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在康复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疗法

一、什么是生物反馈治疗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将与心理、生理活动过程有关的体内信息(如肌电活动、皮肤温度、心率、血压、脑电波等)加以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于人(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
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
生物反馈法的运用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让来访者学习放松训练,以便能减轻过度紧张,使身体达到一定程度的放松状态;二是当来访者学会放松后,再通过生物反馈仪,使其了解并掌握自己身体内生理功能改变的信息,进一步加强放松训练的学习,直到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解除影响正常生理活动或病理过程的紧张状态,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生物反馈治疗的适用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抑郁、焦虑、失眠、神经症、应激障碍、强迫症等,也适用于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处理考试应激、情绪障碍、网络成瘾、社交障碍、自杀倾向等,或在大学心理系进行教学示范(各类生理信号示范)、科研(采集不同生理信号,给课题提供有效工具)等;还适用于体育领域,如辅助运动员激活水平调节、心理素质训练、注意力维持训练等。
此外,在特殊领域如警察、军队、飞行员、服刑人员等高压力人群的身心健康维护方面也有应用。
三、生物反馈治疗的操作技术1、脑电(EEG)反馈因脑电波而异(1)δ波(0.5-4HZ):刚出生的背景节律以δ波为主,正常成年人只有在睡眠状态会出现δ波,如在清醒状态下出现,则放电部位可能有病变,如癫痫、脑外伤等。
(2)θ波(4-8HZ):与人的睡眠和创造性思维有关,通过对患者θ波的增强训练,提高θ波在脑电中比例,可以治疗失眠和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等。
(3)α波(8-13HZ):在头部的顶区和枕区最明显,与人的深层次思考有关。
当人在深思问题时,躯体处在一种高度放松状态。
故在焦虑治疗中做α波增强训练,增加α波在脑电中比例,可以改善焦虑症状。
康复中心的康复护理技术:介绍康复护理的最新技术

康复中心的康复护理技术:介绍康复护理的最新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康复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康复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需要康复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护理和康复服务。
本文将介绍康复护理的最新技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康复护理领域的发展方向。
一、虚拟现实(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患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各种康复活动中,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比如,运动康复中,患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行步态训练或平衡训练,模拟真实情境,加速康复进程。
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用于恢复认知能力的康复,比如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技能。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康复护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参与度和康复效果。
二、智能助行设备智能助行设备是近年来康复护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
通过结合传感器、机械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助行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比如,智能助行器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患者的动作意图,自动调整步态,提供合适的助力,减轻患者的负担。
同时,智能助行设备还可记录患者的步态数据,为康复师提供参考,实现个性化康复计划。
智能助行设备的应用使得患者更方便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效果。
三、神经反馈技术神经反馈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和分析人体神经系统信号,将信息反馈给患者的康复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神经肌肉再教育,并且患者可以通过观察自身的神经反馈信号,主动调整运动方式和力度。
神经反馈技术在神经康复、运动康复以及语言和听觉康复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神经反馈技术,患者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康复训练的过程和效果,提高康复效果。
四、生物反馈技术生物反馈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显示和分析人体生理参数的变化,帮助患者自我调节和改善生理功能的技术。
生物反馈技术可以监测患者的生物信号,比如心率、血压、肌肉张力等,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患者或康复师。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作者:刘云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2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 2021年12月医院进行产后恢复的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组间年龄、孕周、身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36,给予常规盆底肌锻炼)和观察组(n=36,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性功能评分和盆底功能疾病发生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Ⅴ级比例为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性欲望、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等性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总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使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张力和性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能减少盆底肌相关疾病的出现,可以作为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案。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产妇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5--03产妇由于胎儿的不断增大,子宫承受的重量也不断增加,再加上分娩时产道扩张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盆底肌肉损伤和盆底功能障碍[1]。
这类疾病会使产妇产后出现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和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严重影响到产妇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
因此,产后加强产妇的盆底肌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探究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2月- 2021年12月医院进行产后恢复的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组间年龄、孕周、身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
生物刺激反馈技术PPT课件

精选ppt
34
结合临床评估
• 盆底松弛
– 尿便失禁、直肠脱垂、产后康复、性交困难等
• 盆底失弛缓
– 便秘、尿频或等待、盆底痛等
• 盆底感觉高敏
– 肠易激、盆底不适、性交痛等
治疗1
治疗前 治疗2
南京市中医院的结果
From June 2008 to June 2013, 1,560 patients in Nanjing PFC database, including chronic constipation ,Functional anal rectal pain , fecal incontinence , urinary incontinence etc.
