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传输中目标红外辐射可视化分析与计算

合集下载

大气传输中舰船红外辐射分布的计算方法

大气传输中舰船红外辐射分布的计算方法
维普资讯

论文与报 告 ・
《 术导弹控制技 术 》 战
20 年 N . 总 5 期 ) 07 o1( 6
大气传输 中舰 船红外辐射 分布 的计算方法
李炳荣 平殿 发 韩建立 海军航 空工程 学院电子信 息工程 系, 山东烟 台 24 0 60 1
上 的辐 射 、物 体 的吸 收率和 反 射率 、物 体 的热传 导性 和加 热 能力及 热 惯性 、周 围条件 等 。运 动物 体 的速 度 对对 流冷 却 率也有 着 较大 的影 响 。物 体 的 内部 结 构 和 它 所 包 含 的热 源 决 定 了物 体 的表
1 舰船红外辐射 的计算方法
式 中,M一 物 体 的辐 射 出射度 ;

物 体 的发 射 率 ;

斯 蒂芬一 尔兹 曼 常数 ; 玻
Hale Waihona Puke 计 算舰 船 的红 外辐 射 时 ,需 综合 考虑 物体 与 环 境及 物体 各部 分 之 间的各 种传 热过 程 。为计 算
T —物 体表 面 的绝对 温度 。 实 际上 ,红 外辐 射 是与周 围环境 有关 的 ,特 别 是与 要确 定 的观察 背景 有 关 。 影 响 物 体 表 面 温 度 的 因素 包 括 入 射 到 物 体
Ab t c : h R a i t n o hp i cu e o h a p t u h a e fr d a i n a d e v r n n a i t n sr t T e I r d a i fa s i ld sb t s e s s c s s l a it n n io me t d a i . a o n c - o r o T e e a e ma y f c o si h a it n a d t e c c l t n i v r o l x Be r e c i g t e d t t r h r r n a t r n t e r d a i , o n a u ai s e y c mp e .  ̄ e r a h n e e o , h l o h c h r l b o re o n miso n amo p e e I t e e wi e a c u s ft e ta s s i n i t s h r . t wi e a tn ae y te arS a s r i g a d l h r l b t u td b i’ b o b n l e h n d s e sn . h it b t n o e I r d a i n fo a s i a e c c lt d b o s u t g a q a o f ip r i g T e d sr u o ft R a i t r m h p C b a u a e y c n t c i e u t n o i i h o n l r n n i h a a a c n sa l t t .T e at n a o f t e ar c n b o g ta q i a e tc a g f t s e tb n e i tbe s e h t u t n o i a e t u h s a e uv n h l a e i h h n l n e o a — r n

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研究

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研究

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研究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是气象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大气中红外波长下能量的传输与辐射状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加精准地预测天气变化及相关气候现象,这也是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下面本文将围绕“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研究”这一主题,分别从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和实测观测等角度进行论述,并讨论其意义和应用。

一、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理论模型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理论模型是基于辐射传输理论及大气物理学对大气热平衡状态的理解而建立的。

这个模型从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和气象学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大气分子和云雾等因素对热辐射的吸收、散射和散热作用,建立起大气红外辐射传输的一系列微分方程式,进而得到大气中辐射通量密度的垂直分布以及各层中辐射场的温度分布。

这个理论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测大气热平衡状态的变化,如预测地表温度、云雾浓度、大气湿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出大气的热传输情况和红外辐射状况,为气象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这个理论模型还有利于研究地球大气的能量平衡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大气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快速准确地计算大气的红外辐射能量传输过程。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计算出大气中的热辐射通量密度变化情况,可以更精细地掌握大气的热状态和辐射场的变化,进而对空气质量及气象预报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构建数值模拟需要合理设置模拟网格、参考坐标系、边界条件等基本模型参数,如通过在大气模型中设置辐射源、辐射散热、计算大气层温度分布等,可以反演出大气热平衡状态的变化情况与辐射通量密度的变化规律。

