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核实情况报告说明书

合集下载

××××煤矿储量核实报告(最终)

××××煤矿储量核实报告(最终)

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外协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二○○六年六月贵州省纳雍县外协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项目主编:明方平参加人员:郭斌杨淑萍陈荣华审核:赵福平陈小青总工程师:舒万柏主任:杨通保提交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编写时间:二OO六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煤矿交通位臵、矿界范围 (1)第二节勘查地质工作及煤矿开采情况 (3)第三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4)第四节储量核实工作概况及其它 (4)第二章矿山地质 (6)第一节矿山地质特征 (6)第二节煤层特征及类型 (7)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9)第三章矿山地质测量及精度评述 (12)第一节工程布臵原则 (12)第二节“三量”的管理 (12)第三节井上、下测量精度评述 (13)第四章资源储量估算 (15)第一节煤矿累计探明储量的计算 (15)第二节历年煤矿开采量及变化情况 (15)第三节保有资源储量的估算 (15)第四节共(伴)生有用组分利用情况 (18)附图目录图号顺序号名称比例尺1 1 地形地质及32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1∶20003 3 A--- A′线地质剖面图1∶20004 4 3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0004 5 3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0005 6 32号煤层开拓工程平面图1∶2000附表目录附表1 外协煤矿矿山历年储量变动情况表附表2 截止2006年5月底外协煤矿矿山矿产资源量核实结果表附表3 检测报告附表4 煤质化验报告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煤矿交通位臵、矿界范围纳雍县外协煤矿位于纳雍县鬃岭镇,属鬃岭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5°15′58″-105°16′19″,北纬26°42′00″-26°42′34″。

其采矿许可证确定的开采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如下:1:X=2955500,Y=355265002:X=2954495 Y=355265003:X=2954490 Y=355266554:X=2955545 Y=35527075北界为拐点1、4的连线;南界为拐点2、3的连线;西界为拐点1、2的连线,东界为拐点2、4的连线,形状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南北长约 1.055km,东西宽约0.575km,矿区面积0.373km2,开采标高由+1935m至+1765m 。

