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设计中超现实主义的讽喻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艺术史论艺术作品中的符号与象征的运用与效果

艺术史论艺术作品中的符号与象征的运用与效果

艺术史论艺术作品中的符号与象征的运用与效果在艺术史上,符号与象征一直是艺术作品中重要的元素。

艺术家通过巧妙地运用符号与象征,传递着丰富的意义与情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符号与象征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以及所产生的效果。

一、符号的运用与效果符号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并可以代表事物的形象或标志。

艺术家通过使用符号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符号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深远的内涵和共鸣力。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十字架象征着基督教的信仰和救赎,艺术家经常使用十字架作为作品的中心元素。

这种符号的运用不仅可以向观者传递宗教信息,还能唤起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此外,符号的使用也可以引发观者对作品意义的多重解读。

例如,荷兰画家凡·艾克(Jan van Eyck)的名画《阿诺尔花园》中,画中的苹果树被解读为伊甸园中禁果的象征。

艺术家借助符号来揭示人类的罪恶本性与对禁忌的诱惑,使观者产生深思。

二、象征的运用与效果象征是一种通过事物间的隐喻关系来表达含义的手法。

艺术家通过象征性的图像和情节来引导观者去感悟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象征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诗歌和插图作品中常常使用天使的形象,天使象征着纯洁、善良和美好的力量。

通过这些象征性的形象,艺术家传递了对美好和希望的追求,给观者以启示和思考。

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作品中常常描绘肉体丰满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被视为生育的象征,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丰饶的土地。

通过这种象征的运用,艺术家呈现了对生命之美的赞歌,并唤起观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符号与象征的综合运用符号与象征经常在艺术作品中相互交织,产生更为深刻和丰富的意义。

艺术家常常通过符号与象征的综合运用来打破表面的意象,揭示作品的内在潜力。

例如,西班牙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融钟”形象,既是符号又是象征。

现代主义设计中的艺术思想与表现形式

现代主义设计中的艺术思想与表现形式

现代主义设计中的艺术思想与表现形式作者:苗鹋来源:《世界家苑》2020年第03期设计与艺术是有着共同的根源的,但它们有所不同,设计有着服务的对象,而艺术没有。

现代艺术是浪漫而个性的,现代主义是极具民主和乌托邦色彩的。

但设计是具有艺术性的,而艺术也包含设计因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相辅相成。

本文试图从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分析和与现代艺术的比较中,讨论现代主义设计中的一些艺术思想和表现形式。

1 现代主义设计和现代艺术1.1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现代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欧美各国工业技术对发展,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

许多工业化后的问题,如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同步的工具、器械、设备的现代设计,令这些技术在使用时面临着功能上、外观上和安全性、便利性上的诸多问题。

当时的设计界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解决众多的工业产品、现代建筑、城市规划、传达媒介等问题,必须迅速地形成新的策略,新的体系,新的设计观,新的技术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社会需求和商业需求迫在眉睫的任务;二是针对往昔所有的设计运动只是强调为社会权贵服务的中心,如何形成新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以至使设计能够第一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彻底改变设计服务的对象的问题。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现代主义先驱们发展出了现代主义设计体系和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1.2 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从时间上,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开始,直至二战后结束的一个艺术运动思潮,包含各個方面的设计;同时它也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定义,它的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行,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就现代主义设计来说,它包含民主主义、精英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这几个方面。

由此看,现代主义设计是服务大众的,旨在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设计,力求在当时社会中依靠艺术和设计来表现对大众的尊重和关怀,是满怀民主浪漫和乌托邦式的;而它也是理想的,在当时的社会中仍有许多穷苦大众因工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失去工作,另外,艺术本身就是一门较为奢侈的学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它是精英主义的。

现代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元素分析

现代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元素分析

现代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元素分析现代诗歌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表达形式的文学艺术,融合了各种艺术流派和表现手法,其中超现实主义元素的运用成为一种深受诗人喜爱的艺术手段。

本文将从超现实主义元素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诗人创作意图以及超现实主义元素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超现实主义元素的运用现代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元素运用广泛而多样,常见的手法包括画面冲突、非传统意象和超脱逻辑的叙述等。

首先,现代诗歌中常用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之一是画面冲突。

诗人通过构建冲突的画面,打破了传统诗歌中的联想逻辑,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离奇的氛围。

