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精品】作业参考答案

【关键字】精品第五章作业参考答案1、什么是多媒体演示文稿?答:多媒体演示文稿指包含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东西的演示文稿。
2、普通视图下的Power Point的界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普通视图下的Power Point 的界面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幻灯片窗格、大纲窗格、状态栏、视图切换按钮、备注窗格以及任务窗格这几个部分组成。
3、PowerPoint有哪几种视图模式?答:PowerPoint为用户提供了六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和备注视图。
4、简述普通视图下窗口的组成及普通视图下各窗格的作用。
答: 普通视图模式的视窗主要由大纲窗格、幻灯片窗格和备注窗格3个窗格组成。
在普通视图模式中,用户可以创建或直接修改、编辑演示文稿的大纲文件、幻灯片和备注内容.大纲窗格使用大纲窗格可以组织演示文稿的内容框架:键入演示文稿的所有文本,重新排列幻灯片等。
该窗格仅仅显示文稿的文本部分(即仅有标题和主要文字)。
它为制作者组织材料、编写大纲提供了简明的环境。
幻灯片窗格在幻灯片窗格中,可以查看和编辑每张幻灯片中的东西布局效果,其中包括修饰文本的外观、插入的图形、影片和声音东西,并可以设置超级连接以及为当前幻灯片设置动画效果,制作一个具有多媒体效果的演示文稿。
在该窗格中一次只能编辑一张幻灯片,这是制作幻灯片的主要场所。
备注窗格使用备注窗格可以添加或查看当前幻灯片的演讲备注信息,对于图片形式的备注信息必须通过备注视图添加。
备注信息只出现在备注窗格中,在文稿演示时不会出现。
5、如何打开任务窗格?(上机完成)答:单击菜单“视图”/“任务窗格”打开任务窗格。
6、简述普通视图、换灯片浏览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的三视图的切换方法和作用。
答:视图切换按钮(三个)位于工作窗口的左下角,用来在3种不同的视图模式(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和幻灯片按钮视图)间切换。
普通视图作为PowerPoint的默认工作方式,也是其主要工作模式。
第5章细胞因子作业及答案--医学免疫学

第5章细胞因子作业及答案--医学免疫学第五章细胞因子一. 名词解释1.细胞因子(cytokine)2.集落刺激因子(CSF)二.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1.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L-4D.IL-5E.IL-102.诱导IgE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L-4D.IL-3E.IL-63.IL-1的主要产生细胞是()A.T细胞B.巨噬细胞C.B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4.属于细胞因子的物质是()A.植物血凝素B.干扰素C.调理素D.乙型溶素E.胸腺素5.产生IL-2的细胞是()A.Mφ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6.IL-1的功能不包括()A.促进黏附分子的表达B.介导炎症反应C.大量IL-1进入血流能诱导急性期蛋白D.抑制NK细胞E.可作为内源性致热原7.属于趋化因子CXC亚族的代表成员是()A.IL-2B.IL-4C.IL-6D.IL-8E.IL-128.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不包括()A.IL-1B.IL-2C.IL-4D.IL-5E.IL-69.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乙肝的细胞因子是()A.IFN-αB.G-CSFC.IFN-γD.TNFE.IL-210.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A.调节固有免疫应答B.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C.刺激造血细胞生成D.细胞毒效应E.特异性结合抗原三.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关于CK的描述错误的是()A、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在局部发挥效应;B、作用于靶细胞具MHC限制性C、一种CK可由不同细胞产生D、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CKE、具有抗原特异性2.IFN-γ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A、促进APC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B、增强CTL作用C、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D、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杀伤功能E、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3.细胞因子描述错误的是()A、CK多为小分子多肽,分子量不超过30KD;B、可做为生物应答调节剂应用于临床C、具有特异性作用D、正常的静止或休止状态细胞可产生CKE、CK之间具有协同相加和拮抗作用而形成网络结构4.CK参与的免疫作用有()A、直接造成肿瘤细胞调亡B、具有抗胞内寄生菌和原虫的作用C、与神经内分泌激素一样发挥作用D、参与移植物的排斥反应;E、具有抗病毒作用5.细胞因子拮抗治疗可用于()A、实体肿瘤B、血细胞减少症C、I型超敏反应D、类风湿性关节炎E、细菌性脓毒血症休克6.目前用于治疗各种血细胞低下症的CK是()A、M-CSFB、GM-CSFC、G-CSFD、IL-1E、EPO7.TNF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A、免疫调节作用B、特异性杀伤肿瘤,受MHC-I类分子限制作用C、促进炎症引发恶液质和发热;D、抗肿瘤作用;E、不会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临床应推广应用8.下列哪些作用特点是CK所具备的()A、多效性B、协同性C、多向性D、特异性E、旁泌性四.B型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A.IL-5B.IL-4C.IFN-γD.TNF-αE.IL-81.可促进人类IgE类抗体转换的是()2.可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转化的是()A.细胞因子的多效性B.细胞因子的重叠性C.细胞因子的拮抗性D.细胞因子的协同性E.细胞因子的特异性3.一种细胞因子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为4.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为5.一种细胞因子能强化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A.SCFB.IFN-γC.11-2D.11-4E.IL-106.可促进IgE生成的细胞因子是7.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的细胞因子是8.具有抗病毒感染功能的细胞因子是五.问答题1、CK具有哪些主要类型?2、CK有哪些共同特点。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作业和答案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一、填空题1、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