此外,数值模拟方法还可以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比较、模型优化和预测改进,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使其在气象预测、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实测观测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实测观测是检验和优化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利用现代气象仪器和技术,对大气中红外波长下的辐射能量传输和吸收情况进行准确测量和分析。

天空大气背景红外辐射建模与计算

天空大气背景红外辐射建模与计算

天空大气背景红外辐射建模与计算方义强;樊祥;程正东;朱斌;邓潘;张发强【摘要】研究天空大气背景的辐射对空中目标的探测非常重要,为此对大气辐射亮度的计算进行了建模与计算,通过对大气分层的方法得到了天空辐射亮度的计算公式,然后结合公式对吸收和散射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于吸收主要考虑了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吸收,而散射主要讨论了气溶胶的散射,最后通过典型数据对大气吸收、散射、透过率、光谱辐射亮度、辐射亮度等进行了计算,与MODTRAN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天空红外辐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For aerial target detection,it is high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radiance of sky background.The model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radiance of sky are set up.The calculating formula is established by layered bined with the formula,the calculating of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is discussed in detail.The absorption of vapor,carbon dioxide,ozone and the scattering of aerosol are mainly considered.At last,the absorption,the scattering,the transmission,the spectral radiance and the radiance of sky are calculated by typical data,furthermore,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MODTRAN.And the features of the sky infrared radiation are analyzed.【期刊名称】《激光与红外》【年(卷),期】2013(043)008【总页数】7页(P896-902)【关键词】大气红外辐射;天空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红外告警【作者】方义强;樊祥;程正东;朱斌;邓潘;张发强【作者单位】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0121 引言地基或舰载红外告警系统在现代战场防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在中远距离上探测和发现空中来袭目标。

大气程辐射计算算法

大气程辐射计算算法

大气程辐射计算算法
大气辐射计算是用于估算大气中太阳辐射和热辐射的传输和吸收过程的算法。

以下是常用的大气辐射计算算法之一:
1. 瑞利散射:瑞利散射是由大气中气体分子引起的散射现象,主要影响短波(可见光)范围内的太阳辐射。

该算法基于瑞利散射的物理原理,使用气体分子浓度和波长等参数来计算散射系数。

2. 米氏散射:米氏散射是由大气中悬浮颗粒(如灰尘、烟雾等)引起的散射现象,主要影响长波(红外)范围内的热辐射。

该算法基于悬浮颗粒的浓度和粒径等参数来计算散射系数。

3. 吸收模型: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等气体对太阳辐射和热辐射具有吸收作用。

吸收模型通过考虑不同气体的浓度和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特性,计算各气体对辐射的吸收系数。

4. 辐射传输方程:辐射传输方程是描述辐射在大气中传输过程的数学方程。

它综合考虑了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吸收等因素,并通过积分或离散方法求解得到辐射强度在不同高度和波长上的分布。

这些算法通常以数值方法实现,在计算大气辐射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大气组成、温度、湿度、云量等。

