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_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傣族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傣族音乐的兴趣;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整视唱歌谱,随音乐跳傣族舞,用甜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自信、有感情演唱歌曲;难点:四度、六度大跳音程的音准,休止符的演唱。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示范法、欣赏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葫芦丝、巴乌、笙P、PT。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演奏笙乐曲《快乐的泼水节》,并通过引导听辨、感受是乐曲的音乐风格,后通过师生对话,引出本课内容。
二.新课教授:1.初听歌曲,观看图片了解傣族人们的生活,并让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3.再听歌曲,听辨歌曲分为几个乐句,并让学生回答哪两个乐句相似;(1)学生跟随教师琴声,视唱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感受第一二乐句的相似之处;(2)学生观看第三乐句的旋律线,发现大跳音程,并手画旋律线跟随教师琴声视唱第三乐句;(3)学生跟随教师琴声视唱第四乐句,注意前八后十六节奏正确演唱;(4)跟教师划结束句节奏,并讲解延音线,引导学生正确演唱休止符;(5)完整视唱曲谱。
4.学唱歌词,重点学唱结束句,教师及时纠正。
先跟原唱小声唱,再跟琴演唱。
5.跟伴奏演唱歌曲。
三、表现1.观看傣族舞视频。
2.小组讨论,为歌曲编创动作。
3.找小组展示。
4.全体学生跟音乐律动,教师伴奏。
四、拓展延伸1.介绍傣族的器乐。
2.聆听傣族葫芦丝和巴乌的音色,学生直观感受傣族的器乐。
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热爱傣族的音乐并进行学习。
学情分析《快乐的泼水节》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唱歌课,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气氛活跃,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升。
学生通过三年多来的音乐学习和实践,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节奏,积累了少量的音乐学习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索新知和创新能力,但对民族音乐、器乐和舞蹈的了解不多,这要求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有效的深入民族音乐、器乐和民族舞蹈的教学,例如: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教师示范、视频讲解等,引导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同时,全面了解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曲为4/2拍,D调,是一首以“傣族的民族节日”为主题的歌曲,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3.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教学难点:歌曲节奏型的掌握。
(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和结束句的半拍起。
)教学评价:1、通过集体演唱、个人演唱检测目标一的完成。
2、通过学习看图感受,检测目标二的完成。
3、通过“欣赏舞蹈”这一环节检测目标三的完成。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一、创设情境,导入音乐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恩,有56个民族。
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课下同学们对民族节日进行了一些调查,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师:你说.彝族的火把节,你来回答,瑶族的“达努节”还有没有?好你来说.傣族的“泼水节”.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来,我们送自己一支《棒棒歌》。
《棒棒歌》。
53 3 /52 2/ 55567 / 11 1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参观傣族的泼水节,感受傣家人民的风土人情.师:我看大家都被这优美的音乐和精美的图片吸引住了,同学们说说你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很高兴,很快乐.师:对呀,傣族人民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
因为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就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
哪位同学对泼水节有所了解,愿意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来。
哦,谁被泼得水越多,代表着自己越幸福.师:谁还想交流一下?你来说。
哦,你知道泼水节的来历,老师这儿也有一段资料,咱们来看一下。
二、激发情感,走进音乐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和傣族泼水节有关的歌曲,叫做《快乐的泼水节》。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五篇

精品实用文档Boutique Practical Document《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五篇《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五篇泰国泼水节的快乐场景照彝族的风俗习惯,《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主要表现彝族传统式节日---泰国泼水节的音乐。
下边便是我梳理的《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期待大伙儿喜爱。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1【课程内容】:《快乐的泼水节》【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总体目标:能精确、有小表情的歌唱音乐《快乐的泼水节》,并能融合不一样的造型艺术艺术手法来演译音乐如民族舞蹈,乐器伴奏音乐等。
2、工作能力总体目标:根据音乐歌唱,塑造学员的歌曲主要表现工作能力、想像工作能力,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塑造团结互助的精神实质。
3、感情总体目标:掌握少数名族的节日主题活动,激起学员探寻傣家老百姓生活习性的兴趣爱好,及其对歌曲的亲切感。
【课堂教学重难点】:关键:对泰国泼水节的掌握及其音乐中附点节奏的把握。
难题:对最后一乐曲中的节奏感把握。
【教学分析】:四年级的学员思维敏捷、求知欲、接纳工作能力较强、针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兴趣爱好,在歌曲的音乐歌唱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地应用歌曲演唱方法来歌唱,保证抑扬顿挫,但针对歌曲的数据量还不够,在剖析音乐与音乐的主要表现设计方案的工作能力还稍显不够。
因而,老师要去激起她们的想像力、想像力,让她们在歌曲实践活动中感受、剖析音乐,详细地理学唱歌曲,让小朋友们不但学得乐理知识、专业技能,另外也感受到美的陶冶。
【课堂教学提前准备】:电子琴、收录机、录音带、课件制作。
【教学环节】:一、导进学生们,热烈欢迎走入解教师的音乐课堂,大家喜欢音乐吗?你了解什么传统乐器呢?教师今日产生了一个传统乐器,想请一名同学们为大家弹奏一曲。
(你了解刚刚演奏的是啥歌曲吗?详细介绍歌曲及其弹奏传统乐器)引进彝族的泰国泼水节。
每一年的清明时节前后左右彝族有一个十分尤其的节日,学生们了解是啥节日吗?有关泰国泼水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放泰国泼水节传说故事ppt)学生们大家想不想参与泰国泼水节?使我们伴随着歌唱走入一年一度的泰国泼水节吧!。
