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为的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
集团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图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执行力
P5普通等
专业知识
学习/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5
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4
承压能力
3
P5专业等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执行力
P2普通等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学习/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5
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4
承压能力
3
P2专业等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4
4
4
5
0
0
0
1
1
1
2
2
2
3
3
3
0
0
1
1
2
2
2
3
3
3
4
4
0
1
1
2
2
2
3
3
3
4
4
4
1
1
2
2
人力资源_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图

5
5
2
4
4
能力点变化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执行力
P1普通等
学习/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5
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4
承压能力
3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P1专业等
执行力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5
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4
承压能力
3
P3专业等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提炼能力
P4普通等
学习/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5
P4专业等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执行力
P4普通等
专业知识
2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5
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4
承压能力
3
P2基础等
腾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图范例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2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5
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4
承压能力
3
P3专业等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递
团队影响力
学习/提炼能力 5
4
3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P1普通等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5
5
5
5
5
1
2
2
3
3
4
4
4
5
5
5
5
5
5
5
1
企业研发人员四象限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企业研发人员四象限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研发团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研发人员的能力和创新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企业研发团队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企业研发人员四象限模型。
该模型将研发人员的能力水平和创新能力分为四个象限,分别是高能力高创新、低能力高创新、低能力低创新和高能力低创新。
通过对各个象限的特点和管理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定位和激励研发人员,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每个象限的特点和管理策略,旨在为企业和研发团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有效地运用该模型,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和激励研发人员,促进创新和发展,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
1.2 文章结构2.正文包括四个部分,分别对应研发人员在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上的表现。
具体而言,第一象限是指高创新能力和高技术能力的研发人员,第二象限是低技术能力但高创新能力的人员,第三象限是低创新能力和低技术能力的人员,第四象限是高技术能力但低创新能力的人员。
通过这四个象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研发团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培养,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企业研发人员在创新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并通过四象限模型将其进行分类和分析。
通过深入剖析不同象限的特点和特征,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研发团队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策略。
同时,本文旨在引发读者对研发团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方向。
通过对企业研发人员四象限模型的研究,可以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第一象限-高能力高创新第一象限是指企业研发人员在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处于高水平的情况下。
这类人员通常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实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研发工具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研发任务并取得显著的创新成果。
华为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能力素质词典领]概念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理论作归纳性的推理。
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分散的信息综合在一路,从中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到事物背后隐藏的问题或存在的模式,概念思维也称作模式认知、悟性、批判性思维等。
评价品级:0.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不能按照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1.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份,使之更易把握,按照经验和常识迅速发现问题的实质;2.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杂事物之间的联系;3.恰本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方式、技术等多种手腕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行为描述:0、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不能按照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案例1]“那时总共两部车,可是十几个鉴定委员都坐在一个车里,另外一个车人少一点,非鉴定人员叫鉴定代表人少一点坐在另一部车里。
