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2节细胞器的分工合作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2节细胞器的分工合作教案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过程,具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能分析和解释较为复杂情境的生命现象。

能够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出发,基于事实和证据描述生命现象,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揭示生物学规律或机制。

选用恰当的方法如实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并能与他人展开交流,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2、通过资料的阅读和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合作、角色扮演,培养和发展学生相互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通过学习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1.如何将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道具:教师自制的八种细胞器的图片和动植物细胞框架图,多种彩色珠子代表不同的氨基酸,一串彩色珠子代表肽链,两种不同的彩纸代表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将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分泌物的形成过程,制作成课件,动态演示分泌物的运输过程,适当补充一些资料并配以一定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使文字内容形象地保留在记忆中,从而降低本课知识点的难度。

准备相应的高考题,边学边练,让学生体会该知识点在高考中考察的方式和难度。

◆课堂设计一、复习八种细胞器(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首先做一个小游戏,教师拿出八种细胞器的可粘贴图片,让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抽取其中一种,然后以第一人称介绍该细胞器的特点(包括结构、功能和分布),最后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动、植物细胞框架图的相应位置。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质)教案-精选文档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质)教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 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分辨出几种细胞器的形态,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四种细胞器各自的分工。

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核糖体、中心体、液泡、溶酶体四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获得图文转换能力的训练。

并通过相关问题的引导进行转化提升。

(3)思维训练:利用细胞器的各类模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识图、辨图能力。

对细胞器进行归类,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转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结构与功能具有统一性。

(2)引导学生认同:就如每种细胞器都有其承担的功能一样,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中也扮演着或大或小的角色,都有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3)引导学生认同: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难点:细胞器的转化提升和归类总结三、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PPT)、各细胞器模型四、教学设计思路1.本节知识微观、抽象。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类比,认识细胞器的分工。

然后采用:识图——解决问题——归类总结——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流程,让学生对细胞器达到理性上的认识。

2.发挥图解和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研究中的探索精神。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本节内容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生成,即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图。

七、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

任务型课堂教学改革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细胞器。

2、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能准确绘出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并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和训练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绘图能力,树立整体和局部相互依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协调配合完成的。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理解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生活活动。

三、学习任务和过程: 前置测评任务有一个:任务一: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画一个细胞示意图。

预设:预设: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检测,又可知学生的遗漏点。

学生画完后,同桌可交换互判,检查并纠正对方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给出正确答案。

解决问题任务有三个:任务二:课前自主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上前两道基础知识检测题,理解什么是细胞器,它们存在细胞的什么位置。

预设:检查学生瞬时记忆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填完后同桌交换互判,检查对方是否填错、是否忘记、是否有错别字等;然后再对照课本改正。

任务三:小组合作,查阅《课时练》上关于“差速离心法”的相关解释,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过程。

预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教师要及时给出正确评价。

差速离心法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

此法适用于混合动物 细胞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植物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细胞壁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的分离。

其过程是: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它物质组成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旋转离心处理,质量大的将位于离心管的底层,质量小的将位于离心管的上层,这样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精美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精美课件
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2、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 动有什么意义?
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内物 质运输创造了条件,从而保障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02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3 min分泌蛋白在哪里17合m成in ?
液泡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内有细 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 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 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使 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01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中心体
无膜,分布在动物和某些低等 植物细胞中,两个互相垂直排 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随堂练习
1线粒体 2溶酶体 3液泡 4核糖体 5高尔基体 6中心体 7内质网
细胞骨架
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功能:维持着细胞形态,锚定 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 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 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 命活动密切相关。
01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 探究实践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叶绿体形态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 细胞质中,呈绿色、偏平的椭 球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 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附于内质网
01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合 成、加工、运输。
光面内质网:糖类和脂质合成
01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 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及“发送站”。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 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
01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溶酶体
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 胞内的“消化车间”,内含多 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 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 胞的病毒或细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表格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表格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细胞器的分离方法。

2.举例说出几种重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方法。

学习·探究区基础自学重点互动探究探究点一细胞器的分工最能反映一个细胞的功能复杂程度的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真核细胞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细胞器,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它们进行研究,结合教材图文完成下表内容:小贴士(1)核糖体有两类: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的蛋白质、各种细胞器的膜蛋白。

(2)内质网有两类:粗面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滑面内质网与脂质和某些糖类的合成有关。

要点提炼细胞器分类归纳 (1)从分布方面①高等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叶绿体、大液泡。

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2)从结构方面①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②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③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3)从成分方面①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液泡、叶绿体。

②含有DNA 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③含有RNA 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4)从功能方面①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②能复制的细胞器:中心体、线粒体、叶绿体。

