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个原则。

5、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6、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7、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什么?8、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9、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2、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3、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5、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6、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7、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

8、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和理论要点。

9、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0、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11、名词解释: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史层说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内容。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2、简答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3、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4、试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成因。

5、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6、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7、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基本空间形式。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根据九州土壤的性质,分为“壤”、 “黄壤”、“白壤”“赤植坟”、 “白坟”、“黑坟”、“坟垆”、 “涂泥”及“青黎”等九种。并依 据各种土壤的肥力不同,又分为三 等九级。根据肥力的等级,安排农 业生产,制定适当的田赋。当时称
禹贡九州土壤图
据王云森,中国古代土壤科学,科学出版社,1980
《山海经》
(小人文)
(三)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1、综合性特点 2、区域性特点 3、动态性特点 4、多样性特点
综合性特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 作用的综合体,这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 特点。
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 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 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
1.5.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历史性更新,理论思维 面临重大转变
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 位系统(GPS)正构成当代地理研究的全新技术平 台,使地理信息的获取、采集、处理、生成、交换、 应用模拟手段实现了历史性的更新,“数字地球” 呼之欲出。信息化、数字化的历史性进程,不仅拓 宽了地理学的视野,而且深化了人类对地理过程的 认识,促进了地理学逻辑思维由归纳推理向演绎推 理的重大转变,使地理学理论有可能推向更系统、 更综合的新境界。
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 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这一时期, 各种学说纷起、学派林立。地理学的各部 门学科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和建立,因 此也是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近代地理学时期
德国的洪堡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 基础
德国的李希霍芬、法国的德马东为自然地理学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 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

人文地理学基础

人文地理学基础

人文地理学基础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它关注人类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与地理环境的互动,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文地理学概述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影响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以人和地的关系为核心研究对象,分析人类如何适应地理环境,又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学旨在深入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地形地势的差异影响了人类的定居选择和农业分布,气候条件的异同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等。

通过研究这些关系,人文地理学为我们理解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社会文化地理社会文化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这涉及到人类的语言、宗教、民俗、习惯等文化差异,以及城市化、人口迁移等社会现象。

社会文化地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域差异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关注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它研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产业的空间布局、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等。

通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为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人文地理学的实际应用1. 城市规划与设计人文地理学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中的分布和演变规律,人文地理学可以指导城市规划师设计更具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它关注人类活动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包括市场需求、交通需求、居住需求等,为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提供科学依据。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可以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其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这种文化区是该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

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限确切,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其特征是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边界,区内缺乏文化特质上的一致性,往往通过某种利益的活动集中表现出来,或者扎根于当地民俗之中。

/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以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接触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的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它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为此,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不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广义的则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

社会性是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区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地相关以后,在一个更高地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本课程是在强调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以人地关系为中心,文化理论为基础的特点,构建人文地理学的知识框架。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提高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深层理解,并能够对人类各种文化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本课程所讲是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在学习过程中将全部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人文地理学的思想进程和学习要点。

第二部分以Terry G. Jordan的The Human mosaic 一书为基础介绍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内容包括分布区,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五个方面,并对相关的人地关系理论分别进行介绍。

第三部分从人的群体性特征出发,分别介绍“人口与发展”和“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第四部分介绍农业与工业。

基于对农业和工业本身就是文化产物和二者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以农业与工业的发展过程为主线,以空间的格局作为其发展的空间表现来阐述。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结课作业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地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二是近代地理学、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

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性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把地球表层作为人类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

人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

(2)区域研究的传统。

(3)空间分析的传统。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一)社会性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它还突出的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二)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当然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之一。

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

(三)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的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一个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第二节、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进入出现不同学派、学说纷出、各种学科建立并形成体系的时期。

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A.von洪堡和C.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

人文地理学什么

人文地理学什么

人文地理学什么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以及对不同地域和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和解释,来深入探索人类与地球的共生关系。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焦点主要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人类的活动和行为被视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环境则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人文地理学旨在通过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它关注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化、乡村发展、旅游与文化遗产、人口迁移与流动、社会空间与地方认同、地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人文地理学能够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为地方政府、规划师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人文地理学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手段,来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而定量研究方法则通过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量化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并进行模型构建和预测。

三、人文地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下将从城市规划、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应用。

