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二物理《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高二物理《划时代发现》教案

高二物理《划时代发现》教案教案: 划时代发现学科: 物理年级: 高二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领域的几个划时代发现及其重要性。
2. 掌握这些发现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3. 分析这些发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重点:1. 几个划时代发现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解读这些发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这些发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2. 将这些发现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划时代发现的相关资料和视频。
教学过程:步骤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引入物理领域的几个划时代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发现的重要性。
步骤2: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划时代发现进行讨论。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这个发现的了解,并讨论这个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步骤3: 知识传授(15分钟)通过PPT演示,详细介绍每个划时代发现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重点解读这些发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与意义,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步骤4: 案例分析(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划时代发现的案例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这个发现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步骤5: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由小组代表汇报给全班。
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各个划时代发现的共同特点和意义。
步骤6: 拓展延伸(5分钟)对于那些对物理领域划时代发现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观看相关的视频,深入了解这些发现的背后故事。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了解物理领域的几个划时代发现,掌握这些发现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并分析这些发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这些发现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发现背后的故事。
(完整版)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课件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通过课件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对称性的普遍思考:既然电流能够引起磁针的运动,那么磁铁也会使导线产生电流。
法拉第坚信:磁与电之间也应该有类似的“感应”。
(2)法拉第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经历了好多次失败,但法拉第始终没有放弃。
直到1831年8月29日,他苦苦寻找了10年之久的“磁生电“的效应终于被发现了。
(3)法拉第在1822年12月、1825年11月、1828年4月作过三次集中的实验研究,均以失败告终。
原因在于,法拉第认为,既然奥斯特的实验表明有电流就有磁场,那么有了磁场就应该有电流。
他在实验中用的都是恒定电流产生的磁场。
(4)多次失败后,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他把两个线圈绕到同一个铁环上,如图所示。
一个线圈接电源,一个线圈接“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和断电的瞬间,令一个线圈中就出现电流。
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磁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5)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经历了10年之久,经历了大量的失败,但法拉第凭借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勇敢地面对失败,一次又一次,最终成功属于坚持不懈的有心人,他成功了。
(整理)高中物理精品教案:4-1划时代的发现

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现象过程与方法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其他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和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新课教学:康德等哲学家提出: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思想。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由于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的自然哲学的影响,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1820年4月终于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
同年7月21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
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1820年因电流磁效应这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
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学院院长。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受到科学界的关注,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1821年英国《哲学年鉴》的主编约请戴维撰写一篇文章,评述奥斯特发现以来电磁学实验的理论发展概况。
戴维把这一工作交给了法拉第。
法拉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并开始转向电磁学的研究。
他仔细地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现象,认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磁能否产生电呢?1822年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思想:“磁能转化成电”。
他在这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起初,他试图用强磁铁靠近闭合导线或用强电流使另一闭合导线中产生电流,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失败了。
经过历时十年的失败、再试验,直到1831年8月29日才取得成功。
他接连又做了几十个这类实验。
1831年11月24日的论文中,他把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概括成五类:变化着的电流;变化着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场;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他指出:感应电流与原电流的变化有关,而不是与原电流本身有关。
《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

《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由于本节电磁感应现象既是本节的重点⼜是难点,所以我就回绕这个重、难点进⾏突破。
⼆、探究过程第⼀阶段:研究磁场产⽣电流的条件(⼀)、提出问题师:前⾯我们共同学习了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磁”。
那么,你是否想过存在不存在相反的现象呢?即“磁能⽣电”呢?(⼆)、猜想与假设⽣:“磁可能⽣电”。
因为电流的周围总是存在着磁场,说明电流和磁场彼此是不可分割的。
师:那么,我们如何来实践“磁⽣电”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实验设计1、要求学⽣设计所需的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计、开关、⽅框线圈、马蹄形磁铁、导线)。
2、师⽣论证可⾏性⽅案。
如把条形磁铁改成马蹄形磁铁;把单根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改成利⽤⽅框线圈的⼀条边作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把电流表改成灵敏电流计等。
3、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1)闭合开关,让⼀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不动;让⼀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前后移动;让⼀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2)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
(四)、实验探究1、学⽣根据实验步骤进⾏合作探索研究。
(两个同学⼀组并从实验桌抽屉下拿出器材)。
并要求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巡视。
对有困难的实验组适度指导,并允许⾃学课本。
3、思考讨论。
教师利⽤多媒体课件出⽰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在满⾜什么条件时,导体中才会有电流产⽣?(2)通过⼩组合作探究,归纳出磁场产⽣电流的条件?(五)、分析与论证1、组织学⽣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讨论。
2、让学⽣上讲台操作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同学间补充说明或加以点评。
3、师⽣归纳实验结论。
(多媒体投影规律)(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划时代的发现

