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法练习课教案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比较与分析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理念1、更换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探究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挑战性,计算的方法更加开放。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认知的冲突中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3、知识的背后体现方法,让知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的背后隐含思想,让方法不再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生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揭示课题。
1、情境: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什么节日了?我想你们一定盼望很久了吧?为了渲染出更欢乐的节日气氛,学校手工小组的同学决定做40面彩旗,装扮我们的校园。
2、信息:男同学已经做好了20面,如果用分数来表示,他们完成了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女同学做好了16面,又完成了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3、问题:如果只用这两条有关分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算式来解答?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计算,给一个恰当的名称。
二、感知体验1、初步感知,根据以往做加法的经验,直觉猜测并质疑。
(1)猜测:第一题是一道分数加法(1/2+2/5),根据以往做加法的经验,你认为结果可能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也是这样认为的吗?(2)质疑:科学探究从来不会、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猜想这一步上,它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验证!所有的同学都深入地再想一想,3/7对吗?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它的结果不可能是3/7的?2、深层体验,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如此看来,直接相加的这个经验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新问题了。
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优秀5篇

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优秀5篇分数加减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设计教案前的一些想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加减法,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知道怎样计算,同时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也能很容易判断用什么方法计算。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外,能根据法则正确进行计算之外,我还认为要通过构建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并能有条理思考的思考问题。
由于这节课知识目标比较简单,我以为学生能够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块?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还剩多少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2、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单位师:爸爸、妈妈吃的披萨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这一部分主要通过问题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迁移旧知,探究新知1、根据妈妈吃了个披萨,爸爸吃了个披萨,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1)一共吃了多少个?(2)爸爸比妈妈多吃几个?(3)还剩多少个?2、你能解答这几个问题吗?学生独立解答,抽生口答,教师板书。
3、探究解决方法,渗透学法指导师:要判断是否正确解决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思考?小组交流,汇报:从算式、结果两方面进行思考(通过学生自主提问,整理解题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有序的思考问题,)4、自主探究分数加减法的含义(1)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分数加法的含义。
学生齐读分数加法意义。
(2)第二题与第三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知道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学生齐读分数减法意义。
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最新5篇

计算带分数加减法,要把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最新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知识在练习中刷新篇一1、口算:2、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
(分组比赛,看哪组挑得多。
每组选一名代表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在卡片上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并改正。
4、据统计,我班在校民乐队中演奏各类乐器的人数在民乐队总人数的情况如图。
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分数加法或者减法算式,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思,并计算出结果。
5、考考你:下面的题有几种填法?小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篇二课型:基础课教法:多级分析综合法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难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第二课时分数加减法教案篇三目标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灵活计算从能力教学及训练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仪器教具小黑板若干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札记一、复习铺垫:1、口算(略)2、笔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练。
要求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注意点。
二、教学新课把+变为”x-=“比较有什么变化?2、补充例题(1)审题:这道题是几个分数相减?这三个分数的分母是否相同?能不能直接相减?必须先做什么?(2)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订正。
板书: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x-==+x=+=x=(3)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么样?(4)归纳:(略)3、补充练习:3x-=2x+=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集体评讲。
四、巩固练习:p121第6题第一列五、全课小结:(略)六、布置作业:课作:p122第7题家作:p121第6题二、三列。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法:同分母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加法;2. 分数的减法:同分母分数减法、异分母分数减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2. 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及通分、约分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吃掉了这块巧克力的1/4,然后又吃掉了1/4。
问:小明一共吃掉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2)小华有一块巧克力,他吃掉了这块巧克力的3/8,然后又吃掉了1/8。
问:小华还剩下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2. 例题讲解:(1)同分母分数加法:将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2)同分母分数减法:将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3)异分母分数加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法进行计算;(4)异分母分数减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减法进行计算。
(1)计算:1/5 + 2/5;(2)计算:3/4 1/4;(3)计算:1/3 + 1/6;(4)计算:5/8 3/8。
(1)分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律;(2)如何快速找到异分母分数的公共分母?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加法:(1)同分母分数加法: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2)异分母分数加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法进行计算。
