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渗透
西方文化的渗透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

西方文化的渗透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中国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明古国,其中包括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礼仪和信仰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挑战,是其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之一。
然而,近年来,西方文化的渗透进入到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西方文化是指欧洲、美国,以及其他主要的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
由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音乐等方面组成。
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文化,西方文化以其消费主导、追求快乐和创造自我为标志,其影响力已经成为了全球的主流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已经在中国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渗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从各个方面开始。
在语言方面,西方国家的语言体系和中国并不相同。
因为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和学术交流等领域,英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通讯底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汉语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此外,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国际音乐节的交融,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而传统音乐则显得有些陈旧。
在文化方面,西方文化更具有多样性和自由。
在中国,尤其是在传统意义上,文化传承多以父母传给孩子、老师教育学生或者国家主导作为主要方式。
然而,西方文化的学术和文化研究已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体制。
现在,国内出版物越来越多地采用西方的研究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比起传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更容易接受。
更重要的是,西方的创意经济已经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西方文化的自由表达和丰富多彩已经进入到中国的艺术作品中。
在最近的中国国家新年庆典上,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表示,中国要创造更加开放、多样、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
然而,西方文化的渗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电视、电影等方面。
因为互联网的流行和持续不断的西方文化输入,娱乐内容更倾向于追求表面上的消费性和趣味性。
渗透西方文化意识 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渗透西方文化意识提升英语核心素养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取得成功,提升英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每个人必备的能力。
而西方文化作为英语语言的来源之一,自然成为了提升英语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渗透西方文化意识对于提升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了解西方文化对于提升英语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因为英语作为西方的主要语言之一,它的表达方式、文化内涵、传统习俗等都与西方文化密不可分。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地掌握好英语,就必须要了解和深入西方文化。
这包括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学、艺术、政治、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
要渗透西方文化意识,提升英语核心素养,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可以多读一些西方经典文学作品,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雪莱的诗歌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还能了解到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
可以多关注一些西方国家的新闻和时事,比如英国的BBC、美国的CNN等,通过关注这些新闻,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提升英语核心素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西方文化交流和活动,比如参加一些西方文化的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方文化的魅力,提升我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渗透西方文化意识提升英语核心素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和修炼。
要多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可以通过模仿西方人的发音、语调和表达方式,来提高我们的口语能力。
要多进行英语写作练习,可以通过写英语日记、英语作文等,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还要多进行英语听力练习,可以通过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歌曲等,来提高我们的听力水平。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可编辑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可编辑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是提高学生语言和文化水平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融入西方文化。
1.使用真实材料:教授课文时,使用由西方作者撰写的故事、文章和小说,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欣赏西方音乐:在课堂上播放西方音乐,如经典音乐、流行音乐或摇滚乐,让学生感受西方音乐的魅力并学习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3.观看西方电影和电视节目:使用西方电影和电视节目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
4.学习西方假日和节日:在课堂上介绍西方假日和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美国独立日等。
学生可以了解这些节日的历史和庆祝方式,并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5.举办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西方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英文戏剧表演、音乐会、舞蹈比赛等。
这样可以提供学生锻炼语言和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也能增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6.探索西方文学:选取一些西方文学作品,并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
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学的特点和主题,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7.融入传统西方游戏和体育活动:教授一些西方传统游戏和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棒球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体育文化,并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8.引导讨论和演讲:设计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演讲,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见解,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到更多关于西方文化的知识。