某煤矿资源整合储量核实报告

某煤矿资源整合储量核实报告

文字目录1 前言 (1)1.1概况 (1)1.1.1目的任务 (1)1.1.2位置及交通 (2)1.2以往地质工作 (7)1.2.1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7)1.2.2参与整合各矿上次整合情况 (9)1.3生产矿井、小窑老窑及采空区 (10)1.4本次工作情况 (12)2 井田地质 (15)2.1地层 (15)2.2构造 (18)2.3岩浆岩 (18)3 煤层 (19)3.1含煤性 (19)3.2可采煤层 (19)3.3煤岩层对比 (20)3.3.1对比方法和依据 (20)3.3.2各煤层的对比特征 (21)4 煤质 (22)4.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22)4.1.1煤的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 (22)4.1.2显微煤岩特征 (22)4.2煤的化学性质 (23)4.3煤的工艺性能及可选性 (28)4.3.1煤的工艺性能 (28)4.3.2可选性 (28)4.4煤类 (32)4.5煤的风化和氧化 (32)4.6煤质综合评价 (32)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34)5.1水文地质条件 (34)5.1.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4)5.1.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37)5.1.3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矿井涌水量 (40)5.2工程地质条件 (45)5.2.1 主要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岩石特征 (45)5.2.2岩石力学性质 (47)5.3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7)5.3.1瓦斯 (47)5.3.2煤尘爆炸性 (50)5.3.3 煤的自燃倾向 (50)5.3.4地温、地压 (51)5.4.1井田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51)5.4.2地质灾害 (52)5.4.3有害物质 (53)6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54)6.1以往资料的利用 (54)6.2新增工程的质量 (54)6.2.1 测量工作 (54)6.2.2 地质填图 (56)6.2.3钻探及测井 (56)6.2.4 水文地质工作 (61)6.2.5 采样与化验测试 (61)6.3探采对比结果 (63)7资源储量估算 (64)7.1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64)7.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64)7.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 (65)7.3.1煤层厚度 (65)7.3.2块段面积 (66)7.3.3视密度 (66)7.4资源储量估算各类边界确定原则 (66)7.5块段划分 (66)7.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67)7.7.1资源储量估算 (67)7.7.2资源储量变化对比 (69)7.7.3煤层气及其它有益矿产 (69)8结束语 (70)8.1取得主要成果 (70)8.2问题与建议 (72)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山西省宁武煤田宁武县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区域地质及矿井分布图1:500002 2 山西省宁武煤田宁武县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地形地质图1:50003 3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综合地层柱状图1:5004 4 山西省宁武煤田宁武县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及工程环境地质图1:50005 5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6 6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3#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7 7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8 8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煤层矿井井巷水文地质图1:50009 9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3#煤层矿井井巷水文地质图1:500010 10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煤层矿井井巷水文地质图1:500011 11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煤岩层柱状对比图1:20012 12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A-A′勘探线剖面图1:200013 13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B-B′勘探线剖面图1:200014 14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C-C′勘探线剖面图1:200015 15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D-D′勘探线剖面图1:200016 16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B-B′勘探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17 17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8 18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3#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19 19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上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20 20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21 21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6#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500022 22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套合图1:500023 23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套合图1:500024 24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1号钻孔柱状图1:20025 25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2号钻孔柱状图1:20026 26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3号钻孔柱状图1:20027 27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4号钻孔柱状图1:20028 28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5号钻孔柱状图1:20029 29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6号钻孔柱状图1:20030 30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7号钻孔柱状图1:20031 31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8号钻孔柱状图1:20032 32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9号钻孔柱状图1:20033 33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10号钻孔柱状图1:20034 34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X3号钻孔柱状图1:20035 35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X4号钻孔柱状图1:20036 36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X7号钻孔柱状图1:20037 37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X8号钻孔柱状图1:20038 38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X13号钻孔柱状图1:20039 39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01号钻孔柱状图1:20040 40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701号钻孔柱状图1:20041 41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1001号钻孔柱状图1:20042 42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1201号钻孔柱状图1:20043 43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8孔煤系砂岩含水层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44 44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8号孔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注水试验综合成果图附表1 钻孔施工情况一览表附表2 煤层综合成果表附表3 钻孔煤芯煤样化验成果表附表4 各煤层煤质化验测试成果表附表5 煤层煤质化验测试成果汇总表附表6 瓦斯含量试验成果表附表7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附表8 水文地质孔抽(注)水试验成果表附表9 块段平均厚度计算表附表10 块段资源/储量估算表附表1 1 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附表1 2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未批采6号煤资源/储量汇总表附件目录附件一报告提交单位资料真实性承诺书附件二报告编制单位资料真实性承诺书附件三报告初审意见书附件四参与兼并重组各矿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附件五资源储量备案文件复印件1 前言1.1概况1.1.1目的任务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忻州市宁武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精神,山西忻州神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体企业兼并重组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整合为1处,关闭整合山西宁武新堡煤业有限公司,重组后面积5.6532km2,新增面积2.3866km2,批准开采2、3、5号煤层。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X县XX镇xxx煤矿二OO七年七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概况 (1)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2)第四节本次工作情况 (3)第二章矿区地质 (5)第一节地层 (5)第二节构造 (7)第三节煤层 (7)第四节煤质 (11)第五节煤的工业用途 (12)第三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3)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 (13)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 (19)第三节环境地质条件 (20)第四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21)第五节小结 (22)第四章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24)第一节核实方法、工程布置原则 (24)第二节生产探矿工程及测量质量评述 (24)第三节采样及质量评述 (25)第五章资源储量估算 (27)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27)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27)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27)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28)第五节采空区边界圈定 (29)第六节块段划分 (29)第七节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30)第八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31)第九节资源储量变动情况及对比 (34)第六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38)第一节煤炭市场需求预测 (38)第二节资源条件综合评价 (39)第三节外部开发条件 (40)第四节地质灾害与环境影响的分析 (41)第五节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42)第六节矿井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 (42)第七节煤矿建设效益概述 (42)第八节煤矿建设综合评价 (43)第七章结语 (46)第一节工作成果 (46)第二节存在问题 (47)第三节建议 (47)附图目录附件1.XX镇xxx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2.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3.委托书4.承诺书5.其它第一章前言第一节概况一、目的及任务受XX县XX镇xxx煤矿委托,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该矿编制《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某煤矿核实情况报告说明书

某煤矿核实情况报告说明书

某煤矿核实情况报告说明书某煤矿核实情况报告说明书1.2井田位置、范围、交通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马煤矿位于红阳煤田南部。