那时,这种紧急情况下考虑失误了。
咱们其实预先布置好每部车六部电话,那时,因为咱们电话本身也不闲,一部车六部电话,这样呢,那时确实超级拥堵,调换呀切不过去啊,各类各样的问题。
我就想办法去借电话,也没有想到,因此因为电话过量,弄到一部车里十二、三个电话,十二、三部电话以后呢,哪有那么多容量给你来用啊,是吧,咱们设备本身就有一点问题,确实有一点问题,可是那时主如果容量不够啊,容量不够过去以后确实会造成没有那么多信道可用,这个事情等于没有仔细考虑。
结果事情就是相当于我有点毛躁了,就是说,没有仔细考虑把十几部电话放到一个车上了,因此带来造成效果不好,另外,这个还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正月十五前一天,正月十四晚上,这个鉴定委有一个代表,他们的科技公司安排给他们两个测试的电话,两个特殊的电话,咱们以前从来没有效过这种电话,两只是晚上,可能是六、七点到的,电话上可以看出这个系统切换的活动,比如说,从这个频率切换到另一个频率,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不可是听,听的话听不出来,有点模模糊糊的,一千九百兆的话就讲得轰轰的,只要不断话,大家听得效果不错,是吧,此刻拿着这个,你不切它就要找你麻烦,两部电话,咱们那时呢,只把两部电话打了下,好象是好的,此刻想一想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当天晚上派人把它送下去,把这两个电话好好跑一圈试一下看是不是好的,结果其中有一部电话实际上是不行的。
某为的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通用课件

详细描述
2. 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年度或季度培 训计划,包括培训课程、讲师、时间安排等。
4. 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知识掌 握程度、技能提升水平、工作表现等方面,为后续培训 计划提供参考。
具备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和判 断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情况 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知识产权意识
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律 意识,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沟通与表达
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 力,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和观
点。
能力素质等级标准与评估方法
根据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和难度,将能力素质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
挑战
能力素质模型的制定和应用需要结合组织实际情况,同时也 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组织发展的需求。此外,能力素 质模型的应用也需要与组织的文化和管理理念相匹配,以确 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THANK YOU
绩效管理
总结词:技术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是激发团队积极性和 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平、客观的绩效评价 ,实现优胜劣汰和激励作用。 1. 制定绩效指标:根据技术研发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 目标,制定客观、可衡量的绩效指标。
3. 绩效面谈与反馈:定期进行绩效面谈,与技术人员讨 论工作表现、进步和不足之处,提供建设性反馈。
某为的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 型通用课件
• 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 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 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实践应
用 • 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案例分
析 • 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发展趋
势与展望
01
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腾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图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P3普通等
执行力
专业知识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提炼能力
P4普通等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团队影响力
4
承压能力
3
P5基础等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递
团队影响力
学习/提炼能力 5
4
3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递
团队影响力
学习/提炼能力 5
4
3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6
8
5
5
6
学习/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5
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4
承压能力
3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P1基础等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递
团队影响力
学习/提炼能力 5
4
3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执行力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技术研发类能力评价模型

技术研发类能力评价模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技术研发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对于企业来说,评价技术研发人员的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技术研发人员的能力,各种技术研发类能力评价模型应运而生。
二、技术研发类能力评价模型的意义技术研发类能力评价模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评估,客观地衡量技术研发人员在各个方面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招聘、选拔合适的人才,还能为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技术研发类能力评价模型也为培养和提升技术研发人员的能力提供了基础和方向。
三、技术研发类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1. 技术专业知识能力评价技术研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
评价技术专业知识能力可以从学历背景、科研成果、专利申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2.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评价技术研发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项目研发过程中的创新思维、技术解决方案的独特性、创新成果的产出等方面进行评估。
3. 团队协作能力评价技术研发往往需要多个人员协同合作完成,团队协作能力是评价技术研发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评价团队协作能力可以从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团队贡献等方面进行考察。
4. 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技术研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评价技术研发人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从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5. 学习能力评价技术研发领域的知识更新迅速,评价技术研发人员的学习能力可以从持续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考察。