9.促进跨文化交流:组织与西方国家的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如视频会议、笔友项目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与西方学生互相了解和交流,增进跨文化理解和友谊。
以上是一些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西方文化的具体方式。
西方文化渗透的例子

西方文化渗透的例子西方文化渗透是指西方文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和影响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渗透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下面列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
1. 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许多国家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重点,因为英语是国际交流和商务合作的主要语言。
2. 西方音乐和电影的影响:西方音乐和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
流行音乐和电影产业是西方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
例如,好莱坞电影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观众群体。
3. 西方饮食文化的传播:西方的快餐文化以及西式餐饮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汉堡包、披萨等西方快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美食文化。
4. 西方时尚的影响:西方时尚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追求西方时尚的服饰和造型,西方品牌成为了全球时尚产业的主导力量。
5. 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西方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等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西方体育文化通过体育比赛和体育媒体的传播,影响着全球人们的生活方式。
6. 西方科技和互联网的普及:西方国家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具有领先地位,他们的科技产品和互联网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西方科技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全球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
7. 西方教育体系的推广:西方的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接受。
许多国家将西方教育模式作为参考,改革自己的教育体系,以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8. 西方价值观的传播:西方价值观如个人自由、人权、平等等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影响。
这些价值观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9. 西方艺术和文学的影响:西方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欣赏和影响。
莎士比亚的戏剧、达·芬奇的绘画等西方艺术作品成为了全球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0. 西方企业和品牌的全球化:西方企业和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诸如苹果、谷歌、可口可乐等西方企业和品牌成为了全球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方的文化渗透(同名20731)

文科类、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还体现在娱乐方面。调研显示,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最细化看的影片中,美国影片独占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占53.9%),欧洲影片其次(占24.7%),而
中国影片只占4.7%,港台影片占16.7%。喜欢西方影片与喜欢中国影片的人数比例接近4:1。电影可以说是当代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也是影响最大的文化产业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文化传播的作用。世界电影业的“首都”美国好莱坞目前处于事业电影产业的支配地位。而美国文化睡着经济的全球化,形成为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对西方影片特别是对美国影片的爱慕反映出西方的文化产品对中国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的影响之大。美国文化正随着其电影逐渐被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所认同,成为彻头彻尾的强势文化。
西方的文化对大学生对待节日庆祝的态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当被问及“一年里你必然要庆祝的节日”时,多数学生表示以庆祝中国的节日居多,但仍有40.6%的学生表示以西方的节日居多。节日时一个民族特有的宗教、社会习俗,也是人类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庆祝时必然的。那么那些外来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情人节、感恩节等,它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在中国本无渊源。为什么大学生们还热中于庆祝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商业媒体的因素,有对外来文化的好奇与新鲜感,更多的是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一种认同。
西方文化渗透的例子

西方文化渗透的例子西方文化渗透是指西方文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以下是十个关于西方文化渗透的例子:1. 音乐:西方音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如流行音乐、摇滚乐和爵士乐等。
西方流行歌手和乐队的音乐在全球各地都能听到,并对当地音乐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2. 电影:好莱坞电影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工业之一。
西方电影的故事情节、特效和制作水平深受全球观众喜爱,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3. 时尚:西方时尚成为全球时尚产业的引领者。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追随西方的时尚潮流,穿着西式服装、使用西方品牌的时尚产品。
4. 饮食:西方饮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
快餐文化、西餐和咖啡文化等已经成为全球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5. 体育:西方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和高尔夫等广泛传播,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热爱。
西方体育赛事如世界杯、奥运会和网球大满贯等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6. 教育:西方教育体系被广泛采纳和模仿。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和大学采用西方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评估体系。
7. 科技:西方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对全球科技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方的科技公司如苹果、谷歌和微软等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8. 社交媒体:西方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 等成为全球人们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9. 文化价值观:西方的个人主义、民主、平等和人权等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和接受,影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