井田范围:北起后葛针泡,南止太子河北岸防洪堤,长7.5公里,东自东马峰村,西至前葛针泡、乌大哈堡,宽4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25平方公里。

该井田处于沈阳至鞍山间,沈大高速公路纵贯井田中心。

以井田中心算起,北距沈阳56公里,距灯塔13公里;南到辽阳10公里,到鞍山4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1.4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本井田处于下辽河平原东侧,海拔标高为15.6~21.4米,形成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平缓地势,煤系地层完全处于第四系地层掩盖下的隐伏煤田。

井田内有三条小河(马峰河、上岗子河、野老滩河)由东向西渐次交汇于西侧沙河中。

该沙河从北向南汇入太子河,而太子河从井田南侧向西绕过,最后汇入辽河再入渤海。

井田内大部分为稻田区,利用丰富的第四系地下水进行灌溉。

河流、水系:太子河为常年流水,最大洪水流量18100m3/s,河床宽260~400米,水深随季节变化,枯水期约3米左右。

气象:最高温度34.6℃,最低温度-25.7℃,年平均为14.2℃,年平均降雨量726.6毫米,雨季为七、八两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48.3%。

年蒸发量1728毫米,其中4~7月平均蒸发量在989.6毫米以上,占全年蒸发量的57.27%。

第四系地下水温在10℃~12℃,冻结深度达l.ll 米。

自然地震:井田处于东北地区地震七度带内,对矿井建设威胁很大,辽南地区最早地震记载始于1765年沈阳5.5级地震。

截止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为止,大于4.8级的浅源地震共发生10次。

见表2。

根据上述资料:辽南地区属华北地震区。

辽南地震带,特点是呈带状分布,强度大,频度高,极震区烈度按下列关系确定:M=0.58I+1.5(M=震级,I=震中烈度)。

预测未来百年内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见表3。

2.3含煤地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的太原组及山西组,两组连续沉积,同属三角洲成煤环境沉积地层。

XX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XX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XX省XX县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X县XX煤矿XX年XX月目录[内容摘要] (7)1 概况 (8)1.1 目的和任务 (8)1.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14)1.3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 (15)1.4 本次核实工作情况 (16)2 区域地质 (18)2.1 区域构造位置 (18)2.2 区域地层 (18)2.3 区域构造 (19)3 矿区地质 (20)3.1 地层 (20)3.2 构造 (21)4 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22)4.1 煤层 (22)4.2 煤质 (24)4.3 矿床内共(伴)生矿产 (27)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7)5.1 水文地质 (27)5.2 工程地质条件及采后的变化 (32)5.3 矿区环境地质 (34)2XX省XX县舍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5.4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35)5.5 小结 (36)6 资源储量核实工作质量评述 (37)6.1 生产勘探方法、工程布置原则 (37)6.2 生产探矿工程质量评述 (39)6.3 生产探矿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39)6.4 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 (39)6.5 探采对比 (39)7 资源/储量估算 (41)7.1 本次核实的基础及原则 (41)7.2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41)7.3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41)7.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42)7.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43)7.5 煤层圈定原则 (44)7.6 采空区边界的圈定 (44)7.7 保有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44)7.8 块段划分 (45)7.9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45)7.10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48)8 矿床概略技术经济评价 (49)8.1 资源形势分析 (49)38.2 矿床开采一般条件 (49)8.3 矿床经济评价方法及技术经济指标的选取 (50)9 结语 (52)9.1 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52)9.2 核实工作存在的问题 (52)9.3 矿山开采建议 (54)4XX省XX县舍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附图目录附表目录:(附正文后)1、矿区占用国家探明资源量分割计算表2、煤层厚度计算表(附表1)3、块段厚度计算表(附表2)4、块段面积计算表(附表3)5、资源储量估算表(附表4)6、资源储量结果表(附表5)7、资源储量汇总表(附表6)8、新增工程点测量成果表(附表7)5附件目录:(附正文后)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副本)2、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3、勘查单位承诺书4、业主承诺书5、委托书6、业主初审意见7、《XX省XX县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云楚国土资储评字[2008]40号)8、XX省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复印件9、煤自然倾向性鉴定报告复印10、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和煤层自燃倾向性报告复印件6[内容摘要]XX省XX县XX煤矿属国家探明矿产地,地处一平浪煤矿北井田的北部。

