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
态势语

例如,当上课铃响以后, 例如,当上课铃响以后,学生仍然不能安静 下来, 下来,出现在教师眼前的是一片乱 糟糟的 嬉笑打闹的情景,如何处理? 嬉笑打闹的情景,如何处理? 不说一句话, 不说一句话,只用自己的眼神就能使课堂趋 于安静,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于安静,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先站在教室门口用亲切、 如,先站在教室门口用亲切、友好而严肃的 目光环视整个教室,然后带着自信 环视整个教室 自信的眼神 目光环视整个教室,然后带着自信的眼神 走上讲台,并以关切的目光环视教室, 关切的目光环视教室 走上讲台,并以关切的目光环视教室,最 后把自己严肃的目光停留在那些仍然打闹 严肃的目光停留在那些 后把自己严肃的目光停留在那些仍然打闹 的学生身上 身上。 的学生身上。整个过程教师一直在用眼神 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 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
5.界域语 界域语
界域语也称个人空间、人际距离、势力圈范围等, 也称个人空间、人际距离、势力圈范围等,
是公关传播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 是公关传播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 美国人类学教授爱德华·T·赫尔 赫尔, 美国人类学教授爱德华 赫尔,大部分人都活动 在四个界域区: 在四个界域区: 亲热界域区,距离在15厘米以内 厘米以内, 热烈,亲密” 亲热界域区,距离在 厘米以内,“热烈,亲密” 个人界域区,距离在75厘米以内 厘米以内, 亲切,友好” 个人界域区,距离在 厘米以内,“亲切,友好” 社交界域区,距离在210厘米以内,“严肃、庄重” 厘米以内, 严肃、庄重” 社交界域区,距离在 厘米以内 公关领域中,主要是与用户谈生意、 (公关领域中,主要是与用户谈生意、接见 来访者、企业之间的谈判) 来访者、企业之间的谈判) 大众界域区:无特殊心理联系的界域, 大众界域区:无特殊心理联系的界域,空间距离较 大,相互之间不发生交往
班杜拉

榜样事件
显著性 情感诱发力 复杂性 独特性 功能价值性
榜 样 事 件
观察者特 征
知觉能力 知觉定势 认知能力 唤醒水平 习得的偏好
观察者特征 认知技能 认知结构
观察者特 征 体能 亚技能成 分
匹 配 行 为
支配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
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受两种因素 的影响:一是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二是期待。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 1 . 直接强化 直接强化 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2.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3.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 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 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社会学习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理论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框架 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阶段会对观察学习产生影 响。 对于比较复杂的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和 理性思维的形成缺乏说服力 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对人 的内在动机、内心冲突、建构方式等因素没做研 究
二、行为习得的两种不同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 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 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 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 过程组成,经过这三个过程,个体完成内在因素 对行为的调节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一)学生自律行为的养成 (二)自律行为养成的心理历程 1.自我观察 2.自我评价 3.自我强化
个人荣誉
• 艾伯特·班杜拉获得许多荣 誉和奖励。1972年,从美 国心理学会获得杰出成就 奖,从加利福尼亚州心理 学会获得科学家奖。1974 年,班杜拉被选为美国心 理学会会长。1977年,他 被命名为认知理论之父。 1980年他被选为西方心理 学会会长。1989年,他又 在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 任职。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刘雨佳 16303103
1 2
班杜拉的基本信息及其生平 班杜拉的人物性格
目录 Contents
3 4 5 6
班杜拉的理论架构
班杜拉的理论与其性格的关系 探索其理论发展 评价及启示
阿尔伯特· 班杜拉 (Albert Bandura,1925—)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认知理论之父。美国当代著名 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 理学系讲座教授。他的国籍是 美国。出生地是加拿大艾伯特 省。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 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 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 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 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 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 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 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 播等社会生活领域。
评价
(1)班杜拉在研究中突破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的机
械公式,不再限于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领域也不限
于实验室,而是深入社会。从而提出了以交互决定论为基础, 以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为支柱的社会认知理论。
(2)班杜拉强调了认知和社会因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以
此从某种程度上整合了以往的各大心理学流派,并且在社会 心理学和 学习心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与心理学的缘分