10. 文学:西方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和雨果的诗歌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阅读和研究。
总结起来,西方文化通过音乐、电影、时尚、饮食、体育、教育、科技、社交媒体、文化价值观和文学等多个方面渗透到全球各地,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渗透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文化同质化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渗透与应对

文化长廊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渗透与应对唐友霞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在全球化如火如荼地进行的二十一世纪,各种思潮涌入中国,某些西化的文化现象也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
中国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年轻的新一代人都纷纷过起了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看起了好莱坞大片、NBA球赛、美剧;吃起了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喝起了可乐、咖啡;甚至讲话也会夹杂几个英语单词。
这些现象都体现了西方文化对我们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影响;态度;应对作者简介:唐友霞(1984-),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老师,主要从事法国文化与翻译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168-02一、为什么西方文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会对中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呢?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
“文化在今天应被视为一个社会和社会集团的精神和物质的、知识和情感的集合体,除了艺术和文学,它还包括生活方式、人权、价值体系、传统以及信仰。
”[1]近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社会中,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甚至是生活方式。
西方文化对我国造成了如此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首先一个原因就是不同文化间本来就是会相互影响的。
没有一个文化是可以在世界上完全孤立的。
文化是锁不住的。
过去不可能,在地球村的今天更加不可能。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从历史上就存在。
在汉代时,中国与当时的罗马帝国就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有交际往来。
唐以后,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西方的基督教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
明末清初,也就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传教,并开始向中国推广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
直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人通过传教向中国人灌输西方的宗教哲学经济政治思想。
后期,一批批爱国青年也接受了西方的进步文化,成为了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力军。
西方文化渗透的例子

西方文化渗透的例子1. 音乐:西方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渗透,如摇滚、流行音乐、爵士乐等。
这些音乐风格成为全球青年的时尚标志,影响了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2. 电影:好莱坞电影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
西方电影艺术和商业模式的传播,使得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深入人心。
3. 时尚:西方时尚品牌如LV、Gucci等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这些品牌的设计和风格影响了全球时尚潮流,西方时尚文化也因此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
4. 饮食:西方快餐文化的全球传播,如麦当劳、肯德基等,改变了全球人们的饮食习惯。
同时,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和模仿,如意大利的披萨和意面、法国的葡萄酒等。
5. 体育:西方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深受欢迎,如足球、篮球、网球等。
这些体育项目的传播和普及,使得西方体育文化成为全球人们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6. 教育:西方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和借鉴。
西方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对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 科技:西方科技文化以其创新和先进性在全球范围内渗透。
西方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带动了全球科技进步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
8. 文学:西方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这些文学作品通过翻译和出版,使得西方文学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9. 艺术:西方艺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以及现代艺术运动如印象派、立体派等,这些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和作品对全球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 社交媒体:西方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
这些平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也传播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总结起来,西方文化通过音乐、电影、时尚、饮食、体育、教育、科技、文学、艺术和社交媒体等多个方面的渗透,对全球范围内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的文化渗透对涉外院校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中外文化的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天朝向番邦各国的文化传播,借鉴各国的文化艺术到近代中国学习先进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再到当代中国与各国的经济文化思想的交流。
文化与文化的激烈碰撞带来的不仅仅是思想的解放,更多的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深思。
在当代这个相对和平的年代,国与国之间的比拼不单单是硬实力的较量,更多的软实力,特别是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以及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之间的较量。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从内地到沿海,我国青年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逐渐开放,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状态。
与此同时,我们既要看到青年学生热情开朗,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缺乏人生经验,对西方文化中消极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缺乏识别和抵制的一面,应着力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
作为涉外类院校的大学生,尤其是外语类和文科类院校生,他们不仅仅学习的是西方的语言和文学,更多的是西方的文化与思想。
据光明网在7月十四日的光明观察中写到笔者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的松江校区开展的专项调研。
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表现在对其语言、节日、娱乐及生活仿佛是等各方面的认同,其中对美国文化的认同率最
高。
外语学习在上外学生的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它对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起到了最直接的影响。
