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重点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版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1/25
21
不良地质现象防治方法
2024/1/25
滑坡、崩塌防治
01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等。
泥石流防治
02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工程措施(修建拦挡坝、
排导槽等)。
岩溶、土洞防治
03
对岩溶洞穴进行回填或跨越处理,对土洞可采用注浆、旋喷等
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是地质构造的重要类型之一。
2024/1/25
断裂构造
岩石受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 力超过一定强度时,岩石便发生破 裂,甚至沿破裂面发生相对位移, 形成断裂构造。
节理构造
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 显的位移,称为节理或裂隙。
12
地貌类型及特征
01
02
03
山地地貌
海拔较高,起伏较大,坡 度较陡,切割破碎,多呈 脉状分布。
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1/25
1
2024/1/25
• 工程地质学概述 • 岩石与土体性质 • 地质构造与地貌 • 水文地质条件 •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2
01
工程地质学概述
2024/1/25
3
工程地质学定义与发展
2024/1/25
工程地质学定义
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 关系的科学。
7
岩石类型及特征
岩浆岩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包括深成岩、 浅成岩和喷出岩。具有结晶结构,常 见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沉积岩
变质岩
由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具有片理构造, 常见岩石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 等。

2024版《工程地质》PPT课件

2024版《工程地质》PPT课件

0102工程地质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规律的学科。

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预测和防治工程地质问题,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定义任务工程地质定义与任务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壳稳定性及地震活动对工程的影响。

地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分类及工程特性。

岩土体性质与分类研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发育规律及防治措施。

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研究内容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与土木工程关系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预测水库渗漏、溃坝等工程地质问题。

与水利工程关系为交通线路选线、桥隧位置选择等提供地质依据,保障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与交通工程关系预测和评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与环境工程关系工程地质与相关领域关系01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形成,包括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具有结晶质结构和块状构造。

02沉积岩由风化产物、生物遗骸和火山物质等在地表或水下沉积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03变质岩由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具有片理构造和变质矿物。

残积土由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质组成,结构松散,力学性质较差。

坡积土由山坡上的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形成,具有分选性和层理构造。

洪积土由洪水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具有分选性和交错层理。

冲积土由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和较好的力学性质。

01020304表示岩石和土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影响工程建设的荷载计算。

密度与重度描述岩石和土体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性,影响工程建设的排水设计和地基稳定性。

孔隙性与渗透性表示岩石和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性质,影响工程建设的沉降计算和地基稳定性。

压缩性与变形性描述岩石和土体抵抗剪切和压缩破坏的能力,影响工程建设的边坡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

抗剪强度与抗压强度岩石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03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现象,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全篇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全篇
19/63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地表 形态的雕刻者 地壳上升时,遭受剥蚀。 地壳下降时,接受沉积。
20/63
第二节 地质年代
• 绝对年龄:通过放射性元素蜕变周期测定。适用
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钾-氩、铀-铅和碳-14。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 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 伸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 方向。与走向线垂直。只 有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层 面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35/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表示方法 : 岩层产状一般用方位角表
示,通常格式是: 走向南西200°,倾角南东
15/63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16/63
潮湿气候区:河流、湖泊、地下水发育,风化 彻底。如东南沿海。
干旱气候区:暴雨,风力强,咸水湖。 如西北高原。
冰冻气候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生物稀少, 冰川盘踞。如两极和高山地区。
17/63
中国地势分布示意图
18/63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地震作用(earthquake)
地内机械能突 然释放,以弹性 波的形式传播到 地表引起猛烈冲 击。
汶川地震
7/63
岩浆作用(magmatism)
岩浆形成、运动、 演化、冷凝。
8/63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 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
25/63
2. 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关系

工程地质学第1章 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PPT

工程地质学第1章  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PPT
• 〔5〕岩石的抗冻性
• 岩石空隙中有水存在时,水一结冰,体积 膨胀,就产生巨大的膨胀力,使岩石的构 造和联结受到破坏,假设岩石经反复循环 冻融,那么会导致其强度降低。岩石抵抗 冻融破坏的性能称为岩石的抗冻性。
• 一些常见岩石的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见 表1.3。
• 〔1〕岩石的变形特性
应力-应变曲线
• 1.2 岩石的类型及其特征
•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 〔2〕岩浆岩的构造与构造 • ①岩浆岩的构造 • 按结晶程度,岩浆岩的构造可分为: • a.全晶质构造〔crystalline〕 • b.非晶质构造〔glassy〕 • c.半晶质构造〔subcrystalline〕
• 按矿物颗粒大小,岩浆岩的构造可分为: • a.等粒构造〔equigranular〕
• 〔1〕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 〔2〕变质岩的构造与构造 • ①变质岩的构造 • a.变晶构造〔crystalloblastic〕 • b.变余构造〔palimpsest〕 • ②变质岩的构造 • a.板状构造〔platy〕 • b.千枚状构造〔phyllitic〕 • c.片状构造〔schistose〕 • d.片麻状构造〔gneissic〕
• 可将岩石变形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 ①微裂隙压密阶段(图中的Oa段)
• ab段〕
• bc段〕
• c点以后〕
• 〔2〕岩石的强度
• 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称为岩石的强 度〔strength〕。岩石的强度单位用Pa表示。 岩石的强度和应变形式有很大关系。岩石 受力作用破坏,有压碎、拉断和剪断等形 式,所以其强度可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 度和抗剪强度等。
• ①珍珠光泽 • ②丝绢光泽
• ③油脂光泽 • ④蜡状光泽 • ⑤土状光泽 • 〔4〕矿物的解理与断口 •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那么裂开的性质称

