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案——组合体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组合体

机械制图-组合体
二、完整性
标注的尺寸应能完全确定机件的形状和大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三、清晰性
尺寸配置清晰,便于标注和读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如图4.13 和图4.14所示:
4.3.3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性
尺寸标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尺寸数值应准确无误。
二、完整性
标注的尺寸应能完全确定机件的形状和大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知识目标
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形体分析 理解各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 理解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掌握组合体的尺寸种类和标注要求
技能目标
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 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 正确识读组合体三视图 培养空间想象力
4.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4.1.1 组合体的基本概念
一、组合体
任何机器零件,从形体角度分析,都是由一些基 本体经过叠加、切割、穿孔或几种方法的综合等方式 组合而成的 。
4.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4.1.1 组合体的基本概念
二、组合形式
分为叠加型、切割型和综合型三种基本形式,如 图所示:
4.1.2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参考尺寸
4.3.3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5)截交线和相贯线上不标注尺寸。
4.3.3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5)截交线和相贯线上不标注尺寸。
4.3.4 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
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是形体分析法,以轴承座 为例,说明其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
(a)形体分析、选 择尺寸基准
4.3.4 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
形体分析法:把复杂的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
本体,然后再分别分析各个基本体的形状、它们之间的 相对位置、组合形式以及表面连接关系等,从而完成视 图绘制和识读。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中等专业学校20223-2024-1教案编号:备课组别机械组课程名称机械制图所在年级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系部授课班级授课日期课题:5-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教学目标1.了解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2.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重点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难点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教法讲练结合法、探究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设备多媒体、画图工具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一、组织教学:安定课堂秩序二、新课引入三、新授(一)组合体的尺寸标注1.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①正确——符合国家标准②完整——尺寸完整、正确、不重复地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③清晰——尺寸布置整齐、清晰,方便看图④合理——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尽量满足加工、测量和检验的要求教学 内 容(1)带切口形体的尺寸标注对于带切口的形体,除了标注基本形体的尺寸外, 还要注出确定截平面位置的尺寸。

必须注意,由于形体与截平面的相对位置确定后,切口的交线已完全确定,因此不应在交线上标注。

(2)常见简单形体结构的标注尺寸 2.组合体的尺寸标注(1)尺寸齐全要保证尺寸齐全,既不遗漏,也不重复,应先按形体分析法注出表示各基本形体大小的定形尺寸,再确定它们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尺寸,最后根据组合体的结构特点注出总体尺寸。

①定形尺寸确定组合体中各基本形体大小的尺寸。

例如,底板的长、宽、高(40,24,8),底板上圆孔和圆角尺寸(2ХΦ6、R6)。

必须注意,相同圆孔Φ6要注写数量,如2ХΦ6,但相同圆角R6不注数量,两者均不必重复标注。

②定位尺寸是指确定组合体中各基本形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标注定位尺寸时,须在长、宽、高三个方向分别选定教学内容尺寸基准,每个方向至少有一个尺寸基准,以便确定各基本形体在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通常选择组合体底面、端面或对称平面以及回转轴线等作为尺寸基准。

如图所示,组合体左右对称平面为长度方向的尺寸基准;后断面为宽度方向尺寸基准,底面为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

机械制图-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案

机械制图-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案

机械制图-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表示方法。

3. 培养学生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合体的概念和特点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相交、相切、相互穿插3. 组合体的表示方法:三视图、剖面图、断面图4.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步骤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概念、特点、组合形式及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组合体的概念、特点、组合形式及表示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组合体的图片、组合形式示意图、三视图示例。

2. 教学素材:组合体模型、绘图工具(如直尺、三角板、橡皮等)。

3. 练习题库:组合体三视图绘制练习题。

【教学环节1】1. 导入:通过展示组合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组合体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讲解组合体的概念、特点、组合形式及表示方法。

【教学环节2】1. 案例分析: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

2. 练习:学生自行绘制组合体三视图,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环节3】1. 讲解:讲解组合体组合形式的具体表示方法,如相交、相切、相互穿插等。

2. 练习:学生绘制不同组合形式的组合体三视图,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环节4】2. 作业布置:布置组合体三视图绘制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5】1. 课堂反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点评。

2. 教学拓展:介绍组合体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六、教学环节61.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组合体的概念、特点、组合形式及表示方法。