• 中学毕业后参加远征修路队,参加修补阿拉斯加公路的修补活动。 • 修路生活结束后,他带着一身荒原气息来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打算在 生物科学中选择专业。 • "My parents encouraged me to expand my experiences ... they essentially presented me with two options: I could either remain in Mundare, till the farmland, play pool and drink myself to oblivion in the beer parlor, or I might try to get a higher education. The latter option seemed more appealing to me.''( Pajares, F. (2004). Albert Bandura: Biographical sketch)
abc情感理论的实施步骤

ABC情感理论的实施步骤概述ABC情感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通过观察和理解个体的情感反应,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本文将介绍ABC情感理论的实施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ABC情感理论来处理情绪问题。
1. 理解ABC情感理论ABC情感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其核心观点是:不是事件本身影响我们的情绪,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意义赋予。
ABC 情感理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A(Activating Event):激活事件,即触发我们情绪反应的事件。
•B(Belief):信念,即我们对激活事件的解释和看法。
•C(Consequence):后果,即我们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2. 识别激活事件(A)在实施ABC情感理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识别和了解激活事件。
激活事件是引发我们情绪反应的触发点,可以是具体的事件、行为、言语等。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学会倾听自己的情绪信号,注意感受和认识到触发我们情绪反应的具体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记录下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如愤怒、焦虑、沮丧等。
•可以通过维护一个情绪日记,记录下自己每天所经历的激活事件,对于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 分析和验证信念(B)在识别激活事件之后,我们需要分析和验证我们对激活事件的解释和信念。
我们的情绪反应往往是由于对事件的特定解释和意义的赋予,而非事件本身。
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质疑和检查自己的信念是否客观和合理。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我的解释是否客观和准确?–我是否有证据证明我的解释是正确的?–我的解释和信念是否合理和有利于我自己?•可以试着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事件,寻找其他可能的解释和视角。
4. 重塑信念和观点(B)在分析和验证信念之后,如果发现信念不合理和有害,我们可以尝试重塑我们的信念和观点。
通过重新审视激活事件,给予不同的解释和意义,进而改变我们的情绪反应。
•可以考虑以下方法:–寻找积极的解释和意义,关注事件的正面因素。
瓦尔莱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瓦尔莱塔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瓦尔德曼(Albert Waldman)于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一项经典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实验以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的训练过程为背景,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观察和记录新兵在压力情境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模式。
二、实验目的1. 探究压力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2. 分析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策略和心理防御机制。
3. 评估心理训练在提高个体抗压能力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一批即将进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兵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分组:将新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心理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特殊处理。
3. 实验过程:- 基础训练:两组新兵接受相同的基础军事训练,包括体能训练、军事技能学习等。
- 心理训练:实验组接受为期两周的心理训练,内容包括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团队合作等。
- 压力情境模拟:在实验的最后阶段,两组新兵被置于模拟的压力情境中,如极限体能训练、紧急任务执行等。
- 数据收集:通过观察、访谈、生理指标测量等方法收集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1. 心理反应:- 实验组新兵在压力情境下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 实验组新兵在面对挑战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对策略。
- 实验组新兵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有所提高。
2. 生理指标:- 实验组新兵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在压力情境下相对稳定,而对照组则出现明显波动。
- 实验组新兵的生理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3. 行为表现:- 实验组新兵在模拟的极限体能训练中表现更为出色,完成任务的时间更短。
- 实验组新兵在紧急任务执行中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讨论与分析1. 压力对个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压力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面对压力时,个体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同时生理指标也会出现波动。