裕华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裕华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裕华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晴隆县裕华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晴隆县裕华煤矿贰零零柒年拾壹⽉⽬录第⼀章概况 (1)第⼀节⽬的和任务 (1)第⼆节位臵、范围及交通 (2)第三节⾃然地理、经济状况 (4)第四节以往地质⼯作 (6)第五节矿井和⼩窑 (7)第六节本次⼯作情况 (8)第⼆章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9)第⼀节区域地质 (12)第⼆节矿区地层 (13)第三节矿区构造 (17)第四节岩浆岩 (19)第三章煤层及其它有益矿产 (20)第⼀节含煤性 (20)第⼆节可采煤层 (20)第三节煤层对⽐ (21)第四节其它有益矿产 (23)第四章煤质 (24)第⼀节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25)第⼆节化学性质、⼯艺性能及煤类 (26)第三节可选性 (29)第四节煤的风化和氧化 (29)第五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0)第⼀节⽔⽂地质 (30)第⼆节⼯程地质 (38)第三节环境地质 (42)第四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3)第五节⼩结 (45)第六章核实⼯作及质量评述 (46)第⼀节勘探⽅法及⼯程布臵原则 (46)第⼆节勘探⼯程采⽤及质量评述 (47)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 (50)第⼀节⼯业指标及资源量估算范围 (50)第⼆节估算⽅法及参数的确定 (51)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的划分 (52)第四节资源量估算结果 (53)第五节资源储量对⽐ (59)第⼋章概略经济研究 (63)第⼀节矿井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63)第⼆节市场供需情况及预测 (65)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简述 (65)第四节煤矿建设效益概述 (66)第九章结论 (67)第⼀节⼯作成果 (67)第⼆节存在问题 (67)第三节建议 (68)附图⽬录第⼀章概况第⼀节⽬的和任务⼀、⽬的和任务根据贵州省⼈民政府黔府函…2006?201号⽂《省⼈民政府关于黔西南⾃治州兴义市等六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案的批复》精神,受晴隆县裕华煤矿委托,贵州煤矿地质⼯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以下简称“中⼼”)为该矿开展资源储量核实⼯作,并编制《贵州省晴隆县裕华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陕西小保当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陕西小保当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陕西小保当煤矿储量核实报告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陕西小保当煤矿作为陕西省的一座重要煤矿,其煤炭储量的核实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陕西小保当煤矿储量进行核实,并进行详细的报告。

一、煤矿概况陕西小保当煤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是该地区最大的煤矿之一。

矿区总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矿井深度达到600米。

该煤矿是一座井下采矿煤矿,采用深孔矿井开采技术。

二、储量核实方法为了准确核实陕西小保当煤矿的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和步骤:1. 采集煤矿地质勘探数据:通过对煤矿井下进行勘探,获取地质构造、岩层厚度、煤层分布等相关数据;2. 地质剖面分析:根据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地质剖面的绘制和分析,了解煤层厚度、倾角、走向等情况;3. 试验取样分析:在煤矿井下采取试验取样的方式,获取煤炭样品,并进行化验分析,得出煤炭品质和含量;4. 采用统计学方法: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煤层的储量进行估算和核实。

三、储量核实结果根据我们的核实和估算,陕西小保当煤矿的储量结果如下:1. 煤炭总储量:根据地质勘探和统计学方法,我们估算出陕西小保当煤矿的煤炭总储量为X亿吨;2. 可采储量:根据矿井的开采情况和经济可行性,我们估算出陕西小保当煤矿的可采储量为X亿吨;3. 煤炭品质:经过化验分析,我们得出陕西小保当煤矿的煤炭品质为X,属于高品位煤炭。