具体的算法选择和实现会因应用领域和精度要求而有所差异。

1。

大气层外弹道式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两种计算方法对比

大气层外弹道式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两种计算方法对比

大气层外弹道式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两种计算方法对比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大气层外弹道式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两种计算方法对比作者:韩玉阁,张振华,宣益民,HAN Yu-ge,ZHANG Zhen-hua, XUAN Yi-min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刊名:红外技术英文刊名:INFRARED TECHNOLOGY年,卷(期):2010,32(9)参考文献(8条)1.朱文勇;姚连兴国外红外理论建模内容和方法概述 1998(06)2.杨华;宣益民;李强大气层外弹道式目标红外辐射分布研究[期刊论文]-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5(02)3.靳友林中段弹道导弹及诱饵红外目标特性研究 20044.闵桂荣航天器热控制 19985.沈国土;蔡继光;杨宝成空中辐射环境理论建模初探[期刊论文]-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6(sup)6.宣益民;韩玉阁地面目标与背景红外特征 20047.Bush K.A;Louis Smith G;Lee Ⅲ R.B;Young D.F The Earth radiation budget experiment(ERBE)15-year data set 20038.Nestler S 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properties for estimat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of ballistic missiles 199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方艺忠.赵育善大气层外拦截器攻击目标末制导仿真[会议论文]-20062.赵玉清.孙继银.陈珊.徐宏波.胡寅.ZHAO Yu-qing.SUN Ji-yin.CHEN Shan.XU Hong-bo.HU Yin圆柱形物体红外辐射温度场的简化算法研究[期刊论文]-红外2010,31(10)3.杨华.宣益民.李强.YANG Hua.XUAN Yi-min.LI Qiang大气层外弹道式目标红外辐射分布研究[期刊论文]-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34(2)4.张志勇.卢焕章.常青.ZHANG Zhi-yong.LU Huan-zhang.CHANG Qing空间目标表面温度场分布模型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2010,27(6)5.杨明.吴晓迪.尤军.YANG Ming.WU Xiao-di.You Jun空间多层隔热组件表面红外辐射分析[期刊论文]-红外2009,30(5)6.侯峙云.周桂耀.侯蓝田红外辐射与物质的热作用[期刊论文]-红外技术2002,24(5)7.张志勇.卢焕章.郭天天.肖山竹.ZHANG Zhi-yong.LU Huan-zhang.GUO Tian-tian.Xiao Shan-zhu实时数字场景仿真系统研究与实现[期刊论文]-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27(4)8.吴晓迪.凌永顺.吕相银.杨华.黄超超.WU Xiao-di.LING Yong-shun.L(U) Xiang-yin.YANG Hua.HUANG Chao-chao空间气球的红外特性分析[期刊论文]-光电工程2009,36(12)9.《红外技术》征稿启事[期刊论文]-红外技术2010,32(12)10.何超.吕绪良.王永杰.潘家亮.高小敏.HE Chao.LV Xu-liang.WANG Yong-jie.PAN Jia-liang.GAO Xiao-min低发射率涂层对目标温度影响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红外技术2010,32(2) 引用本文格式:韩玉阁.张振华.宣益民.HAN Yu-ge.ZHANG Zhen-hua.XUAN Yi-min大气层外弹道式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两种计算方法对比[期刊论文]-红外技术 2010(9)。

不同海拔地区红外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和测量

不同海拔地区红外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和测量

不同海拔地区红外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和测量引言红外大气透过率是指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所遇到的吸收与散射衰减程度。

不同海拔地区的红外大气透过率存在差异,这对于红外辐射探测和应用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海拔地区红外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一、红外大气透过率的计算方法1.辐射传输模型辐射传输模型是计算红外大气透过率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模型基于大气的物理光学特性和理论,并考虑了大气中的吸收、散射和辐射传输等过程。

常用的辐射传输模型有MONO,LOWTRAN,MODTRAN等。

2.大气透过率计算公式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可以利用以下公式:TIR = Itransmitted / Iincident其中,TIR为红外大气透过率,Itransmitted为大气中传输到地面的红外辐射强度, Iincident为地面向上辐射的红外辐射强度。

大气透过率还可以通过光学厚度(Optical Depth)来计算:TIR=e^(-τ)其中,τ为光学厚度,可通过测量或计算大气中的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得到。

二、红外大气透过率的测量方法1.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法是一种测量大气中吸收和散射的方法,可用于计算红外大气透过率。

该方法利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大气传输后,通过检测激光的散射和吸收来计算透过率。

拉曼光谱法具有高精度和较广的适用范围,但设备价格较高。

2.太阳辐射法太阳辐射法是一种测量大气吸收的方法,通过测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传输后的减弱程度来计算透过率。

该方法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接收器,测量太阳辐射入射和出射的强度,再根据大气吸收的程度计算透过率。

3.探空仪测量法探空仪测量法是利用航空器或地面站点上的探空仪测量大气参数来计算透过率的方法。

通过探空仪获得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结合事先建立的大气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出大气透过率。

