业的抱负。
一、二句:以“观”字统领全篇,流露出诗人览观大海时兴奋而庄严的心情,显示了“君临天下”的气势。
三、四句:动静相衬,刚柔并济,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五~八句:动静结合,具体真实地描画了山岛和海水的景象。
“却道”句:“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的心事毫无察觉,对窗外发生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回答后感到疑惑不解。
“绿肥红瘦”:“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与“瘦”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红瘦”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
1.选自《漱玉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第一段: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心忧炭贱愿天寒”矛盾的心情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第二段:“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老翁进城卖炭。“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托出。
第三段:“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把”、“称”、“叱”、“牵”几个动词,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
“八百”句:写出了奏乐吃肉、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
“马作”句:写投入到惊险的战斗场面。
“了却”句: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意气昂扬的神情。
“可怜”句:末句的现实完全否定了前几句的理想,理想在现实中彻底破灭。“壮词”也由雄壮华为悲壮。
1.辛弃疾作此词寄陈亮,以共勉。陈亮,字同甫,辛弃疾的挚友之一。
2.麾下:指部下。麾,军旗。
开头两句:“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并由此点明了时间、地点。
五、六句:以动衬静,反映了诗人追求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七、八句: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
1.选自《王右丞集》。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2.歇:消散。
3.留:居。
李白
《送友人》
第二句:“残”字道出了主人公的无奈和凄凉。“无言”与前句的“风细细”,无声有声两相照应。细风、草色、烟光、残照,凄美的景色,加深了“无言谁会凭栏意”的孤单凄凉之感。
“衣带”句:“伊”暗寓词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
上阕情、景交融,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
下阕抒情。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1.选自《乐章集》。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宋代词人。
2.烂柯人:指王质。
3.长精神:振作精神。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诗曾被宋代洪驹誉为“全篇皆工”,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诗人以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原境界的追求。
全诗不仅生动写出了禅院幽深静穆的环境气氛和美好的自然山水,更突出了诗人在禅院中自由自在和超尘脱俗的感受,体现出诗人对佛地的喜爱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这首诗抓住了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次句:描写雨天的山色。
三、四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是南宋着名爱国词人。这首词是作者写给陈亮与之共勉的作品,抒发了词人的抗金决心和壮志难伸的悲愤之情。
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的词人报国壮志难酬,只有无限感慨和悲愤。
“醉里”句:上句写看到的是“剑”,下句写听到的是“吹角”,表现他念念不忘报国。
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4.会:理解。
5.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本词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春、惜花的细腻感情。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试问”句:“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
“为赋”句:“强”字写出年轻人好装斯文的好胜和纯真。
“欲说”句:表现了词人有苦无处诉的痛苦矛盾心情。
“却道”句:表面形似轻松洒脱,实则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郁。
1.选自《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2.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3.识尽:常够,深深懂得。
4.“却道”句: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3.翻:演奏。
4.天下事:此特指恢复中原之事。
5.身后:死后。
6.可怜:可惜。

关汉卿
《四块玉·别情》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
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地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
“自送”句:作者以一名女子的口吻来写。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溪又”句:一句“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离别的伤痛。
1.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2.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3.直:通“作。
这是一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诗中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首联: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杨花迷眼,山水阻隔,这几句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地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后四句景中含情,再加一声叹息,表达了多情的女主人公真切、深切的离愁。
1.四块玉:曲牌名。关汉卿:我国元朝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奠基人。
2.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白朴
《天净沙·秋》
整首曲写尽秋意,却不着一个“秋”字,笔法自然而传神,为元曲中写“秋”的名篇。
“老夫”句:刻画了出猎的景象。“狂”字贯穿全篇,实即统摄全词精神。
“锦帽”句:写出了出猎时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为报”句: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的“狂”劲和豪兴。
“持节”句:这里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是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表现出作者献身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
上阕主要写“出猎”时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阕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五、六句: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现在人们常用这两句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七、八句:点明酬赠题意,即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整首诗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远近结合;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色彩缤纷。
1.选自《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2.足:满足。
3.阴:树阴。
《卖炭翁》
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通过叙述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陆游
《诉衷情》
《诉衷情》抒发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
“当年”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关河”句:表明作者早已脱离了军队,流露出他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
“胡未”句:“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写景,未见“送别”二字,却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
颈联“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浮云”比喻友人就像天边的白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3.钟:聚集。
4.会当:应当,定要。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全诗体现了诗人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颈联写俯察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全诗里“望”为线索,望是自远而近,虚实相生。
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篇末点睛,表达了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俾睨天下的壮志豪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青年杜甫对人生和未来的雄心和抱负。
1.选自《杜少陵集详注》卷一。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
2.夫如何:怎么样。
首联:“清晨”句点出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正是古寺才使得作者清晨起游,表现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颔联: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禅房的幽静。竹林、小路、花木、禅房描绘出一个美妙幽寂的环境。“深”字更是写出了禅房的幽雅宁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