四、煤矿资源利用建议根据对陕西小保当煤矿储量的核实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煤矿资源利用建议:1. 合理开采:根据可采储量的估算结果,煤矿的开采应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以保证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提高采煤效率:通过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提高采煤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3. 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根据煤炭品质的特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益;4. 加强环保治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加强环保治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云贵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云贵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目录目录 ....................................................................................................... - 1 -第一章概况 .............................................................................................. - 3 -一、目的任务..................................................................................................................................... - 3 -二、位置交通及矿界范围 ................................................................................................................. - 4 -三、自然地理..................................................................................................................................... - 5 -1.地形地貌................................................................................................................................... - 5 -2.水文........................................................................................................................................... - 6 -3.气象........................................................................................................................................... - 6 -4.地震........................................................................................................................................... - 6 -四、以往地质勘探情况 ..................................................................................................................... - 6 -五、煤矿生产建设状况 ..................................................................................................................... - 7 -六、储量核实工作及其它 ................................................................................................................. - 7 -第二章煤矿地质 ....................................................................................... - 8 -一、地质特征..................................................................................................................................... - 8 -(一)地层..................................................................................................................................... - 8 -(二)构造................................................................................................................................... - 11 -二、煤层及煤质............................................................................................................................... - 11 -(一)煤层................................................................................................................................... - 11 -(二)煤质................................................................................................................................... - 13 -三、煤矿开采技术条件 ................................................................................................................... - 14 -(一)水文地质条件................................................................................................................... - 14 -(二)其它开采条件................................................................................................................... - 15 -第三章煤矿地质测量及精度评述 ............................................................ - 16 -一、工程布置原则 ........................................................................................................................... - 16 -二、三级矿量管理 ........................................................................................................................... - 16 -三、测量方法精度评述 ................................................................................................................... - 17 -第四章资源量/储量核实 ........................................................................... - 18 -一、资源量估算范围及估算指标 ................................................................................................... - 18 -二、资源量估算的方法和参数 ....................................................................................................... - 18 -三、资源量/储量核实结果 .............................................................................................................. - 19 -第五章结论 ............................................................................................ - 25 -第一章概况一、目的任务我单位受盘县老厂镇色绿村云贵煤矿业主委托,利用邻区及槽探、硐探、开拓的巷道地质资料,编制了贵州省盘县老厂镇云贵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煤矿核实情况报告说明书某煤矿核实情况报告说明书1.2井田位置、范围、交通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马煤矿位于红阳煤田南部。

井田范围:北起后葛针泡,南止太子河北岸防洪堤,长7.5公里,东自东马峰村,西至前葛针泡、乌大哈堡,宽4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25平方公里。

该井田处于沈阳至鞍山间,沈大高速公路纵贯井田中心。

以井田中心算起,北距沈阳56公里,距灯塔13公里;南到辽阳10公里,到鞍山4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1.4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本井田处于下辽河平原东侧,海拔标高为15.6~21.4米,形成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平缓地势,煤系地层完全处于第四系地层掩盖下的隐伏煤田。

井田内有三条小河(马峰河、上岗子河、野老滩河)由东向西渐次交汇于西侧沙河中。

该沙河从北向南汇入太子河,而太子河从井田南侧向西绕过,最后汇入辽河再入渤海。

井田内大部分为稻田区,利用丰富的第四系地下水进行灌溉。

河流、水系:太子河为常年流水,最大洪水流量18100m3/s,河床宽260~400米,水深随季节变化,枯水期约3米左右。

气象:最高温度34.6℃,最低温度-25.7℃,年平均为14.2℃,年平均降雨量726.6毫米,雨季为七、八两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48.3%。

年蒸发量1728毫米,其中4~7月平均蒸发量在989.6毫米以上,占全年蒸发量的57.27%。

第四系地下水温在10℃~12℃,冻结深度达l.ll 米。

自然地震:井田处于东北地区地震七度带内,对矿井建设威胁很大,辽南地区最早地震记载始于1765年沈阳5.5级地震。

截止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为止,大于4.8级的浅源地震共发生10次。

见表2。

根据上述资料:辽南地区属华北地震区。

辽南地震带,特点是呈带状分布,强度大,频度高,极震区烈度按下列关系确定:M=0.58I+1.5(M=震级,I=震中烈度)。

预测未来百年内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见表3。

2.3含煤地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的太原组及山西组,两组连续沉积,同属三角洲成煤环境沉积地层。

含煤系全厚185米,共含煤14层(为编号层)。

在煤系下部(14煤以下及12至13煤间)有时出现1—2层煤,12煤顶板海相泥岩顶面,有时出现一薄煤,下面按煤层编号由上往下叙述岩性组合变化规律。

上覆:下石盒子组一、1煤以上岩性特征:由于下石盒子组底砂岩冲刷所致,这一段岩性变化很大:井田内一般在4勘探线北有1煤出现,以南有时受石盒子组底砂岩冲刷。

组成岩性为细、粉砂岩或泥岩。

南部有时为一层细、中砂岩代替。

煤层厚O~O.47米,个别孔在中上部具一层位,底板为粘土岩,含根化石;顶板为粉砂岩,岩段厚0~13米.二、1~2煤间岩性特征:由上往下:由1煤底板含根化石粉砂岩开始,中部有细砂岩、中砂岩、粉砂岩至2煤结束。

