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初中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也对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接着通过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最后,教材阐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让学生体会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教学难点(1)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设计和实施。

(2)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关系:
1. 分解和循环营养物质:微生物是分解和循环有机物质的关键生物。

比如,它们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分子,释放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它们回到生态系统中,支持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发展。

2. 形成土壤结构:微生物可以分泌粘性物质,将土壤粘结在一起,形成更好的土壤结构。

这有助于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抗侵蚀性。

3. 控制病原体:微生物可以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产生抗生素,杀死或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4. 影响气候: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过程产生大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气等。

这些气体可以影响大气的化学成分和温度,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5. 污染清理: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如石油和其他化学污染物。

它们将这些化学物质分解成无毒的分子,从而清理污染的土壤和水。

综上所述,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主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背景信息:本课件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配套课件。

该章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内容:一、概念解析1、生物与环境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生物与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指生物体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阳光等。

生物则是指各种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依赖于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来生存,同时,生物的行为和生存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以植物为例,它们通过自身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例如,沙漠中的植物通常具有厚实的叶片和扁平的根系,以应对干燥和高温的环境。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也通过各种方式来适应环境。

例如,北极熊的白色皮毛可以帮助它们在冰雪环境中进行伪装,而沙漠狐狸的深色皮毛则可以帮助它们在炎热的沙漠环境中吸收较少的阳光。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气候对生物的影响:气候是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温暖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寒冷的气候则限制了生物的分布。

2、土壤对生物的影响:土壤是生物生长的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支持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干旱的沙漠土壤则支持较少的生物种类。

四、实例分析1、森林生态系统: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各种生物与环境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氧气,同时也吸收二氧化碳。

动物则通过食用植物和彼此来维持生态平衡。

2、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各种海洋生物通过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盐度、光线等,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海洋生物的生存也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如碳储存、氧气产生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生产者(producer) 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 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比如, 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们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同化 量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中,各种绿色 植物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 分解者(decomposser)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它们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
据。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减小误差 预期实验结果: 鼠妇总是呆 在阴暗的环境中 得出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再尝试:若想探究土壤 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如何设计探究计划,请你尝试完成以下步骤: 你提出的问题是:鼠妇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 作出假设: 鼠妇喜欢潮湿的 环境。 实验设计思路: 以水分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假设实验的结果是鼠妇向 潮湿的土壤这一边。 你得出的结论是: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
有利的一面: 1、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
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2、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 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例如仙台病毒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 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体上 4、在专一的细 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 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 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 7、病毒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 中起到关键作用. 病毒疫苗对人类有防病毒有好处--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很多基因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 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 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 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 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 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 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此也是可以演化的。因为病毒没有独立的代 谢机构,不能独立的繁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形态。近年 来发现了比病毒还要简单的类病毒,它是小的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 但它可以在动物身上造成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说明无生 命与有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森林中的食物链:在森林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每个物种都在其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XX
PART TWO
生物多样性的重 要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与环境的 相互依存关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0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 03 响
0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05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意义
XX
PART ONE
生物与环境的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通过进化, 逐渐适应环境
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和其他许多必需品,维护人类健康。
科研与文化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为科学研究和人类文化发展提供重要资 源。
XX
PART THREE
人类活动对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破坏
过度开发: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 污染:有毒物质排放,破坏生物生存环境 入侵物种:破坏本地生态平衡,威胁本地物种生存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多 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定,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生物多样 性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和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实例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种间关系 (1)捕食关系:
蜘蛛捕捉蝗虫
猪笼草捕虫
(2)竞争关系:
生物为争夺有 限的生存条件 或生活资源而 相互排斥。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 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4)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 关系,双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如果失去 一方,就影响另一方的生存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葵花朵朵向太阳
飞蛾扑火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常考点: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出现,南橘北枳,桃花 盛开,春天出现藻类植物泛滥————— —温度影响
记下来更好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A: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
(2)种内斗争

竞争关系
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共生关系 种内斗争关系
生物
适应,影响
种内互助关系 环境
影响
三:探究实验(难点)
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 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 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 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 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 论 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 论并完善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九年级科学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九年级科学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考试热度】 ★★
例1 下列成语或诗句不能体现出环境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 A)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解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蚂蚁在大堤内 筑穴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
第 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7.[湖州中考]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形态、 结构、生理与环境相适应,例如,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 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茎呈肥厚的绿叶状,有利于更多地贮存水 分并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 (1)仙人掌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长期 自然选择 的结果。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 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方法透视 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仿生是模仿生物特殊本领的一门科 学。仿生学仿照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新机械、发展新技 术,或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难题。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3,创新培优7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全品大讲堂
科学
九年级 下册
新课标(ZJ)
本课件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 2 章 生物与环境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考透视 挑战自我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考透视
常考1 能举例说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有哪几种关系。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考2 了解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篇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篇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一篇: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环境提供了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物则通过自身的繁衍和进化对环境产生影响和改变。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而环境中的氧气则是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

空气的污染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危及着其他的生物。

2.水质对生物的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对所有生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水中的污染物,如细菌、病毒和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还危及着人类的健康。

3.温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而环境的温度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作为自然界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活动对于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1.植物的作用。

植物为自然环境提供了氧气、二氧化碳的转换,并能够吸收金属离子等物质,使得土壤得到净化和改良。

2.动物的作用。

动物在食物链和生态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同时,它们还能够通过屏障、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等方式,保护并改善环境。

三、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这个过程中,生物通过各种性质和特点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1.适应性。

生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异、自我进化和适应,从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和生命空间。

2.协同共生。

生物在与环境的相处中发展了协同共生的关系,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从而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相互依赖。

