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浦康平等的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杉浦康平等设计大师作品赏析共20页PPT资料共22页文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杉浦康平等设计大师作品赏析共20页 PPT资料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生命的宇宙——日本设计家杉浦康平的书籍设计分析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命的宇宙——日本设计家杉浦康平的书籍设计分析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素养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与设计。
日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设计之一,深受全球设计师和业内人士的关注。
其中,杉浦康平作为一名设计大师,一直在设计领域中担任重要角色并受到广泛认可。
杉浦康平的成就已远远超出了日本的界限,他的设计作品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对杉浦康平的一个代表作《生命的宇宙》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他在设计领域中的思想、风格、技巧等方面。
通过对这部作品设计的详细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设计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选题意义杉浦康平的设计作品一直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而《生命的宇宙》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其设计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日本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注重的细节和理念,也能够突显出他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特的设计风格。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剧,对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下,对日本设计师的研究不仅仅是对设计师本身的了解,更是对整个日本文化的一种认识和理解。
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日本文化和设计的认知。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生命的宇宙》是一本科普类书籍,杉浦康平在书籍的设计上做了许多巧妙的处理,将科学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该书籍的设计进行,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其设计实现的原理、特点和风格。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书籍的排版和结构。
对《生命的宇宙》书籍整体的排版和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设计过程中的原则和思想。
2.色彩的运用。
分析书籍中使用的色彩在设计上的意义和作用,包括色彩的组合和运用方式等。
3.图案的设计。
研究书籍中使用的各种图案和图形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及它们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4.材质和装帧。
杉浦康平等的设计大师作品赏析共21页PPT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对杉浦康平设计作品的看法

对杉浦康平设计作品的看法
我对杉浦康平的设计作品持肯定的看法。
他的设计风格独特,注重细节,充满创意。
他的作品通常结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审美观。
