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
各派心理学家生平及主要观点简介

各派心理学家生平及主要观点简介S.弗洛伊德 (1)G.W.奥尔波特 (26)亚里士多德 (26)亨特,沃尔特 (30)伍德沃思 (30)伯恩斯坦 (31)克洛普弗,布鲁诺 (31)冯.亥姆霍兹 (32)冯特 (36)华生 (45)埃里克森 (47)奥尔波特 (50)德谟克利特 (57)斯宾诺莎 (57)安娜.弗洛伊德 (59)赫尔和斯金纳 (59)亨利.哥达德与测验狂潮 (65)勒温 (66)威廉.詹姆斯──卓越心理分析者的思想 (67)威廉.詹姆斯──詹姆斯式的矛盾 (73)安吉尔 (74)巴甫洛夫 (74)布洛伊尔 (76)斯金纳 (77)S.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建者。
早年从事神经学的研究,应用催眠治疗精神疾病。
1893年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癔病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认为病人把曾有过的情绪经验推到意识之外,由此阻碍了许多心理能力;通过催眠回忆后,情绪发泄了,病就痊愈,此则宣泄法或净洗法。
由此逐渐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
由于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的观察和分析,弗洛伊德发现和确认了无意识心理现。
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
1900年出版《梦的释义》一书。
这是用前所未有的思路,别出心裁地开创一种研究心灵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新领域。
1905年弗洛伊德出版《性欲三论》一书,他把生物发生原则用于研究心理性欲的发展,对这一问题做了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的观察和概括。
1914年弗洛伊德发现自恋的心理现象,并以单一的先天内部驱力,即爱力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生命由此得以支持。
这一能量称为生本能,其投注于外的即为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内即为自我爱恋。
1920年,弗洛伊德修正关于本能驱力的学说,提出死本能作为补充。
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他详尽阐述了精神装置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1927年发表了《幻想的未来》,对宗教做了精神分析的评述。
[总结范文]养成好习惯
![[总结范文]养成好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8c5eddc4f61fb7360b4c65cf.png)
[总结范文]养成好习惯养成好习惯养成好习惯总结(一):怎样养成良好习惯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一种长期构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构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象转动的车轮一样。
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
可见习惯的力量——不经意会影响人的一生。
一般来说,习惯能够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构成,也能够在无意识状态中构成。
而良好的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构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构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
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构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要培养一个好习惯,首先务必要研究它的重要性,正因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强烈愿望。
二是对所培养的习惯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从某种好处说,克服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是人生最难的,而又是对人生最有价值的。
因此,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的分析很重要,这样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
否则,头脑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
三要培养好习惯,就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我们知道,人的习惯实现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像一棵大树一样,有干、有枝、有叶。
它能够是我们工作方面的习惯,也能够是学习方面的,健康方面的,感情方面的。
与人相处方面的各种习惯,也能够是思维方式的习惯,也能够是行为方式习惯。
因此当我们明白习惯对我们人生和命运的重要性后,要对准备培养的习惯作统筹安排。
这样能够分清主次,明确先后,然后有步骤的去培养,就会更有成效。
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了解并介绍一位心理学家以及他的理论作文

了解并介绍一位心理学家以及他的理论作文嘿,伙计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家,他的名字叫威廉·詹姆斯。
你们可能会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奇怪,但是他的理论可是相当有趣哦!威廉·詹姆斯是个美国人,他出生在1842年,去世于1910年。
你知道吗?他可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提出“经验主义”理论的人。
所谓经验主义,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和思想都是由我们的经验决定的。
这个理论可是颠覆了当时的传统观念呢!威廉·詹姆斯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意识流”。
你们知道什么是意识流吗?意识流就是我们大脑中的思想和感觉像电影一样在不断地闪现。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你在写作业的时候,你的大脑里可能就在不停地播放各种场景和想法。
威廉·詹姆斯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那就是“心理暗示”。
你们知道什么是心理暗示吗?心理暗示就是我们通过一些暗示性的话语或者行为来影响别人的想法和行为。
比如你跟你的朋友说:“我今天好累啊,真的不想去上课。
”然后你的朋友可能就会觉得你也不想去上课,从而影响了他的决定。
除了这些理论之外,威廉·詹姆斯还写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的书籍。
其中有一本书叫做《心理学原理》,这本书可是被誉为心理学的“圣经”哦!里面详细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想要了解心理学的人来说,这可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
总的来说,威廉·詹姆斯是一位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家。