2. 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个体的抗压能力。
演讲的态势语言

一、演讲态势语言的含义态势语言是演讲者必须具备的一种非口头语言。
它是演讲者通过自己的身体姿态、仪表风度、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和服饰打扮等来表达情意、传达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是演讲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性因素。
现代科学表明,态势语言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一样,可以表达感情、可以交流信息、可以被人理解、可以自成体系。
我们平日形容某些人说话"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指手划脚"、"神采飞扬"、"风度翩翩"等,这些词都充分体现了态势语言在表情达意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说过:"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及7%的语气词。
"这说明了态势语表达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感觉印象的77%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视觉印象在头脑中保持时间超过其他器官。
初学演讲者很难取得演讲的最佳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之一,并不是有声语言的差距,而非言语技巧表达的生硬或者根本不用。
二、演讲态势语言的作用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西尼认为:"演讲的秘诀在于姿态。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演讲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
"因此,古今中外的演讲家都十分重视态势语言的运用,并把它当作辅助工具,来增强演讲效果。
具体来说,态势语言在演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辅助有声语言。
这是态势语言的主要功能,因为态势语言的运用,能加强演讲语言表达时的效果,能辅助有声语言圆满地表达内容,充分地抒发感情;它可以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加重或强化处理,具有强调功能。
演讲的态势语不仅能强调或解释演讲辞中的含义,而且还能生动、形象地表达演讲辞中所没有的东西,尤其是在表达情感、情绪和态度方面,态势语言有时甚至比口头语言更明确、更具体、更有感染力。
2、塑造演讲者自身形象,展示风采的作用。
手势

浅谈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余姚市朗霞中学郑晨内容摘要: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恩曾提出:“人们之间的交谈就是信息的交换,其中说话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却占了55%。
”有时说了千言万语,一个手势就可以全部推翻。
由此可见,手势在人类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它通常被称为人类的“第二语言”。
课堂教学是学习交流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通过口头语言这种唯一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显然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巧妙地运用手势,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同时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捕捉到准确感人的音乐形象,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音乐艺术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手势柯尔文手势歌唱组织教学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恩曾提出:“人们之间的交谈就是信息的交换,其中说话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却占了55%。
”有时说了千言万语,一个手势就可以全部推翻。
由此可见,手势在人类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它通常被称为人类的“第二语言”。
课堂教学是学习交流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通过口头语言这种唯一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显然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这还需要其他的非言语交流方式,笔者认为手势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手势语言有利于音准的培养近年来,柯达伊教学法的适时兴起于传入国内给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无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发展机遇。
其更便于一般普通的音乐教学人员操作,其中的柯尔文手势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普及。
通过手势学习,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它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通过柯达伊手势的形象作用来提示学生发音外还可通过手势位置的高低,把音与音之间的细微差别在空间表现出来。
在柯尔文手势训练活动中,不需任何乐器作伴奏,而是要求学生注视着手势的变化,想着各音的正确位置及口形,把音准确地唱出来。
马斯洛需求理论论文论文

马斯洛需求理论论文论文马斯洛需求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类需求的一种分类模型。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最低级物质需求到最高级自我实现需求,每个层次的需求都依赖于前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
第一层次是生理需求层,如食物、水、氧气、温度和睡眠等,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如此基础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行更复杂的需求。
第二层次是安全需求层,包括身体的安全、工作的安全、财务的安全、健康的安全等等。
在这个层次,人们能够感受到物质和感情上的危险会阻碍他们的进步,因此寻求保护和安全。
第三层次是自尊需求层,包括了尊重和自尊心、成就感、认可和社会地位等。
一个人的尊重必须获得他人的尊重,一个人的自尊必须通过自己的成就和获得别人的认可。
这种需要寻求快乐与愉悦的欲望。
第四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层,此时人们已经满足了自己的基本需求,可以终于能够真正实现个人生命的目的,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卓越技能。