小学音乐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_1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傣族的音乐文化。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3、能力目标:学会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在课堂中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
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并且主动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完整地学唱好歌曲。
3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歌曲《快乐的泼水节》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把握以及结束句中休止符节奏的把握。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课堂上,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下面让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师:你感觉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傣族)音乐有什么特点?(柔美)师:这是根据傣族歌曲改编的葫芦丝的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听着音乐,我们似乎看到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轻清淡雅。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傣族吧!(展示傣族风景)活动2【讲授】感受音乐,学习歌曲师:走进傣族,你知道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吗?(泼水节)师:在泼水节里,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广场上,参加集体舞蹈。
姑娘们打扮成孔雀的样子,合着铓锣和象脚鼓声翩翩起舞。
人们在广场中央相互泼水。
人们不管相识与否,无论男女老少,都在相互尽情的泼洒着,你追我跑,你退我进,尖叫声和欢笑声响成一片,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对方的祝福,场面十分壮观,气氛十分热烈。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的快乐音乐课堂开始了,我们的口号是:我唱歌,我快乐!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国有多少民族?那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今天啊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大家掌声欢迎---(一学生手持葫芦丝,扮傣族朋友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师:你能看出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么? 从什么地方看出的?生:傣族。
服饰,乐器。
2、教师介绍有关傣族的知识。
师:今天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听的葫芦丝乐曲,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家乡的音乐风光短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生:想。
(播放课件短片,让小客人读傣族知识介绍)3、师:看来傣族真是一个美丽的民族。
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而且还有各种独特的民俗节日,最属特色的要数---泼水节。
(播放周恩来。
这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和边疆各族人民一同庆祝泼水节的情景)师:泼水节有什么寓意?(谁身上的水越多就越幸福)相互祝福,希望彼此平安幸福。
二、新课学习:1、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傣族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师:学习歌曲前我们先来做一个闯关游戏,相信同学们的聪明智慧一定能打开。
(课件节奏练习)2、师:不错,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想分享他们的快乐?你们听,傣家的娃娃们已经唱着歌来了。
(完整播放歌曲)(安静的听)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听了以后你的心情怎样?速度是如何的?生:欢度泼水节的场面舒畅快乐中速稍快3、师:好,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听一遍,注意这回老师要求一默唱(不出声),二打节奏(提示2|4强弱规律,拍手拍肩),能做到么?(出示歌谱)师:同学们看着歌谱,谁能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音符节奏乐句---相似一二句)4、师:乐句分析完了,这次我们随范唱小声的跟唱第一段,老师也有要求,用“LU"来模唱,而且是唱给自己听(声音小,口型圆,有点吸的感觉,闻花香)。
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快乐的泼水节音乐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音乐教案篇一: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江都市郭村中心小学张蓉教材简析:课文紧扣“欢乐”二字,描写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目标预设: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4、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悟情,融情于文,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设计理念: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抓住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运用多媒体,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2、读悟结合,加深阅读感受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激发下,走进文本,发现文字的生动与美妙,以图助读,以说、演促读,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的欢乐。
3、课外延伸,强化课文感受在了解了傣族的泼水节后,教师又用多媒体出示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既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补充,又是对学生情感上的巩固加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每个少数民族的不同的风俗,从而内心萌发对其他民族的向往和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会认会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欢乐的泼水节》。
2、齐读课题。
3、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欢乐的泼水节》,老师觉得西双版纳很美,傣族的泼水节也非常有趣,很想去看看,你们想去吗?4、走,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二、品读课文,体验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看画面师边描述: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这儿一年四季都春色满园,有椰树掩映的多民族村寨、竹楼,还有高高耸立的佛塔,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快乐的泼水节》人教版

