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警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摘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重金属污染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长期积累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和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1. 引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导致的,主要包括铅、镉、汞、铬等重金属。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长期积累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评价和管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显得非常重要。

2.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2.1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首要步骤是采集土壤样品,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采集样品时应保证代表性,根据土壤的类型和重金属的特性,可以选择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2.2 污染评价指标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需依据一些污染指标,如植物可耐受指数(Tolerance Index, T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cological Risk Index, ERI)等。

TI指数通过评估农作物耐受性来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风险程度;ERI则可以综合考虑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等因素来评估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威胁程度。

3.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理措施3.1 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通过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来减少土壤重金属的排放和污染。

例如,将农田废弃物通过堆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既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又能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3.2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非毒性形态或者稳定起来。

农产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研究

农产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研究

农产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研究摘要:农产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特点以及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相关的防治措施和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然而,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量排放都会导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加剧,从而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和特点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人类活动引起的人为污染和自然界中的天然污染。

人为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排放,而天然污染主要是因为土壤中存在的锌、铅等重金属元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累积性、持久性和易迁移性,这些特点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长期积累,并有可能通过农产品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高含量的重金属会降低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并且还会对农产品的外观、味道和口感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重金属还具有潜在的毒性,高含量的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包括中毒、免疫功能下降和生育力受损等。

四、防治措施为了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的监管,合理利用和回收农业废弃物,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土壤修复技术,如植物吸收、土壤改良和微生物修复等,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五、未来研究方向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深入探讨相关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潜在的健康风险,同时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

未来的研究还应该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及农产品流通和食品加工环节对重金属污染的控制策略等问题。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是解决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随着农业生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农田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研究和发展一种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剥离、堆积覆盖和土壤修复机械处理等方法。

研究发现,土壤剥离能有效地去除表层污染土壤,减少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机会。

堆积覆盖则是将清洁土壤覆盖在受污染土壤上,起到隔离和稳定重金属的作用。

土壤修复机械处理则是利用机械设备将受污染土壤进行翻耕、破碎等处理,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改善土壤结构。

这些物理修复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修复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技术是通过选择适应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生长于受污染土壤中,通过吸收、累积和转运重金属,并固定在植物体内,起到修复土壤的效果。

微生物修复技术则是通过利用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将其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中。

这些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并已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

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修复。

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添加固化剂、络合剂、还原剂等方法。

添加固化剂可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化,并形成难溶化合物。

络合剂则是通过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还原剂则是将重金属从高价态还原为低价态,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这些化学修复技术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其成本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并不是最理想的修复技术。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物理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中。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提高修复效率、降低修复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与对策研究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与对策研究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与对策研究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构成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挑战和对策。

挑战:1.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广泛存在。

根据调研数据,中国有超过10%的农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镉和铅是最主要的污染物质。

这会对作物生长和土地可持续利用造成负面影响。

2. 农业活动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等都会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3.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风险。

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中毒、癌症等。

对策:1. 加强监测和评估。

建立科学的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对可能受到污染的农田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重金属污染扩散。

2. 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和频率,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3. 加强废弃物处理和农田整治。

加强工业废弃物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建立有效的废物处理机制。

开展农田整治工程,基于科学数据制定具体措施,通过土地修复和农业轮作等方式减轻重金属污染。

4.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知识。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知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5.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重金属污染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提高污染者的追责和惩罚力度,增强行业和企业的环境责任感。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

与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解决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对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而且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科研工作者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相关的修复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去吸附、富集、蓄积或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质,从而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近年来,科研人员们通过对各类植物的筛选和优化,发现了一些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富集和耐受能力的植物种类,如石蒜、拟南芥等。

他们也开发了一些能够促进土壤中重金属转化和稳定化的微生物,比如硫酸还原菌、硫酸氧化菌等。

这些植物和微生物不仅能够减轻土壤重金属的毒害作用,还能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转化成不易迁移的物质,从而提高土壤的生物安全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物理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去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和生物毒性。

近年来,科研人员们通过对土壤改良材料的筛选和混合应用,研发了一系列能够有效吸附和稳定化土壤中重金属的修复材料,如生物炭、粘土矿物等。

他们也发展了一些能够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循环的修复技术,比如土壤改良剂和土壤通气设备等。

这些修复材料和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从而提高土壤的产出和利用效益。

综合修复技术是指将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修复方案,从而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全面治理和修复。

近年来,科研人员们通过对各类修复技术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进行研究和应用,研发了一系列能够全面治理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修复技术,如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生物-物理-化学综合修复技术等。

