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A.B.C.D.2.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B.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 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D. 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的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这时观测到a、b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是( )A.在膜外是b→aB.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是a→bC.在膜内是b→aD.在膜外是a→b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5.如图是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图中受刺激部位是A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A→C、A→BD.兴奋部位膜外呈正电位6.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7.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分别为( )A.膜外b→a膜内a→b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D.膜外a→b膜内b→a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学期同步练习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含详解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学期同步练习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含详解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后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离子不进行跨膜运输B.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同种离子的浓度相等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D.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2.(2021秋•晋江市校级期中)一般情况下,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3.(2021秋•玉龙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实验,在神经纤维上刺激点a点给一适当刺激时,可通过电表观测到a、b 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4.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平衡是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基础B.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的Na+内流是通过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膜内K+的浓度比膜外高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5.如图所示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结构C处明显快于结构A处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神经递质相关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6.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7.(2022秋•儋州校级期中)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南通高三统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e两点电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B.b、d两点膜内Na+浓度相等C.bc段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D.刺激强度越大,c点的电位越大2.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另外还含钾离子、钙离子等其他离子。

在任氏液中培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微电极插入神经细胞,可记录该细胞的动作电位,如图所示,a、b、c、d为曲线上的点。

研究小组进行下列两个实验,实验一:在任氏液中加入四乙胺(一种阻遏钾离子通道的麻醉药物);实验二:降低任氏液中钠离子浓度,其他条件不变。

两实验均测定动作电位的发生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一从c到d速度减慢B.实验一中,内外两侧均不会产生局部电流C.实验二获得的动作电位,c点膜电位会降低D.实验二中,有可能检测不到动作电位产生3.(2024·重庆八中高三月考)甲、乙、丙三个神经细胞位置关系如图(图Ⅱ为图Ⅰ局部放大)所示。

为探究它们之间的功能联系,科学家先刺激A点,发现细胞丙产生兴奋。

若先刺激B点,紧接着再刺激A点,细胞丙不产生兴奋。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兴奋只能从甲传到乙,从乙传递到丙B.神经信号可以从轴突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C.使用药物阻止①处神经递质的回收,乙更容易兴奋D.若①处的神经递质直接弥散到②处,不会引起丙的电位变化4.(2024·厦门高三二模)如图是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膜外的电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信号在反射弧中进行双向传导B.用电极a刺激神经,若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若c部位电表不偏转,说明d部位受损D.不论神经中枢是否受损,刺激a处还是b处都不能完成反射5.(2024·武汉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利用药物打开神经细胞细胞膜上Cl-通道,导致Cl-内流。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3课时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3课时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目标要求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的产生(1)AB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梯度内流,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

(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延伸应用若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及局部电流如下图所示,请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分别为图1向右传导,图2向左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特别提醒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易错提醒有关神经递质的6点提醒(1)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传递途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5)类型及机理①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兴奋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使Na+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引起下一神经元发生兴奋。

②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抑制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使Cl-进入细胞内,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从而使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

高考生物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考生物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考生物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含解析)兴奋传导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传递指兴奋通过突触进行的传递。

以下是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期望对考生复习有关心。

(安徽卷,30)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坚持蛙的差不多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 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显现屈反射。

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显现波动,左后肢未显现屈反射,其缘故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因此在传出神经给予合适刺激可不能将兴奋传递给传入神经;灌注某种药物后电位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波形说明该药物应该是抑制突触兴奋的传递,因此可能是突触前膜开释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开释递质。

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

观看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显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开释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开释递质【解题指导】欲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及在突触处单向传递,所选刺激点两侧必须均能测到电位变化,如上题中若选择左侧作刺激点,则无法检测到刺激点左侧神经纤维是否有电位变化。

[对点强化](山东日照一模)右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1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含答案)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1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含答案)

高考重点冲关练1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满分50分,攻坚克难,15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出现双向传导D.突触间传导速度快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解析】选B。

兴奋产生时,兴奋部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错误;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B正确;由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因此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也是单向传递的,C错误;突触间传导兴奋时涉及化学信号的转变,因此速度慢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D错误。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分子相互联系,如图显示的是三者之间的部分联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末梢释放的信息分子进入免疫细胞内部发挥作用B.激素作为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免疫细胞C.图中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D.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均属于信息分子【解析】选B。

神经末梢释放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此信息分子通过与免疫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并不进入免疫细胞内,A项错误;激素分泌后通过血液传送与免疫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B项正确;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一般不是蛋白质,激素是信息分子,但不都是蛋白质,C项错误;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是接受信息的物质,并不是信息分子,D项错误。

3.同等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B.乙酰胆碱与树突或细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C.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解析】选B。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组成,A错误;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B正确;要引发膜电位改变,刺激的强度不能太小,否则无法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C错误;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内侧阳离子浓度高,D错误。

高考生物强化练 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高考生物强化练 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重点强化练56 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B.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D.一般来说,体内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2.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的形式在突触处传递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原因是Na+大量外流C.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来时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突触前膜和后膜均属于细胞膜,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3.(2019·湖南名校联盟联考)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 +浓度分别是140mmol/L和5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4.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5.(2019·江西赣州适应考试)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中Ⅰ、Ⅱ曲线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的值D.c~d时,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从而恢复为静息电位6.(2020·江苏徐州调研)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2)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2)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只有传入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B.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通常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D.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乙酰胆碱(图中用A-C表示)能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E是ATP,物质B是ADP和PiB.A-C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A-C合成过程中,物质C能反复利用D.若抑制D酶活性,会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3.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D.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4.如图所示,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具有较厚的髓鞘,每间隔1毫米左右髓鞘中断,在两段髓鞘之间是无髓鞘的部分,称为郎飞氏结,其电阻要比有髓鞘部分小得多。

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传导。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跳跃传导方式极大地加快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B.参与构成髓鞘的细胞是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的特殊神经元C.兴奋传导至郎飞氏结部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有髓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随传导距离的增加,兴奋强度会下降5.图甲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a处释放的神经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B.图甲中的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图乙中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由Na+内流造成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K+的液体环境中,则图乙所示膜电位初始值会变化6.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D.与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相关的中枢仅有③7.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大脑受损,但他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说话,说明大脑皮层的V区和H区没有受损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运动中枢C.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不参与调节8.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实验动物皮肤后会使其血液里的一种化学物质(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含答
案)
兴奋传导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传递指兴奋通过突触进行的传递。

以下是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安徽卷,30)
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 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因此在传出神经给予合适刺激不会将兴奋传递给传入神经;灌注某种药物后电位
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波形说明该药物应该是抑制突触兴奋的传递,所以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

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解题指导】欲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及在突触处单向传递,所选刺激点两侧必须均能测到电位变化,如上题中若选择左侧作刺激点,则无法检测到刺激点左侧神经纤维是否有电位变化。

[对点强化]
(山东日照一模)右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位
解析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流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引起骨骼肌收缩;d表示神经-肌肉连接区域,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髓肌细胞膜外为负电位。

答案B
题后归纳
1.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速度快慢方向可以双向单向传递 2.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方向的实验设计方法
比较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特点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特点方法设计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变化先刺激①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再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A 处有反应,②处有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处有反应,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两次实验均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次实验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生物网预祝考生可以金榜题名。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