此段具有分流河道,正粒序特征,如位于河床部位,2煤顶板为中、粗砂岩,(在159、156、142孔所见),甚至2煤冲刷(如167、150孔所见)与下伏3煤顶砂岩合层。

位于河漫滩部分,此段岩性则为粉砂岩或泥岩,含植物化石,岩段厚0~24米。

三、2—3煤间岩性特征:此段岩性变化频繁,时为细、中砂岩,时为粉砂岩、泥岩或细至粉砂岩不等,为粗碎屑者常冲刷了煤与其底板砂岩合并一层,如135、137、147、142等孔,以致造成了煤为零点孔达25个(不排除一部份孔与火成岩侵入有关)。

3煤不可采。

此段厚O.8-11米,一般厚5米。

四、3—4煤间岩性特征:此段岩性标志,为典型的三角洲沉积环境,从3煤底板往下为中~细~粉砂岩~泥岩~4煤。

若出现分流河道冲刷,则缺少中部过渡粒序,砂岩中多具缓波状层理,微斜层理等。

泥岩层由上往下,由多含砂,植物化石到细腻含大量海百合足类、双壳类等动物化石,至4煤顶界,化石富集。

本井田或整个红阳煤田,几乎孔孔能采集到化石。

该泥岩是对比标志层之一,其厚5米左右。

个别孔(如167)在泥岩顶部出现一薄煤。

4煤不可采。

本段岩性稳定,一般厚15米,最薄10米,最厚17米。

五、4—5煤间岩性特征:一般为细砂岩至粉砂岩或中一粉砂一泥岩的反粒序。

由于砂体变化大,时为单一细砂岩,中砂岩,粉砂岩,岩性变换两次粒序时,其间出现一薄煤(如166孔)4煤底板多为细砂岩.但有时出现粘土岩或泥岩含根化石。

5煤不可采。

此间厚1.2—10米,一般厚4米。

六、5—6煤间岩性特征一般多为泥岩,中砂岩或细砂岩、粉砂岩构成,个别孔砂岩增厚,6煤遭冲刷。

该砂岩色灰白以含云母片为其特点。

若砂岩粒级变化频繁时,则中部出现一薄煤(如153、44孔所见)。

六煤不可采。

此段厚2.5—11米。

一般厚8米。

七、6—7煤间岩性特征6煤底板时为粘土岩(C层)或粘土质粉砂岩,往下为由粗到细的反粒序碎屑岩构成。

7煤(系指7—l煤)顶板通常为粉砂岩或泥岩,个别孔(136号)在粉砂岩上之泥岩中采到动物化石,该顶板遭受分流河道冲刷,时常为细、中砂岩代替。

此层砂岩含钙质,富集者为泥灰岩凸镜体夹于砂体中。

致于7煤,是为典型的泥炭沼泽环境沉积,该煤分为3个分煤层。

(即7—1、7—2、7—3、各分煤层均不可采)但其间夹石多系含炭量较高的炭质泥岩。

此段间,粉砂岩、泥岩中富含植物化石,其厚度为6—23米,一般为14米。

八、7—8煤间岩性特征:此段岩性为红阳煤田典型三角洲沉积模式,其明显的倒粒序,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退序列。

7煤及其底板粉砂岩,正是三角洲进积层堆积后,其上的加积层生长了大量植物埋于泥炭沼泽之中。

这个从8煤沉积后的大规模海侵,淹没了整个辽东(包括红阳煤田)甚至以远的广大陆表海,是现今陆地难于比拟的广裘平原。

从图2中明显看出粒序变化是逐渐过渡的,它既没有侵蚀间断,也没有加积现象,用此砂岩做为划分石炭、二迭系界线,从沉积环境分析,确实免强,有待研究解决。

虽然有的钻孔确有粒度突变现象,时缺过渡粒级的细砂岩,时无上部粗碎屑沉积等等,都反映分流河道多变之故,但是海相泥之稳定性(一般8—10米厚)和独一无二的丰富动物化石(上面所列动物化石名单,大部分产于此层中),并由底向上动物化石逐渐稀少,植物化石出现,沙质含量递增,特别是海相泥岩底部,8煤顶接触处,硫化铁结核十分富集,均反映海弯封闭环境特征。

