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中标点符号的几种类型.docx

合集下载

【公文标点符号】公文标点

【公文标点符号】公文标点

【公文标点符号】公文标点公文标点标点符号是公文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辩明不同的语气,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是公文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

标点符号的类别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常用的点号有7种,标号有9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

包括:点号包括句中点号(句号、问号、叹号等3种)和句末点号(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等4种)。

3c$V/F4B!z.d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9种。

标点符号的用法"一、正文之前的部分二、正文部分(一)结构层次序数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二)其他标点符号的用法三、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一、正文之前的部分文号:文号标注时,要注意年份应用六角符号〔〕而不是中括号[],正确的是:沭政〔20XX〕23号。

主送机关:公文(单指印发、而不在会议上口头报告、讲话的公文)一般都有主送机关。

公文主送机关的末尾用冒号。

涉及多个主送机关,其内部用顿号将其隔开。

例1、“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如果涉及不同的机关,而同一类机关又分为两个以上的机关,可分别用逗号、顿号将其隔开。

例2、“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工委:”。

一、正文之前的部分标题: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标标点符号。

”。

其实在公文处理的实际中,顿号、书名号、括号和引号是公文标题中出现比较频繁的,有时候不好避免,下面举例谈谈公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处理技巧。

标题中的书名号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的名称在公文标题中出现时,应加书名号;凡被批转(转发、印发)的请示、报告以及方案、意见、规定、决定等文件的名称在公文标题中出现时,不加书名号。

行政公文的标点符号和标点规则

行政公文的标点符号和标点规则

行政公文的标点符号和标点规则行政公文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和规范更是至关重要。

正确的标点使用可以使公文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准确传达信息,避免歧义和误解。

本文将探讨行政公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和其应用规则。

一、句号句号是最常用的标点符号之一,在行政公文中主要用于表示陈述句或命令句的句末。

使用句号的几个规则如下:1. 陈述句句末使用句号。

例如:“近期需完成的任务有:开展市民教育活动。

”2. 命令句句末使用句号。

例如:“请尽快将会议纪要发送给所有与会人员。

”3. 较长的复合句中,在各个子句之间使用句号。

例如:“上午进行会议室清洁;下午进行文件整理。

”4. 提供信息或解释时,可以使用句号。

例如:“请各部门尽快提交年度报告。

附件为报告要求的具体内容。

”5. 在公文正文的结尾处使用句号,表示文末。

二、逗号逗号在行政公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它能够将句子中的不同成分分开,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以下是逗号的常见应用规则:1. 用逗号分隔并列词组和短语。

例如:“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时间安排,人员配备,经费预算。

”2. 当主谓宾之间有较长的状语、插入语或从句时,使用逗号。

例如:“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3. 在列举事项时,各项之间用逗号分隔。

例如:“请在申请表上填写:姓名,职务,联系电话。

”4. 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之后使用逗号。

例如:“领导人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文如下:……”5. 在直接引语中,引语和其余部分之间使用逗号分隔。

例如:“他说道:‘我们将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句号和逗号的用法注意事项1. 句号和逗号通常放在引号内部,除非引号外部还有其他标点符号。

例如:“在这份报告中,他指出:‘环境保护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2. 引号内部的标点符号应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进行调整。

例如:“王主任告诉他说:‘下班的时候请关灯,关门。

’”3. 在行政公文中,句号和逗号都应使用英文标点,不使用中文标点。

公文常用符号

公文常用符号

公文常用符号公文是指用于公务活动的正式文件,为了减少文字量、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公文中经常会使用一些符号。

