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宝-储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家用储能行业发展趋势

家用储能行业发展趋势

家用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家用储能行业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家用储能系统可以将电力储存作为家庭用电的备用能源,有效解决了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同时也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未来,家用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下将从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探讨家用储能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将推动家用储能行业快速发展1. 锂离子电池技术成为主流目前,家用储能系统主要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技术,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存储技术之一。

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锂离子电池将成为家用储能系统的主流技术。

2. 智能化管理系统将成为标配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家用储能系统也将越来越智能化。

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电池充放电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优化算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清洁能源。

3. 多能互补系统将逐渐普及未来的家用储能系统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能源存储,而是会向多能互补方向发展。

通过整合太阳能、风能、蓄热等多种能源形式,实现多能源互补和互连,使系统更加稳定、高效。

二、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家用储能行业前景广阔1. 新能源政策推动储能市场快速扩张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尤其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新一轮新能源建设规划,家用储能系统的市场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政府对储能技术的支持和扶持也将为家用储能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2. 用户对能源安全和环保的需求上升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家用储能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电力供应不稳定、应对用电高峰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3. 家庭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必然选择在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家庭可再生能源利用已成为大势所趋。

而家用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对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高效储存和管理,为家庭供电提供可靠的支持。

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储能技术

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储能技术

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储能技术魏增福;郑金【摘要】由于储能技术可以解决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并入电网时引起的电网频率及电压的波动问题,因此从加强电网安全和平衡负载的角度对多种储能技术进行了综述,通过比较这些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旨在找出适合智能电网的储能方式.【期刊名称】《广东电力》【年(卷),期】2010(023)011【总页数】6页(P22-27)【关键词】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新能源【作者】魏增福;郑金【作者单位】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02智能电网是我国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的大型集中电网模式不同的是,智能电网中的发电端除了有传统的发电厂,还要引入大量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可以让新能源的使用占能源需求的30%或以上[1]。

这些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可持续利用,在满足能源需求、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地理环境、季节、昼夜等影响,其发电存在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在并入电网的时候,容易引起电网频率偏差和电压波动,因此,我国内蒙古、吉林、酒泉等地的风力发电有时会被限制上网,有的甚至不得不停机。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能源的普及应用将会受到限制,而储能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新能源上网的这个瓶颈问题。

储能技术是将电能用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转化成电能释放出来的技术。

储能技术可以解决由于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而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使新能源发电能够稳定可靠地输送到电网。

同时,储能技术还可用于电网的“削峰填谷”和供电质量的改进。

储能技术是建设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遍布电网的储能电站,智能电网可以对能源进行更有效的调度,使整个电网的能源效率提高。

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应用功能的综述与展望

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应用功能的综述与展望

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应用功能的综述与展望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渐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核心。

新型电力系统以清洁、高效、灵活为特点,其中储能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储能技术能够平抑电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消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文旨在对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应用的功能进行全面的综述,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储能技术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将重点分析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应用功能,包括能量存储与释放、功率平衡、频率调节、电能质量控制等。

还将探讨储能技术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支撑微电网和虚拟电厂运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展望部分,本文将分析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成本降低、规模化应用等方面。

同时,还将探讨储能技术在应对能源转型挑战、促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和作用。

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功能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将为电力系统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的综述与展望旨在加深对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应用功能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与挑战清洁低碳: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如光伏、风电等,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以实现电力生产的清洁化和低碳化。

柔性灵活: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智慧融合:新型电力系统将广泛应用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

新能源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和难度。

新能源并网消纳和系统安全可靠供电的难度: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新能源的耐受能力较为脆弱,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

5-储能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智能电网中利用的前景研究-郭少雄

5-储能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智能电网中利用的前景研究-郭少雄

智能电网研讨课课程论文储能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智能电网中利用的前景研究任课教师:汤奕学生:郭少雄(16011220)章守宇(16011221)朱启凌(16011116)王小虎(16011209)2014-11储能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智能电网中利用的前景研究郭少雄,章守宇,朱启凌,王小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摘要:现今世界电网发展迅速,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主流。