精选ppt
4
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目的
• 盆底肌自主收缩和放松 • 恢复阴道、尿道、直肠感觉功能 • 恢复盆底肌收缩协调性
•调节和训练大脑 控制盆底肌活动 及生理活动的技 术
盆底康复的常用物理治疗方法
电刺激:
根据组织器官的电生理特性,通过皮肤电极、腔内电极、针式电极等予以 脉冲电流达到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等目的。
精选ppt
6
盆底肌肉类型
I 型肌纤维: 等位收缩, 维持时间长且连续 , 不易疲劳。
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70%
耻尾肌90%
髂尾肌, 坐尾肌68%
II型肌纤维: 等张收缩, 快速且简捷, 易疲 劳。
IIA (快收缩氧化酵解型)
IIB (快收缩酵解型)
—浅表肌
精选ppt
7
盆底肌电生理特性
I型肌:
– 出口梗阻性便秘
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HEILONGJIANG MEDICIAE AND PHARMACY Jun.9019,Vol.47No.3-983•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①何健蔚,梁玉甜,伍丽霞(广12Z禺区第六人h*+(南村医+)妇产科,广东广l511444)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417-07~2418-0)在我院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
结果:研究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盆底肌力II级、III级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IV级、V级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痔疮等不良状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治疗过程当中,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应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应用中图分类号:R714.9;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608-0104(2419)03-0737-07目前,女性人群中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妊娠和分娩引起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妊娠的过程中,胎儿在子宫中逐渐增大,盆底肌肉的压力进行性增加,同时肌张力减退,在分娩过程中耻骨联合被撑开,引起盆底肌肉过度牵拉、部分肌纤维断裂,导致盆底组织功能变弱、盆腔器官异位,从而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壁膨出、痔疮等,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产妇盆底损伤仅依赖自身恢复是难以修复的,产后应尽早开展对盆底功能康复的训练,以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功能发生率和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我院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过程当中,使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生物反馈治疗仪在康复中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的应用范围
神经康复:用于 治疗脑卒中、脑 外伤等神经系统 疾病引起的瘫痪、 肌肉萎缩等症状
精神心理康复: 用于治疗焦虑症、 抑郁症、失眠等 精神心理疾病
疼痛康复:用于 治疗慢性疼痛、 颈肩腰腿痛等疼 痛性疾病
儿童康复:用于 治疗孤独症、多 动症、语言障碍 等儿童发育行为 疾病
生物反馈治疗仪在康复中 的应用
章节副标题
生物反馈治疗仪的原理
章节副标题
生物反馈技术的定义
生物反馈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将人体内部生理机能的变化情况通过视觉、 听觉等方式反映出来,使个体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生理机能的技术。
生物反馈技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 力和焦虑等情绪问题,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心理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仪 在康复中可以用 于心理治疗,通 过调节患者的情 绪和心理状态, 改善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
生物反馈治疗仪 可以帮助患者了 解自己的心理状 态,通过自我调 节和认知行为疗 法等手段,提高 心理自我调节能
力。
生物反馈治疗仪 还可以结合其他 心理治疗方法, 如放松训练、正 念疗法等,提高 治疗效果,促进
与传统康复方法 相比,生物反馈 治疗仪在运动康 复中具有更高的 疗效和安全性。
生物反馈治疗仪的优势与 局限性
章节副标题
优势
实时监测:生物反馈治疗仪可以实时监测 患者的生理参数,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 依据。
安全性高:生物反馈治疗仪采用非侵入式 监测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或副作用。
操作简便:生物反馈治疗仪操作简单,易 于掌握,适合在家庭和康复机构中使用。
心理治疗的实际案例
患者情况:一位 中年女性,患有 焦虑症和抑郁症
生物反馈性电刺激助力训练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功能电刺激:
1、几个关键的参数
频率: ➢ 20Hz以下可产生间断收缩 ➢ 30(40) Hz或以上可产生强直性收缩,助力训练中一般
选择35Hz
脉宽: ➢ 100μs 以下,感觉水平的刺激 ➢ 100~600μs,运动水平的刺激, 助力训练中选择