4.红外辐射传输模型利用已有的红外辐射传输模型,可以通过输入大气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强等),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不同波段下的红外大气透过率。

红外辐射计算中目标区域标示及面积计算的研究

红外辐射计算中目标区域标示及面积计算的研究
文章编号: 17—7521)4 020 6288(000— 3—5 0
红 外 辐 射 计 算 中 目标 区 域 标 白云塔
(10 队 9 分 队,河 北 秦 皇 岛 060) 944部 3 60 1
摘 要 : 在红外辐射计 算 中,目标 区域 的选择、标 示及 面积计 算是进行 定量处理 的前提
区域 的实现过 程。
标区域的选 择方法 有很多 , 但是手 动选 择 目标 区
域是一种较为灵活 也较为准确 的方式 为此 , 我 们在开 发用 于红外 辐射 计算 的定 量处 理软 件 的 过程 中,设置 了点 、线 、矩形 、圆形、椭 圆形 、
收 稿 日期 : 091—4 20~11 作 者 简介 :叶 宗 民 ( 8一 ,男 ,江 苏 溧水 人 ,助 理 工程 师,硕 士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光 电对 抗 与 红 外 目标 特 性研 12 9 ) 究 。 E ma : Mi.e oma . r — i Z nY @ht iCn l lO IF A E M N HY / O .1 N .,A R2 1 N R R D( O T L )V L3 , o4 P 0 0
Y o gmi H i -e B I u — EZ n - n EYn j , A nt , gi Y a
(h eat n f 10 ntQ n un d o 060, hn T e 3D p r 9 met 44U i ih ag a 60 1 C ia o9 ,
A bs r t I h o p t t n o f a e a i to ,t e c o sn , a k n n a c a i n o a g t t ac : n t e c m u a i fi r r d r d a i n h h o i g m r i g a d c lul to fa t r e o n a e r r r q iie t h u n ia i e p o e sn .S v r lme h d o h o i g a t r e r a s c s r a a e p e e u st o t e q a tt tv r c s i g e e a t o s f r c o s n a g t a e , u h a d t l e r c a g e ic l rt , l p e a d co e l g n, r r s n e .Th a c l to n a k n f o , i , e t n l,cr u a i el s n l s d poy o a e p e e t d n y i e c lu a i n a d m r i g o t et r e r a h o e y u i g t e a o e m e h d r i e h a g ta e sc o s d b s n h b v t o s a eg v n.I a tc l r t e co e o y o e h d n p riua , h ls d p lg n m t o wh c sm o t c mp e nd po u a s d s rbe n d t i. ih i s o lx a p lri ec i d i e al

利用大气修正因子提高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精度

利用大气修正因子提高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精度

利用大气修正因子提高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精度郭立红;郭汉洲;杨词银;李宁【摘要】提出了利用大气修正因子修正大气透过率来提高测量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精度的方法.建立了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模型,给出了基于大气修正因子的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方法.该方法将短距离大气透过率实测结果和MODT-RAN模拟计算的大气透过率之比定义为基础大气修正因子,然后依据长距离与短距离的不同数量关系得到增强大气修正因子,最后利用该因子对MODTRAN计算的长距离大气透过率进行修正并进行目标的辐射反演,从而获得目标辐射特性.对中波红外摄像机进行了定标,利用中波红外摄像机和面源黑体开展了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大气修正因子修正大气透过率的目标辐射测量方法得到的目标辐射特性测量精度在8%左右,高于传统的利用MODTRAN计算方法得到的20%的测量精度.得到的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较传统方法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目标辐射特性测量精度.【期刊名称】《光学精密工程》【年(卷),期】2016(024)008【总页数】7页(P1871-1877)【关键词】大气修正因子;大气透过率;红外摄像机;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测量精度【作者】郭立红;郭汉洲;杨词银;李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32.2;TN215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可以提供目标辐射温度、辐射亮度、辐射强度和辐射谱特征等重要参数,从而为设备的目标探测与识别能力分析提供依据,所以是设计、论证、武器系统研制的重要环节[1]。