为更好的利用能源,组建更为先进的智能电网,能源的存储显得尤为重要。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探索和开发了多种形式的电能存储方式,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相变储能。

每种储能各有其发展历程,运用场合,以及在智能电网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智能电网,储能方式,发展,历史,前景1 智能电网与储能方式1.1 智能电网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电力的依赖也不断增强,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电网作为电力输送的核心载体,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智能电网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上面也有差异。

中国国家电网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1.2 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在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中,储能是其中之一。

储能技术尤其是大规模储能技术有着诸多优点,使其可以在智能电网的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来讲,大规模储能技术将产生的作用有如下几点:第一,平滑间歇性电源功率波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

新能源如风电的利用目前处在快速增长期,大规模储能装置可以提供快速的有功支撑,增强电网调频。

调峰能力,大幅度地提高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发电的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第二,大规模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可以减小负荷峰谷差,提高设备利用率。

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储能技术

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储能技术

Ab t a t As e e g t r g e h i u s c n s le t e p o lms o rd f e u n y a d v la e fu t a i n wh l ntg a i g sr c : n r y so a e t c n q e a o v h r b e f g i r q e c n o t g lc u to i i e r t e n n w n r y r s u c ss c swi d a d s l re e g n o p we rd,v ro se e g t r g e h i u s a e r v e d a o e e e g e o r e u h a n n o a n r y i t o r g i a i u n r y s o a e tc n q e r e i we s t sr n t e i g p we e wo k s f t n i t i i g l a e es Th i e e o me t a t a iis a e c mp r d i r e o t e g h n n o r n t r a e y a d ma n an n o d lv l. erd v lp n cu l e r o t ae n o d r t d t r n h s p r p i t m e g t r g e h i u o ma tg i e e mi e t e mo ta p o ra e e r e so a e t c n q e f rs r rd. Ke r s n r y so a e t c n q e;s r rd;n w n r y r s u c y wo d :e e g t r g e h i u ma tg i e e eg eo re

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的作用

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的作用

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的作用在电网中,储能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削峰填谷。

电力需求在白天和黑夜、不同季节间存在巨大的峰谷差。

储能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消除昼夜峰谷差,改善电力系统的日负荷率,大大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电网整体的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

2)改善电能质量、提高可靠性。

借助于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储能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有功功率调节和无功控制,快速平衡系统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不平衡功率,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减少扰动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改善用户电能质量。

3)改善电网特性、满足可再生能源需要。

储能装置具有转换效率高且动作快速的特点,能够与系统独立进行有功、无功的交换。

将储能设备与先进的电能转换和控制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电网的快速控制,改善电网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满足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需要。

除了智能电网、储能还是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

目前其应用主要涉及:1)配置在电源侧,平滑短时出力波动,跟踪调度计划出力,实现套利运行,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经济性;2)配置在系统侧,实现削峰填谷、负荷踪、调频调压、热备用、电能质量治理等功能,提高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3)配置在负荷侧,主要利用电动汽车的储能形成虚拟电厂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调控。

储能技术正朝着转换高效化、能量高密度化和应用低成本化方向发展,通过试验示范和实际运行日趋成熟,确保了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

根据能量存储方式的不同,储能方式分为机械、电磁、电化学和相变储能四大类型。

其中机械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电磁储能包括超导、超级电容和高能密度电容储能;电化学储能包括铅酸、镍氢、镍镉、锂离子、钠硫和液流等电池储能;相变储能包括熔融盐和冰蓄冷储能等。

各种储能技术在能量和功率密度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能量型储能装置因其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时间较长,主要用于平滑低频输出分量;功率型储能装置因功率密度大、响应快,主要用于平滑高频输出分量。