强度: 0-50mA (按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的行业标准) 0-100mA (按肌电电生理的标准)
通断比: (ON/OFF) 刺激时间:休息时间
(要充分考虑肌肉疲劳问题与肌肉收缩力的大小影响) 波升与波降: (上升时间与下降时间)
手动触发器
电刺激与兴奋
电刺激与助力
➢ 刺激可以泛指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任何改变;亦即各种能量形式的 理化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对细胞构成刺激。 ➢实验证明,由大脑皮层发出的主动控制指令,同样影响各相关细胞或 组织的兴奋过程。 ➢利用功能电刺激助力,就是将这两种影响进行叠加,共同完成的过程:
2、 步行障碍
为改善步行能力,特别建议加大下肢的起立---坐下训练和步行训练; 对偏瘫伴足内翻患者,建议穿着短下肢矫形器;使用肌电和关节的生 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步行;脑卒中伴有足下垂者,建议使用功能性 电刺激。
脑卒中主要障碍和问题点
3、上肢功能康复
建议实行反复练习的康复项目,并促进瘫痪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对中等瘫痪程度的肌肉,特别是为了增强背曲肌力,推荐使用功能电 刺激。
➢通过一个外触发按钮,对试图主动训练的主动肌完成触发功能电刺激 的输出,辅助患者完成功能位的建立。
➢ 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由触发柄人工操作而定(ON/OFF 两个状态) ➢ 什么时刻需要触发,由触发柄人工操作决定。一般情况是患者作出最
大努力而无法正常完成功能位时,才触发 ➢ 触发过程可应鼓励患者用健侧自主控制(可激活更多的运动功能),
康复医学讲义:第四章 康复治疗技术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1.概述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BFT)是一种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身体功能变化,转变为可以被人感觉到的讯息,再让患者根据这种讯号学会控制其自身的不随意活动的方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心理生理自我调节技术。
生物反馈疗法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病人应主动参与治疗,医生应兼具心理学知识,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2.作用机制人体内的皮肤温度、肌电活动、脑电活动、血压、心率、胃肠蠕动等,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一般很难感知和控制。
生物反馈就是在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来学会控制内脏或其他方面的非随意功能。
生物反馈使人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生理状况以及如何通过心理活动对它产生影响,通过塑造、强化、条件反射等学习原则,对过强或过弱的生理病理状态进行矫正。
利用生物反馈仪进行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对机体内部的自我感知能力,达到由意识控制内环境、调节机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生物反馈仪实际是学习和训练的工具,不是一个单纯的治疗仪。
3.常用方法简介(1)肌电生物反馈将所采得的肌电信号,经放大、滤波、双向整流、积分,用积分电压驱动声、光、电、数码等显示器,由于积分电压与肌紧张成正比关系,故能借此直接观察肌紧张与松驰的程度。
临床广泛用于放松训练,肌张力增高或下降的训练,使肌张力趋于正常。
(2)手指温度生物反馈手指温度反映外周血管的功能状态,在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管血流减少,手指温度降低;精神情绪稳定时手指温度升高。
将温度传感器置于示指或中指指腹,用数字显示温度值,或用一排红、黄、绿三色彩灯显示温度变化,还可辅以音响指示温度的相对变化,通过训练,逐步达到随意调节手指温度而达到抗应激。
(3)血压生物反馈主要通过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抗应激的能力达到降压作用。
训练时,患者可以观察到血压的动态变化,通过主观努力,练习掌握自我调节血压。
适用于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早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
介
BFE及IREP项目 生物反馈的基本概念 生物反馈与中医康复
生物反馈的临床应用
中医康复
中医康复学
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指导,运用
中药、针灸、按摩、熏洗外治、导引、功法等传统中医康复 方法,幵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的PT、OT、ST等治
疗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而新兴的中
BIOFEEDBACK FOUNDATION OF EUROPE
The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生物反馈在康复中的应用
杨瑞嘉 BFE中国区首席代表
简
介
BFE及IREP项目 生物反馈的基本概念 生物反馈与中医康复 生物反馈的临床应用
欧洲生物反馈协会
The Biofeedback Foundation of Europe
生物反馈的临床应用
生物反馈基本概念
生物反馈
“使用某一装置(通常是电子类)采集患者体内正常戒异常的生理
事件, 加工形成视觉戒听觉信号,以教会患者控制这些非随意的戒 丌易觉察的过程。”
-- Basmajian
BIOFEEDBACK FEDERATION OF EUROPE Supporting Education & Research
Relaxation 放松训练
Stress 应激管理
Performance 工作表现
Rehabilitation 康复
国内研究团队
Pelvic Floor Team Dysphagia Team
Howard I. Glazer Ph.D., Cornell University U.S.A.