在上完《快乐的泼水节》这节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对泼水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对民族节日的热情和好奇。这说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教学难点
-节奏掌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掌握有一定难度,需要反复练习。
-音准控制:歌曲中的部分旋律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音准,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集体配合是难点,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动作不统一、节奏不协调等问题。
-文化背景理解:泼水节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意义,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泼水节的基本概念。泼水节是我国云南傣族的传统节日,代表着洗净过去一年的不幸,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它是傣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泼水节在实际中的庆祝活动,以及它如何传递民族团结和友谊的信息。
3.融合与尊重:通过了解泼水节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增进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升人文素养。
4.合作与交流:在集体学习舞蹈动作和合唱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歌曲学唱:掌握《快乐的泼水节》的旋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奏和歌词,能准确、流畅地演唱。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舞蹈动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掌握,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泼水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

《泼水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泼水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泼水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泼水节》优秀教案1(一)学习第一节每年四月,云南的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很遗憾,我们没赶上。
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欢乐的泼水节,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欢快,来一次心灵之旅。
(展示课件)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高高的佛塔,圣洁美丽。
宁静的村寨,世外桃源。
浓绿的椰树,精巧的竹楼。
清清的湖边,悠闲的孔雀。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
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一年一度”师:听出来了,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说明人们是很高兴、人们对泼水节是盼望已久了)师: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
就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句子(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开心吧!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哪些工具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准备什么?(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3、你来的还不够早;你来的真早!4、来,让我们也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齐读)5、还有更早的呢!(读第二句)从哪儿看出更早?(早已)6、真香啊!清水里为什么要滴上香水,撒上花瓣呢?讨论,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7、吉祥、如意,多幸福的两个词语呀,让我们一起写下来。
8、正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人们要很讲究的,细心地滴上点点香水,虔诚地撒上片片花瓣,再来读一读。
(真是香飘万里啊!)9、我们都已早早地做好准备,桶碗飘盆,红花清水,暗香浮动,焦急地等等着欢乐时刻的到来,让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激动的心情吧!齐读1—2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傣族服饰和乐器象脚鼓了解民族文化及泼水节,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模唱、视唱乐谱感受五声调式旋律特点,学唱歌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能够通过舞蹈、演唱、鼓乐器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节日欢乐气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基本能够视唱歌谱,了解附点八分音符和前八后十六节奏,在之前的课程中对少数民族的歌曲有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舞蹈、演唱、鼓乐器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节日欢乐气氛。
难点: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的结束句以及高音的稳定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身着傣族服饰走进课堂。
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穿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教师表演傣族舞蹈。
让学生继续猜测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教师播放《快乐的泼水节》歌曲师生共同表演。
模仿节奏打鼓点,讲解傣族象脚鼓的特点由来,做游戏。
活动2【讲授】发音练习
教师出示PPT,学唱傣族风格旋律。
教师教唱歌谱。
师生两声部练习,教师演唱《快乐泼水节》歌曲,学生演唱屏幕中歌谱。
活动3【讲授】学唱歌曲
初听歌曲
师:刚才我们所听到的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来听一听歌词里唱的是什么节日?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唱歌谱
师: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视唱歌谱。
学生演唱歌谱,教师纠正不准确的音和乐句。
演唱歌词
师:歌谱我们已经演唱的非常准确,下面同学们自学加上歌词来演唱。
活动4【活动】拓展编创
1、教师讲解傣族舞蹈动作。
师:我们学会了傣族舞蹈的手位,下面来学学脚下的动作。
2、创编舞蹈
师: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的傣族舞蹈元素,下面你们来根据歌词创编舞蹈,分组练习。
一会邀请同学们到台前表演。
活动5【练习】小组展示
小组展示歌舞
师:刚才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你们一定是收获满满,现在大家可以边舞蹈边敲鼓边唱歌让我们共同庆祝傣族的泼水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