2. 分数的减法:(1)同分母分数减法: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2)异分母分数减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减法进行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1/2 + 1/4;(2)计算:3/5 1/5;(3)计算:2/3 + 1/6;(4)计算:7/12 5/12。
2. 答案:(1)3/4;(2)2/5;(3)5/6;(4)1/6。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6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6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理,掌握算法。
1、我们学过哪些数的加减法运算?生:整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
(老师可以补充并揭示课题:其实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在三年级已学过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加减。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明确学习方向。
尽快切入主题。
2、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生:记得3、板书:562+34 0.56-0.32师:在本子上做做看,并想一想你为什么这么做?4、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2+4=6 6+3=9 5照抄为什么不把2和3加?生:因为2在个位,3在十位。
2+4也就是2个一+4个一=6个一,6个十+3个十=9个十(板书如下:)2个一+4个一=6个一 6个0.01-2个0.01=4个0.016个十+3个十=9个十 5个0.1-3个0.1=4个0.1仔细观察,它们在算法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在计算的过程中什么没变?【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利于迁移。
5、回顾一下你是怎么算的?(等待沉默)把你的思考过程表示出来,当然也可以选择画图等。
A、(1)图-----用分数的意义解释;(学生都习惯用两个图表示,可否在课前渗透。
如何渗透。
)(2)用文字描述。
(3)口头表达:用分数单位来解释。
(提示:没画图但照样能说明白的请举手)(4)师:结合图来沟通两种看似不同的方法:刚才两位同学都讲得很好,其实1份就是1个,3份就是3个,1个加3个就是4个。
(是否需要重复)(板书)B、(1)图-----用分数的意义解释;(2)没有同学能用分数单位去解释。
小学数学课例《分数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课例《分数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的规则进行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分数加减法的定义和规则。
通过图示和例子来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2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讲解和演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2 讲解与演示:使用图示、实物或多媒体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讲解和演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规律。
3.3 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评价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4.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性和运算规律的理解程度。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5.2 进一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拓展和应用。
推荐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或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材料: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和答案。
6.2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优秀6篇)

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优秀6篇)数学教案-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篇一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内容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加深对分母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加深对分母的理解,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两张同样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2、看图中的涂色部分,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是()个1/3 ()/()是()个1/()()/()是()个()/()3、(1)出示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要求对折再对折,问把它平均分成几份?(2)要求一张纸的四分之一涂色,另一张纸的四分之二涂色(涂好后问这一张是四分之几,另一张有几个四分之一)(3)一个四分之一拼到两个四分之一上能不能拼?这时就是几个四分之一?(3个)那么老师要问问看为什么能拼?(平均分的纸一样大,平均分的份数一样多)(4)如果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能分吗?3、导语:好,老师要问了,这个3/4怎么来的?(把1个1/4和2个1/4合起来)对,这就要用到加法,今天咱们就要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4、出示课题(课件显示)二、新授1、出示例1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2/5,做小旗用去1/5,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课件显示)(1)学生齐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一一显示)教师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2/5是什么意思?1/5要用另外一张纸去表示吗?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多少,只要把什么合起来?(做纸花用去的2个1/5和做小旗用的1个1/5合起来)(2)列算式1/5+2/5=3/5(课件显示)提问:这道算式中的分数各表示什么?还剩下几分之几?2、出示例2(课件显示例2图形)教师提问:(1)老师把第一只圆平均分成几份?(6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分数怎么表示?(2)老师把第二只圆平均分成几份?(6份)取其中的五份,用分数怎么表示?(3)把1/6拼到5/6上,怎么拼?(学生讲解,课件显示)(4)要把1/6和5/6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课件显示)(5)拼下来的1/6和5/6组成一个整圆,可以用一个什么数表示?(用整数1来表示)(6)(课件显示)1/6+5/6=6/6=13、教师总结:同学们看看例1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例2的两个分数的'分母也相同,这就是同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的什么一样?(平均分的份数一样,平均分的一个整体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填空。
(1)、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甲数是,那么乙数是()。
(2)、一袋玻璃球,红、绿各有23个,那么红玻璃球占总数的()。
(3)、一个数减去,差是,这个数是()。
(4)、计算+ ,用()作分母最合适。
(5)—根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全长的,两次共用去
全长的(),第一次比第二次少用去全长的(),还剩下全长的
()。
(6)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
0.12= 0.54= 1.25= 0.56=
(7)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
2 = = 1 = =
(8)
在◦内填上“〉”、“V”、或 =。
、
+ 0 1 0 0.99 0.660 2 0 2.5
二、计算。
-(+ )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四、应用题。
1、学校买来一批图书,文艺书占总数的,科技书占总数的,其余的是
连环画。
连环画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食堂原有大米吨,用去吨,又运来吨。
食堂现有大米多少吨?
3、有2元和5元的纸币共78张,总钱数为264元。
两种纸币各有多少张?
4、动物园有一群鸵鸟和长颈鹿,它们 共有30只眼睛和46只脚,问鸵鸟和长颈 鹿各有多少
只
同步测试-5.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01
作者:sksmd 日期:2008-05-24 访问次数:51【发表评论】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5 3
1 1
1 1
Q O 1')
T 12 4 5 & 1 +
£ 4
匚*一
二*] 一
眾.1 3— -6 6 7 7
7 6
、计算下面各题
r
7 5 5 5 '2—+3- 1宀
3
JI Cl
8 12 6 5 10 ■
20
..1 1 —4
3 4 5-(J 卜1
-a- 十町 3
j 6 W
4 5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1-3
9 时
6 9 13
r s
5 二 J ] 7 7 5 5 10 一一二—+ 亠 一一 + — + 一 十_- 8-84 12 22 12 22
参考答案
、直接写出下 列各题的得数
2.—个数比20与
'的和少
,这个数是多少?