1. 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学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布、居住环境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师和政府决策者提供指导和建议。

例如,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了解城市居民对不同公共设施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合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和社区发展。

2. 旅游发展: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概述(新)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概述(新)

3、人文地理学全面 复兴阶段(1978年- 现在)
人文地理学开始全面 复兴,出版了各种论著 和杂志,翻译出版了一 些国外代表性专著。主 要分支学科基本建立, 理论和实践很大提高。
作业
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 2.简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3.列举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五大 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早期人地关系研究 一些学者开始探讨人 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 关系。
德漠克里特用唯物主 义观点解释宇宙的无穷 性、天空和大气现象的 原因,以及地理环境与 人类社会的关系。这种 思想为希腊人文地理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从 唯心论的观点对人地关 系作了新的解释。 柏拉图把世界分为实体 和感觉两部分。
李特尔的著作《地 理学通论》,提倡用 区域地理的观点来论 证人地关系。
洪堡、李特尔创立 近代地理学的科学原 则和研究方法,标志 着人文地理学作为一 门独立分支学科,开 始迅速发展。
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 五大流派/学派: 1)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 境学派; 2)以白兰士、白吕纳为 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
理论 廖什——市场区位理论
(二)法国 白兰士极力反对环 境决定论,提出或 然论/可能论/人地 相关论。
白吕纳把心理因素作 为人地关系的决定因 素,人类对自然环境 有自由选择和自由活 动的余地。
(三)英国
麦金德创立陆权学派, 主张统一地理学,主要 研究政治地理学,提出 了“大陆心脏学说”。
(四)美国 戴维斯主张地理学 的统一论,倡导了美 国地理学会,开创了 美国专业地理教育。
地理学的四个传统: 地球科学传统、人地 关系传统、区域研究 传统和空间传统。
2、人地关系研究不 仅是地理学古老传统 的一部分,还是地理 学人文化发展的重要 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年名词解释:泰勒的文化定义06年简答:简述工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06年论述:当前我国有哪些重大的问题需要协调,你认为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请举例说明07年论述:以你所熟悉的地区为例,阐述如何进行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08/09年名词解释:断裂点理论08年论述:以你熟悉的区域为例,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09年论述:何为“两型社会”,试分析两型社会与人地系统协调的关系10年论述:依据世界产业转移规律,试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应如何承接新一轮的国内外产业转移11年简答:旅游系统及其构成要素12年论述:何为城乡统筹发展,试分析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13年论述:何为农业产业化,以你熟悉的县市为例,分析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与途径16年论述:论述城乡统筹,我国当如何实现城乡统筹07年论述:试分析“人地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13年论述:何为人地系统?试画出其系统结构图并分析其运行的功能机制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掌握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3)熟练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何谓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内核)?人文地理学学科特性?2.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了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0年名词解释:埃拉托色尼(Erathosthenes)15年名词解释:李特尔(Karl Ritter)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2)了解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1年名词解释:拉采尔12/16年名词解释:施吕特尔16年名词解释:赫特纳14年简答:简述赫特纳的主要学术思想14年论述:试分析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维达尔.白兰士(V.Blance)?白吕纳(J.Brunhes)?麦金德(H.J.Mackinder)?索尔(C.O.Sauer)?哈特向(R·Hartshorne)(3)了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2年论述:何为人文地理学,试分析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16年论述:何谓人文地理学,试论述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转向?加里森?3.掌握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4)熟练掌握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征?4.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课后思考题: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以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5、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1)掌握文化的空间现象——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11年简答:形式文化区及其三个层次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的区别?(2)熟练掌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扩展扩散、迁移扩散)08年名词解释:刺激扩散扩展扩散及其三类型?迁移扩散?(3)了解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①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直链型、网络型、社会体系与和谐文化生态关系②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3年简答:简述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14年名词解释:网络式文化环境关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了解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Cultural Integration)?(5)了解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Cultural Landscape)?“文化史层”研究(sequence occupancy)(惠特尔西美国地理学家)?06年名词解释:人文景观2.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2)人地关系论(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等)05年名词解释:感知环境07年名词解释:人地相关论(或然论/可能论)06年名词解释:和谐论09/15年名词解释:环境感知论05/09年论述: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程,试论述人地关系论试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08年论述:试分析现代人地关系分析与传统人地关系研究的关系10年论述:何为“和谐论”,试分析“和谐论”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3.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1)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2)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4)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示14年名词解释:布罗代尔15年简答:简述费弗尔的地理观06年简答:简述文化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图示11年论述:依据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示说明人地关系课后思考题: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5、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