例如,诗人使用“乌鸦在白天下了蛋”这样奇特的画面,使诗歌中的情景与现实世界有所区别,呈现出一种逆常的感觉。

其次,非传统意象的运用也是超现实主义元素的一种常见方式。

通过表现与本意无关的意象来传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了现实的境界。

例如,诗人通过使用“河底的牛群”、“云里的骨头”等非传统意象,使诗歌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和超越常规的表达方式。

最后,超脱逻辑的叙述也是超现实主义元素的一种表现形式。

诗人在现代诗歌中常常采用非线性、断裂式的叙述方式,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感觉。

通过运用超脱逻辑的叙述,诗人将诗歌中的场景、情感和思想呈现得更加奇特、离奇,为读者带来一种久违的震撼。

二、诗人创作意图超现实主义元素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刻画奇特、超脱常规的画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与哲理。

超现实主义元素允许诗人在诗歌中表达出超越现实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表达。

诗人旨在通过超现实主义元素的运用,打破常规表达的限制,勾勒出一幅充满奇异、迷离的诗境,引发读者对诗歌的思考与共鸣。

三、超现实主义元素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超现实主义元素的运用为现代诗歌的创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首先,它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奇特。

其次,超现实主义元素的运用使诗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

什么是讽刺手法

什么是讽刺手法

什么是讽刺手法讽刺手法是一种常用于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嘲讽、讽刺或挖苦的描述,以达到表达思想、批评社会或讥讽个人的目的。

讽刺手法既可以用于幽默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用于严肃的政治或社会评论。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讽刺手法,描述其特征,并举例说明其在各种文学作品或艺术形式中的应用。

一、讽刺手法的定义和特征讽刺手法是一种通过言辞或行为来批评、讽刺或挖苦的手法。

它常常运用夸张、反语、对比、暗示等修辞手段,使作品具有讽刺性和反讽性。

讽刺手法旨在揭示社会或个人的荒谬、虚伪和缺点,通过讥笑和嘲笑来达到引起人们思考的目的。

讽刺手法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1. 夸张和反语:讽刺手法常常通过夸张和反语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夸张可以放大事物的缺点或荒谬之处,使读者或观众感到不可思议,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

反语则常常使用与实际相反的语言或说法,使人感到意外或嘲笑。

2. 反讽和挖苦:讽刺手法常常使用反讽和挖苦的形式来表达。

反讽是通过语言或行为暗示与实际相反的意思,以嘲笑某人或某事的荒谬之处。

挖苦则是通过冷嘲热讽地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讽刺。

3. 批判社会或个人:讽刺手法常常用于批判社会或个人的不足和虚伪。

通过讽刺,作家或艺术家可以揭示社会问题、政治现象或个人的缺点,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关注和思考。

二、讽刺手法的应用领域讽刺手法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小说、戏剧、诗歌、电影、漫画等形式。

下面将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举例说明讽刺手法的应用。

1. 小说:讽刺手法在小说中常常用于嘲笑社会现象和揭示人性的缺陷。

例如,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通过描述一个荒谬的人类社会,嘲笑人类的愚蠢和贪婪。

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通过讽刺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的不公和虚伪。

2. 戏剧:讽刺手法在戏剧中常常用于揭示社会和政治问题。

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经常使用讽刺手法,嘲笑爱情的荒谬和社会阶级的虚伪。

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批评

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批评

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批评近年来,当代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批评。

首先,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各种形式。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当代艺术家对于表达方式的创新和追求。

比如,绘画艺术在当代艺术中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法,又融入了数字和媒体技术,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装置艺术则通过在特定空间中创造具有观念性的艺术品,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参与。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当代艺术家对于表现方式的追求,以及对于观众的参与和反思的需求。

然而,随着当代艺术的多样化表现形式的出现,相关的批评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批评者指出,一些当代艺术作品缺乏审美价值,过于追求新颖和震撼。

他们认为,艺术应该具有一定的美感和内涵,而不仅仅是对形式的追求。

同时,一些当代艺术作品涉及到社会和政治问题,引发了争议和不满。

这些批评者主张,艺术家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艺术表达呼唤公正和和谐的声音。

另一方面,当代艺术的批评也需要谨慎对待。

艺术是一个充满主观感受和多元解读的领域,不同的人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可能存在差异。