生物依赖着环境,环境同样也依赖着生物。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两个环节共同组成的。

总之,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转换成恒另一个,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界最稳定、最合理的科学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四课时
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
要点、疑点、难点
要点、疑点、难点
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过程
能量来源
太阳能
能量流动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用于植物的
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净初级生产量 生长、发育、 繁殖
次级生产量: 总次级生产量
呼吸量
用于植食动物 净次级生产量 生长、发育、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1.1920.11.19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6:02:1306:02: 1306:0211/19/2020 6:02:1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906:02:1306:02Nov-2019-Nov-20
能力、思维、方法
【例3】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的DDT浓度为0 005ppm,现发现各物体内均有不同浓
度的DDT,检测结果如下:
检测对象
A
B CD
E
DDT浓度(ppm) 0.005 2 0.5 75.5 0.04
根据上表所列检查结果分析:
(1)五种生物的食物链关系可能是,第二营养级是。
(2)从上表可知,含总能量最多的是,它最可能是,在此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繁殖
要点、疑点、难点
特点
单方向,不循环; 能量流动规律 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10~20%
要点、疑点、难点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从无机环境 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过程
循环
无机环境中:无机物 存在形式 生物群落中:有机物 循环形式 无机界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 循环范围 具有全球性
能力、思维、方法
【解析】此题是一个应用生态系统知识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的实例。在这个人工 生态系统中,有四种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土壤、阳光等)、生产者 (蔗、桑、绿藻)、消费者(各种鱼、蚕等)、分解者(细菌),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 相互依存的整体,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各类生物只有保持相 对稳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明确的,是使该生态系 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能量则是沿着食物链的渠道流动的,只有食物 链越短,营养级越少,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的能量就越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就越有意义。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细菌)的作用很重要,蚕粪中的氨经 过硝化细菌的作用,形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被甘蔗、桑吸收利用。对人工生态 系统的功能维持,则取决于它的成员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平衡,故 保持生态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11.19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6时2分 13秒20.11.19
谢谢大家!
【答案】(1)生物群落(2)绿色植物和细菌(3)250
能力、思维、方法
【例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 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 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 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 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答案:C
【解析】能量流动研究的是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关系,而不仅 仅是研究某一生理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 太阳能的总量开始,能量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由一种生物转移 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由于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所以能量的流动过 程中是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进行的,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答案:D、C、ABD
课前热身
4
“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
了鱼、猪、蚕和粮全面丰收。下图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细菌等生物作
为。
(4)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6时2分13秒上 午6时2分06:02:1320.11.19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920.11.1906: 0206:02:1306: 02:13Nov-20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020年11月19日星期 四6时2分13秒 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等知识点,生态系统 包括四种成分,本题中的阳光、CO2、H2O、N2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其余部分则 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这些生物的总和我们称为生物群落;在这些生物中,不可缺少 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因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没有生产者,其他生物就不能 生存下去,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没有分解者,生物的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 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绿色植物(生产者)和细菌(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若黄雀 的体重增加2g,按照能量流动的效率来计算,至少消耗生产者的有机物量则可按能量流动 最高率20%来计算,若能量流经每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都是20%,则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的 有机物为:2÷20%÷20%=250(g)
呼吸作用 无氧呼吸
要点、疑点、难点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系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循环运动
沿食物链
反复利用
单向逐级递减
全球范围
生物群落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 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要点、疑点、难点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5)该生态系统是根据 建立的。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桑、稻,分解者, 能量利用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
能力、思维、方法
【例1】下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除阳光、CO2、H2O、N2以外, 其余部分总称为。 (2)在生物因素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3)若黄雀重增加2g,则需至少消耗生产 者的有机物是g。
C 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 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E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
,正确的是(多选)( )
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要点、疑点、难点
特点 具有全球性、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碳的循环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要点、疑点、难点
要点、疑点、难点
碳的循环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在生物体中含量
占干重49%
自然界碳存在形式
CO2或碳酸盐
碳的循环形式
CO2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
碳返回无机自然界的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有氧呼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6:02:1306: 02:1306:02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1920.11.1906: 02:1306:02:13Novem ber 19,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19日 上午6时 2分20.11.1920.11.19
要点、疑点、难点
概念 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产生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类型
规律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 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 抗力稳定性越低
恢复力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 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增强稳定性的方法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上午6时 2分13秒06:02:1320. 己专业 起来。2020年11月上 午6时2分20.11.1906:02Nove mber 19, 2020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1月19日星 期四6时 2分13秒06:02:1319 November 2020
(3)流径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能量流动是从开始的,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传递
效率大约是。
(4)从表中可以看出,生物体内DDT浓度的积累是通过这条途径来实现的,受害最严重的生
物是。
【解析】有害物质很容易积累到生物体的脂肪组织里而难以排出体外,因此可以通过食物 链在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富集起来,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作用,即DDT浓度越低 营养级越低;DDT浓度越高,营养级越高。从表中数字可知,A为第一营养级,D为第五 营养级。从A→D,这五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中,A是生产者, 它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径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故所含能量最多。DDT在传递过程中营养 级越高,受害程度越严重。
延伸、拓展
【答案】(1)光合呼吸 (2)①CaCO3高温CaO+CO2↑②C+O2点燃CO2↑ ③2C8H18+25O2点燃16CO2+18H2O(其他正确答案亦可) (3)工业革命(4)海水受热膨胀冰川融化 (5)上海天津广州 (6)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应坚持以联系和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孤立、片面,静止地看问题。
能力、思维、方法
【答案】 (1)A→E→C→B→DE (2)A浮游植物生产者 (3)A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单向的且逐级递减10%~20%(4)食物链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