同时,他的设计也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杉浦康平的设计作品在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和材料选择方面都非常出色。
他能够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整体效果。
他的设计作品常常让人感到舒适和宜居,同时也展现出一定的个性和风格。
此外,杉浦康平的设计作品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他在材料选择上倾向于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材料,同时也考虑到能源的利用和节约。
他的作品展现了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我对杉浦康平的设计作品非常欣赏。
他的设计风格独特而实用,充满创意和美感。
他的作品展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环境的关心,使人们在其中能够获得舒适和满足。
基于音乐视角分析杉浦康平设计的独特性

关键词 : 杉浦康平 ; 音乐; 设计理念 ; 混 沌
中图分类号 : J 6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4 l 1 5 ( 2 0 1 4 ) 0 3 — 9 2 — 2
一
、
杉 浦康 平 的 音 乐 内涵 探 讨
究竟是“ 混沌 的世界 ” 还是“ 秩序 井 然 的世界 。 ” 换句 话 说 , 是不 定型的世界还是几何形 态的多面体组合 的世 界。在去 乌尔姆 以
音乐的喜好早早在 杉浦 的心 中埋 下 了种 子 , 音 乐 的修养也 潜移 默化地影 响着 他对于视觉传达 的理解 。
1 9 5 6年杉浦康在 日宣美展 获大 奖 , 获得 1 3宣美 奖 的作 品也 体现 了他 对音 乐的痴迷 。2 0世纪 5 0年代起 , 他创立 以视觉传 达 论、 曼荼罗为 中心 展开包 含音乐论 的研 究 , 并 多次策划 有关亚 洲 文化 的音 乐会 。到 6 0年代 在《 音乐 艺术》 等设 计 中注入 自我 增 值概念 , 运用 数个 母 体 同型 的移 动 变 向衍生 变 幻无 穷 的 造型 。 他在 正方形框 架中 寻求几 何学抽 象 构成 , 创造 序列 音 乐作 曲中 的数 理性 秩序法则 。杉 浦先 生 一 直关 注 意 大利 的前 卫艺 术 运
前杉 浦认 为在纷杂 的事物 背后 存在 着所 需 的秩序 和理 念 , 这方 面和开普勒和 巴赫 时期 的和谐有一 定关联——把 宇宙 和人类 的 秩序作为定型 和和谐 问题 提出来 。所 以在乌 尔姆 以前 有不少 关 注噪音 的作 品, 同时也 反 映着杉 浦如 何将 构成 世界 基本 结构 的 秩序通过造型揭示 出来的愿望 。 杉浦 自我 意识 觉 醒的 时期 , 正值 日本 战后 的废墟 重建 。 日 本 当时社会处 于一 个极 度纷 扰 的状态 : 美 国杂 七 杂八 的文化 在 那时一拥 而入 , 工地上震耳欲聋 的建筑 噪音 , 还有游行 示威 的骚 乱声 , 加上杉浦 十分喜 欢未来 派——遭 遇工 业革 命 的喧 闹而 产 生 的艺术 , 所以直觉上杉浦觉得 创造 的根源产 生于无秩 序 中, 这 种在毁坏 的噪音中寻求秩序 比较接 近于禅 宗 的精 神。禅 的基 点 就是 “ 破” , 惟 有打破 当下所有 的成见 与局限 , 才能 真正 自由 。打 破原有秩 序以后一个新 的 、 完全 自由 的生 命诞 生 了, 叫做“ 悟” , 此 时就达 到“ 当下无别 ” 的境界 , 圆满 自足 , 自由无碍 。 杉浦 先生的设计语 法是 典 型东方 式 的 , 带 有 强烈 的东方 哲 学 色彩 , 核心是 和谐 、 共存 。他强调 “ 多主语 的世界 ” , 即“ 世界不 是你一个 人的” , 杉浦康平编著 《 亚洲 的书籍 、 文 字 与设 计》 解释 为“ 万事万物都有 主语 , 森罗万象如过 江之鲫 , 是一个 喧腾世 界 ,
封面设计,让书刊的“表情”更丰富

封面设计,让书刊的“表情”更丰富《疾风迅雷》是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平生第一部个人作品集和首次作品展,它精选了杉浦全部作品中480幅精美的图版。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则汇集了杉浦康平与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印度的平面设计师津野海太郎、安尚秀、郑丙圭、吕敬人、黄永松、R.K.乔希、柯蒂•特里维迪等就“何谓亚洲文化”和“怎样弘扬亚洲传统文化”的对谈。
