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文章利用单项污染指数衡量各区域内每种重金属元素对各监测点的污染程度,由尼梅罗算法得到8种重金属元素对各区域的污染程度;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各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原因;由重金属元素的传播特征利用优化方法确定了污染源位置。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尼梅罗算法因子分析法1 引言在以经济建设为一切工作重心的今天,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的同时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很难在生物循环过程中分解,当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量超过土壤本身的承受能力时,不仅会影响土壤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通过植物的吸收、富集,并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目前,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以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为背景,就某城区As、Cd、Cr、Cu、Hg、Ni、Pb、Zn八种主要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状况展开研究。
考虑到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所以按照功能,将城区划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标点检测取样的办法获得各重金属的浓度数据,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办法。
具体做法是先由尼梅罗算法确定各区域的污染程度,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寻求污染原因,而后依据重金属的传播特征进行回溯,这样即可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2 各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对于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由于涉及多种元素,可用单项污染指数来衡量某一监测点某种元素对该点的污染程度,并用综合污染指数来衡量这八种重金属元素对该点的综合污染程度。
研究过程中,监测取样的方法获得的只是各金属在某一监测点的浓度,而通过这些数据很难直接评价污染程度,所以可选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将这些元素的浓度进行转化。
将各金属元素浓度背景值的上限作为标准,以浓度值在背景上限值中所占的比重作为污染程度。
可定义单项污染指数为:参照国家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对土壤质量等级给出的标准,就能得到重金属元素对各功能区的污染程度。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一 、问题重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以及人类随着经济和社会及科学的发展逐渐向原始生态环境的扩进,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目前,全世界各类重金属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其中Ni 的排放量大约100万吨、Mn 的排放量约在1500万吨、Pb 大约500万吨、Cu 约340万吨、Hg 大约在1.5万吨。
另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总体上治理和恢复的难度较大。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题目提出的几个问题,就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1) 应用点模式空间分析概念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这里不仅考虑每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还考虑了不同区域中8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从而结合不同的视角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2) 重金属污染源主要来自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随污水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随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和随农用物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4个主要方面,本文结合主成分分析,给出该城区主要的污染源以及不同类型区域的污染源,进而结合实际讨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3) 针对现有数据的分布特征,包括该城区8种重金属空间分布和不同类型区域的重金属空间分布,建立数学规划模型,讨论了重金属扩散的中心位置和扩散方向,确定了污染源的位置;(4) 讨论了模型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各类重金属污染对地质变化的前瞻性后果预测,具体给出了不同重金属对于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预测结果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可能性规划方案。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随着近代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中,由于其不会被生物降解、迁移性小,很难从土壤中去除,容易在土壤中积累。
重金属污染物往往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当重金属积累超出土壤的承受能力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毒物质可能会突然活化,导致严重的环境危害,因而土壤重金属污染有“化学定时炸弹”的说法。
另一方面,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可通过摄取、吸入、皮肤接触等多种途径危害人体康。
1 .问题重述现对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进行调查。
为此,将所考察的城区划分为间距1公里左右的网格子区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个采样点对表层土(0~10 厘米深度)进行取样、编号,并用GPS记录采样点的位置。
应用专门仪器测试分析,获得了每个样本所含的多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
另一方面,按照2公里的间距在那些远离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分别记为1类区、2类区、……、5类区,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群及工业活动的自然区取样,将其作为该城区表层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