他的理论和观点不仅颠覆了当时的传统观念,而且对我们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所以,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话,不妨去读一读他的书,相信你会有很多收获的!。
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阅读答案

篇一: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阅读答案在共青团十七大上,刘云山同志寄语广大青年,要有读万卷书的志向,让青春伴随书香成长。
的确,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需要如饥似渴地阅读,但也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
想起上个世纪30年代初,蔡元培应邀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读书指导》第一辑作序,开篇就以点石成金的故事来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性。
他说那位穷人不要金子而要吕洞宾金手指的态度,在为道日损的道教上,固然大失所望;但在为学日益的科学上,是最不可少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也!昨天的文盲是目不识丁的人,明天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会学习之难,难就难在学习方法上。
德国大科学家赫姆霍兹说过:我既然把自己比作山间的旅游者,他不谙山路,缓慢而吃力地攀登,不时要止步回身,因为前面正是绝境。
突然,或是由于念头一闪,或是由于幸运,他发现一条新的向前方的蹊径。
等到他最后登上了顶峰时,他羞愧地发现,如果当初他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也许早就到了他期望的巅峰。
这段自白,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他在治学中走过的一段曲折的道路,也道出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必要。
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没有浅阅读,就难以掌握必要的信息,但不能将此代替深阅读。
所谓深阅读,乃是系统读那些丰富我们人文素养的书,读那些强化我们专业素养的书,读那些陶冶我们思想情操的书。
须知,那些大学问家的身后,都是有深阅读铺就的基石。
那些事业上有大建树的人,往往都有深阅读相伴随。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深阅读习惯,才有正确的价值观,也才能开阔视野、开拓思维。
不认清这一点,青年人就很容易坠入浅阅读的泥淖。
去浮躁气、功利心,阅读反而如春风化雨,最能滋养心田,不仅使生活添了意趣,更让心灵多了养分。
古人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乃至一种境界。
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以这种心境阅读,如煲汤,煲出的是精华;如品茗,品出的是回甘,而渐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境。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生于1842年,出生地:纽约州,纽约市。
卒于1910年,逝世地:新罕布什尔州,塔姆沃斯市。
毕业于哈佛大学。
核心思想威廉·詹姆斯的鸿篇巨制《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前后耗费数年写就,全书洋洋洒洒共1300页,全景式展示了心理学全部领域。
1890年,该书出版之后,风靡一时,可谓洛阳纸贵,以至于有时候读者直接称呼该书为《詹姆斯》[James,再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更加简短的昵称,《吉米》(Jimmy)]。
威廉·詹姆斯提出的真知灼见可谓如此之丰富,他对于心理学领域的影响力可谓如此之广泛而持久,以至于我们很难概括出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具有影响力。
鉴于此,本书只能将他最重要的理论归纳成三个领域:他关于“习惯”的思考、他关于“意识”的理论,以及他关于“情绪之本质”的观点。
詹姆斯在写到“习惯是如何形成”时,非常接近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
他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但同时也提出假设认为,习惯会在大脑当中留下解剖学意义上的痕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痕迹将越来越深,并形成一条路径。
这条路径可以使人保持惯性,更有可能保持这个习惯。
詹姆斯还提出,习惯有助于防止社会混乱;对于那些面对困难、需要动力的人,习惯能推动他们前进。
这些观点与机能主义学派的观点不谋而合,而詹姆斯也确实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开山鼻祖之一。
《心理学原理》中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代表着与结构主义观点的背离。
结构主义观点认为,思想能够被分割成为互相独立、各具意义的组成元素。
詹姆斯提出:思想就像是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中间没有任何空隙,而且无法再细分成为组成成分。
在书中他还写道,意识是一件具有个体性的事物——你有你的思想,而我也有我的思想。
詹姆斯还相信,意识是具有选择性的(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会注意到事物的组成部分,有时候我们会注意到事物整体),而且是具有目的性的。
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编辑本段]一、生平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以及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一个有科学精神的牧师家庭,病逝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巢可乐(Chocurua)。
威廉·詹姆斯于1842年1月11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市,1910年8月26日卒于罕布什尔。
詹姆斯的祖父是爱尔兰人。
1798年移居美国,因投资开发伊利运河而成富豪。
詹姆斯的母亲叫玛丽-罗伯逊·沃尔什(Mary Robertson Walsh)。
父亲老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Sr.,1811-1882)童年时因一次事故而失去一条腿,但未因此沮丧消沉。
1830年毕业于纽约州协和神学院后,曾在商界和法律界工作。
1835-1837年又在普林斯顿神学院学习,后来成为一名哲学神学家,因反对正统的新教,没有参加任何教会组织。
1844年以后,信奉施维登博格学说(Swedenborgianism),并接受法国社会哲学家C·傅立叶(CharlesFourier, 1772-1837)的社会改革理论。
1885年,詹姆斯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他的父亲的著作选。
书名是《亨利·詹姆斯遗著》(T he Literary Remains of Henry James)。
詹姆斯在该书的序言中表述了自己的宗教观,认为生动的宗教经验比宗教教条更重要。
詹姆斯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亨利·詹姆士是一位有名的作家,和父亲同名。
老亨利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独立求知的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的讨论,并让他们在欧洲和美国学校之间交替受教育。
因为他认为美国学校在观点上太狭隘而把他们送到欧洲学习,又因为他深信孩子应在本国人中受教育而让他们回到美国。
《好习惯,好人生》主题班会ppt课件

时候思考呢?”
