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拉筋的计算资料
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单个弯钩长度=1。
9dmax10d75mm即墙厚-2bhc+2d2*1。
9d+2max(10d,75mm)。
其中bhc指保护层max指取较大值。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ﻫ1、上部贯通筋ﻫ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ﻫ2、端支座负筋ﻫ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ﻫ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ﻫ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
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
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
5Hc+5d}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ﻫ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ﻫ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墙体拉筋长度计算

墙体拉筋长度计算
墙体拉筋长度计算是建筑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确定墙体拉筋的长度,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必要步骤。
墙体拉筋长度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墙体的高度、厚度和拉筋的直径,计算出拉筋的长度。
首先,根据墙体的高度和厚度,计算出墙体的体积,然后根据拉筋的直径,计算出拉筋的体积,最后,根据墙体体积和拉筋体积的比例,计算出拉筋的长度。
墙体拉筋长度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墙体的体积:首先,根据墙体的高度和厚度,计算出墙体的体积;
2.计算拉筋的体积:然后,根据拉筋的直径,计算出拉筋的体积;
3.计算拉筋的长度:最后,根据墙体体积和拉筋体积的比例,计算出拉筋的长度。
墙体拉筋长度计算是建筑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确定墙体拉筋的长度,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必要步骤。
正确的墙体拉筋长度计算,可以有效地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单个弯钩长度=1.9dmax10d75mm 即墙厚-2bhc+2d2*1.9d+2max(10d,75mm)。
其中bhc指保护层max指取较大值。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剪力墙拉筋数量及计算

剪力墙拉筋数量及计算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它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力和风荷载。
而剪力墙中的拉筋则起着加强墙体整体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那么,如何确定剪力墙拉筋的数量以及进行准确的计算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相关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剪力墙拉筋的作用。
剪力墙拉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约束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发生开裂和破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2、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将剪力墙中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
3、提高抗震性能:在地震作用下,拉筋能够有效地传递内力,使墙体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剪力墙拉筋的布置方式。
常见的拉筋布置方式有梅花形和矩形两种。
梅花形布置时,拉筋的间距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通常是相同的;而矩形布置时,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可能不同。
在计算剪力墙拉筋数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关键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剪力墙的长度、高度、厚度,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的间距,以及拉筋的布置间距等。
以矩形布置为例,假设剪力墙的长度为 L,高度为 H,厚度为 t,水平分布筋的间距为 s1,竖向分布筋的间距为 s2,拉筋的水平间距为a,垂直间距为 b。
那么,水平方向上的拉筋数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水平拉筋数量=(L 保护层厚度×2)÷ a + 1竖向方向上的拉筋数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竖向拉筋数量=(H 保护层厚度×2)÷ b + 1总拉筋数量=水平拉筋数量×竖向拉筋数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表面到钢筋外边缘的距离,其数值根据设计规范和具体的工程要求确定。
对于梅花形布置的拉筋,计算方法略有不同。
由于梅花形布置的拉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间距是矩形布置的一半,所以计算时需要将间距减半。
假设同样的剪力墙参数,梅花形布置时拉筋的水平间距为 a/2,垂直间距为 b/2。
剪力墙拉筋长度计算

剪力墙拉筋长度计算剪力墙拉筋长度计算是一个相对有难度的结构计算问题,需要结构工程师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和经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概述剪力墙的定义和作用2. 深入分析拉筋的作用和作用机理3. 介绍拉筋长度计算的步骤和方法4. 结合实例分析拉筋长度计算的具体操作1. 概述剪力墙的定义和作用剪力墙是一种抗侧力构件,在建筑结构中用于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使主体结构对水平力有更好的抵抗力,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剪力墙的作用是承担建筑物在地震、风荷载等自然灾害中的横向力,以及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从而达到保护建筑物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2. 深入分析拉筋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拉筋是指弯曲在剪力墙表面的钢筋,用于加强剪力墙的受力性能。
在剪力墙承受水平力的情况下,混凝土可能会出现裂缝甚至破坏,而拉筋的作用就是通过预应力的方式将混凝土的受力承载能力提高,从而保证剪力墙的抗震能力。
具体来讲,拉筋在剪力墙受力时会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抑制混凝土的裂缝扩展:拉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和钢筋的强度作用能够抵制裂缝的扩张,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受压区能够充分发挥强度性能。
(2) 增强剪力墙的抗震能力:拉筋将剪力墙在横向振动时表现出来的弯曲形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3) 提高剪力墙的刚度:拉筋通过强化混凝土的受力区域,有效地增强了剪力墙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3. 介绍拉筋长度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在进行拉筋长度计算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剪力墙的受力状态:剪力墙受力状态的不同会导致拉筋的截面形状和数量的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受力状态进行计算。
(2) 拉筋的截面积和受力状态:拉筋的截面积和受力状态对拉筋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需要进行精确计算。
(3) 拉筋的钢筋等级:剪力墙中使用的钢筋等级直接影响拉筋的设计强度,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取。
(4) 拉筋的间距:根据受力状态和拉筋的具体需求,需要确定拉筋的间距以保证拉筋的受力效果。
第九讲拉筋的计算