答案:金融机构2、()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答案:政策性银行3、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4、我国第一家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民生银行5、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是()。
答案:中央银行6、专业银行的存在是()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
答案:社会分工7、()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答案:商业银行8、()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答案:投资银行9、不动产抵押银行的资金主要是靠发行()来筹集的。
答案:不动产抵押债券10、()是通过金融渠道支持本国对外贸易的专业银行。
答案:进出口银行11、1988年以前,我国的保险业由()独家经营。
答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2、新中国金融体系诞生以()的建立为标志。
答案:中国人民银行13、70年代末以前,我国金融领域的“大一统”格局取决于高度集中的()体制。
答案:财政信贷管理14、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二、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A、发行人民币B、给企业发放贷款C、经理国库D、审批金融机构答案:B2、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一般职能时,与商业银行的最大差别在()问题上。
答案:CA、信用中介B、支付中介C、信用创造D、分配职能3、我国现行的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其核心银行是()。
答案:AA、中国人民银行B、国有专(商)业银行C、股份制银行D、非银行金融机构4、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集资组建的A、商业银行B、政府C、投资银行D、企业集团内部答案:D5、下列不属于证券机构的是()答案:DA、证券交易所B证券公司C证券经纪人和证券商D证券监督委员会6、我国最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的的国有商业银行是()A、中国工商银行B、中国银行C、中国农业银行D、中国建设银行答案:C7、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微观经济第五章作业(附答案)

1、已知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32921L L L Q -+=。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L AP 函数和边际产量L MP 函数;(2)分别计算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最大值;(3)证明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等。
解:(1) 根据32921L L L TP L -+=可得:2921L L L TP AP L L -+== 231821L L dQdTP MP L L -+==(2)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即 0318212=-+L L解得 7=L (1-=L 不合题意)代入24592132=-+=L L L TP L同样,对于平均产量函数2921L L AP L -+=L AP dLd L 29-= 令 0=L AP dLd 即 029=-L 得 5.4=L(5.4=L 也可用L L MP AP =,即 2231821921L L L L -+=-+求得)又因为 02<-=⎪⎭⎫ ⎝⎛L AP dL d dL d 所以5.4=L 为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厂商雇用的劳动。
代入 2921L L AP L -+= 得平均产量AP L 的最大值为41.25 。
同样,对于231821L L MP L -+= L MP dLd L 618-= 令 0=L MP dLd 即 0618=-L 得 3=L又因为 06<-=⎪⎭⎫ ⎝⎛L MP dL d dL d 所以3=L 为边际产量达到极大时厂商雇用的劳动。
将3=L 代入231821L L MP L -+=得到边际产量MP L 的最大值为48。
(3)证明:从(2)中可知:当5.4=L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为41.25而当5.4=L 时,劳动的边际产量25.41318212=-+=L L MP L所以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等。
2、已知某企业的单一可变投入(X )与产出(Q )的关系如下:Q=1000X+10002X -23X ,当X 分别为200、300、400单位时,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各为多少?它们分别属于哪一个生产阶段?该函数的三个生产阶段分界点的产出量分别为多少?解:TP=1000X+10002X -23X MP=1000+2000X-62X AP=1000+1000X-22X X=200 MP=161000 AP= 121000X=300 MP=61000 AP= 121000X=400 MP= -159000 AP= 81000MP= AP, X=250MP=0,1000+2000X-62X =0,610060001000+=X =334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分界点是X =250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分界点是334因此,X=200处于第一阶段,X=300处于第二阶段;X=400处于第三阶段。
作业第五章含答案作业