批评者应该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并试图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作品。

同时,当代艺术作品所呈现的表达形式和主题往往超越了传统的美学和审美观念,需要观众拥有开放的思维和超越传统的视角。

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有助于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当代社会中,当代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和对社会的反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和表现,更是一个社会话题和价值观的探讨。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观众可以通过作品来感知和思考社会的变化和问题。

当代艺术批评的发展也是对当代社会的审视和反思。

批评者们通过对当代艺术作品的评价,提出了对于当代社会和文化的一系列问题和观点。

综上所述,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各种形式。

超级写实主义观后感

超级写实主义观后感

超级写实主义观后感不久前,中国画家冷军的油画《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以8000万元天价成交,使得关于超级写实主义(或称为照相写实主义)绘画的话题再一次被提起。

人们对于超级写实主义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在艺术爱好者的圈子里,画得纤毫毕现当然是非常了不起的本事,值得仰慕;另一方面,许多专业人士又认为它缺乏意义,是一种极端的“匠气”。

毫无疑问,超写实的绘画仍然有其艺术价值,至今世界各国都有不少从业者。

要回答“是哪一种艺术价值”的问题,就得追溯当代艺术批评史中“照相写实主义”的命运起伏。

在粗率灵动的印象派彻底“战胜”学院派之后还不到一个世纪,比古典学院派还要写实的画法是如何回到了艺术史的殿堂?我们还要区分出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诉求:超级写实的传统油画、超写实绘画和照相写实主义,这几种类型看上去都像照片,但实质却完全不同。

一、“新前卫”的时代在画画这样一个从18、19世纪就已高度“内卷”的行业中,自从照相技术普及之后,画家们再也无法因“画得真像”而进入艺术殿堂了。

20世纪初的画家处于一种对峙塞尚和毕加索的绝望之中,就如我国醉心于挥洒书法的古人那样,西方的观众也终于领会了松弛有度的大笔触、大色块的魅力,从各种抽象绘画到抽象表现主义,热潮延续几十年,其风头曾彻底盖过同时代各种前卫艺术的萌芽——那些自诩革命性、实验性的,以改变社会现实为己任的前卫艺术——达达、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和至上主义等等,后者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算是夺回了主流阵地。

当照相写实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时,它的产生和被接受的过程,都嵌在这个复杂的“新前卫”艺术生态之中。

这时的写实之作或者说具象(相对于抽象)艺术,已不可能单以其绘画技巧立足。

最终得以“出圈”的照相写实主义,只是单指那些与波普艺术、挪用艺术等门类彼此勾连重叠的新前卫艺术之作。

本文接下来的重点也是这个特殊时期的狭义照相写实主义,而不是广义的照相写实主义,后者常包括所有像照片的商业绘画。

隐喻造型法

隐喻造型法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喷泉的水在层层叠叠的广场 地面上倾泻奔流着,发出汩 汩的响声额枋底下有时也有 水流喷射而出,形成一个个 流动的水柱。最滑稽的是, 摩尔将自己的头像放到柱子 上做喷水口的装饰。 意大利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发 源地,新奥尔良广场中古典 建筑元素的使用,也许意在 使人追想古罗马时代意大利 的荣耀和光辉,而水池中央 的意大利地图,更引发来此 的意大利人无限的乡情。 整个意大利广场的处理既古 又新,既真又假,既传统又 前卫,既认真又玩世不恭, 既严肃又嬉闹,既俗又雅, 有强烈的象征性、斜事性、 浪温性。建成后,意裔居民 常在这里举行庆典仪式和聚 会,它同时也是一处休憩场 所,受到群众的欢迎。
• 米拉公寓是一座由波浪型的曲线构成的巨大石造纪念碑,通风口形状 扭曲奇特,石块好像都是液体的,有机的,还有抽象的陶瓷拼花螺旋 。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 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 这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
请在此输入 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伍重说过建筑的构思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了一半皮的橙子 启发了他。但这座隐喻手法的典范作品也像朗香教堂一样有多 重的涵义,而且褒贬不一。最常见的是如前所说将它比作乘风 破浪的帆船或层层叠叠的贝壳。也有人说一个个堆叠起来的壳 体就像一朵花的成长开放,或是一堆砸扁的物体,一次无人得 救的交通事故。也有可能表达出另一种可能的生物性隐喻—— “大鱼吃小鱼”。甚至还有人将其比作修女的头巾,认为所有 壳体成对相背而列,就像背靠背的修道院牧师的头巾和僧衣。 虽然曾遭受许多非议,但无论如何,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最 伟大的建筑之一,澳大利亚人民早已将它视为澳大利亚的骄傲 。2007年,悉尼歌剧院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从 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最高层次获得肯定。其优美建筑形态的隐 喻涵义也回归正面诠释,如海上风帆,如洁白贝壳,诗情画意 ,引人遐想。