四、技术研发类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技术研发类能力评价模型可以用于企业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也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评价的依据。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适合岗位要求的技术研发人员,有助于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对于员工来说,清晰的能力评价模型可以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指引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就导向的表现
0、安于现状,不追求个人技术或专业修养方面的进步; 或在产品开发中不尽力达到优质标准。 1、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或达到某个优秀标准。 2、想法设法提高产品性能或工作效率;为自己设立富有 挑战性的目标,并为达到这些目标而付诸行动。 3、在仔细权衡代价和利益、利与弊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为了获得较大利益敢于冒险。
学习能力的表现
0、在专业上停滞不前,不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注意向其他 人学习。 1、愿意并善于向其他同事学习。 2、能够钻研资料,获得必备的知识或技能,从而尽快适应新的 工作要求。 3、深入了解当前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能够意识到它们在产业 界的应用。
与学习能力关系密切的素质
主动性 思维能力 顾客服务导向 人际理解 团队合作
与成就导向关系密切的素质
主动性 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
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的含义
个人愿意与群体中的其他人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而不是单 独地或采取竞争的方式从事工作。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个或某些目标而共同工作的群体,它 可以是一个部门内部产品开发小组或行销小组,也可以是 为满足顾客需要而结合成的跨部门的工作群体。 也常被称作群体管理、群体助长、冲突解决和激励他人等。
某为能力素质模型
研究与开发人员的素质及其评估
建立素质模型的背景
• 建立素质模型的目的 • 素质模型建立的过程 • 某为优秀研发员工的素质模型
采用行为访谈技术的缘由
传统的符号操作式智力测验不能预测学习成绩之 外的工作业绩。 标准化人格特质测验在工业情境中的有效性不好。 McClelland等提出的工作素质评估技术能够找出 与工作有关的知识、能力、技巧及其它素质。 这些素质是从工作行为中取得的,故能够推论到 其它工作情境中。
优秀研发人员的素质表现
• 思维能力 • 成就导向 • 团队合作 • 学习能力 • 坚韧性 • 主动性
图一 素质与工作业绩
动力性素质 认知性素质
成就导向 主动性
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支持性素质
团队合作 坚韧性
结果
完成任务 工作业绩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含义
个人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一系列认知活动。 它包括分析推理和综合思维两方面。
分析推理就是在理解问题时将其分拆成更小的部分,通过符合 逻辑的演绎,排除不相关的资料,找出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 分析推理也被称作演绎推理、分析思维、纵向思维以及实践智 力等。
综合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理论作归纳性的推断理。这种 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分散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从中看出它们之 间的联系,找到事物背后隐藏的问题或存在的模式。综合思维 也称作概念思维、模式认知、悟性、批判性思维等。
相关的研究发现
Robert Kelley和Janet Caplan对贝尔实验室中最杰出的10%至 15%的研究人员的特征进行研究。 这些人在IQ和性格特征上与其他研究者没有显著不同。 这些人会多花时间与在关键时刻可能有帮助的人建立关系。 此外,这些人善于人力的组织和协调、能领导众人达成共识、能参 考别人的观点、具有说服力、能促进合作和避免冲突。
与思维能力关系密切的素质
学迎接困难的挑战。 希望自己的表现超过他人,有地表现自己能力的强烈愿 望。 力争达到优异的标准。 不断追求进步。 关注后果和效率,注重代价和奖赏分析。
成就动机:追求卓越的动力
整个社会的成就动机与该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呈正相关。 古代希腊社会的成就动机水平的变化与希腊文明的兴衰过程一 致。 美国社会的成就动机意向与其发明创造活动(专利指数)具有高 度一致性。
人际理解 自信 发展他人 影响力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含义
积极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并对其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不断 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 学习能力强的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希望比较深入地了解事物, 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获取对工作有帮助的信息。 了解专业上的最新发展和动向,并能够意识到到这些最新的方 法或技术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产品开发或整个产业可能产生的影 响。 也可称为好奇心、求知欲和钻研精神等。
思维能力的表现
0、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者不能根据已有的 经验或知识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1、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使之更容易把握;根据 经验和常识迅速发现问题的实质。
2、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杂事 物之间的联系。
3、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概念、理论、方法或技术等找出最有效的解 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坚韧性
坚韧性的含义
能够在非常艰苦或不利的情况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难,坚持 完成所从事的任务。
具有强坚韧性的人受到挫折时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克制自己 的消极行为;面对他人的敌意时保持情绪的冷静和稳定;能够忍 受艰苦的工作条件和较大的压力,使其工作业绩不受外界压力、 挫折和个人消极情绪的干扰。
在不利的情形下没有怨言和恶意,看到事物积极的方面。即便受 到他人的反对也会按照自己的意见和计划坚持将事情做下去。
素质模型建立的过程
利用行为访问技术访问优秀研发员工。 将访问录音逐字逐句地转写成文字。 从中文本找出可供分析的资料。 对可分析的资料编码、归类、命名。 统计各素质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 将频率最高的几种素质分级,并给每个级别提供行为说明。
某为优秀研发员工的主要素质
思维能力(TA):60 成就导向(ACH):37 团队合作(TW):36 学习能力(LA):35 坚韧性(TNC):32 主动性(INT):20 指导性(DIR):10 寻求信息(INF):10 组织承诺(OC):10 正直(ING):10 自信(SCF):9 灵活性(FLX):8
团队合作的表现
0、在工作中单独作业,不与他人沟通,甚至与他人发生矛盾。 1、与群体中的其他人合作、交流、分享信息和知识。 2、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他人。 3、积极寻求并尊重他人的观点;鼓励其他成员,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 合作或提高群体的合作气氛。
与团队合作关系密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