附件1列出了采样点的位置、海拔高度及其所属功能区等信息,附件2列出了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采样点处的浓度,附件3列出了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现要求你们通过数学建模来完成以下任务:(1) 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并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 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3) 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4) 分析你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还应收集什么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如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2.问题分析问题一首先要求得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此问题主要是利用附录中所给的数据,研究给定采集点处的重金属含量。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壤受到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威胁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表层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对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金属在城市表层土壤中的来源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垃圾填埋和农药施用等活动。
这些活动导致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逐渐积累,从而引发了土壤污染问题。
三、常见的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种城市表层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种包括铅(Pb)、镉(Cd)、铬(Cr)、汞(Hg)等。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需要引起重视。
四、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儿童和孕妇更容易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引起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损伤。
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
–重金属还会进一步污染地下水,威胁周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五、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方法1.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并采用土壤钻孔或其它方法获取土壤样品。
2.实验分析–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原子吸收光谱等技术手段。
3.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得出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情况。
六、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建议1.减少污染源–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加强交通管理,从源头减少重金属排放。
2.土壤修复–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修复技术等手段,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3.加强监测–定期对城市表层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重金属污染问题。
结论城市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因此,开展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城市地区表层土壤中存在着超出安全标准的重金属元素。
这些重金属元素包括镉(Cd)、铬(Cr)、铜(Cu)、汞(Hg)、铅(Pb)和锌(Zn)等。
分析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采样:在城市不同区域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并按照一定的网格密度进行采样。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样品分割、筛分、干燥等预处理步骤,以获得均匀的土壤样品。
3. 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
4. 数据分析:将测定得到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5. 风险评估: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合土壤用途和人体暴露途径,进行风险评估,评估不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6. 污染防治: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如土壤修复、农田污染控制、废弃物管理等,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搜集大量的样品和数据,并结合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准确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潜在风险。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A题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重金属对城市表层土壤污染的问题,我们根据题目所给定的一些数据和信息分析并建立了扩散传播模型、权重分配模型、对比模型和转换模型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利用Matlab 软件拟出该城区地势图(图1),根据所给数据绘出该地区的三维地势及采样点在其上的综合空间分布图。
之后将8种重金属的浓度等高线投影到该地区三维地形图曲面上,接着分别计算8种重金属在五个区域的平均值,立体图和平面图(图1附件)相结合便可得出8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
其次,在确定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时,我们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先假设各重金属毒性及其它性质相同,运用公式ijij P C P ='求出各区域各金属相对于背景平均值的比值作为金属污染程度,再运用1ji ij j C C ==∑求出各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并将各区进行比较。
之后,我们加上各重金属的毒性,对各重金属求出权数,再结合国标重金属污染等级和已知的各组数据来确定金属的污染程度。
由上述两种方法的对比,更准确地得出重金属对各区的影响程度。
即: 工业区>交通区>生活区>公园绿地区>山区 并根据第一个模型的数据来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再次,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判断出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通过大气、土壤和水流进行传播。
在分析之中,我们得出这三种状态的传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相互影响和叠加的,因此,我们分别建立三个传播模型,再对这三个传播模型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拟合,得出重金属浓度最高的区域图,并结合各重金属的分布图(图6)来确定各污染源的位置。
最后,本题中只给出了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对于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还需要搜集一些信息(图7)。
根据每种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建立同一地质时期地质环境中各因素的正影响和负影响的权重分配模型,再对这些权重进行验算和修正。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本文旨在研究某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 的污染 问题 , 2 1 以 0 1年全 国大学生数模竞赛 A题的数据