超现实主义时期绘画视觉语言的隐喻

超现实主义时期绘画视觉语言的隐喻
错 觉 乃 至幻 觉 ,并 不 断 思 索 。
关键 宇 :超 现 实主 义 ;隐喻 ; 本质
超 现 实主义 注重 人类 的先验 性 ,致力 于 突破 合乎 逻辑 与 实体 世界 的现 实观 ,尝试 将现 实观念 与本 能 、潜 意识 以及 梦 的经验 糅 合 ,以达 到一种 绝对 或 者超 然 的真实 情景 。在绘 画处 理方 式上 超 现实 主义 艺术 家有很 多不 同的表 达方 式 ,这 其中 有 一种处 理方 式 是通 过并 置一 些存在 潜 在联 系 的事物 ,以独特 的 视角 把看 似毫 无 关联 的事物 巧 妙 的结合在 一 起产 生不 可思 议 的奇怪 并 置 ,给观 者 带来 梦幻 般的错 觉感 觉 ,启 发观 者主 动去 找 寻被 习惯 性忽 视 的必 然联系 。 对 毫无 关联 事物 的 并置 使事 物看 上去 像 是谜语 。超 现 实主 义 画家所 依据 的佛 洛伊 德精 神 分析 理论 认为 ,在 这类 看似 荒 唐错 乱 的意象拼 贴 后面 ,是 一个 人 的最 为真 实的 心理 内容 。在 这个 时期 的作 品中 ,我们 看到 一个 又 一个 的形态 ,他 们 并不 按照 合理 空 间 出现 ,艺术 家认 为 “ 物体 可 能永远 以不被注 意 的方 式来 呈现 ”, 他 们 的绘 画作 品仿 佛谜语 又 仿佛 寓言 般令 人猜 想和 着迷 ,不 只是 通过给 予新 的参 考资讯 ,而是重新安 排我们所 熟知的一切 。 由于现 实生 活中它们几 乎没有机会 共同 出现 在人们 的视 野中 ,因而一旦这 极为 罕见的组合在 艺术 中展现 出来 时,必然会 引发强烈 的震撼 。身 处 困惑的 恐惧 是 当我们 面对 超现 实 主义 时期 作 品时 常有 的经 验 , 当我们被 困在艺 术家那 不 含任 何解 释 的谜样 的影像 中时 ,片 刻 的 恐慌 便轻 易 产生 。这种 观 者 的恐慌 , 正是他 们 企 图达 到 的 目标 。 以下 通过超 现 实主义 艺术 家马格 里特 的几 张艺术 作 品做 分 析。 卡米 埃夫 人 )》 透 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设计中超现实主义的讽喻设计方法
作者:王景超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8期
摘要:讽喻是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讽喻的夸张和荒诞不经也使超现实主义作品所表现的力度更加强劲,讽喻和超现实主义都是以高度的娱乐、戏谑、玩笑、艳俗的方法,来达到与正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并且加强表达效果,巨大的反差在抓住人眼球的同时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讽喻;超现实主义;艺术设计方法
“讽喻” 是一种古已有之且中西通用的修辞方式。

《牛津英国文学辞典》将其定义为:“一种表达隐含的道德意义的譬喻性叙述或描写;一种引申的隐喻。

”《现代汉语辞海》把它解释为:“比喻的一种;用故事来打比方,含蓄而有启发地把道理讲明白。


指鹿为马,以羊易牛的表现方式任意而幽默,常常让人啼笑生非而又哭笑不得;正话反说,反话正说;重话轻说,轻话重说,这就是讽喻的相异性,分离性和对立性的表现。

通常讽喻符号的形式看似意指了一个事物,但我们却能从另一个符号的形式中意识到它实际上意指与之截然不同的事物,通过夸张甚至对立的替代,有意的颠覆和损毁我们对于一种事物的惯例性印象和体验。