在被问及“对你而言,世界上最有用的语言是哪种”时,有64.8%的学生选择英语,选择汉语的占29.4%,选择其他的占5.8%。
课件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是最有用的语言。
这与英语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强势息息相关。
在语言使用的习惯上,大学生也深受西方语言的影响,15.6%的学生在说汉语时,经常夹杂着使用外语单词,偶尔会的占70.1%,不会的仅占14.3%。
说明外语(特别是英语)已经渗透到中国文科类、外语类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西方的文化对大学生对待节日庆祝的态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当被问及“一年里你必然要庆祝的节日”时,多数学生表示以庆祝中国的节日居多,但仍有40.6%的学生表示以西方的节日居多。
节日时一个民族特有的宗教、社会习俗,也是人类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庆祝时必然的。
那么那些外来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情人节、感恩节等,它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在中国本无渊源。
为什么大学生们还热衷于庆祝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商业媒体的因素,有对外来文化的好奇与新鲜感,更多的是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一种认同。
文科类、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还体现在娱乐方面。
调研显示,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最细化看的影片
中,美国影片独占鳌头(占53.9%),欧洲影片其次(占24.7%),而中国影片只占4.7%,港台影片占16.7%。
喜欢西方影片与喜欢中国影片的人数比例接近4:1。
电影可以说是当代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也是影响最大的文化产业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文化传播的作用。
世界电影业的“首都”美国好莱坞目前处于事业电影产业的支配地位。
而美国文化睡着经济的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
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对西方影片尤其是对美国影片的喜爱反映出西方的文化产品对中国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的影响之大。
美国文化正随着其电影逐渐被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所认同,成为不折不扣的强势文化。
又如音乐,音乐是全人类“无国界”的共同语言,对于不同音乐的选择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情操、趣味,也能够说明一种音乐的母体文化的渗透能力。
调查显示,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接触外国音乐的情况与接触外国影片的情况相当。
就醉喜欢听的流行音乐来看,喜欢欧洲流行音乐的占23.7%,喜欢北美音乐的占19.5%,喜欢中国大陆音乐的占4.7%,喜欢港台音乐的占16.7%;另有30.7%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哪种音乐,只要好听就喜欢。
喜欢欧美流行音乐的相对于喜欢中国音乐的人数来说占多数,可见欧美文化队中国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的影响之大。
调研中还发现,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对西方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较为趋同。
在“你认为哪国的生存方式更吸引你?”一问中,有36.2%的学生选择欧洲人,31.5%的学生选择美国人,18%
的学生选择选择中国人,8.3%的学生选择日本人,6%的学生选择其他国家人民人民的生存方式。
大学生们对西方民众的生存、生活方式不仅认同,而且充满向往,而自己本国的生存方式对他们的吸引力相对较小。
这一点是值得引起注意和重视的。
另一题关于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希望毕业以后自己的老板是哪国国籍的人的调查中,54.7%的学生希望欧美人做他们的老板,选中国大陆老板的有27.6%,居第二;选择港台或其他亚裔做老板的占11.7%,选择日本人的占6%。
从东西方比较来看,大学生对自己上司的文化认同程度东西方差异并不大,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是许多人的首选。
在中外饮食文化的偏好方面,43.8%的学生表示都喜欢,而41.1%的学生更喜欢中国小吃。
在对教育体制的认识上,54%的学生认为中外结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五千多年的文明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和教育方式。
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当下,应该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倡导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礼仪和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适应中国的国情。
同时,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也不妨适当采取“拿来主义”,借鉴和接受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和一些带有人类普适性的价值观念,如提倡民主自由,增强竞争意识,遵守社会公德,提升礼仪水准,提高应变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适应将来纷繁复杂的世界,也更加有利于融
入世界的大环境中,在未来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中游刃有余,胜任所担当的角色。
在对待出国留学的问题上,有55.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很愉快地融入到外国的社会环境中去。
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可能对异国文化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难以进入的感觉。
多数学生对出国留学乃至在国外生活、工作抱有信心。
调查发现,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在对待西方文化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对民族和自由的理解。
有32.03%的学生认为美国是最自由的国家,30.73%的学生认为欧洲人生活自由,其他约37%的学生则表示说不大清楚。
当被问及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45.45%的学生选择了美国。
绝大多数的学生认同西方世界较为民主和自由。
先不论这种观点的对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对西方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影视剧、翻译小说、原版小说、外台广播、网络等等,而非切身的经历和直接的体验。
所以大多数学生对西方的认识种种是相当片面、表面和肤浅的。
特别是美国的强势影视文化,描绘的是一个与现实存在一定距离的社会。
而实际上,任何国家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绝对自由、可为所欲为的,每个人都受到所在环境的种种约束;所谓民主、自由也一样。
西方世界存在着贫穷、压迫与各种各样的种族歧视等等社会弊病。
西方人是非常现实和缺少中国人所称道的那种人际温情的。
现实的西方
社会并不可能如西方影视剧说描绘的那般,大学生对西方人真正的生活方式并不熟悉和全面体察。
所以,如果一边倒地肯定西方生活方式,或将从影视剧等媒介看到的西方情景与生活方式视为完全真实的图景而深信不疑、心向往之,那么,长此以往,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类、外语类院校的大学生很有可能深受误导误读而不自觉,进而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现状产生不满。
由此可见,西方文化的渗透对涉外大学大学生的影响日渐深远,因此,当务之急是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全方位的、辩证的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变化。
不要对西方盲目崇拜。
要深刻地认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种种差别,深刻地认识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巨变。
这样,才更加有力于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学生正确地学习、了解、融汇和接受中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