2. 讲解:讲解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重点讲解如何确定视图的投影关系和绘制顺序。

七、教学环节71. 案例分析: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实例,讲解如何根据组合形式和投影关系来确定视图的绘制顺序。

机械制图《识读叠加类组合体》电子教案

机械制图《识读叠加类组合体》电子教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前几章介绍了正投影的原理以及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知识。

本章将进一步研究画、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等问题,今天将对组合体的概念和组合形式作分析。

讲授:任务1 绘制支架组合体的三视图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1.叠加:由基本几何体叠加而成。

2.切割:在基本几何体上进行切割、钻孔、挖槽等形成的形体。

3.综合:既有叠加又有切割(a)叠加型(b)切割型(c)综合型二、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1)平齐或不平齐当两基本体表面平齐时,结合处不画分界线。

当两基本体表面不平齐时,结合处应画出分界线。

如下图所示:(a)表面平齐(b)表面不平齐(2)相切当两基本体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画分界线。

如下图所示:(a)正确画法(b)错误画法(3)相交当两基本体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分界线。

如下图所示:(a)正确画法(b)错误画法课堂练习:练习册P68先分析每道习题的组合形式(请学生回答),然后学生自行补画交线,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投影仪对照参考答案,讲解正确画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课后作业:P69、70第二课时:讲授:三、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假想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体,分析各基本体的形状、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弄清组合体的形体特征,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1.形体分析如图所示的支架可分解成三个部分(提问学生:每一部分可看作由几个基本体组成)。

(a)支座(b)分解图2.选择视图先选择主视图,主视图应选择较多地反映组合体的形体特征及其相互位置关系为投影方向。

主视图确定好后,俯、左视图也就随之确定了。

3.画三视图支架的三视图步骤如下:课堂练习:每人一张A4白纸,绘制支架三视图。

课堂小结: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注意三等关系,注意图线规范。

【教学过程】引入:前面已学习了平面切割几何体形成的截交线,现在开始学习两个几何体互相贯穿形成的相贯线。

讲 授: 一、相贯线概念:两个基本形体相交(或称相贯)时表面产生的交线称为相贯线。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画法教案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画法教案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01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组合体的形成、分类、视图画法和尺寸
标注等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
技能提升情况
02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体分析能力和绘图技
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习态度与习惯
03
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
完成作业和课堂任务。
表面交线的分类
根据两立体表面的相对位置,表 面交线可分为相贯线和截交线。
表面交线在组合体视图中的识别
识别方法
在组合体视图中,表面交线通常表现为视图中的图线或图线的 组合。识别表面交线需要分析视图中图线的形成原因和含义, 判断其是否为两个或多个立体表面的交线。
识别步骤
首先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点,确定可能产生表面交线的部位; 其次根据投影规律,在相应视图上寻找表面交线的投影;最后 根据表面交线的性质,判断其类型及空间位置。
局部放大图
对于组合体中细小结构或 复杂部分,可以采用局部 放大图进行详细表示,以 便于理解和加工。
简化画法
对于某些不影响整体理解 的局部细节,可以采用简 化画法进行表示,如省略 某些圆角、倒角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局部放大图和简化 画法时,应注意保持与原 图的投影关系一致,并标 注必要的尺寸和说明。
04
通过大量的空间思维训练题和实例分析,提高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组合体 视图识读打下基础。
典型组合体结构分析举例
叠加型组合体 以叠加型组合体为例,详细讲解其结构特点、视图表达方 法和识读技巧,通过实例演示叠加型组合体的视图绘制过 程。
切割型组合体 以切割型组合体为例,介绍其结构特点、视图表达方法和 识读要点,通过实例演示切割型组合体的视图绘制过程。

最新机械制图教案——第五章 组合体视图

最新机械制图教案——第五章  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组合体视图教学时数:1学时课题:§5-1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教学目标:掌握组合体视图的有关概念和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组合体和基本几何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具:挂图、模型教学步骤:(引入新课)模型导入。

(讲授新课)§5-1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一、组合体的概念组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几何体构成的物体。

二、组合体的分析方法1、形体分析法:画、看画组合体的视图时,通常按照组合体的结构特点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把它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几何体(这些基本几何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分析基本几何体之间的分界线的特点和画法,然后组合起来画出视图或想象出其形状。

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方法叫做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是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

