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质量守恒定律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3、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在敞口容器中进行;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有: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有: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和。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有: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量的意义: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各反应物及各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
■种类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个数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这篇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一, 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与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 微观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数目, 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1)确定不变宏观:反应物, 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 数目, 质量不变(2)确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确定变微观:分子种类确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 化学方程式1, 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 书写:(留意:一写, 二配, 三标, 四等)3, 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 化学方程式供应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与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与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 化学反应类型1,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供应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 C, CO)3,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第四章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记住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3.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诠释】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2.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运用(高清课堂《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水分子分解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但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没变、每个原子的质量也没变,因此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1)解释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知识点诠释】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1.六个不变:宏观上①元素的种类不变,②元素的质量不变,③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微观上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改变。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归纳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3、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在敞口容器中进行;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有: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有: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和。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有: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量的意义: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各反应物及各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
■种类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个数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初中化学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应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实验中得出,因此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物理变化。
同时该定律揭示的是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的例证上述两个方程式,展示了在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3)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例证上述方程式,展示了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可能改变;(4)总结化学反应前后涉及的“变”与“不变”及“可能变”“6个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宏观:元素种类和质量均不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综合不变;“2个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2个可能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变;宏观: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方案一:密闭体系下,红磷燃烧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小结: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实验现象:铁定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小结: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总结: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若要用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体系下完成实验,才能够得到相应的实验现象。
典型例题:(2018年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解析:若要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即是要求在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A:镁条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B: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C: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物气体参加及生成,又在密闭体系,因此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有氢气生成,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
综上,选择C。
此类题是常考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其验证时化学原理的选择。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点1、“参加反应”:意味着只有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才能被计算在内。
未参与反应的物质,即使在反应体系中,其质量也不能纳入考量。
2、“各物质”:这里包括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所有物质,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3、“质量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关注的是质量,而非体积、密度等其他物理量。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中,氢分子(H₂)和氧分子(O₂)破裂为氢原子(H)和氧原子(O),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H₂O)。
在这个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变化,只是它们的组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红磷燃烧的实验。
红磷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反应前,容器内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反应前,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的质量总和。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直观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例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可能是因为该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含氧量更高的物质,导致质量增加。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可以通过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1、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酸、碱、盐)1、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
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
(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2、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
PH=3和pH=4混合溶液pH在3-4之间,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
pH的数值不一定是整数。
3、碱的通性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解离出OH-,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
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石蕊不变色。
(2)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初三化学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总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③原子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⑤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1、表示反应物是;2、表示生成物是;3、表示反应条件是;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1.宏观: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一、填空题: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元素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
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g。
二氧化锰反应中起作用。
5、现有一反应A+B=C,有10克A和5克B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B没有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克。
6、化学方程式是指用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选择题: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A .①③④⑤⑥B .①③④⑥C .①②⑥D .①③⑤2、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电解8g 水可得4g 氢气和4g 氧气B.6g 的碳与6g 氧气反应生成12g 二氧化碳C.8g 氧气与1g 氢气化合生成9g 水D.6g 氧气与2g 碳反应生成8g 二氧化碳3、对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同B .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一定相同C .物质的分子个数一定相同D .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一定相同4.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5.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A.10 g 冰受热融化成10 g 水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6.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 .50 mL 水和50 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 .在100 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 过氧化氢和70 g 水D .1.2 g 碳与3.2 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 二氧化碳7.从右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8、将a g 一氧化碳和b g 氧气通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一定为(a+b )gB.大于(a+b )gC.小于(a+b )gD.不大于(a+b )g9、在4X + 5Y 2 = 2Z 2的反应中,Z 的化学式用X 、Y 表示为( )A 、X4Y5B 、X 2Y 5C 、XY 2D 、X 4Y 1010、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 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 克氧气和C 克氯化钾,则混和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 、(A+B-C )克 B 、(A-B-C )克 C (A+B+C )克 D 、(A+C )克11、由化学方程式C x H y O z + 5O 2==4CO 2+4H 2O ,可知x 、y 、z 的值分别是 ( )A .1、2、3B .2、4、1C .4、8、2D .4、4、112.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 .碳一种元素B .氢一种元素C .碳和氢两种元素D .碳、氢、氧三种元素3.将A 、B 、C 各10g 的混合物加热后,A 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 ,同时增加了8gC ,则反应中A 与B 的质量比是 ()A .1:5B .l :4C .4:lD .5:l1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C.原子种类 D.分子种类15.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 3)2 == 2CuO + O 2↑ + 4X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的化学式为NO 2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 Cu(NO 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D.产物中CuO 属于氧化物16. NH 4ClO 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Fe CuSO 4 镁条 MnO 2 H 2O 2 Na 2CO 3 稀盐酸 A . B . C . D .A. CO 2B. Cl 2C. O 2D. N 217.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
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A .12gB .9gC . 4gD .17g18.图1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19.某纯净物M 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 3、H 2O 和CO 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M 不稳 B .M 是化合物 C .M 中含有水 D .M 由四种元素组成20.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1.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 通过什么条件反应B.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C.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D. 化学反应速率22. 之所以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是因为: 。
A. 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这一客观事实。
B. 化学方程式简明、科学,而且通用。
C. 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化学反应的实质。
D. 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3.化学方程式 S+O2SO2 可读作( ) A .硫加氧等于二氧化硫 B .硫加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硫C .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D .一个硫和一个氧点燃后生成一个二氧化硫24.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 ( )A.4:5:2B.31:24:47C.31:32:142D.124:160:28425、实验证明X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仅根据此结果,对X 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 )A .X 是氢气B .X 是甲烷C .X 含有氢元素D .X 含有氢、氧两种元素26.某纯净物M 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 3、H 2O 和CO 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M 不稳定 B .M 是化合物 C .M 中含有水 D .M 由四种元素组成23.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 2H 5SH ),可以提醒人们煤气泄露。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9O 2=====4CO 2+2X+6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SO 2B 、SO 3C 、H 2SO 3D 、CO24、将m g 硫在n g 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 可与n 相等,也可不相等)A .一定等于(m+n)gB .一定小于(m –n)gC .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D .以上答案都正确25、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 和O 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 2和9gH 2O ,则A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 ( ) A .26 B .40 C .58 D .9 三、综合应用:1、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 )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
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
请填空:图点燃(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选填“是”或“否”)(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1)该反应中反应物(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2)右图中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A.B.C.D.4.铜在空气中易生锈,生成一种叫“铜绿”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u2(OH)2CO3,它由碳、氢、氧、铜四种元素组成。
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铜生锈仅是由铜、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1)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2)你猜测铜生锈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参加反应?15.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