Shuqing Ding M.D. Ph.D.,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丁曙晴 南京市中医院
肌电生物反馈的应用
评估
监测肌电信号
SEMG monitoring during muscles streching (Neblett et al., 2003)
治疗
触发肌电刺激
EMG triggered muscle stimulation BIOFEEDBACK FEDERATION OF EUROPE Supporting Education & Research
--异常运动模式 --平衡协调功能障碍 感觉障碍 高级脑功能障碍 痉挛让步于运劢
BIOFEEDBACK FEDERATION OF EUROPE Supporting Education & Research
低频电刺激疗法
优点:
-加强无力肌肉 -抑制痉挛肌肉
缺点:
-缺乏主动参不 -缺少对脑功能重组的刺激
医二级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与科建设
成立了中医康复重点与科协作组;
全国27家中医院校中有19所中医院校开设中
医康复相关与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 重点学科 BIOFEEDBACK FEDERATION OF EUROPE Supporting Education & Research
Catriona Steele Ph.D., CCCSLP Toronto University Canada 多伦多大学
Zulin Dou M.D. Ph.D.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窦祖林 中山三院
简
介
BFE及IREP项目
生物反馈的基本概念 生物反馈与中医康复
ADHD Assessment 儿童多动症评估 ADHD Training 儿童多动症治疗 Alpha-Theta Training EMDR Evoked & Slow Cortical Potentials
Artists & Athletes 艺术家和运动员 Autism 自闭症 Emotion 情感 Headaches 头痛 Hypertension 低血压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Executive Stress
Hemoencephalography Health & Performance Integrated Neurofeedback Pro-Golf
外伤后应激紊乱
Sophrology Stress 应激 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
生物反馈与运劢功能改善
运劢功能康复
肌肉放松
肌力增强 耐力
协调性
精准性
陆建霞等.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c. 2011, Vol. 26, No.12. 田洋等. 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研究迚展. 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5月第17卷第5期.
BIOFEEDBACK FEDERATION OF EUROPE Supporting Education & Research
生物反馈与吞咽困难
吞咽过程的关键:
感觉
肌力
稳定性 协调性
(舌肌、舌骨上下肌群、环杓肌、环咽肌)
BIOFEEDBACK FEDERATION OF EUROPE Supporting Education & Research
Setting Up for Clinical Success
Specialized Application Scripts TLC Assessment Z-Score Training
国际研究
Gastro-Intestinal & Urogenital 消化科&泌尿科 General Health 一般健康 Workplace Health 职业健康 Physical Health 生理健康 Mental Health 精神卫生 Chronic Pain 慢性疼痛
生物反馈基本原理
患者
采集患者生理信号至反馈 系统 医生从反馈系统获得反馈 信号
医生
以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反馈 给患者
医生调节系统不阈值,调 整治疗方案
反馈系统
病人报告自我的感受
医生强化病人正常的生理变化 BIOFEEDBACK FEDERATION OF EUROPE Supporting Education & Research
神经肌肉电刺激
优点:
可以提高感觉 可以提高肌力
缺点:
无法恢复协调性 无法训练稳定性 无法恢复中枢的控制 评估治疗没有标准
BIOFEEDBACK FEDERATION OF EUROPE Supporting Education & Research
生物反馈疗法与吞咽困难
NEUROFEEDBACK 神经反馈
BIOFEEDBACK 生物反馈
Aquatic Biofeedback 水下反馈 Chronic Pain慢性痛痛 Continence 控制 Dysphagia吞咽困难 Ergonomics人体工程学 Gastro-Intestinal Pain胃肠疼痛 Low Back Pain下腰痛 SEMG Assessment Techniques
表面肌电评估技术
SEMG Assessment Protocols 表面肌电评估方案 SEMG Methods表面肌电方法 Shoulder Impingement 肩胛下嵌挤症候群 Sports & Performance TMD Urogenital Pain泌尿生殖器疼痛
【1】王庆锁等.低频电刺激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方面的应用.中国伤残医学 2012 年20 卷第1 期. 【2】谢财忠等.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理 论不实践2007 年第13 卷第2 期. 【3】吴琼等.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迚展. 中国康复理论不实践 2010年2月第16卷第2期.
吞咽过程中相关肌肉实时收缩的肌电波形
无创的检测方法
吞咽障碍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吞咽障碍的早期筛查
电极贴放位置
穆景颂,倪朝民.吞咽不吞咽障碍的表面肌电分析.神经损伤不功能重建·2009 年9 月·第4 卷·第5 期. Michael Vaiman and Ephraim Eviatar.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as a screening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dysphagia and odynophagia. Head & Face Medicine 2009, 5:9. Jin-Woo Park et al. Effortful Swallowing Training Coupl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Hyoid Elevation During Swallowing. Dysphagia (2009) 24:296–301.
生物反馈与运劢功能改善
运劢功能评估
【1】窦祖林等. 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运动协调性的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中华物理医学不康 复杂志. 2009年7月第31卷第7期. 【2】王健等.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在被动、助力和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表面肌电信号特征 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不实践2009年4月第15卷第4期.
中医康复科室的发展和建设要求
设备设施:
应不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中药 浸浴设备、熏蒸设备、低频治疗仪、电针治疗仪、微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