工程地质学 ppt课件

工程地质学  ppt课件
指岩层倾角为0°的岩层。绝对水平的岩层很少见, 习惯上将倾角小于5°的岩层都称为水平岩层,又称水 平构造。
岩层沉积之初顶面总是保持水平的,所以水平岩层一 般出现在构造运动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 降的地区,一般分布在平原、高原或盆地中部。
水平岩层中新岩层总是位于老岩层之上,当岩层受切 割时,老岩层出露在河谷低洼区,新岩层出露于高岗上 。岩层顶面在上,底面在下。在同一高程的不同地点, 出露的是同一岩层 。
图中1,2,3,4表示从老到新的地层
ppt课件
30
B
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地层层序倒转时)
A—原始褶皱时的地层p;pt课B件—遭受剥蚀后的地层。
31
二、古生物法(生物演化律)
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 种属由少到多,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的。
可依据岩石中的化石种属来确定岩石的新老关系 。化石结构越简单,地层时代越老,化石结构越 复杂,地层时代越新。如寒武纪的三叶虫、奥陶 纪的珠角石、志留纪的笔石、泥盆纪的石燕、二 迭纪的大羽羊齿、侏罗纪的恐龙等。
段:段为组的组成部分,由同一岩性特征构成。组 不一定都划分出段。 层:指段中具有显著特征,可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单 层或复层。
ppt课件
52
第四节 褶皱构造
1、基本概念 2、褶曲要素 3、褶曲的分类 4、褶皱岩层的分布与判别 5、褶皱构造的类型
ppt课件
53
1、基本概念 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在未丧失连续
ppt课件
50
ppt课件
51
我国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常采用多重地层划分原则 ,即除上述地层单位外,主要使用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岩石学特征及其相对应的地层位 置为基础的地层单位。 群:包括两个以上的组。群以重大沉积间断或不整 合界面划分。

工程地质-岩石及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幻灯片课件

工程地质-岩石及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幻灯片课件
岩石受水作用后,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变化的性 质称为岩石的软化性。软化学性主要决定于岩 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黏土矿物含 量高、孔隙度大 、吸水率高的岩石,与水作 用容易软化而丧失其强度和稳定性。
• 软化性指标是软化系数(softening coefficient): 在数值上,等于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 强度和在风干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用 小数表示。其值越小,表示岩石在水作用下的 强度和稳定性越差。软化系数小于0.75的岩石, 认为是软化性强的岩石,工程性质比较差。
• 1)第一变形阶段为图中OA段曲线,属于微裂隙压密阶段, 岩石中微裂隙在压力作用下逐渐被压密,岩石的应力—应 变曲线呈上凹形。
• 2)第二变形阶段为图中AB段曲线,属于弹性变形阶段, 岩石中微裂隙进一步闭合及压密,孔隙被压缩,因而岩石 的应力—应变曲线为曲型的直线形式。曲线上B点所对应
的应力e为弹性极限强度或比例极限。
膨胀试验仪器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
2、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
• (1)岩石的变形性质 • 岩石变形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黏性变形三种。 • 1)弹性变形 •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去后又恢复其原
有的形状及体积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 2)塑性变形 • 岩石在超过其屈服极限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
包括孔隙)部分单位体积的重量。在数值上,等于岩石固体颗 粒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重量的比。其大小,决定于岩
石中矿物的比重及其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
• (2)重度(容重, unit weight):指岩石单位体积的重
量,在数值上等于岩石试件的总重量(包括孔隙中的水重)与 其总体积(包括孔隙体积)之比。其大小,决定于岩石中矿物 的比重,岩石的孔隙性及其含水情况。

《工程地质学》ppt课件

《工程地质学》ppt课件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 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06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1 2 3
工程地质测绘 通过地面调查和测绘,收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为工程选址和设计提供 依据。
不良地质现象调查 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调 查,分析其形成条件、发育规律和危害程度,为 工程防治提供建议。
地质构造调查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影 响,如断层、褶皱等构造对工程稳定水量、孔隙比、 饱和度等概念及其测定方 法。
岩石与土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与土的工程分类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概 念及其测定方法,岩石的变形特性。
根据物理力学性质对岩石和土进行分 类的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土的应力-应 变关系等概念及其工程意义。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崩塌防治措施
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修建支挡墙或支挡桩等。
泥石流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林业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拦挡坝,用以控制泥石流 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 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工程地质ppt课件

工程地质ppt课件
第一章 工程地质
1
土的生成
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 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物理风化
搬运沉积
大小、 形状和 成分都 不相同 的松散 颗粒集 合体
岩石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量质
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使岩 石成分发生变化,形成粘粒和可溶盐的过程
由动物、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 称生物风化。
管涌既可以发生在土体内部,也可以发生在渗流出口处,发 展一般有个时间过程,是一种渐进性的破坏
17
管涌现象的防治 (1)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同流土)
(2)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是防止管涌 破坏的有效措施。
水位
回填中粗砂 砂垫层
加筋土工布
抛石棱体
设置反滤层,既可通畅水流,又起到保护土体、防止细粒流失而 产生渗透变形的作用。反滤层可由粒径不等的无粘性土组成,也 可由土工布代替,上图为某河堤基础加筋土工布反滤层
2
1.1 概述
地表的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 物的地基与基础高计方案的类型,施工工期 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
建筑场地的形成: (1)内力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
3
地质年代: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第四纪沉积层)
4
1.2 矿物与岩石
矿物的种类:原生、次生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形态、颜色、光泽、
18
虑地下水历年最高水位。
11
1.5.4 地下水的运动 法国学者达西于1856年通过砂土 的渗透实验,发现地下水的运动 规律相互平行而不混流。
达西定律:在层流条件下,土中水渗流速度与能量(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