这些综合修复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各类修复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高效治理和修复,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重金属的长期积累不仅会对土壤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经济利益。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显然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在研究中探索出一系列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本文将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现状1.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垃圾等经过处理后用于种植。

二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物质中含有重金属物质,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

2. 影响因素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土壤特性、环境温度、植物类型、降水量、用水量等等。

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导致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治理的复杂性。

3. 困难和挑战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机制复杂,治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不成熟和成本高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

二、技术进展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浸提、沉淀和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技术。

其中,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植物的吸附和积累能力,将重金属物质从土壤中吸收到植物体内。

具体来说,植物根系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和化学还原等作用将重金属转化为难溶性的形态,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释放有益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来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调控,从而促进农田土壤的生态修复。

2.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指通过在污染土壤中添加或改良一定材料,如有机物、硅酸钙等,来提高土壤肥力和抑制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从而加速土壤中重金属的沉淀和固定。

其中,有机改良技术主要是利用有机物的沉降和转化作用构建土壤微生态系统,调节土壤生态环境,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研究进展与展望

1、危害识别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发现赣东北地区典型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中,铬、 铅、汞、砷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 造成危害。
2、暴露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当地居民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结合土壤重金 属含量数据,评估居民通过食物摄入重金属的量。结果表明,当地居民通过食物 摄入的重金属量高于国家标准,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二、研究进展
1、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近年来,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报道,中国部分地区的 农田土壤受到镉、铅、汞等重金属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威胁了人体 健康。
2、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为了评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 包括暴露评估、风险评估模型和生物标志物等。这些方法为准确评估农田土壤重 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赣东北地区选取典型重金属污染农田,按照网格布点法进行采样,共采集 100个土壤样品。采用标准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2、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采用国际通用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土壤中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评估流程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三、评估结果
2、深化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研究
目前,对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包括完善暴露评估方法、提高风险评估模型的精度和 可靠性、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等。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农田土壤重 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3、毒性评估
根据已有的毒理学数据,评估重金属对人体的毒性。结果表明,土壤中超标 的重金属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有一定威胁。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问题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农作物生产和人类健康均具有严重影响。

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有效的修复技术。

下面将介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有选择性吸收的能力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研究表明,某些植物(如柳树、大豆等)对重金属有高度吸收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一些转基因植物也被开发出来,具有更强的重金属抗性和累积能力。

植物修复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降解、转化或吸附重金属,从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近年来,一些特殊菌株被发现具有降解重金属的能力,例如硫杆菌、铬还原菌等。

一些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吸附重金属离子到细胞表面来修复土壤。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能够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同时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化学稳定化、热解吸附、电化学修复等。

化学稳定化是通过加入特定物质(如石灰、磷酸盐)使重金属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减少其毒性和迁移性。

热解吸附是利用高温热解使土壤中的重金属转为气态,再通过吸附材料捕获重金属。

电化学修复是利用电极产生电场,在土壤中形成离子迁移和重金属析出。

这些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但操作较为复杂。

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受到关注,如土壤修复剂的开发和组合修复技术的研究。

土壤修复剂是指能够吸附、稳定或还原重金属的物质,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新的修复剂并改进其性能。

组合修复技术则是将不同的修复技术进行组合,以提高修复效果。

可以将植物修复技术与微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和微生物的转化能力共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8, 6(3), 68-76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journal/hjsshttps:///10.12677/hjss.2018.63009Research Progress on Early Warning ofHeavy Metal Pollution Risk in Farmland SoilLang Teng1, Tengbing He1,2,3*, Xiangying Li2,3, Li Mou4, Chao Guo1, Qingqing Zeng11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2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3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Technology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Breeding in Mountain,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Guizhou4College of Life Scienc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Received: Jun. 25th, 2018; accepted: Jul. 16th, 2018; published: Jul. 23rd, 2018AbstractHeavy metals are absorbed by the human body and accumulated in the body, affecting human health.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gricultural soi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human health risk early warn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isk early warning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farmland soil, agricultural product risk warning and human health evaluation,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between farmland soil in mining area and non-mining area. The ability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accumulate heavy metals and the risk early warning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USEPA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is also described.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risk early warning in farmland soil were defined.KeywordsFarmland Soil, Heavy Metal, Risk Early-Warning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警的研究进展滕浪1,何腾兵1,2,3*,李相楹2,3,牟力4,郭超1,曾庆庆1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2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贵州贵阳3贵州省山地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贵州贵阳4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通讯作者。