選修3-2第四章電磁感應第1節《劃時代的發現》一、教材分析《劃時代的發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3-4第四章第一節,本節是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思考、研究時的迷失與最後成功,本節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難得素材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奧斯特實驗、電磁感應現象,(2)瞭解電生磁和磁生電的發現過程,(3)知道電磁感應和感應電流的定義。
2.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使學生掌握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的;(2)通過學習瞭解科學家們在探究過程中的失敗和貢獻,從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3)領悟科學探究中提出問題、觀察實驗、分析論證、歸納總結等要素在研究物理問題時的重要性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閱讀培養學生正確的探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2)領會科學家對自然現象、自然規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學發現中的重要性。
(3)以科學家不怕失敗、勇敢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激勵自己。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探索電磁感應現象的歷史背景;難點:體會人類探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四、學情分析我們的學生屬於平行分班,沒有實驗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驗水準有差距。
本節課學生認識到探索電磁感應現象的歷史背景是關鍵。
五、教學方法1.講授法:講授科學家的艱辛2. 實驗法:學生自己體會奧斯特實驗3.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4.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六、課前準備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劃時代的發現”,初步瞭解物理學史。
分小組6台奧斯特實驗裝置。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分小組合作學習,分6個學習小組。
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划时代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1)关注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感受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感悟科学与技术、社会的重要关系,树立人文精神。
(3)了解信念和机遇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辩证认识传统观念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
(4)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具】1、教师演示用:学生电源、灵敏电流计、磁铁、小磁针、开关、导线若干。
2、学生分组用:磁铁、线圈、导线、开关、灵敏电流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激趣:课件展示三峡等发电站图片;2、激思:为什么戴维说:我最伟大的发现是我发现了一个人:法拉第?法拉第又发现了什么?3、联系实际:课件展示20xx年民工过年扛发电机回家照片,让学生感受“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进行新课(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1、学生阅读教材与老师结合课件简介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2、学生讲述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故事;3、演示实验:电流磁效应。
步骤一:先让通电导线沿东西放置,让学生观察小磁针是否偏转?现象:小磁针不偏。
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讨论原因。
步骤二:再让通电导线沿南北放置,让学生观察小磁针是否偏转?两个实验对比,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课件展示:奥斯特的发现实现了电和磁的第一次握手,法拉第赞扬道:“它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
”同学们,从奥斯特的成功秘诀中,你有什么发现?4、介绍安培,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奥斯特研究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体会科学家对以往知识的熟知和对新鲜事物及其发展前景的敏感,正是他们创造力的源泉。
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划时代的发现教案【篇一:4.1《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4.1《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蒋显翠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材分析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使整个科学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这一发现揭示了长期以来认为性质不同的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法拉第赞扬道:“它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
” 法拉第坚信:磁与电之间也应该有类似的“感应”。
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十年艰苦的探索。
在这十年中,他失败了,再探索,再失败,再探索....终于于1831年取得了成功!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使人们对电和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宣告了电磁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为电磁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这节课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2.学习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2.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和贡献,从中学习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教学难点:感悟科学发展的历程,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授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2.问题探究法:教师组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六、教学过程(一)请你回忆1.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你做过的哪些实验说明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是有联系的?2.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你认为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奥斯特梦圆“电生磁”(课件演示电流的磁效应)学生活动:在以下问题的引导下,请你阅读教材中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1: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①19世纪20年代之前,电和磁的研究始终独立地发展着。
高中物理第四章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选修3_2