③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

活学活用1.右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A .有无膜结构B .单层膜还是双层膜C .是否含有色素D .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2.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一组为( )A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工厂”B .溶酶体——“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C .核糖体——加工蛋白质及脂质的“车间”D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探究点二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是两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器,它们的形态和分布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试着完善下面的实验过程: 1.实验原理(1)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 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秀教案(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秀教案(5页)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里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藏在光合作用的产物——GA中;养料制造车间
内质网
单层膜
1由管状、泡状、扁平状的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2靠近细胞核的风质网,它的膜跟核膜相连;靠近细胞膜的内质网,它的膜跟细胞膜内褶的部分相连
3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
1蛋白质
2磷脂
3酶
绝大多数植物的动物细胞内都有
1增大细胞内膜的面积,为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条件
2滑面型内质网与脂类、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有关
3粗面型内质网不仅是核糖体附着的支架,也是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4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由扁平囊、小囊泡和大囊泡所组成
1蛋白质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以蛋白质的分泌为例子,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在核酸的指导下,合成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内质网中连接成肽链,并初步进行折叠和包装后,以囊泡的形式运送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上,蛋白质被进一步修饰和包装,再以囊泡的形式运送到细胞膜内侧,最后被分泌到细胞外。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有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资料分析
1.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
2.提示: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结构。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初步合成,在内质网内加工,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做进一步加工,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教学难点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3页)三、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王春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教学知识和技能:(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和形象比喻,使学生能识别和了解各细胞器的功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媒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细胞内部就是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内有许多忙碌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它们统称为细胞器。

请同学看P44图3-11、12,这上面有多少细胞器?哪些是动植物都具有的?哪些是动物或者植物特有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新课1.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区别出示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

介绍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问:二者共同具有什么结构?特有的是什么?学生看图、回答。

明确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特有的是中心体。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2)线粒体:因为第四章讲呼吸作用时,要讲其结构,这里只介绍其功能和怎样识别即可。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叶绿体因为第四章讲光合作用时,要讲其结构,这里只介绍其功能和怎样识别即可。

(3)内质网:学会识图。

(4)高尔基体(5)核糖体(6)溶酶体学生阅读回答。

(7)液泡问:液泡内装有什么?含什么物质?讲述叶子颜色的变化。

学生识图。

(8)中心体指导学生识别中心体,简述其功能。

学生回答复习巩固出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学生识别个细胞器,简述其功能。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③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①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

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②思维训练: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应得到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②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同意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纯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③通过生物膜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极力他们对生命科学知识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渗透STS思想。

④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①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③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①如何掌握集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如何将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③各种生物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四、教具准备教师课件、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师生互动]教师:课本中展示了各种细胞器的的模式图,以及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仔细观察图,文和老师展示的资料,说出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位置、形态结构,并推测他们的功能。

线粒体:屏幕显示资料一1.德国科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各种动物部分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见下表)。

分析回答:(1)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最多,这是因为什么?(2)动物冬眠状态下的肝细胞中的线粒体比常态下多,这是为什么?(3)从表中所示数据可以看出线粒体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
之间的分工合作》优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二节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其中安排了探究与实践活动。

接着举例阐述了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最后讲述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它的概念和功能。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细胞器之间既分工又协调配合。

2.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器分工知识,阐明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强化结构与功能观;既能基于结构阐释功能,又能基于功能理解结构。

认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上的协调配合,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基本的生命系统,强化系统观点;在以系统观理解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尝试从系统的视角认识自然和社会,并以此指
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细胞膜器的功能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方法的科学思维,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等探究活动,说明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这需要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从细胞器的分工合作联想到我们自己,类比阐释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同时又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以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细胞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人类健康、生存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细胞器之间既分工又协调配合。

2.难点: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组成及其重要作用。

五、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组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从细胞器的角度进一步学习细胞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细胞知识的指导作用。

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

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探究式、问题诱导法
七、教学准备:图表、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飞机》图片,提出问题,生探讨:
***飞机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客机。

研制***飞机需要若干部门分工合作,如整体研发设计、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机载系统研发(包括电缆、导管、发动机、座椅、座舱设备等)、总装制造等部门。

①如果缺少其中的某个部门,***飞机还能制造成功吗?②细胞中是否也具有多种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也存在类似的分工与合作吗?
2.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思考探究问题:
①什么是细胞器?分布在哪里?
②举例说明细胞器在功能上如何分工的?
③细胞骨架的作用是什么?
2.生小组内交流分享。

3.师出示图片“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讲解归纳:(1)植物细胞器:①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膜的外面,主婴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对细胞起支持与保护作用。

②液泡:内有细胞液,含
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③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核膜、核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动物细胞器:细胞质、核膜、核仁、细胞核、细胞膜、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溶酶体等。

(3)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存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锁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生探究与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1)生按照步掌握、在老师指导下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2)讨论交流问题:
①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②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环节三: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相关内容,观察图片(见教材),思考探究问题:①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
②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尝试描述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

③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能量由哪里提供?
2.生小组内交流分享。

3.师结合图片讲解。

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

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

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问题:
①什么是生物膜系统?
②生物膜系统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2.生小组内分享。

3.师指导性讲解。

①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②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③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四)练习巩固。

环节三:全课总结。

九、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1)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2)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教学反思: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

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

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