一、拉筋及作用
一、拉筋及作用
• • • • 1、拉筋 同时拉住主筋和箍筋的钢筋。 2、拉筋的作用 拉筋主要是为提高钢筋骨架的整体性而起 拉结作用。
拉筋
11G101-1 P56
2019年1月6日
二、拉筋的构造要求
• 1、拉筋的直径 • 当梁宽≤350 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 >350 时,拉筋直径为8mm。 • 2、拉筋间距 • 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 开设置。 • 即多排隔一拉一梅花形,单排隔一拉一 (指非加密区)
三、拉筋的计算公式
• 2、拉筋数量的计算公式 • 拉筋根数=(梁的净长—起步距离)/间距+1
注意:
拉筋间距为箍筋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 03G101-1 P62 11G101-1P85
2019年1月6日
四、拉筋的计算步骤
• • • • • • 1、确定计算所需的参数:保护层厚度 2、单根拉筋长度的计算 3、拉筋数量的计算 4、拉筋总长度的计算2x3 5、拉筋重量确定 钢筋每米理论重量=0.00617D.D kg/m
三、拉筋的计算公式
• 1、拉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 (1)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其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
•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2d)+11.9【抗 震弯钩长】*d*2
• (2)拉筋只勾住主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 如下: •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11.9 【抗震弯钩长】*d*2
五、拉筋的计算实例
• 教材34页图1-3-31源自算例10计算条件:
计算过程:
2019年1月6日
六、作业
条件: 结构抗震等级一级;砼C25 要求: 计算拉筋钢筋长度、数量及重量。
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单个弯钩长度=1.9d+max(10d,75mm)),即墙厚-2bhc+2d+2*1.9d+2max(10d,75mm)。
其中:bhc指保护层,max指取较大值。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剪力墙拉筋根数计算公式总结
剪力墙拉筋数量的计算
剪力墙/板拉筋数量,一个平时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在一些钢筋计算软件给出的公式是:墙面积/拉筋(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也未曾去多想。
群里的网友提出了具体应如何计算的问题,却引起了不少的争议,随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这时,回过头来再仔细的琢磨,觉得不是个小问题。
大家提出的各种计算方法,这里不一一评述了,不敢妄议对错与否,只是只谈谈自己认为的一些看法。
我们知道,墙体拉筋一般都是墙体钢筋间距的两倍,即“隔一拉一”。
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都要做到“隔一拉一”。
“隔一拉一”还应更广义的理解为拉筋间距的交错布置,即通常所说的梅花型布置。
即如图一示:那对此方式布置到底如何计算呢?我们先看看下面“图二”的规律:
如果问图中的阴影面积占比例是多少?哈,不需思考,大家肯定会答出50%。
好,那就请大家仔细对比两个图,看看有啥共同规律……
我们在“图一”的基础上再画上水平、垂直向钢筋后,见“图三”
我们会很容易的计算出:
1、“图三”中水平、垂直向钢筋的“交叉点”个数:
2、“图三”中“拉结点”(拉筋)的个数:N拉结点=N交点×50%针对此情形,这里本人给出的公式为:
那对于以下的情形呢?见“图四”,一个具体的例子:
这里,如果按计算出所有交点,再按一半取,就理解简单且片面了!我们需要更好的理解“隔一拉一”的含义。
“图四”的计算方法应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个比较规范计算公式:
N拉结点=“有拉结点的行数”ד有拉结点的列数”×50%
一定要注意是“有拉结点的行和列”!。
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单个弯钩长度=1.9dmax10d75mm即墙厚—2bhc+2d2*1.9d+2max(10d,75mm)。
其中bhc指保护层max指取较大值。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
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
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
拉筋计算及手工计算钢筋公式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单个弯钩长度=1.9dmax10d75mm即墙厚-2bhc+2d2*1。
9d+2max(10d,75mm)。
梁框架梁一、首跨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
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
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
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拉筋的计算实例
• 教材34页图1-3-31
算例10Βιβλιοθήκη 计算条件:计算过程:2019年3月10日
六、作业
条件: 结构抗震等级一级;砼C25 要求: 计算拉筋钢筋长度、数量及重量。
三、拉筋的计算公式
• 2、拉筋数量的计算公式 • 拉筋根数=(梁的净长—起步距离)/间距+1
注意:
拉筋间距为箍筋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 03G101-1 P62 11G101-1P85
2019年3月10日
四、拉筋的计算步骤
• • • • • • 1、确定计算所需的参数:保护层厚度 2、单根拉筋长度的计算 3、拉筋数量的计算 4、拉筋总长度的计算2x3 5、拉筋重量确定 钢筋每米理论重量=0.00617D.D kg/m
第九讲拉筋的计算
本节内容
• • • • •
一、拉筋的作用 二、拉筋的构造要求 三、拉筋的计算公式 四、拉筋的计算步骤 五、拉筋的计算实例 六、作业
一、拉筋及作用
一、拉筋及作用
• • • • 1、拉筋 同时拉住主筋和箍筋的钢筋。 2、拉筋的作用 拉筋主要是为提高钢筋骨架的整体性而起 拉结作用。
拉筋
三、拉筋的计算公式
• 1、拉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 (1)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其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
•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2d)+11.9【抗 震弯钩长】*d*2
• (2)拉筋只勾住主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 如下: •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11.9 【抗震弯钩长】*d*2
11G101-1 P56
2019年3月10日
二、拉筋的构造要求
• 1、拉筋的直径 • 当梁宽≤350 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 >350 时,拉筋直径为8mm。 • 2、拉筋间距 • 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 开设置。 • 即多排隔一拉一梅花形,单排隔一拉一 (指非加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