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模型分析

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模型分析

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模型分析发布时间:2022-04-11T07:03:27.51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月上作者:张小店邢涛陈益华[导读] 近年来,智能电网发展迅速,大规模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通过并网的方式接入电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传统电网的供电压力,但是却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电网运行过程中一大挑战。

因此,将储能环节加入智能电网成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既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同时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通过构建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模型,可以提高供电运行的稳定性,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供电需求。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储能发展概况和智能电网储能控制技术,提出了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建模方案,旨在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张小店邢涛海南海口 570000三沙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陈益华海南三沙 573100摘要:近年来,智能电网发展迅速,大规模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通过并网的方式接入电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传统电网的供电压力,但是却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电网运行过程中一大挑战。

因此,将储能环节加入智能电网成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既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同时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通过构建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模型,可以提高供电运行的稳定性,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供电需求。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储能发展概况和智能电网储能控制技术,提出了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建模方案,旨在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建模方案引言:输电走廊布局等资源限制与负荷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影响传统电网扩容方式的主要因素,对储能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针对性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同时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频率。

在电力运行过程中,储能系统能够有效调节电网高峰以及电网负荷,保障电网供电的稳定性,最大化实现电网的经济效益。

储能bms应用场景

储能bms应用场景

储能bms应用场景储能BMS应用场景储能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储能系统中电池的关键设备。

它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控制充放电过程和保护电池安全等功能,有效提高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储能BMS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电网调峰填谷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对于储能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

储能系统可以将电网峰谷电力进行储存,以供电网在高峰期进行调峰,减少电网负荷压力。

储能BMS在这种应用场景中,需要实时监测电池的电量和性能,实现对储能系统的精确控制和调度,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光伏储能系统光伏储能系统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储能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应用形式。

储能BMS在光伏储能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可以实时监测光伏发电的电量和质量,并根据需求控制充放电过程,实现对电池的优化管理。

储能BMS还可以保护电池免受过充、过放等异常情况的损害,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3.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兴起对储能BM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储能BMS在电动汽车中负责监测电池的电量、电压、温度等参数,确保电池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储能BMS还可以实现对电池的均衡充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储能BMS还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管理和控制,实现智能充电功能,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4. 独立微电网独立微电网是一种小型的独立供电系统,可以独立运行,不依赖于传统电网。

储能BMS在独立微电网中可以实现对电池组的管理和控制,确保电池组的充放电效率和安全性。

储能BMS还可以根据负荷需求和电池状态实时调整供电策略,实现对独立微电网的稳定供电。

5. 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热能转换的一种技术。

储能BMS 在太阳能光热系统中可以实现对储能设备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储能设备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

储能BMS还可以根据太阳能的供热需求和储能设备的状态,实时调整储能设备的运行策略,提高太阳能光热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时 项目地


国家风光储输 示范工程
2011
张北县
上海崇明风储 项目
2015
崇明岛
储能系统 20MW 2MW
详细信息
系统应用
100MW风电和40MW光 伏配置20MW的多种
类型储能
可实现风光平滑 输出,跟踪计划 出力,参与系统 调频等多种功能
结合崇明东滩风电 场建设一定容量的
储能系统
改善风力供电不 稳定,实现东滩 风电平滑输出和
市场 应用
技术
储能市场发展规模
储能市场容量及技术
1、在可 再生能源 中的应用
研究
大规模可再生电源接入后,其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 不仅增加电力系统调峰压力,而且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 稳定运行。引入储能技术可以有效平抑新能源功率波动, 增强新能源发电可控性,提高新能源的并网接入能力。
中国
项目名称
标准等) • 金融市场逐步参与到储能的应用中 • 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项目仍以示范为主,但数量、容量有所提高 • 储能技术在电动汽车、能量回收领域、电信基站、数据中心等市场
的应用为其规模化进入电力市场奠定基础 • 多能互补、多类储能技术结合应用是近期技术选型的亮点 • 关键技术指标、关键材料仍有待改进 • 主流技术成本近几年不断下降,在未来五年,下降空间很大 • 新兴技术研发活跃
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提出要重点推进包括高效智能电力系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核电、非常规油气、能源输送通 道、能源储备设施、能源关键技术装备等能源行业八大重点工程,其中重点提出要实施光热发电示范工程,加
快推进光热发电、大规模储能等技术研发应用。
1.1 储能的重要意义
友好接入
光储一体化电 站
2015
青海
/
采用锂电池储能系 解决弃光限电问