以下是一些公文中常用的符号及其含义:1. 标点符号:- 逗号(,):用于分割句子成分或列举不同内容。

- 句号(。

):用于标识语句的结束。

- 分号(;):用于分隔完整的短语或在列举中用于区分项目。

- 冒号(:):用于引出解释、解释或列举内容。

- 顿号(、):用于列举同类内容。

- 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的感情或突出语气。

- 问号(?):用于表示疑问或反问。

2. 数字符号:- 阿拉伯数字(1、2、3...):用于表示具体的数值、编号或顺序。

- 小数点(.):用于表示小数。

- 百分号(%):用于表示百分比。

- 加(+)和减(-):用于表示正负数、加减运算符号。

3. 引号:- 双引号(“”):用于引用他人的话或作为特殊名词的标示。

- 单引号(‘’):用于引用内部包含双引号的内容。

4. 特殊符号:- 人民币符号(¥):用于表示货币单位为人民币。

- 美元符号($):用于表示货币单位为美元。

- 百分之号(‰):用于表示千分之一。

- 版权符号(©):用于表示作者的版权所有。

- 注册商标符号(®):用于表示注册商标。

- 商标符号(™):用于表示商标。

- 星号(*):用于标注重要信息、提示或脚注。

以上是公文常用的一些符号,它们在公文中起到了简化表达、明确意思的作用。

在撰写和解读公文时,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些符号将有助于提高公文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公文标题标点符号公文格式

公文标题标点符号公文格式

公文标题标点符号公文格式
公文标题通常使用的标点符号是顿号(、)或者破折号(——)。

公文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标题,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使用标点符号顿号或者破折号进行分隔。

2. 发文单位,发文单位应该位于标题下方,居中排列,使用标点符号顿号或者破折号与标题分隔。

3. 发文日期,发文日期应该位于发文单位下方,居中排列,使用标点符号顿号或者破折号与发文单位分隔。

4. 正文,正文是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句号、分号等标点符号来分隔句子和段落,以确保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5. 签名,公文的签名一般位于正文下方,左对齐排列。

签名应
包括签发人的姓名、职务和单位,使用标点符号顿号或者破折号与正文分隔。

6. 附件,如果公文有附件,应在签名下方注明,并列出附件的名称和数量。

7. 印章,公文的印章通常位于附件部分的下方,右对齐排列。

需要注意的是,公文的格式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机构、部门或者国家的规定有所不同,以上是一般常见的公文格式,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公文写作10种标点符号

公文写作10种标点符号

公文写作10种标点符号
在公文写作中,常见的标点符号有以下十种:
1. 句号(。

),用于句子的结尾,表示陈述句或命令句的结束。

2. 逗号(,),用于分隔并列词、短语或句子成分,也用于列举。

3. 问号(?),用于句子的结尾,表示疑问句的结束。

4. 感叹号(!),用于句子的结尾,表示感叹句的结束。

5. 冒号(,),用于引出解释、列举、引述或提问的内容。

6. 分号(;),用于分隔较长的句子成分,也用于分隔并列句。

7. 引号(“”),用于引述别人的话或表示特殊意义。

8. 括号(()),用于插入补充说明或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9. 破折号(——),用于表示插入语、强调或标明范围。

10. 省略号(……),用于表示省略或暂停语气。

这些标点符号在公文写作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能够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在使用标点符号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语法规则进行合理运用,以确保文章的表达准确、流畅。

公文标题中标点使用方法

公文标题中标点使用方法

公文标题中标点使用方法公文标题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准确反映公文的内容,还要遵循一定的格式规范,其中标点的使用就是一个关键的方面。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使公文标题更加清晰、准确、规范,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公文标题中标点的使用方法。

一、公文标题中可以使用的标点符号1、书名号书名号用于公文标题中出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文件、书籍、刊物等名称。

例如:《关于印发〈××市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通知》。

2、引号引号在公文标题中使用的情况相对较少,主要用于需要特别强调或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例如:“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3、括号括号一般用于对公文标题中某些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或解释。

例如:《关于××公司(国有企业)开展廉政建设工作的通知》。

4、顿号顿号用于公文标题中并列的词语之间。

例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二、公文标题中应谨慎使用的标点符号1、逗号公文标题中一般尽量少用逗号,除非在特别必要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歧义才使用。