为 材料 。其 研究 内容 是 根 据 采用 点 的数 据 分 析 8 种 主要 重金 属元 素在 该 城 市 的 空 间 分 布 , 市 不 城 同区域 重金 属 的浓 度 和污 染 程 度 , 个 区 域 污 染 各
到 了中度 污染 , 甚至严 重污染 的程 度 。
4 重金属污染程度 的单 因子指数模型
要 确定城 市 不 同 区域 的 重金 属 污 染 程 度 , 首 先必 须 得到各 个采 用点 每 种重 金 属元 素 的污 染 程
5 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综合模型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只能分别反映各个重金属
21 02年第 1 期
新疆化工
5
城 市 表 层 土壤 重 金 属 污染 状况 分 析 水
陈柯 柴 中林 李 佳琦 李晨
( 中国计量学院 理学院 。 杭州 。1 1 ) 3 ̄ 8
摘
要 : 究 了某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 的污染问题。首先利用采样点的数据以及 曲面插值的方法得到主 研 要 重金属元素的城市空间分布 图。接 着利用单 因子指数法对各城 区土壤 中每一种重金属元素的
x t
图 1 汞元素浓度的城市分布
市的工业生 产产生的。在有污染源 的区域 , 由于
从图1 可知, 汞浓度在城市的分布差别很大 , 有的地方浓度很高 , 的地方很低 。其 中高浓度 有
6
新疆化工
21 02年第 1期
主要 分 布在 城 区 内的 工 业 区 和 主 干道 路 区 , 围 范 较小 ; 活 区和 公 园绿 地 区的 言
随着我国经济 的发展 、 工业化进程 的加快 和
2011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综合因子响应公式为:
R ( r )/n
n为 r 1 的重金属元素个数
单因子污染指数 区域
1
Hg
As Cd Cr Cu Ni Pb Zn
综合 响应 因子
2.66
污染 评价
中度 污染
0.74
1.23
1.23
2.74
1.66
0.49
6.65
2.43
2
1.01
2.02
0.72
8.66
17.35
F
Pb 7.65 3 1.18 2.05 1.96
Zn 3.43 4.03 1.06 3.52 2.24
综合因子响应模型
:
单因子污染指数公式为:
r ( C C ) / C a e d b a c k b a c k
C
C
a e d 为重金属的测定值(选取区域采样点平均值);
b a c k 为重金属的背景值
山区基本没有污染; 生活区和公园绿地区轻度污染; 工业区和主干道路区污染比较严重。
问题二
城区不同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差异,而土地利用方式 的差异实际上是人类活动方式、活动强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 会影响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
• 污染原因 工业区 :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 主干道路区 :汽车尾气和轮胎磨损 生活区 :生活垃圾 公园绿地区 :化肥灌溉及花草养护
0.61
2.00
3.03
5.68
严重 污染
3
0.12
0.17
0.26
0.31
0.17
0.26
0.18
0.06
0.00
没有 污染
4
0.5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2015 年8月19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重金属对城市表层土壤污染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matlab 软件,找到城市各功能区污染程度及污染源,解决城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我们将所给数据用matlab软件进行插值拟合,然后分别绘制八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图。
分析城区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时,我们先将城区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与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对比,然后建立内梅罗综合指数模型,求出各个功能区的综合污染指数,用matlab求解得出受污染程度从大到小的功能区依次为工业区、主干道路区、生活区、公园绿地区、山区。
针对问题二,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进行讨论,根据问题一得到的数据可以分析每个区域受污染最大的重金属元素,结合每个区域产生污染的特点进而分析成因。
针对问题三,在问题一数据处理基础上依据浓度分布矩阵建立遍历搜索模型,结合MATLAB软件求出重金属空间分布中的极值点即可能的污染源,得出极值点后再结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通过matlab软件对极值点进行筛选,得出8种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污染源。
主要污染源分布图见正文5.3内容。
针对问题四,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找出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
然后分析影响城市地质演化模型的因素,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从动态和多元的角度出发,还应搜集采样点的长期动态数据和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的相关信息,分别建立动态动态传播模型和城市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预测模型。
本文主要建立内梅罗综合指数模型、遍历搜索模型,结合matlab软件研究重金属对城市表层土壤污染的问题,分析了各功能区污染程度、找到各污染源的分布情况,解决了一个城市的土壤环境评价问题。
不言而喻,本文关于题目问题的讨论还远谈不上完整全面。
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待于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改善:1)模型建立的准确高效性;2)分析问题时的结合具体实际数据情况。
关键词:内梅罗综合指数遍历搜索模型浓度分布矩阵污染源1.问题重述1.1问题的背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的现象与日俱增,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更广受关注。
重金属污染土壤,而土壤状况直接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做好调查分析、控制污染源是现今的关键。
1.2涉及材料背景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分别记为1类区、2类区、……、5类区,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现对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进行调查。
为此,将所考察的城区划分为间距1公里左右的网格子区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个采样点对表层土(0~10厘米深度)进行取样、编号,并用GPS记录采样点的位置。
应用专门仪器测试分析,获得了每个样本所含的多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
另一方面,按照2公里的间距在那些远离人群及工业活动的自然区取样,将其作为该城区表层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