无论是敌方目标的红外侦查和跟踪制导,还是我方目标的红外隐身和仿真,都需要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作为依据[2],因此,测量和研究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是一项既基础又重要的工作[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探测器所接收到的辐射亮度为 LD (考虑大气影响) ,二者关系 为: LD L a Ba (11) 由上式可求出经过大气传输后最终到达探测器的辐射亮度。 对于求解经过大气传输的辐 射强度与辐射亮度求解过程相近, 而对于经过大气传输的光谱辐射强度的求解只需将对应波 长的 a ( ) 和 ba ( ) 代入即可。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本文以 3 m 5 m 波段为例对图 1 所示的尖锥进行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分析。设定尖锥表 面温度为 600k、辐射系数为 0.35,尖锥侧滚角 30°;大气模式为 1976 标准大气,大气溶胶 在对流层为地面能见度 23km 的农村气溶胶模式、平流层为背景平流层气溶胶,垂直高度为 1km ,斜程为 50km ,天顶角为 10°。
对于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 首要涉及目标自身红外辐射的求解, 依据红外辐射理论 中的普朗克定律求解出每一像素的辐射出射度为:
M i ' M i
C1 (eCLeabharlann / T -1)52 i
(1)
[1]
其中, ——目标表面材料的发射率, M i ——目标表面为黑体时的辐射出射度 。 在已知目标表面温度场分布和发射率的情况下, 代入上式可以求出目标每一像素的光谱 辐射出射度,再利用朗伯特定律求解出每一像素的光谱辐射亮度 Li ( ) 。 目标的辐射亮度( L )为:
2
1
和总大气辐射为: ( 7) (8)
a
2 1
2 1
1
a ( ) d
Ba ba ( )d
将积分形式变为求和形式,则
a
n 1 d 1 [ ( a (1 ) a (2 )) a (1 i d )] 2 i 1
[7]
Y轴
190mm
X轴
Z轴
700mm
图 1 尖锥模型示意图 图 2 3 m 5 m 大气透过率 Fig.1 Geometric Model Fig.2 3 m 5 m Transmittance of atmosphere 图 2 和图 3 为用 LOWTRAN7 计算出的波段范围内的大气透过率以及大气背景辐射与波 长的关系曲线。利用(9)式和( 10)式可以计算出对应的平均大气透过率和总的大气辐射。 利用可视化红外辐射分析仿真系统计算目标红外辐射结果如图 4-6 所示:
[4-7]
式中, 、 和 A 由逐线计算和测量得到, C ( ) 为 LOWTRAN7 吸收系数 。 利用 LOWTRAN7 求出各波长对应的大气透过率 a (1 ) 、……、 a (2 ) 及大气辐射
ba (1 ) 、……、 ba (2 ) ,则平均大气透过率
[8-10]
大气传输中目标红外辐射可视化分析与计算
齐正云 方宁 王宝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 摘 要:在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分析中,大气辐射传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分析不 同气候条件下大气对目标红外辐射的影响, 在可视化红外辐射分析仿真系统中引入大气辐射 传输计算, 实现大气传输中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可视化计算。 空中目标可视化红外辐射分析仿 真系统利用图形处理器及红外辐射理论, 以像素为基本单元, 计算目标零视距红外辐射特性, 再通过 LOWTRAN7 给出大气背景辐射、大气透过率对每个像素辐射特性进行修正,最后,叠 加有贡献的像素辐射值从而得到空中目标的红外辐射。 关 键 词:红外辐射 大气透过率 大气程辐射 中图分类号:V474.2;O434.3 文献标志码:A
(9) (10)
Ba ba (1 i d ) d
i 0
n
式中, 2 1 ; d 为光谱间隔,即求和间隔; n / d 应为正整数。将数据代入(9) 式及(10)式,可以求出平均透过率 a 及波段内总的大气程辐射 Ba 。 通常未考虑大气影响的目标自身红外辐射亮度称为零视距辐射亮度( L ) ,而经过大气
图 5 零视距亮度分布图 Fig.5 Infrared image of target
图 6 考虑大气影响亮度分布图 Fig.6 Infrared image transferred in atmosphere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可知, 对目标的光谱辐射量和辐射量在计入大气辐射传输后均有明显 变化。因此,在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过程中考虑大气衰减以及大气程辐射是必要的。 4 结束语 文中研究分析了大气辐射传输对目标红外辐射的影响, 将 LOWTRAN7 引入仿真分析系 统实现目标辐射经过大气辐射传输后的计算以及计算过程的实时可视化显示。 给出一种可视 化的目标红外辐射经过大气传输的计算方法, 为工程人员提供了一种更方便更实用的目标红 外特性计算开发平台。 参考文献