2、在微 网中的应 用研究
1、有效稳定系统输出,解决微网中动态电能质量问题;
2、提高现有配用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等;
3、实现与大电网的并网运行,必要时向大电网提供一定 的支援服务。
中国 东福山岛风光柴储能电站是国内第一个规模化投入实际应用的新能 源储能电站,集风、光、储一体并升压运行孤岛微网系统。
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
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
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
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
储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及发展趋势
二〇一六年五月
1.1 储能的重要意义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5月21日首次公布智能电网计划(Smart grid plan;Intelligent electrical network plan )
——构建坚强的智能电网是我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
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0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可靠性) 随着未来电网的不断建设,电力系统的运
行环境更加复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也越来越高,这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
备用电源 储能系统可以当作备用容量,当
常规电源发生无法预期的事故时,快 速提供电能供应。
储能市场近期发展趋势
• 政府对储能技术及应用的关注度提高 • 电力系统加紧对储能系统及其在智能电网应用研究(技术、应用、
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未来智能电网建设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4大环节, 储能技术是实现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之一
1.2 储能的重要作用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平抑) 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
91.4GW,平均弃风率为11.7%,局部地区最 高达到35.2%。
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 达21GW,日弃光30%。
6、在智 能交通中 的应用研

储能应用与智能交通领域,主要是通过电动汽车来实现 ,采用V2G技术实现与电网的互动。
(1)概述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项重大示范工 程。风能,太阳能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风能和光能的 间歇性和随机性,风、光独立运行供电系统很难提供连续稳定的能量输出。这已经成为 全球范围内制约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为研究、解决我国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储能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引领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在张家口建设本工程。风电一期工程建设小东梁风电场49MW、风电一 期工程建设孟家梁风电场49MW,大河光伏储能电站一期建设光伏发电40MW、储能装 置20MW。
4、在需 求侧响应 中的研究
为特定电力用户提供服务,例如可为用户提供消减需求 开支并提供后备电源服务,也可在电网故障时,保障对 用户的高可靠性供电。
5、在智 能建筑领 域的应用
研究
围绕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结合储能系统探索智 能电网及智能城市未来的发展形态,实现对区域内电力 供需进行有效调控。
压力和环保压力
风电1MW、光伏545kW、 海洋能30kW、柴油机
1.6MW、储能
3、在电 网调频中 的研究
由于储能调节速度快,未来在电网调频中将起到积极的 作用,目前美国、智利等国均已开展调频储能项目及研 究工作,北京的石景山热电厂储能项目也为华北电网提 供一定的调频辅助服务。
比亚迪在美国实施的4MW/2MWh储能调频项目,该项目能有效缓 解电网负载压力和增强电网运行稳定。
“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波 动性,提高电网消纳能力。
1.2 储能的重要作用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调峰、调频)
电力负荷在白天高峰和夜间低谷周期性 地变化,负荷峰谷差有时高达发电量的 30%-40%。
削峰填谷 在负荷低谷时吸纳电网多余发电
能力,在负荷高峰时向电网馈电。
1.2 储能的重要作用
100KW光伏组件 210KW风力发电机组 2000Ah储能蓄电池组
项目名称 新疆喀拉昆仑山脉微
网项目 国电光柴储互补离网
电站 新疆吐鲁番新能源城
市微网工程项目 山东长岛可再生能源
海岛示范项目
南麂微网示范工程
系统规模 光伏1MW、柴能 屋顶光伏13.4MW —
节能减排、满足用电需求、 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提 高微网经济性、减轻供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