装帧设计是风格经济杉浦在半个世纪中共设计杂志40种,逾2000册,他在设计中融入了各个学科的特点和风格。
比如,《都市住宅》杂志的封面运用了建筑结构透视图,那是他在没有电脑的时代用鸭嘴笔一点点画出来的;《游》等杂志的封面也都各具特色。
杉浦于1966年从建筑设计转到平面设计,他认为各个艺术门类之间有着天然的共通性,他常用手指做比:从食指开始一路数来,分别是美术,音乐,戏剧和文学。
“它们当然可以从各自角度独自发展。
但人的手会攥拳,艺术也是一样,一个艺术只表现一方面智慧,但是它们合拢后,可以做所有的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认为,杉浦的设计之所以出类拔萃,与他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对建筑学、音乐的理解和在戏剧、影视文学方面的造诣,都给予了杉浦设计灵感。
吕敬人强调平面设计师要通五感,即视、听、触、味、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国出版界曾有的“装帧局限性”现在应该被打破。
同时,杉浦康平强调“书是立体的建筑”,十分重视对书脊的设计创新。
创刊于1970年的《银花》季刊,几乎所有的书脊都由编辑部掌握,但杉浦设计时偏偏涉足“禁区”,让书脊反映每期的两个专辑,并嵌入“世界上最小”的四色彩图。
《游》的第9、10两期书脊,则采用了“秘符化”设计,顺着竖排杂志作者的人名,而将所有字母的第一个音连起来,一首诗跃然纸上。
设计师陆智昌也认为首先要吃透所设计的图书的内容,封面是书的表情。
他在设计《杜拉斯作品系列》封面时,每一本封面的颜色都是按照小说的内容来挑选的。
针对现在书籍装帧设计上的盲目跟风,陆智昌表示有所创新的借鉴是被欢迎的,但机械的模仿是不对的,设计师设计时必须要明确设计的关键所在。
『“禅”品』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的“禅”释杂志设计

『“禅”品』⽇本设计⼤师杉浦康平的“禅”释杂志设计订阅了么?点击标题下‘琅沐创意年代’⼀键关注『“禅”品』⽇本设计⼤师杉浦康平的“禅”释杂志设计杉浦康平是⽇本战后设计的核⼼⼈物之⼀,是现代书籍实验的创始⼈,在⽇本被誉为设计界的巨⼈,艺术设计的先⾏者。
他将欧洲的设计表现⼿法融⼊东⽅哲理和美学思维之中,赋予设计全新的东⽅⽂化精神和理念。
他在书籍、杂志设计中注⼊现代编辑设计概念,以疾风迅雷般的创造⼒和不可思议的旺盛实验精神,设计出⼤量的精彩杂志,形成引领平⾯信息载体独树⼀帜的杉浦设计语⾔,对⽇本、亚洲,乃⾄整个世界的平⾯设计产⽣了巨⼤的影响。
杉浦康平认为,杂志,顾名思义,杂,表⽰杂然、杂乱,聚集、集结、混杂;志,义为记载。
记载的东西混杂在⼀起,即成杂志。
他认为“杂”是主⾓,不能⼩看。
他喜欢⽤五⾊相会这个取⾃佛教的词汇来形容杂志的封⾯。
他说,象征五种物质的地、⽔、⽕、风、空五⼤作⽤相遇相容,也就是五⾊相会,然后就变成光彩夺⽬的曼陀罗。
五⾊相会变成美丽的曼陀罗,杂志设计就是这样⼀个过程。
杉浦康平1979年设计的书籍《全宇宙志》原研哉在⼀次采访中说过:“我很喜欢的杉浦康平的设计理念对我⼀⽣都影响很⼤。
第⼀次看到杉浦先⽣设计的图表我就被深深地打动了。
那是⼀种⾮常⿁魅、神奇⽽⼜充满韵味的设计图案。
这种设计意图曾经⼀度深深嵌⼊我的脑海,甚⾄在⼤学时代我的设计都在刻意模仿他。
”从可视的封⾯到可读的封⾯杉浦先⽣⼀直在尝试可读性的封⾯,最初的尝试出现在1966年1⽉的SD杂志中。
SD是⼀本构思新颖的杂志,⽴⾜于艺术、设计、空间概念。
1960年代,SD刚创刊时,⽇本主要杂志的艺术设计案例都是放⼤绘画和照⽚,把刊头放在上⾯,刊头固定在⼀定位置上。
通过实图、照⽚和绘画吸引⼈的眼球,基本属于可视设计的封⾯。
突然有⼀天,在它们中间出现了以封⾯可读见长的SD,新SD的出现,抓住了很多⼈的眼球。
当时的杉浦先⽣就意识到,从可视的封⾯到可读的封⾯的转变,并产⽣了封⾯即脸的想法。
杉浦康平

看三维 1996年 盒·硬封面 250×247×11毫米
生动地显示为隐藏和螃蟹“形” ,从长期野外工作的结果,解 锁生成和千变万化的形式的意义。
形式诞生 1997年
“meekurume”的艺术工程
meekurume的艺术工程 1998年 210 x 146 x 24 毫米
我们认为图形设计和插图丰富,但他们往往被忽视。
从“杉浦康平海报归档项目”的巨大分数中选出12种16分的海 报。它们使用双面打印,使用箔纸,金银油墨等进行打印。这 个海报组是加入杉浦的“现代设计时期”和“亚洲设计时期” 的“信息图表”。
Sugiura Kohei的双面印刷海报和双面印刷图表 2017年 Shinjuku Shobo
《银花》
《数学研究班》
高桥和美 “我的拆迁” 1971年 盒·硬封面 平装
说明与空间和城市有关的巨大事件和数据,图表和整个时间地图 的地图.