2、线面分析法:线面分析法就是运用线面的投影规律,分析视图中的线条、线框的含意和空间位置,从而把视图看懂的方法。

线面分析法是作业中补图补线最常用的方法。

三、组合体的分析分析讲解模型(模型)(巩固练习)分析下图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课堂小结)1、组合体的定义;2、组合体的作图和分析方法。

(作业布置)课堂作业:书P87 图5-1课后作业: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教后感:教学时数:2学时课题:§5-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组合体叠加的三种形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具:挂图、模型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组合体的定义是如何叙述的?2、列举几种常见的简单的基本几何体。

(引入新课)模型引入。

(讲授新课)§5-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的组合方式不外乎叠加、切割和综合三种方式。

一、叠加叠加按照表面的接触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种:1、相接(如图5-2、5-3所示)2、相切(如下图5-4所示)3、相贯(如图5-5所示)二、切割切割式组合体可以看成是在基本几何体上进行切割、钻孔、挖槽等所构成的形体。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2版)》电子教案 第五章组合体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2版)》电子教案 第五章组合体
形体分析法的实质是将组合体“‘化整为零”.即假想将一个复杂的 形体分解为若干个简单形体形体分析法是问、读组合体视图以及标注尺 寸的最基本方法 分析内容包括: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切割、相加、综合 (2)组合体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状况。 (3)组合体的表面关系:平齐、不平齐,相交、相切。 (4)组合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上、下、左、右、前、后
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成的组合体.其形体间同一方向的相邻表面都可 以分为平齐、不平齐、相切和相交四种连接关系。形体间的表面连接关 系不同.其结合处的图线画法就不同
下一页 返回
5一1组合体的概述
(1)表面平齐画视图时.同一方向平齐的相邻表面间无分界线如图5-4所示 (2)表面不平齐若同一方向相邻表面不平齐则应在结合处画出分界线如图5一
上一页 返回
5一2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一、形体分析
画图前应首先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即分析该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各基本形体的形状、相对位置、表面连接关系.组合体是否具有对称性等. 以便对组合体的整体形状有个总的印象。
二、选择主视图
画组合体的三视图.首先要确定主视图。主视图的选择原则是:应选 择最能反映该组合体形状特征和位置特征的视图作为主视图.同时还应考 虑尽可能减少其他视图中的虚线
上一页 返回
5-4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一、常用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常用基本体的尺寸标注已经形成固定的形式。
二、组合体尺寸标注
1.组合体尺寸标注基本要求 (1)正确。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尺寸标注有关规定。 (2)完整。标注尺寸要完整.不能遗漏或重复。 (3)清晰尺寸布置整齐清晰.便于读图
下一页 返回
5-4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二、常见读图方式举例

《机械制图》教学课件 4-组合体

《机械制图》教学课件 4-组合体
所谓面形分析法,就是运用线、面的投影特性,分析视图中封闭线框及其在其他 视图中所对应图线投影的含义及空间位置,从而读懂视图。
9.选择正确的视图。
(1)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A
B
C
D
(2)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A
B
C
D
(3)选择正确的俯视图
A B C
D
例9 已知压板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
10.分析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补画第三视图。
A
B
C
D
A
B
C
D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第2节
例4 绘制如图所示座体的三视图。
1、形体分析 2、确定主视图 3、布置视图。
4、画图步骤 1)先画作图基准线。 2)从能反映主要实体或有积聚性的视图画起,三个视图应结合起来画。 3)一般原则是先轻打底稿,后加深;先画主要轮廓,后画细部;先画外形轮廓,后画内部结构;先画 圆或圆弧,后画直线。
(5)
(6)
(7)
(8)
(9)
( 10 )
( 11 )
( 12 )
9.选择正确的视图。
(4)选择正确的主视图 A B C D
(5)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A
B
C
D
(6)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A
B
C
D
例10 补画三视图中的漏线(如图)。
11.分析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补全视图中缺失的图线。。
(1)
(2)
(3)
(4)
11.分析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补全视图中缺失的图线。。
组合体组合形式
任何复杂的机器零件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简单基本体经过叠加、切 割等方式组合而成的,这种由2个或2个以上基本体所组成的立体,称为 组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体
组合体表面的交线
第2讲
课题立体表面的交线课型理论
教学
目的
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
重点
难点
截交线的画法和相贯线的画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实物图画投影/幻灯/电视/电影其它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立体表面交线分截交线和相贯线两种。