图 3 3 m 5 m 大气辐射 图 4 光谱辐射强度对比曲线 Fig.3 3 m 5 m Atmosphere radiation Fig.4 Spectral radiance intensity curve 图 4 为波段内光谱辐射强度对比曲线, 由于不同波长的大气透过率及大气辐射不同, 对 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差别很大, 对于透过率较小的波段经过大气辐射传输后计算结果差异较 大,所以,对于光谱辐射量的计算大气辐射传输的影响不可忽视。 图 5 和图 6 中采 用相 同的量 化基 准来 显示 目标的 辐射 亮度 计算 结果( 单 位为: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判断出目标的辐射亮度计算结果的变化,经大气辐射 W m2 sr 1 m1 ) 传输目标的辐射亮度减小, 所以, 对于目标总的辐射的计算大气辐射传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 视的。
[1] 王建才,高聚忠,白修宇. 红外制导系统大气衰减影响分析[J].红外 2006 年,第 27 卷第 9 期,9-12 Wang Jiancai, Gao Juzhong, Bai Xiuyu.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Atmosphere Attenuation on Infrared Guidance System.2007,volume 27,9-12. [2] Eric Le Narard Nicole Depradeux, Generation of realistic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es[C].SPIE, 1992,1687. [3] Pieter A.Jacobs,,Wu Wenjian, Hu Biru, Man yahui. Thermal Infrared Characterization of Ground Targets and Backgrounds[M]. Beijing: The defense industry publishing company[M]. 2004: 6-12. [4] 夏文佳,空中目标红外辐射仿真研究[J]. 电子测量技术.2007 年 12 月, 37-40. Xia Wenjia. Simulat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of air targe[J].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2007, 37-40 [5] Zhang Ying, Yu Hong, Zhang Jintao, “Infrared target radiation calculation and simulation scene generation ,” System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2008. ICSC 2008. Asia Simulation Conference -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10-12 Oct. 2008 Page(s):1459 – 1463 [6] J.C.Write. Accuracy of LOWTRAN7 and MODTRAN in the 2.0-5.5μm region[J].Appl Optics,1994,33(9):1763-1771. [7] J.E.Selby et al, “ Lowtran 7: status, review, and impact for short-to-long wavelength infrared application,” AD-A230419,pp.3-13,1990. [8] F.X.Kneizys,E.P.S.Shettle,L.W.Abreu,G.P.Anderson,J.K.Chetwynd,W.O.Gallery,J.E.A.Selby, an-dS.A. Users Guide to LOWTRAN7[S].AFGL-TR-88-0177,1988. [9] 吴晗平. 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理论计算方法研究[J]. 光学精密工程.1998 年 8 月, 35-43. Wu HanPing. Research into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on Engineering of Transmittance of Infrared Radiation Through Atmosphere[J].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1998,35-43 [10] F.M.Chen, X.Y.Jin, Y.J.Liu, H.X.Yang, Z.M.Li, “ Engineering algorithm of the atmospheric attenuation in the infra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2007. WiCom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1-25 Sept. 2007 Page(s):984 -
a (1 ) exp(W AC A ())
径分布,并考虑了路径上温度和压力以及不同波段的影响。 s T P W ( s)( 0 ) ( ) ds T P 0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