讽喻源自本体和喻体的差异性,而且差异越大,讽喻的效果就越明显。

如菲利浦斯塔克为Flos公司设计的“Collection Guns”灯具,金色的武器象征着隐藏在战争背后的真正目的——金钱,黑色的灯罩象征着死亡,按下手枪扳机,灯却亮了,轻描淡写中表达出对于和平、战争、死亡、贪婪的社会性思考,此例正是对于艺术设计中的讽喻基于“分离性”的表现。

再如图1,如此特别的花形小便斗,营造出春意盎然的自然感受,花形的便斗里还有芳香剂,可除去臭味,香与臭的夸张性对比,显而易见的体现了讽喻的对立性。

花形小便斗不禁让人们联想到1917年那个被杜尚搬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上的小便器(图2),荒诞的是,作品展出的名字竟然是《泉》,这种标新立异让人有种玩笑开过了头的感觉,它遭到了以前卫自诩的组委会的断然拒绝,但不可置否的是,以杜尚为首的达达主义开拓的新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对视觉艺术的影响深远,其理论根据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呈现人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简言之,超现实主义就是一种纯心理自动主义,人们借此以口头、书面甚至其他方法表达思想的真正活动,受思想的支配但又不受理智的控制,超越一切美学和道德的成见。

讽喻是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讽喻的夸张和荒诞不经也使超现实主义作品所表现的力度更加强劲,拿杜尚的《泉》来说,在人们的意识中,小便器是一种肮脏污秽的代表,但杜尚却把它命名为《泉》,正是运用了讽喻手法的对立性,两者的迥然不同让人不觉眼前一
亮,使这件作品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和设计师。

与《泉》一样著名的恶作剧是他的若干幅“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他用铅笔给这位美人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

于是,美人的神秘微笑立即消失殆尽,画面瞬间变得怪异起来。

杜尚将达·芬奇的经典名作当作公然嘲讽的对象,展示了他真正渺视传统、无视约束的品性。

同样,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雷尼·马格利特的代表作《错误的镜子》,描绘了一只人的眼睛,及投射在这只眼睛视网膜上的蓝天白云。

马格利特将人的眼睛讽喻成为一面错误的镜子,本体能指是眼睛,喻体能指是镜子,而且是一面错误的镜子,这正是运用了讽喻的相异性的表达方式,讽喻眼睛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

世界上没有眼睛看得见的“真实”,因此绘画的“真实”只是图解了人眼睛的幻觉而已,这个怪诞的理论却让人们在震撼之余引发深思。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本和艺术实践的一个典型的特征,讽喻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比喻常被用来表达对现代主义确定性意义的冷嘲热讽,并呼唤多样性的诠释体验,这可以看做是对惯例事物形象的对立性诠释或游戏性诠释,并需要较大的思维跳跃,具有强烈的调侃、娱乐和戏谑的色彩。

超现实主义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

讽喻和超现实主义都是以高度的娱乐、戏谑、玩笑、艳俗的方法,来达到与正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并且加强表达效果,巨大的反差使人印象深刻。

当然,这两者都像攀登最为险峻的高峰,用的恰当可被视为一种幽默的方式,过度而不恰当的使用,则会丑态百出,被误解为愤世嫉俗或者哗众取宠。

多数讽喻只是体现一种幽默、戏剧性的表现,因此在广告与电影中会采用这种无厘头方式,戏剧性的讽喻形式使读者乍一眼理解了某些东西,然而另一些则需要解读者更细心的辨识之后才会发现,而后者往往才是设计者多要传达的关键性信息,正是这种并非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才更加容易引人深思,记忆更为深刻。

在设计中无疑应该多尝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生动力,从而轻而易举的抓住人们的眼球,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艺术设计方法学》,郑建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2]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超现实主义》,翟墨,王端廷主编,王红媛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3] 《超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英国]金·格兰特著,王升才译,2007年3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