四种膳食调查方法对照表(先熟背“记帐法、回顾法”的调查步骤和调查表格表5-8、表5-10)表头:调查法名称、定义、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步骤、表格名称、特点、优点、缺点、注意事项作业2:某人群进行3天全餐次的膳食调查,其中能量供给量为1900kcal的有8人,2700kcal的有3人,2000kcal的有6人,该人群的蛋白质平均摄入里为50g/人日。
1)计算该人群中三种不同能量需要的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统数;解:某一类人的折合系数=某一类人的能量供给量(千卡)÷2250(千卡)能量供给量为1900千卡人群的折合系数为:1900÷2250=0.84能量供给量为2000千卡人群的折合系数为:2000÷2250=0.89能量供给量为2700千卡人群的折合系数为:2700÷2250=1.22)计算该人群的混合系数;解:混合系数=∑(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某类人的人日数)÷总人日数=(0.84×8×3+1.2×3×3+0.89×6×3)÷(8×3+3×3+6×3)=46.98÷51=0.923)计算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
解:折合标准人的人均蛋白质=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混合系数=50÷0.92=54.3(克)(默认保留一位小数)有一群体人,按能量供给量的不同分成3类人,其中能量供给量为2000千卡A类有10人,能量供给量为2400千卡的B类有8人,能量供给量为2700千卡的C类有5人,均进行3天的膳食调查,其中A类每天早餐就餐人次都是7人,午餐8人,晚餐4人;B类每天早餐就餐人次都是6人,午餐5人,晚餐3人;C类每天早餐就餐人次都是3人,午餐2人,晚餐1人。
1)求各类人群的人日数、总人日数?(餐次比分别为30%、40%/30%)解:公式:人日数=早餐人次×早餐餐次比+中餐人次×中餐餐次比+晚餐人次×晚餐餐次比A类人日数:(7×30%+8×40%+4×30%)×3=19.5(人日)B类人日数:(6×30%+5×40%+3×30%)×3=14.1(人日)C类人日数:(3×30%+3×40%+1×30%)×3=6.0(人日)总人日数:19.5+14.1+6.0=39.6(人日)2)求各类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解:公式:某一类人的折合系数=某一类人的能量EER(千卡)÷2250(千卡)A类人的折合系数=2000千卡÷2250千卡=0.89B类人的折合系数=2400千卡÷2250千卡=1.07C类人的折合系数=2700千卡÷2250千卡=1.23)求该群体的混合系数?解:公式:混合系数=∑(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某类人的人日数)÷总人日数混合系数=(0.89×19.5+1.07×14.1+1.2×6)÷39.6=1.04)假设C类人群的人均蛋白质实际摄入量为70克,求C类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的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第五章作业(有答案)华北电力大学电自习题

第五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一、思考题1.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有何关系?答:电力系统中并联运行的发电机保持同步是系统维持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同步发电机的转速由作用在转子轴上的转矩决定的。
作用于转子上的转矩包括原动机的机械转矩和发电机的电磁转矩,前者为驱动转矩,后者为制动转矩,正常运行时两者平衡,因而转子维持同步转速运转。
此时系统的频率就是额定频率。
转矩与功率成正比,因此发电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输入到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和输出的电磁功率平衡,这就是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
而电力系统的负荷是时刻变化的,引起发电机输出电磁功率的变化,有功功率平衡被打破了,则发电机转子的转速发生了变化。
假设机械功率不变,当负荷增大时转子减速,系统的频率下降;当负荷减小时转子转速增大,系统频率上升。
所以频率调整的目标就是再次建立有功功率平衡,使发电机转子的转速恢复到额定转速,系统频率达到额定频率。
频率调整是使发电机的机械功率随电磁功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发电机所发功率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进。
对波动的频率进行调整,而达到系统有功功率平衡。
2.叙述本章的研究思路。
答: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
(1)提出问题:频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之一。
频率经常波动,频率的波动超过允许值时,对发电、输电和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频率为什么经常波动?(2)分析问题:频率的波动是由于作用在发电机转子上的两个力矩不平衡引起的。
(电磁力矩是制动力矩,使发电机减速;机械力矩是驱动力矩,使发电机加速)。
(3)解决问题:调整作用在发电机转子上的机械力矩,使两个力矩平衡,则频率在允许范围内。
3.在研究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整的关系时,将电力系统的负荷分为哪几类?针对不同的负荷,有什么频率调整手段?答:分为三类负荷:(1)第一种负荷变动幅度很小、周期很短(10秒以下),随机性很强,无法预测;(2)第二种负荷变动幅度较大、周期也较长(10秒至3分)。
第五章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2、×3、×4、×5、√.七、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2.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3.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4.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5.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6.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7.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
8. A.越接近于-1 B. 越接近于1 C. 越接近于0 D. 在0.5和0.8之间9.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10. A.不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复相关11.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