时间地图 1973年 Heibonsha
它描述了1973年在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包括特征,插图和 图表。
平凡社百科年鉴 1973年 290×210毫米
什么样的路径是遛狗,被设置为地方, 异性体征,食物气味,道路的坡度,温 度,风向,声音等的变化,根据参数的 狗可能有兴 趣的环境地图转换完成。杂 志“Yu”No.6(镰仓,1973)
金星纪念特刊参考袖珍版的天上的金星地面 1983年 360×260毫米
根据烹饪评论家玉村东洋对食物体验的描述,试图说 明四种菜肴:日本,法国,中国和印度。 “每周朝日 百科世界食品”136(朝日新闻,1983)
味觉地图 1983年 朝日新闻
1975年至1985年发行的“角色生态”日历系列中的 杉浦康平的角色地图资料,及信函设计和信函习俗 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斜的文字——与地轴 角度的契合
杉浦康平在摆放封面图片和 文字的时候进行了突破性创 新,那就是倾斜23.5度。 在他设计的《银花季刊》上, 封面照片文字出现大幅度倾 斜,每个图倾斜23.5度。 通过倾斜可以让图片和文字 产生疾步如飞的感觉,这种 倾斜的文字轴让人耳目一新。
地域及民族性构成日 本崇尚素雅的特点
西摩· 切瓦斯特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毕 业于美国Cooper州立艺 术学院,1954年创立著 名的波什平(Pushpin)集 团公司,国际平面设计 师联盟AGI、AIGA会员, 导向了20世纪新美国视 觉设计运动。
个人简介
西摩· 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1931~) 是美国观念形象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除德 国的岗特· 兰堡、日本的福田繁雄之外的现代世界 平面设计大师之一,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 AIGA会员。1931年切瓦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 早在7岁时他就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尤 其喜欢插图绘画。1947年在《十七岁》的杂志上 发表了他最早的插图作品。1948年(17岁)毕 业于纽约林肯中学,随后进入美国库柏州立艺术 学院(Cooper Union)学习插图和平面设计。
他们喜欢素雅冷艳的颜色, 青色和绿色是日本江户时期 “浮世绘”使用的颜色。 从杉浦康平的作品中可以看 出他通常大量运用白色直接 作为封面背景色或者在版面 中使用大面积空白。在使用 红色,黄色等艳丽颜色时, 会并使用黑色,白色作为辅 助色,总体给人素雅,冷静 之感。
阴阳美学思想
日本的阴阳美学思想,在日 本的园林建筑,造型等设计 领域具有大的影响。阴性的 图案设计形式是以圆形或曲 线为设计特征。阳性的图案 设计则以直线或以直线所构 成的尖锐形态为主。 左边的这种版面设计利用对 角线不对称的分割,造成图 案具有视觉动感。 图版率占版面的80%左右, 视觉吸引力强。
作品赏析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幽默诙谐,充满生机 卡通化,几何化 抽象的图像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图版率高,图像几乎占据了整 个版面,视觉吸引力强。
《三分钱的歌剧》(The Three Penny Opera)
图为切瓦斯特的一幅画册封面作品, 他利用平面设计中不同的风格,如 德国表现主义的木刻、超现实主义 的空间布局以及大胆的色彩表现与 画册的宣传功能、歌剧的音乐调性 相呼应。这种打破以往传统刻板的 写实面貌,将个人的歌剧观念通过 形象来体现,正是其观念与形象融 合的魅力所在。
亚文化与图像的运用
杉浦康平对中国,韩国,印 度以及日本的思想文化, 哲学 和美学等领域均有深刻独特 的认识和理解。 在他设计的杂志《自然与文 化》中,把传统能剧的形象 以及诸多日本神魔形象作为 封面设计的表现对象。这些 作品具有日本传统文化的神 韵,民族审美的特质;又具 备强烈的现代设计之美。是 杉浦先生追求的东西方精神 互补调和的体现。
主要著作和成就
著作
杉浦康平针对亚洲文化传统,撰写了大量关于知觉论,视觉交流,音乐论以 及图像研究的文章,其中包括:《日本的造型· 亚洲的造型》、《吞下宇宙》、 《造型诞生》、《叩响宇宙》、《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 纪》、《亚洲之书· 文字· 设计》、《亚洲的宇宙+曼荼罗》。 《疾风迅雷》 是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平生第一部个人作品集和首次作品展,它精选了杉浦全 部作品中480幅精美的图版。
杉浦康平的设计最本质的 源泉是汉字。
杉浦康平还发现,汉字的笔划孕 育着某种不同寻常的声音脉动。 文字,图像,噪声总能给他极大