再如粒级过渡带之沉积构造也是十分明显,进入粉砂岩,各种层理出现,有缓波状,断续状,扁豆状,微斜交状等等。

至中砂岩则层理稀少或不明显,该砂岩以含钙质为特点,时富集为泥灰岩,易风化成沙,惯称“豆腐渣”砂岩,或“山西底砂岩”。

该砂岩厚度变化大,最薄者2.5米,最厚者25米,一般15米,系三角洲分流河道特点。

全段厚度一般32米,最薄者21米,个别最大厚度达47.5米。

九、8—9煤间岩性特征:此段岩性简单,一般为中或细砂岩与泥岩组成。

8煤底板多为砂岩,有时出现粉砂岩或含根泥岩。

砂岩和泥岩厚度均等,泥岩色黑细腻,在147、136钻孔中采到海百合化石。

9煤极不发育,但层位稳定。

此段厚4一10米,一般6米厚。

十、9—11煤间岩性特征:本井田缺少10煤仅个别孔见到该层位,缺1O煤层位者,其岩性为细砂岩、泥岩两层,有lO煤层位者,则多一套砂岩、泥岩或粉砂岩的重复。

上面—套碎屑物质以细到粉砂为主,具有滨岸沉积特征:大量虫迹沙柱,各式层理(如浑浊状、缓波状、扁豆状等等),并含有海百合茎。

有时相当lO煤层位为一石灰岩凸镜体。

11煤不可采,顶板多为粉砂岩,其次为泥岩。

本段厚—20米,一般厚13米。

十一、11一12煤间岩性特征:此段岩性特征与7—8煤间岩性极为相似,也是一个由上粗到下细的反粒序过程,所不同者,动物化石稀少。

12煤可采。

全段厚度较薄。

在黑色海相泥岩顶部,时常出现一薄煤,代表局部有停积现象。

至于12煤层,是全井田(也是区域性)的主要可采复煤层,平均厚度达2.15米(不包括夹石)。

此段厚17--27米,一般厚22米。

十二、12—13煤间岩性特征:此间岩性以粗碎屑河床沉积为其特征,一般多为粗砂岩,个别孔在底部出现巨粒砂岩或含砾砂岩;或者中部出现粉砂岩扁豆体,井田中部近于河床底,砂体厚达26米,冲刷了部分13煤。

河床大约呈北东向。

另一分支河道在lO线处由东向西汇入该河床中。

井田东翼砂体突然变薄以致尖灭,河漫相的细、粉砂,和堤后沼泽成煤环境,分布在东翼的南、北两端,其岩性以灰黑[换行]色细碎屑为主,夹两层复煤层:一为12煤下分层,另一为13煤的上分层,前者沉积在砂体之上,后者曾遭受过冲刷剥蚀。

此段间距达3.5—26米,一般18米。

致于13煤,虽然全井田均有存在,但后期河床冲刷,在河床床底位置(亦即现在向斜轴附近)煤层变薄,个别孔残存90毫米。

上述现象在区域内也有类似之处。

十三、13—14煤间岩性特征:此段岩性几乎和上段近似,仍以河床冲积之粗碎屑为主,由分流河道砂体相互迭加组成,其厚度变化频繁。

特别底部之14煤层,时有时无,其间之砂体时厚时薄,甚至为临岸沼泽代替,变为细碎屑沉积,其间常出现—分煤层,该分煤层之顶、底板多为粘土岩。

总之此段岩性变化很大,分流河道发育,不象13煤以上之河道砂体分布有规律变化。

此段岩层当河床冲积迭加之后,形成一厚层砂体,实难划分其层位。

据能分出厚度者为5—18米,一般为lO米。

十四、14煤至太原组底界岩性特征:此段一般以中、粗厚层砂岩为底界,当该砂体增厚则与上段砂岩合并一层向上变细的正粒序碎屑沉积,其厚度达30一50米,此情况则14煤不存在。

当此段为细碎屑沉积时,则此段变薄,其间有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或夹一层煤层。

总之,太原组底部界线问题,虽然其下有本溪组灰岩辅以划界,但是分层(砂岩)的稳定性是变化无常的,这就是我们对含煤岩系的沉积认识(太原组底界)。

总的看系从水下三角洲(本溪组)转为以河流沉积为主的三角洲体系沉积过程。

此段厚3.5—50米,一般厚26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