这个层次下的需求不再是一些表面的需求,而是基因层面的需求。
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策划,在最后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以后,有情感的平衡感和生活的经验。
第五层次是自我超越需求层,超越个人需求以帮助他人实现自我实现需求,以及将联合体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
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与人们的激情与心境紧密相联。
当我们专注于满足这些需求时,我们的灵魂和内心会得到满足,拥有简单而强大的内功。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于人类行为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斯洛认为,需求的需求是独立于文化和时代的,因此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工作场所、市场营销、领导和人际关系等领域。
在企业管理方面,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进行员工管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具体做法是:1、生理需求保障:为员工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足够的食品和饮料等。
2、安全需求保障:提供工作中的保障,包括员工的安全保护、工作资格的鼓励和推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认为: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
据统计,在酒店员工与客人的沟通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体态语有以下几类:
表情。
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一个人的态度。
大多数人在沟通时会注意对方的表情,他们能从你的面部表情里看出你是喜是忧、是怒是惑。
面部表情是非常自然的东西,呆板的面部表情难以让人接受。
当面部表情与言语出现不一致时,人们往往相信面部表情,而不是言语。
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沟通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面部表情中,最重要的是微笑。
微笑所传递出的含义是:见到客人很高兴;客人是受欢迎的;祝愿客人有愉快的一天。
微笑已成为酒店员工最起码的职业要求。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客人是有所表示的,或点头,或示意,或回以相同的微笑,双方都处在一种惬意的心情中,客人身心愉快,服务员亲切有加,是客人所要求的,也是企业方所追求的。
服务员在与客人沟通过程中,一定要用目光注视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反之,当避免目光接触时,客人一般会认为服务员对自己毫不在意,服务员没有信心做好服务,或者在说谎等等。
身体姿态。
服务员在餐厅工作时,经常处于行走的状态中。
在行进时,男性服务人员应两脚跟交替前进在一线上,两脚尖稍外展,通常速度稍快,脚步稍大;女性服务员应两脚尖稍外,两脚交替走在一条直线上,称“一字步”以显优美。
优美而典雅的站立姿态,也是体现服务员仪表美的基础。
服务员站立时,要立正站好,从正面看,两脚跟相靠,脚尖开度在45°到60°,身体重心线应在两腿中间,双腿并拢立直,挺胸、收腹、梗颈、提筋。
双肩平,自然放松。
双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或双手放在腹前交叉,左手放在右手上。
服务员行走时,含胸塌腰、无精打采,都在告诉客人——他或是疲倦或是缺乏自信或是感到无聊,这些都将给客人留下不良印象。
迎宾时,当客人走近服务员身前2.5米至3米,服务员先微笑施注目礼,接着行鞠躬礼。
男服务员鞠躬时双手放在裤线的稍前方向;女服务员将两只手在身前轻轻搭在一起,身体下弯15°,低头稍快,抬头稍慢,同时还要配上礼貌用语,如“欢迎光临”、“再见”等,以示真诚。
当从低处取物品或拾起落在地上的东西时,弯腰翘臀很不雅观,尤其是女员工身着裙装时。
规范的体态应是: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站停在要拿或捡的东西旁边,下蹲屈膝,一膝着地,同时用手拿取物品。
手势动作。
手势动作能够添加信息及其变化,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自身修养程度及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如员工摆弄头发、咬嘴唇等都会使人觉得你正在感到不自然或过于随便,这样就会使客人产生疑虑。
在一家酒店中餐厅,一位服务员在为客人上完菜和饮料后,总要用手去蹭蹭鼻子下面。
这位服务员的习惯性动作,让客人感到很不卫生。
在这家酒店的酒吧,一位客人对接待他的服务员说:“你有无意识地向上推眼镜的毛病”,客人接着说:“我倒是不在意,但或许有人对你用推了眼镜的手去拿杯子感到不快。
”
服务员要表达“请进”、“请坐”、“请先行”等意思时,如果示意的方位在右边,应右臂屈肘小臂前抬,五指并拢,以臂关节为轴,小臂打开置于身体右前方,手腕高度与腰带平高,掌心朝上成45°,手指指向右前方,同时上身也向前方移动4至5厘米,在身体移动时,胸和面部再偏转右侧朝向客人,微笑着向客人说:“请”。
如果要示意的方位在左边,反之亦然。
在递给客人东西时,应用双手恭敬地奉上,绝不能漫不经心地一扔,忌以手指或笔尖直接指向客人。
指示方位时,若要表示方向在左前方,规范的体态应为:左手五指并拢,以肘关节为支点,左臂抬起指向
所要示意的方向,在抬臂的同时眼睛看着手指向的方位,待手定位后,目光再转向客人,并告知客人要找的地方,等客人看到后,左手方可放下,右手自然伸直。
如果所要指的方向在右方,反之亦然。
为客人拉椅时,应双手适度用力,将椅子向后移动10厘米左右,同时微笑轻声对客人说:“您请坐”。
待客人进位后,及时再将椅子轻轻复位,注意手和脚的配合,切不可触及到客人的腿部,更不要在地面上拖拉椅子。
带路。
带客人过走廊时,应走在客人的左前方,行走过程中,要留意客人是否跟上自己的速度,不要一味地向前走。
行道拐角处,你应稍停片刻,用单手先示意一下即将行进的方向,然后继续走。
带客人到入口处,应首先伸手将门打开,但不要进门,让客人先进。
带客人到出口处,伸手将门打开,自己先出,将门扶住,让客人后出,如无继续指引,应目送客人远走,方可把门关上。
当引导客人来到电梯厅门前时,先按电梯呼梯按钮。
轿厢到达厅门打开时,若客人不止1人时,可先行进入电梯,一手按“开门”按钮,另一手按住电梯侧门,礼貌地说:“请进”,请客人们进入电梯轿厢。
到达目的楼层,一手按住“开门”按钮,另一手并做出请出的动作,可说:“到了,您先请!”上楼梯时,应请客人先上,自己跟在后面;下楼梯时,应自己先下,并留意客人下楼情况。
距离。
在对客服务工作中,员工应根据客人的身高、客人的各类姿势(坐着或站着等)、客人行为习惯及为其提供服务的类别来为客人留一定的私人空间,而这种有意识的空间提供本身就是身体语言的一部分。
服务员在客人尚未传唤要求自己为之提供服务时,与对方应保持大于3米的距离,只要服务对象视线所及,可以看到自己即可。
在与客人讲话时,请留约1米的距离,如果和客人交谈时他一直往前进,可能你离他太远了些;如果他一直往后退,你可能靠得他太近了。
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与客人之间应当避免出现小于0.5米的距离,这种距离,一般只出现在关系极为亲密者之间。
(张建宏作者单位:义乌工商学院来源:第一旅游网-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