比如:《关于_____,_____等问题的通知》。

2、分号分号在公文标题中使用较少,因为公文标题通常较为简洁明了,不太需要用分号来分隔不同的内容。

3、感叹号和问号公文标题应保持庄重、严肃的风格,一般不用感叹号和问号。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征求意见的公文标题,可能会使用问号。

三、公文标题中标点使用的注意事项1、保持简洁公文标题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使用标点符号,以免使标题显得冗长复杂。

2、准确性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确保准确无误,能够清晰地表达公文的主题和内容。

3、遵循规范不同类型的公文可能有特定的标点使用规范,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

4、一致性在同一批公文或同一单位的公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应保持一致,以体现规范性和专业性。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公文标题中标点的使用。

例1:《关于印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21-2025 年)〉的通知》在这个标题中,书名号用于《××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21-2025 年)》,表示这是一个规划文件;括号用于对规划的时间范围进行补充说明。

公文写作之标点符号2014.2.

公文写作之标点符号2014.2.

公文写作之标点符号2014.2.公文写作之标点符号(一)——并列的引语之间要不要用顿号?从理论上说,并列的引语之间有停顿应该用顿号,但是由于各引语已经加了引号,看起来很醒目,不会造成混淆,所以,可以不用顿号。

例如:他说话喜欢用“多”“真”“大”“挺”等词强调语气。

(二)——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还是用顿号?用连词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顿时不用点号分隔。

例如:“你或者小王来都行。

”有停顿时,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下面例句中的顿号就应改为逗号。

一本书少则数万字,多则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字。

(三)——冒号的提示范围有多大?一般说来,冒号用在句子内部,它的提示范围到一个句子完了为止。

但是,它的提示范围有时也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是几个段落或成篇的文字。

如人们写信时在开关收信人的称呼后用的冒号,又如讲话稿一般在开头写“同志们:”“朋友们:”“同学们:”等。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会议纪要、工作计划、演说词等中。

(四)——一个句子中能否用两个冒号?在同一个句子中,一般只能用一个冒号,不能用两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下面的例句中,第一个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我向大家保证:今后我一定做到三件事:第一,不迟到;第二,上课不说话;第三,按时完成作业。

(五)——省略号到底是几个小圆点儿?省略号是6个小圆点,占2个字的位置。

但是在科技文献中,也有人用3个小圆点,占1个字的位置,这是受了西方的影响。

还有人用12个小圆点,占4个字的位置,表示整段文字的省略。

虽然不能说这两种写法不对,但可以说它们是不规范的,不应提倡。

(六)标点符号应该放在哪儿?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点号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引导、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个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个不能放在另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各占两个字的位置,不应分作两截分放在上行的末尾和下行的开头。

(七)——所有的历史事件名称都要用引号吗?由月日数字命名的事件名称刑事处分要在数字外用引号,以旧历年号和地名的历史事件的名称,使用时一般无须加引号,因为它们是历史事件命名的通例,人们并不把它们视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参考借鉴】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docx

【参考借鉴】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docx

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一、标点符号的种类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

1.点号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

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1.1句末点号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

包括句号、问号、叹号。

1.2句内点号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2.标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表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

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1.引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形式有双引号““””和单引号“‘’”,左侧的为前引号,右侧的为后引号。

1.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示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1.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示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1.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示例1: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示例2: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示例3: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1.4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示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1.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示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1.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目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目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目一起标引。

示例1:“5·12”汶川大地震示例2:“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示例3: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1.7“丛刊”“文库”“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标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中标点符号的几种类型
公文中的标点符号是公文语句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而在实际的公文写作中,标点符号常常出现重复多余的现象,即在不该标点的地方用了标点符号。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不该用的地方加用标点符号
包括在公文标题和文中章节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造成标点符号多余。