:■
多多少?
■ 2-3
5
二、计算下面各题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四、列式计算
1-厶■二二
10 10 12
3 5 6 30
1.
f I
7 —
-2.
3.
4.35
1. 11
2.
-;,3. 9 4.
tl
1.
2. 20+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 学一得
新编教材上的分数混 一个花园,其中月季 分之几?
合运算是由一道解决问题导入的,题目是 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
这样的:红山小学校园里有 其余的是草坪。
草坪面积占几
思考:分数加减混合 于接受,不同的地方 化;⑵分数加减混合 的步骤增加了,显得 算的时间增加和错误
运算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的地 有: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还要考虑通分和 运
算还要考虑同分母还是异分母;⑶分数 比较复杂,书写的格式也随之改变;⑷分 的增多。
方是运算顺序相同且学生易 约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 加减混合运算还要考虑运算 数加减混合运算还要考虑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书 点,上面一道解决问 接收的难点。
写合理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 写的格式对学生来说是新的东西,怎样书 题又是一个新的知识,理解用单位 1作总数参加运算也是学生理解、 一堂课中有两个难点,加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生计算时费时 和错误增多,如果放在一起 展开教学,40分钟显得仓促,不能保证全班学生完全 掌握这些知识。
基于这些考虑,分数 加减混合运算第一节课以计算为主。
.
做法:⑴口算:3/8 + 1/8 =, 5/9—2/9 =, 7/10 + 5/10 =, 5/6—5/6=,这些题目都是同分母
分数加减,有些计算题的结果需要约分;1/3+ 1/2=,我适当增加了题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会用规律来计算;1 —5/8=,用师生各说一个数的游戏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的。
⑵计算:出示5/9 + 2/3 —2/5让学生试做,全班只有十多个学生的结果是正确的,有些同学感觉惘然,不知怎样书写才好。
⑶矫正:确定计算步骤,中间有通分、计算、和约分等等,确定生的回答
教师示范板书:
5/9 + 2/3 —2/5= 5/9 + 6/9 —2/5 = 11/9 —2/5 = 55/45—18/45 = 37/45。
合理的书写方法,根据学
⑷练习:出示分数加如运算顺序的变化、减混合计算题让学生做内化练习,配于板三
个分数一起通分等等。
最后,独立完成
演,发现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习十五第1题。
反思:从学生作业反体会探究和计算技能馈的情况看,准确率还是可以的。
课余和难
于两全时,我庆幸今天的这节课,放弃
同事聊起三年级的除法一课,了教
材上的情境导入和解决问
题的理解,直指分数加减混合计算还是正确的。
其一,学生掌握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其
提高了学生的口算水平,能进行同分母加减法的口算,并能约分和把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掌握了形如1/2+ 1/3的计算规律,并感悟、概括出分母没有公因数(1除^卜)、分子是1的计算规律,会利用规律计算。
虽说常常对自己说:改变地使用教材要慎之又慎,教材毕竟是在实现课
堂有效、高效原则下,自己感觉把握有难度时,适度地改变教专家们的精华所组成的。
但材也未尚不可!
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填空。
(1)、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甲数是,那么乙数是()。
(2)、一袋玻璃球,红、绿各有23个,那么红玻璃球占总数的()。
(3)、一个数减去,差是,这个数是()。
(4)、计算,用()作分母最合适
全长的(),第一次比第二次少用去全长的(),还剩下全长的()。
(6)、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12= 0.54= 1.25= 0.56=
(7)、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2 = = 1 =
(8)、在◦内填上“〉”、“V”、或
+ 01 0 0.99 0.660 2 0 2.5 、计算。
+ + + + 1 -
)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cm)
四、应用题。
1、学校买来一批图书,文艺书占总数的,科技书占总数的,其余的是
连环画。
连环画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食堂原有大米吨,用去吨,又运来吨。
食堂现有大米多少吨?
3、有2元和5元的纸币共78张,总钱数为264元。
两种纸币各有多少张?
3 1 3
5 3 4
4、动物园有一群鸵鸟和长颈鹿,它们共有30只眼睛和46只脚,问鸵鸟和长颈
鹿各有多少只?
1332331512 27 5^8^
48 6 8 8 6 24 24 24 23 18 23
5 2 5、
7 —减去3 —与2—的差,等于多少?
8 7 8
1 1
2 3
1 1 5 6 1 1 8 9 1 1 8 9 1 1
3 7 6
57 2? 35
°8 12 6 2 2
4 “34
5 5
3- (1 )
10 4 5
6 3- 1
7 14 2
7 3
1 2—
15 10
5 3
)
7 10
4
5
1)
6 7 6 7
15 8 15
3 8 3 3/14
3 (5 4)
4 3- 3 10 7 10 7 83 1
()
9 4 9
/ 4 9
4
13 13
1 3)
4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