12. A.相关表 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定性分析13.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14.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5.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16.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17.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18.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第五章 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七、1.2.3.4.5.6.7.8.9.22. A.r=0 B.|r|=1C.-1<r<1 D.0<r<123.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56+8x,这意味着()24. 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25. 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D.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1、B2、A3、A4、C5、B6、C7、C8、D9、B10、C.八、多项选择题1.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2.A、对现象做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3.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有()4.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5.C、国内生产总值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6.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也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7.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E、非线性相关关系9.直线回归方程y 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10.A、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11.E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12.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c=76-1.85x,这表示()1九、1.2.3.4.5.6.7.8.1、1≤r<06、十、1.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
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9.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它们的标准差为和,则()。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0.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的标志变动度,需要计算()。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标准差系数
D.全距
三.多项选择题部分
1.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A.各组频率或频数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
2.位置平均数包括()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3.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4.标准差()
A.表明总体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反映总体单位的一般水平
C.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D.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
势 E.反映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四、实训题
1、某商业银行有以下资料:
试计算该行全部职工的月平均收入。
2、某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生产值计划完成程序的次数分配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公司企业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3、设有关资料如下:
试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4、调查100名教师的工资收入,得资料如下:
计算这100名教师工资收入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作业答题卡
一、判断题(对的填“对”错的填“错”)
二、单项选择题
三、多项选择题
四、计算题
1、
解:列表计算得:(1200×150+1500×250+1800×100)÷500=1470(元)答:该行全部职工的月平均收入是1470元。
2、解:=15000;计划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5000÷=%
3、解:众数组110%-120%,L=110%,d=120%-110%=10,
众数=110%+{(37-16)÷【(37-16)+(37-20)】}×10=%
所以中数组为:110-120
中位数=110%+{【100÷2-(6+16)】÷37}×10=%
4、解:
标准差计算表
按工资收入分组
人数f组中值x x-x(x-x)2f
(元)
2000以下51500-2500
2000-3000152500-1500
3000-4000303500-5007500000
4000-50003045005007500000
5000-60001555001500
6000以上565002500
合计100——0
平均数4000
1、平均数=(1500×5+2500×15+3500×30+4500×30+5500×15+6500×5)÷100=4000(元)
2、标准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