(一)公文标题。

标题是公文的眉目,概括公文的基本内容。

按公文处理规定,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用书名号,授予荣誉称号用引号外,一般不用加标点符号,但有些公文标题却加上逗号、顿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等。

此种病误除乱用逗号、顿号外,以非法规性公文加书名号居多。

如:
例1:关于对2005年“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的安排
例2:××总队《批转省〈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报告〉》
上述例子中,例1加了引号,例2加了两个书名号,均是多余应去掉。

(二)公文中的章节标题。

公文中的章节标题或某些不该用标点符号的段标题加句号或冒号。

如:
例3:一、加强第四季度部队安全管理工作。

例4:一、检查内容:,二、检查要求:,三、检查方式:,四、检查时间:
例5:(一)、严密组织固定目标执勤。

例6:(1)、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勤务质量和战备水平。

例3句的句号和例4句中的四个冒号均应去掉。

例5和例6在带括号的序码之后不能加顿号,均应去掉。

二、不该停顿的地方加用标点符号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一般用逗号、顿号、分号。

但在实际写作中,常常在不该停顿的地方用标点符号。

主要有:
(一)某些提示语、短语和并列连用语加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中规定提示语、短语和并列连用语无须停顿,也不用加标点。

如:
例7:……显得重复累赘,可精炼为:“物送到基层”。

例8:五、六十人,七、八百吨
例7句中的冒号属提示语,无须停顿,冒号应去掉。

例8句中是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邻近数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所以句中的顿号是多余的。

(二)某些连词前或动词后面加标点符号。

连词起着联接作用,中间不需停顿;动词后一般应跟一些宾语才算完整,所以不需加标点符号。

但在一些公文语句中,却违反这些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如:
例9:发现违反部队条令条例、或者院校教育管理规定的应当……
例10:加强昂扬精神的培养,以及军人气质的塑造。

例11:它说明,时间的宝贵,在较短的时间内要提高效率。

例12:官兵们深深感到:这次任务的光荣和艰巨。

例9和例10中的“或者”和“以及”均是连词,前面不需停顿,因此前面的顿号和逗号应去掉;例11和例12中的“说明”后的逗号和“感到”后的冒号应去掉。

(三)在标点的管辖范围加符号。

句中的标点符号有一定的提示范围和管辖范围,如果不注意这点,很容易造成标点符号的多余。

如:
例13:公文中的下行文文种:“决定”、“通知”、“通报”、“批复”等,是机关经常使用的文种。

例14:联合行文要严格遵守《办法》:“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的规定,不允许出现“一文多号”的情况。

例13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几个文种名称,而不能管到“等,是……文种”;例14句中的冒号只提示《办法》的有关规定,后面是作者的话,冒号也管不到句尾。

两句中的冒号均应去掉。

三、重复使用标点符号
每种标点符号在句中都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不能出现标点符号连用的现象,从而造成重复多余。

如:
(一)在省略号前或后加逗号或句号等。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符号有个正确使用问题。

省略号前面若不是完整句子,说明它和省略的文字的意思紧密相连,其他点号应连同文字一起省略,否则是错误的。

如:
例15:战士们从广西、湖南、山东、河南,……8省区来到这里聚集在一起。

上述例句中省略号前的逗号应去掉。

(二)在“等”和“等等”前或后加省略号。

比较常见的是“……等”和“……等等”,应删去省略号;若保留省略号,则应删去“等”和“等等”。

省略号的作用和“等”、“等等”基本相同,不可同时使用。

(三)句内括号前或后加点号。

句内括号由于是对句中一部分词语的注释或补充说明,因而前括号应紧贴这一词语,中间用点号隔开是错误的。

如:
例16:……共计安排警卫力量12人,(一排3人,二排5人,三排4人)……
例16句中括号前的逗号多余,应去掉。

(四)不适当地使用复标点。

如“?芽?芽”、“?选?选”、“?芽!”等。

在文学作品中,为了增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语气,恰到好处地使用复标点是可以的,但在严肃的公文中是不允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