6、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07年简答:简述人文地理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分析研究、研究总结、成果评审)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论(1)掌握经验主义方法论?(2)了解实证主义方法论?(3)了解人本主义方法论?(4)了解结构主义方法论?11年名词解释:结构主义方法论13年名词解释:哈格特(P.Haggett)3.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掌握调查研究方法、科技文献资料法、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①主要数学模型(了解统计分析模型、规划与管理模型、系统分析模型)②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掌握包括分布型分析、相互关系分析、类型分析、网络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作用分析、系统仿真研究等)09年名词解释:趋势面分析14年名词解释:系统仿真研究德菲尔(Delphi)预测法(专家系统法)?(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①了解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②了解时间地理学方法③了解社会生态学方法08年简答: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区生态方法09年简答:简述人文地理学现象学分析方法的研究步骤(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方法①了解系统分析方法评价②掌握系统分析方法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课后思考题: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

2、简述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那些途经和方法。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人口与发展(1)世界人口增长过程①了解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②了解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③了解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④掌握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特征?农业社会人口特征?工业社会人口特征?(2)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08年名词解释:人口转变①人口转变理论(兰迪、诺特斯坦、寇尔、布莱克等的理论)②熟练掌握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③掌握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的人口转变模式05年名词解释:寇尔的人口模式及其数量界限10年简答:简述人口转变的日本模式06年论述:就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试分析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成因兰迪(Landy)“三个序列”?布莱克(Blacker)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欧洲模式?印度模式?(3)人口与发展①了解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②掌握人口与经济发展③熟练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10年名词解释:实力适度人口09年简述:经济适度人口与实力适度人口的区别经济适度人口?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2.人口分布与迁移(1)人口分布①了解人口分布的测度——人口分布指标、人口密度等②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③了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05年简述:邦奇(Bunge)的人类大陆图(2)人口迁移①掌握人口迁移概述②了解人口迁移的形式——空间形式、时间形式③掌握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④了解人口迁移的机制06年名词解释:人口移动(population movement)07年简答:简述斯托福(S.A.Stouffer)的“干预机会”理论10年简答:简述人口迁移空间行为的规律(拉文斯坦“人口迁移法则”(Law of migration))12/16年简答:简述李的不同条件下人口迁移规模的特征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3. 人种(1)人种的划分(掌握划分的标志、世界种族的划分、地理人种等概念)(2)人种与地理环境(了解人种起源与地理环境、人种演变与地理环境(3)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09年名词解释:地理人种13年名词解释:尼罗格地理人种15年简答:棕色种族群的特征四大种族群?九大地理人种?4.民族(1)掌握民族的形成与特征(2)了解世界民族的分布(3)掌握民族的迁移与集聚(4)了解民族的变化与整合07/12年名词解释:隔坨13年简答:简述美国主要民族省的分布民族的特征?民族的分布类型?民族聚居区类型?5.民俗与流行文化(1)掌握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2)了解民俗与环境(3)了解流行文化08年名词解释:民间文化14年简答:简述民俗的概念及其分类课后思考题:1、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根据新中国成立以全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因。

2、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3、根据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和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4、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农业的起源(1)了解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人口压力说、宴享说(2)了解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05年简答:索尔对农业起源的推论13年简答:“最佳觅食者模式”的核心思想博赛洛普(Boszerup)人口压力说?海登(Hayden)宴享说?索尔认为最早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应满足的条件?2.农业的发展与类型(1)了解原始农业——迁移农业(2)掌握传统农业——本质特征、形成、类型等05年名词解释:敞田制07年简答:美国殖民农业的特点及其类型的变化发展(3)了解现代农业——基本特征、类型特征等10年名词解释:种植园农业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3.掌握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粮食生产布局(掌握小麦、水稻、玉米的布局)?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了解棉花、糖类和饮料的布局)?畜牧业生产布局?08年简答:简述世界小麦的分布5.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1)农业景观?(2)农业区位论?杜能环?课后思考题:1、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