滕浪 等收稿日期:2018年6月25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23日摘要重金属通过植物被人体吸收,在体内不断积累,影响人类健康,建立农田土壤、农产品及人体健康风险预警尤为重要。

本文综述了矿区与非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警,农产品风险预警及人体健康评价;比较矿区与非矿区农田土壤主要污染重金属与风险评价的差别、主要农产品积累重金属的能力,以及农产品风险预警评估,并阐述了美国环保署(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

明确了进一步开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预警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前言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

然而随着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渐突出[2]。

重金属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因此深入了解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3]。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农业上污水灌溉、污泥和磷肥的施用等,造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经薛忠财[4]等研究表明我国农田耕层土壤(0~20 cm) Cd 的年平均增量达到4 ug/kg ,由于土壤中的Cd 很容易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食物链,这导致“镉大米”、“镉小麦”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利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对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可持续利用与风险评估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各种化学品、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含重金属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尤其是农田土壤污染日益严重[5]。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成为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6]。

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警,对农产品风险预警与人体健康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预警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在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7]显示,全国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局部地区土壤污染较为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周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8],全国土壤总污染率达到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率分别为11.2%、2.3%、1.5%、1.1%。

2.1. 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预警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和利用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矿区土壤重金属富集,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9]。

然而,金属矿产资源开采、冶炼与利用过程是引发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关键,常常造成开采与冶炼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还滕浪等导致周边流域灌溉区土壤重金属污染[10][11],导致地表及地下水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矿区流域的下游受到重金属危害在不断增大,导致灌溉区域农田土壤的环境质量堪忧[12],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当地居民健康。

矿山开采与冶炼是导致矿产区周边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污染源主要是矿山开采、冶炼粉尘及冶炼污水随意排放,尾矿不合理堆积[13][14][15]。

由图1可以看出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从上个世纪年代受到80年代开始受到科研工作者的注意[16],从21世纪开始研究呈现指数增长,在2003~2007比1998~2002增长13倍,2008~2012比2003~2007增长2.9倍,2013~2017比2008~2012增长1.3倍。

2.1.1. 铅锌矿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预警铅锌矿的开采、冶炼与利用导致周边农田及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降低了当地土壤的生产力和危及粮食的生产安全[17],增加了当地居民健康风险指数,降低了生活水平。

重金属在土壤中以多种的形态存在,且每一种形态的生物有效性不同,导致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能力不同,因此,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重金属的潜在危害[18]。

经徐芹磊[13]对福建某铅锌矿区农田土壤Cd、Pb、Zn和Cu的含量进行调查,得出Cd、Pb、Zn和Cu含量均超过福建省的土壤背景值,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调查区域农田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得出调查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Cd > Pb > Zn > Cu,表明土壤中Cd滕浪等2.1.2. 铜矿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预警铜是记载中最早被广泛运用的金属,具有悠久的开采历史,自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开始,青铜矿就被广泛地用于铸造钟鼎、兵器、乐器以及农耕工具[22]。

如今对铜的依赖越来越大,铜制品用于各行各业,因此对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铜矿的开采给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23][24] [25]。

迪娜·吐尔生江[23]在研究中表明农田土壤Cu,Cd,Pd,Zn和Cr只有Cu超过了土壤背景值,土壤生态风险值较低。

窦智勇[24]对铜陵矿区农田土壤Cd、Cu、Pb和Zn共4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进行研究,得出4种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依次为Cd > Cu > Pb > Zn,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存在潜在中度生态风险,Cd为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因子。

涂常青[25]对硫化铜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区中重金属污染物对硫化铜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Pb > Cu > Zn。

由此可见,硫铜矿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受Pb的污染占主导地位。

2.1.3. 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预警自然界金矿常与许多矿物共生或伴生,可形成多种多样的矿物共生体。

其中最主要的共生伴生矿物是石英和黄铁矿[26][27],石英与黄铁矿常伴随着有毒金属Cd、Pd、Ag、Cr、Cu等等。

陈璐[28]在平度市金矿研究中得出农田土壤中4种重金属潜在风险程度依次为Cd > Zn > Pb > Cr均表现出中等及以上污染风险,其中Cd呈极严重污染风险。

陈友宁[29]在研究金矿区土壤Cd含量时得出:农田土壤重金属Cd 的主要来源是伴随在金矿中的Cd,在金矿开采中没有做好矿渣、污水与粉尘的处理导致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Cd呈现极严重污染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