截交线是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所产生的交线;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相交所产生的交线。

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求法是本课程的难点内容。

实际上,无论立体表面的性质如何,无论截交线和相贯线的形状如何,求交线的作图问题总是通过求交线上点的投影来解决的,而这些点又都位于立体表面上,因此,立体表面取点是解决立体表面交线问题的基础.
1.立体表面取点
1)如何在表面上取点
已知棱锥表面上点Ⅰ和点Ⅱ的V投影,求另外两投影。

这是在平面立体上取点的问题。

要想在平面立体上取点,首先我们应判断出要取的点位于平面立体的哪个面上,然后用平面上取点的方法取点。

Ⅰ点的正面投影位于棱面SAB和棱面SAC的正面投影范围内,所以Ⅰ点肯定在这两个面中的一个上,到底在SAB面还是在SAC面上呢?要根据1的可见性,因为Ⅰ点的正面投影可见,所以一定位于可见棱面SAB上,确定出Ⅰ点所在棱面后,就可用面上取点的方法可作出Ⅰ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为了在SAB面上取点Ⅰ,可先在SAB上作一条过点Ⅰ的辅助直线SD,求出辅助线SD 的水平投影sd和侧面投影,Ⅰ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一定在SD的同面投影上,根据点的投影规律就可求出点的另外两个投影来。

注意:求出点的投影后,还要判别点的可见性。

如何判断立体表面上的点是否可见呢?要根据点所在表面的对应投影是否可见。

在本题中,因为1点所在棱面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均可见,所以1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可见。

下面再求Ⅱ点,Ⅱ点正面投影位于平面SBC和SAC的正面投影范围内,因为2点的正面投影不可见,所以它一定在正面投影不可见的棱面上。

SBC棱面的正面投影是可见的,而SAC面正面投影不可见,所以可断定Ⅱ点在SAC棱面上,因为SAC的侧面投影有积聚性,所以Ⅱ点的侧面投影可直接求出。

根据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求出水平投影即可。

水平投影是可见的。

2)如何在圆柱面上取点
已知圆柱面上点A的正面投影,并知其可见,求另外两投影。

因为整个圆柱面的水平投影积聚在圆周上,所以圆柱面上所有点的水平投影都一定在圆周上。

A点的水平投影当然也在圆周上。

因此A点的水平投影可由正面投影引投影连线直接求出。

由于A点的正面投影可见,所以A点一定在前半个圆柱面上,它的水平投影一定在前半个圆周上。

由正面投影引投影连线即可得水平投影。

这种利用表面有积聚性的投影来取点的方法,称为积聚性法。

有了点的两面投影后,第三个投影就好求了。

侧面投影与正面投影高平齐,侧面投影
判别可见性并连线。

由于相贯线前后对称,正视图中前、后两段相贯线的正面投影重合;连成实线;在水平投影中,位于圆锥面上的点都可见,但对圆柱面来说,只有位于上半个圆柱面上的点才可见。

所以在水平投影中,以c、d为界,cda段可见,dbc段不可见。

本讲介绍了平面与立体的截交线和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求截交线和相贯线都是求两立体的共有线,求共有线的问题是求共有点。

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求法有以下几种:
(1)交线的两个投影具有积聚性时,可按投影关系直接求第三投影;
(2)当交线的一个投影有积聚性时,可用立体表面上取点的方法求其他投影;也可用辅助平面法求其他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均无积聚性时,例如当圆锥和球相贯时,只能用辅助面法求相贯线。

用什么样的辅助平面要视两相交元素的具体情况而定。

求截交线和相贯线之前,应对题目做空间分析和投影分析,搞清楚已知的是什么,需求做的是什么,并对交线的形状和投影特征有一个初步的分析和预见,以减少作图的盲目性。

然后确定用什么方法解题,最后作图。

作图步骤为:
(1)求特殊点
(2)求一般点
(3)判别可见性,连线。

解决相贯线问题时,由于同学们缺乏较充分的感性认识,很难想象相贯线的空间形状。

缺乏预见性。

怎么办呢?有条件的同学应多看相贯线的模型,增强感性认识。

另外可借助特殊点的相对位置(主要是轮廓线上的特殊点)分析和判断截交线的趋势和大概形状。

课后练习5-3题、5-4题、5-5题、5-6题、5-7题、5-9题
第3讲
第4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