划时代的发现(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4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四、实例探究【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
假设兔子质量约为2 kg,以10 m/s的速度奔跑,撞树后反弹的速度为1 m/s,设兔子与树的作用时间为0.1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树对兔子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80N ②树对兔子的平均冲量为18N·s③兔子动能变化量为-99J ④兔子动量变化量为-22kg·m/s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如图所示,一只贮有空气的密闭烧瓶用玻璃管与水银气压计相连,气压计的A、B管内汞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高二物理《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关注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定义,感应电流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让学
生体会对称性的科学思维方法,领悟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领悟科学
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
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法拉第的探究精神,感悟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2)了解信念和机遇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辩证认识传统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
(3)了解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
坚难历程,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方案设计
引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电气化的美好时代,那么你们可知道
是谁揭开了人类社会迈进电气化时代的序幕?通过这节
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有所了解。
(板书)
新课教学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
效应,即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提出问题: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
2、你如何理解机遇?
3、电流的磁效应发现有何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P2奥斯特梦圆磁生电
师讲:书中写到奥斯特在1820年碰巧了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但这并非偶然,而是受19世纪一种科学思潮的影响,认为自然力是统一的。
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各种自然现象
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思想。
例如,摩擦生热,
将机械运动向热运动转化,蒸汽机则实现了热运动向机
械运动的转化。
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
相互联系的思想在哲学界和科学界逐步形成。
奥斯特深
受其影响,他在1803年曾说过:我们的物理学将不再是
关于运动、热、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所知道的任
何现象的零散的罗列,我们将把整个宇宙容纳在一个体
系中。
正是在这种哲学信念的支配下,他坚信电与磁之
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系,他开始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然而,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实验研究并未很快成功,但他并没有放弃寻找,他一直在寻找电和磁这两大自然
力之间的联系,终于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电流的磁效应。
所以说机遇不是碰巧,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机遇
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
其实在奥斯特实验之前,人们见到的力都是纵向力,这种思维给实验研究造成很
大的误导,奥斯特的发现是人类遇到的第一个横向作用,所以说奥斯特的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思
维方式,
根据对称性思维,既然电能生磁,反之,磁能生电吗?当时的科学家都有一种预感,电和磁之间有着必然
的联系。
由对称性科学家们猜想:磁场可以感应出电流,电流应该可以感应出电流。
同时由于当时只有伏打电池,既昂贵电流又小,社会生产又急需廉价而又有效的电力。
当时有哪些科学家进行过这一方面的研究呢?
学生阅读课本P2
思考问题:1、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法拉第最终获得了成功,你从法拉第长达十年的研究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师讲:同时代的物理学家安培、科拉顿,也曾从事感应
电流的研究,但很遗撼地与成功擦肩而过。
只有法拉第
对磁生电魂牵梦绕。
可见,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实现梦想
的动力。
在当时,法拉第做实验的条件是十分简陋的。
当时法拉第所做的比较典型的四组实验,分别如下:实验1:用一个强磁极接近导线时通过导线的电流
会受到影响,以便显示在导线其他部分中的某些反作用
效应。
(未显示作用)
实验2:把长短不同、粗细不同的铜线(或银线)制作成螺线管,并与电流计和电池相联接构成一个回路,
把磁铁放入螺线管。
(毫无反应)
实验3:两根长4米的导线平行放置,相隔约两张纸厚的距离,先把其中的一根接到电源的两端通电,再把
另一根与电流表相连。
(指针未偏转)
实验4:将空心螺线管接到电源的两极,把一根直
导线穿过螺线管,直导线与电流表相连。
(指针未偏转)通过实验,确实没有电流产生。
在此我借用麦克斯韦说的话:科学家既告诉我们成
熟的想法,也告诉我们那些粗糙的想法。
它们是伟大的,
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多次失败后,1831年8月29日他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演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
师讲: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递交了一报告,把这个现象命名为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就叫感应电流。
法拉第把引起电流的原因概括为: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同时代的科拉顿错失良机。
法拉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发现磁生电的现象,那他为什么在以往的实验中会失败,而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学生:法拉第原来是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实际上只要稍稍改变实验的步骤,就可以获得成功。
师讲:突破传统,才能创新,这就是思维的突破,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多么重要,同时,没有十年的艰苦不懈的努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是不会有最后的成功。
通过体验法拉第的研究过程,我们发现科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让我们摘去科学家的光环,小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看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学生:
师讲:坚定的信念;不畏困难的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突破传统的创造性思维。
法拉第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圆盘发电机,首先向人们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序幕,这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一样,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无穷的希望。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科学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