的启示。
在这个版面中全是“游”的错别 字,但是读者又能把它读成 “游”,杉浦将之称为“文字认 知的喃语”,即模糊文字,将这 样一组文字意象作为封面的主题。 文字和色彩的合理搭配让整个版 面统一又有活力。
结语
切瓦斯特的设计作品幽默、诙谐、轻松、愉快,创作 手法多样。 但他的作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以卡通化的漫画造型 来表达个人观念,将观念与形象融合。 他将艺术与设计、观念与形象精心地融合于一体,打 破当时刻板、机械的设计面貌。
结论
杉浦康平作为日本设计界的泰斗,作为现代艺术的先行者, 更了解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设计本身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它以实用性功能价值为基 础。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设计在国际市场格局中是否能够为别人 所接受,是否能够扮演令人瞩目的角色,除了技术的先进 性和功能的可靠性之外,设计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是 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封面排列强有力的大 字,东方式编排,用 眼睛跟踪文字,能产 生一种不自觉念出声 的冲动 。 简洁抽象图形的运用 让人印象深刻,文字 和图形的颜色对比高。 挖版的使用打破了版 面的沉闷。
创办于1971年的杂志《游》,受到 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画家和 摄影家等高端人群的追捧 。杉浦康 平为其设计的创刊号是细致的插图 画:天上掉下一滴牛奶的冲击,下 面出现网管状的溅处,摄影师捕捉 到这一瞬间变化,杉浦先生以此图 为依据。因此呈现的是,牛奶坠落 瞬间化作眼球、睥睨天空的意象, 将其绘制成插图 。可以看出杉浦康 平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 力。 这个版面的视觉度是最高的,简洁 抽象图形的运用,黑白的强烈对比, 图版率和文字跳跃率的提高,使画 面的让人印象深刻。
多元化的经历
杉浦康平生于战前,五岁爆发“卢沟桥事变”少年时代的 日本实行西洋化和民族化并行的军事主义教育。 杉浦康平60年代末先后两次在德国乌尔姆造型大学执教的 经历,对其后来的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他设计 手法上从“模式”向“内容”过渡的转折点。 七十年代他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考察团访问中国, 尽管那时还处于文革时期,仍对于中国久远的历史文化产 生浓厚兴趣。 他酷爱东方哲学,对中国文化怀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像很 多艺术大师一样,杉浦先生也走过了先立足于本土文化, 而后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最后又回归于本土文化的漫长道 路。
杉浦康平在他的杂志 设计中非常重视书脊 的利用和设计
《真知》杂志的书脊设计采用 每期依次展现彩虹的效果。当 时的日本杂志设计市场,对书 脊的设计还属空白,所以杉浦 先生的设计非常抢眼,《真知》 一字排列,强调了一种存在 感。 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相差较大, 视觉冲击力强。在版面中心增 添图片能提高视觉度。第二张 的版面运用挖版,给人以自由 活泼的感受。文字跳跃率的提 高使画面更有主次关系。
当代视觉设计大师 及其作品欣赏
杉浦康平
人物简况
杉浦康平 1932年生于东京都。 1955年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科 毕业。1964年-1967年任德 国乌尔姆(ULM)造型大学客座 教授。 1970年起开始书籍装帧设 计,创立以视觉传达论、曼 荼罗为中心展开亚洲图像、 知觉论和音乐论的研究。 他是日本战后设计的核心人 物之一,是现代书籍实验的 创始人,在日本被誉为设计 界的巨人,艺术设计领域的 先行者 。
获奖记录
1955年获日宣美术奖,1962年获每日产业设计奖,1971年获第二届 野间出版文化奖,1979年月历展获总理大臣奖,1982年获文化厅艺 术选奖新人奖,并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1997年获每日艺术 奖,1998年被授予日本国家紫格体系运用到日 本特有的竖排格式中,把 几何化,规范化的西方编 排方法与东方混沌学为主 导的意识形态相结合。 在版面的视中心放置一张 照片,不仅更具有说服力 而且大大的提高了视觉吸 引力。文字跳跃率高使得 画面给人健康有活力的感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