1.3问题的提出(1)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并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3)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4)分析你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还应收集什么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如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2.问题分析问题一,由于重金属的传播过程是一个扩散的过程,通常物质扩散时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且其浓度的分布是连续的,据此我们可以用附件一、二中所给的采样点污染数据为基础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插值处理,得出8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在整个城区的空间分布图。
分析城区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时,我们先从整体出发,将城区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与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对比,建立表格并分析数据。
其次从综合角度考虑,建立内梅罗综合指数模型,求出不同功能区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并与国家重金属含量评价标准进行对比。
用matlab求解得出受污染程度从大到小的功能区依次为工业区、主干道路区、生活区、公园绿地区、山区。
问题二,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进行讨论,根据问题一得到的数据可以分析每个区域受污染最大的重金属元素,结合每个区域产生污染的特点进而分析成因。
问题三,由问题一的分析我们得知重金属的分布是连续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知道物质的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的,在扩散模型中某区域浓度最高的点可能就是扩散源,所以重金属空间分布中的极值点就可能是重金属的传播模型中污染源。
因此问题三的求解就转化为在问题一所拟合出的重金属空间分布曲面上搜索极值的问题。
得出极值点后再结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筛选出污染源。
问题四,首先应对问题一,二,三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优缺点分析然后根据影响城市演化模型的因素,分析还应搜集的数据以及模型如何建立的问题。
3.模型假设1.假设题目中所给数据可靠无误。
2.假设问题一中各区平均的污染程度可以看做该区的污染程度。
3.假设问题二中只考虑题目中所给的8种重金属,不考虑其它重金属。
4.假设重金属传播特征不受风向等因素影响。
5.符号说明6.模型的建立与求解5.1问题一的求解5.1.1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用matlab软件先根据所给附件一绘制该城区地势的三维曲面图(见图5-1),并将功能区分布情况表现在地势图上(见图5-2)。
然后根据附件一、二用插值法绘制八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图(见图5-3)。
具体如下图:图5-1城区地势图图5-2城区各功能区的分布图其中各颜色所代表含义见下图:图5-3各颜色所代表含义图5-4As、Cd(ng/g)城区空间分布图图5-5Cr、Cu(μg/g)城区空间分布图图5-6Hg、Ni(μg/g)城区空间分布图图5-7Pb 、Zn(μg/g)城区空间分布图5.1.2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模型在分析不同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时,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即先从整个城区的污染情况观察,再具体到每个功能区的污染情况。
因此,先将研究区域--城区作为一个整体。
对于城区中总共319个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我们在Excel 中计算出8种重金属含量的均值,并与附件三给出的该城区表层土壤中元素背景值的平均值对比,如表5-1所示:元素是Cd ,Hg 和Zn ,而Cu 表现为弱富集,As ,Cr ,Ni ,Pb 则与背景值接近。
为了评价其污染程度,我们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求出不同功能区,即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的各个重金属的污染分指数I ,然后计算各个功能区的所有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 ,并与国家重金属含量评价标准进行对比。
下面我们设i=1,2,3,4,5分别代表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j=1,2,3,4,5,6,7,8分别代表重金属As(μg/g),Cd(ng/g),Cr(μg/g),Cu(μg/g),Hg(ng/g),Ni(μg/g),Pb(μg/g),Zn(μg/g),则污染分指数I 的表达式为:其中ij C 表示第i 功能区中第j 种重金属的实测平均浓度,ij Q 表示第i 功能区中第j 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评价标准。
则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P 的表达式为:根据上述方法,我们用matlab将五个功能区的数据分开,并计算8种重金属元素在五个功能区的平均实测浓度,所得结果如表5-2:境质量标准见表5-3。
联系本题具体情况,得出该题中不同功能区国家二级标准值,见表5-4。
计算,求得不同功能区的重金属污染分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如下:>公园绿地区>山区,整个城区P的平均值为0.8。
参照污染等级划分标准(表5-6)可知:1.工业区和主干道路区均为轻度污染,工业区受As,Cd,Hg,Ni,Pb的污染在五个功能区中是最大的,而主干道路区受Cu和Zn的污染最大。
2.生活区虽然没有达到轻度污染,只处于警戒级,但其综合污染指标也已经超过了整个城区的平均值,且其受Cr的污染在五个功能区中最严重,所以需要加强重视。
3.公园绿地区虽然绿化条件好,但也已经处于警戒级。
4.山区受各种重金属的污染都比较小,处于清洁级范围内。
将分析结果作图(见图5-7)。
根据上述两个模型的结合与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关系式:工业区>交通区>生活区>公园绿地区>山区5.2.1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工业区污染最大,占整体的百分之26。
分析其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重金属尾矿、冶炼废渣和矿渣堆放等。
而且其扩散和传播污染的途径也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废水废气排放、粉尘传播等。
主干道路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相对也较大,其污染主要体现为大气污染,来自汽车尾气排放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
生活区重金属污染居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有生活垃圾、污水、医疗垃圾和细菌等。
公园绿地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其主要来源有农业农药和化肥。
但是,植物有吸收金属矿物的作用,相对减轻了重金属的危害。
山区重金属污染最轻,占整体的百分之18.5,表明不仅重金属的来源相对较少,而且,重金属污染与重力和海拔也有一定关系,山区中植物和一些微生物都有净化的作用。
5.2.2从局部的角度分析从图5-3到图5-10可以看出八种重金属的主要分布区域,再根据这些区域的区别可以分析出各金属污染物的成因。
总的来说,工业区受As,Cd,Ni,Pb,Hg的污染最大,生活区受Cr污染最大,主干道路区主要受到Cu,Zn的污染。
工业区、生活区和主干道路区分布较为接近,区域之间所受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
分析各个区域可能产生的污染,可以得到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成因。
其主要来源如下表所示:依据问题一得出的各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得到浓度分布矩阵Z(Z 是100×100的矩阵),进而结合MATLAB软件建立搜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