卢瑟福的学生很勤奋,很用功,但是,
如果只是机械的学,也只能是“学而不
思则罔”,那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我
们只是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花费的时 间不少,却是事倍功半的。 “业精于
勤荒于嬉,行成于你会发现,古今中外有重大 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是善于 思考的。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十 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 再思考。” 牛顿说:“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 曙,渐渐的见得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小贡 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却只是思索所致。” 这些至理名言都道出一个深刻道理:
• 2003年1月18日下午1时46分,在武汉某高校研究 生考点外,一考生被几个保安人员拦下,被告知超过 了规定入场时间(1时45分),眼睁睁地失去了考试 资格。该考生说,为了专心备考,他辞掉了网络公司 的工作,牺牲了很多东西,到头来却因为这个缘故被 拒之门外。在上海,也有考研生因为进不了考场而痛 哭流涕,其中一位不断向老师苦苦哀求:“我为今年 考研已经准备了3年,我很有信心考上,老师给我一 次机会吧。”类似的情形其他地方也存在。泪水,值 得同情;规则,应该遵守。
• 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 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 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 词、佳句,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仍坚持每天演 算数学题,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达尔文从不放 过任何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为他的科研工作积 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可见,拥有一个好 习惯就意味着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 那么,不良的行为习惯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 危害呢?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力量不经意间会影响人的一生。
小班幼儿是一个刚从家庭生活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一个群体。
开学前我们在家访中了解到,孩子的进餐习惯是绝大多数家长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
班级里32名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有的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着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
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边吃饭边跑边玩。
还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
而这些不良习惯随着孩子的入园也带入了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
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只有寥寥几个。
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而且只吃白饭,蔬菜一点都不吃。
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
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然而,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这就需要我们奋战在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那么,对于小班幼儿如何才能培养其良好的进餐习惯呢?首先,让幼儿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平时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玩玩具,东摸摸西擦擦,很多细菌都会粘在手上。
如果饭前不洗手,孩子在吃饭时难免会用手去拿,这样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
因此,洗手对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要在餐前引导孩子先去洗手。
当然,教师一味地叫孩子去洗手,有些孩子会觉得比较乏味,不愿意去洗手。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袖子袖子卷卷卷,两只小手搓搓搓,手心手背搓搓搓,手指缝里搓搓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象转动的车轮一样。
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
可见习惯的力量——不经意会影响人的一生。
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
而良好的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
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要培养一个好习惯,首先必须要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强烈愿望。
二是对所培养的习惯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从某种意义说,克服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是人生最难的,而又是对人生最有价值的。
因此,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的分析很重要,这样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
否则,头脑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
三要培养好习惯,就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我们知道,人的习惯实现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像一棵大树一样,有干、有枝、有叶。
它可以是我们工作方面的习惯,也可以是学习方面的,健康方面的,感情方面的。
与人相处方面的各种习惯,也可以是思维方式的习惯,也可以是行为方式习惯。
因此当我们明白习惯对我们人生和命运的重要性后,要对准备培养的习惯作统筹安排。
这样可以分清主次,明确先后,然后有步骤的去培养,就会更有成效。
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尤其开始是我们要宁少勿多、宁简勿繁、宁易勿难。
先找一个比较容易做到的,做起来有兴趣的,很快就能尝到甜头的,而且能不断受到自己和周围人激励的习惯开始,而且下的功夫要大一些,花的时间要长一些,这样就容易成功。
第一个习惯养成了,一定会使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既然是好习惯,它就会在你无意识中自动为你管理,为你服务,而且为你效忠终生。
四是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当我们下决心要培养一个好习惯之后,成功的关键在于前三天,特别重要的是前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