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济南槐荫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模拟考试二.doc

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模拟考试二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未分类(共2题) 1. 完成句子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一词。
1.我们应该互相学习。
We shoul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ach other.2.他很忙,没有时间玩电脑游戏。
He is very busy, and 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o play computer games.3.他厌倦了城市生活,希望到农村居住。
H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 city life, and hopes to go to live in the country.4.我们国家许多人都在忙于为2008年奥运会做准备。
Many people in our .country are bus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 2008 Olympic Games.5.他没有嘲笑我们,而是鼓励我们坚持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aughing at us, he encouraged us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 ____________s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at?3. It cost me ninety yuan. (改写句子,句意不变)I ____________ninety yu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aitfo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 bus.6. Somebody told me that a school boy drew these beautiful pictures. (改为被动语态)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at these beautiful pictur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school boy.【答案】 1.Does, read2.Whose house is3. paid, for/spent, on4. where he would, her5. so, that, didn ’t catch6. was told, were drawn by难度:中等 知识点:阅读表达 二、阅读填空(共1题)1. 阅读对话及短文,用括号内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完整版)2017年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All 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th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
in 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
gs 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
in 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
thing at a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二) t注意事项: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5 页)为选择题,第
im Ⅱ卷(6—10 页)为各类题型。 e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2 分)
an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 分,每小题 3 分)
d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l A.主宰(zǎi)
in 一天吃两顿饭也豪不在意。
g D.朱詹好学不辍,他家里贫穷,饿了常吞纸来填肚子,冷了就抱着狗一起
are 睡觉,就是这样也不放弃学业。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6—17 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3)“梦回吹角连营”及以下三句,写想象之景,有喝酒吃肉、音乐声声的 和平景象,也有紧张的沙场点兵。( 〔A〕 〔B〕 )
go 第Ⅱ卷(共 108 分) o 四、古代诗文阅读(20 分)
d f (一)翻译文言句子(6 分) or 15.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ti 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
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 (2分)(2017·贵港) 古诗文默写①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②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刘禹锡《秋词》)③________,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④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⑤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著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⑥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的“________,________”让无形的情感有了重量。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2. (4分) (2020九上·盂县期末) 综合性学习成长是指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又更成熟的一个过程。
请积极参与“我成长・我快乐”主题活动,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解“成长”)图一图二(1)为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成”“长”二字的本源,第一小组展示了以上材料,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古人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汉字构成方式称为“六书”。
由图一中的“解说”可以看出“成”是一个________(汉字构成方式)字。
②图二“解说”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________”改为“________”。
成长的过程就是破茧为蝶,挣扎着摆脱所有的青涩和丑陋,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
成长是锁在抽屉里那本带锁的日记,记录了喜怒哀乐、苦辣酸甜,记录了青春的烦恼。
成长是无尽的阶梯,一步一步地攀登,回望来时路,会心一笑,转过头,面向前方,继续努力攀登。
成长是一次次的蜕变。
蜕变有痛苦,有血汗,有风险,有失败;但更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最终变得成熟与美丽。
(2)第二小组朗读上面段落,赢得了阵阵掌声。
请品读上面内容,找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 . 文中画线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青春的烦恼”“成熟与美丽”都是并列短语。
(完整版)2017年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二)注意事项: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5页)为选择题,第Ⅱ卷(6—10页)为各类题型。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主宰.(zǎi)秉.(bǐn)公浮想联翩.(piān)B.涸辙.(chè)颓.(tuí)唐寄人篱.(lí)下C.阔绰.(chuò)陨.(yǔn)落揠.(yà)苗助长D.叱.(chì)骂褴褛.(lǒu)潜滋.(zī)暗长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附合澎湃举止泰然坦荡如砥B.流连韶华顶礼膜拜千锤百练C.婆娑荒涎红装素裹纵横决荡D.秀颀休憩孤陋寡闻妙手偶得3.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砚贵有铭。
一方好砚,它集佳石、文学、雕刻、书法于一体,就是一件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再镌刻上贴切的铭文,就好比,身价倍增。
不仅使人读后深受启迪,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A.本身锦上添花而且 B.本身雪中送炭甚至C.原本锦上添花而且 D.原本雪中送炭甚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6.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济南市槐荫区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槐荫区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05.5)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积累与运用、文言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2分)1.按要求默写。
①.花近高楼伤客心,。
(杜甫《登楼》)(2分)②.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2分)③.中国古典诗歌很讲究意境与哲理的统一,往往用生动鲜明的形象寄寓抽象深刻的道理,使说理含而不露,意蕴丰厚。
如:(作者)笔下的:“,。
”(2分)2.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我市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以吸引天下游客。
请运用某种修辞手法拟一条广告语,向天下游客介绍我市。
(可以自选我市的某一旅游景点介绍,可以就我市整体特点介绍,也可以就自己所在地的特点介绍)(3分)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相信你这三年一定读了不少书。
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举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简要说出有关情节、人物性格,并说说这一人物对你的人生启示。
(3分)名著:《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名著:人物性格(相关情节)与人生启示:。
二、文言诗文阅读(18分)(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哪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5.试分析加点词好在哪里。
(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3分)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山东专版 济南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附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补写下面句子中相应的诗文名句。
①树树皆秋色,______。
(王绩《野望》)②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
(杜甫《登楼》)③______,枳花照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④潮平两岸阔,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⑤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⑦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8.0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龟.(jūn)裂洁癖.(pì)成吉思汗.(hán)通缉.(jí)令B. 提.(dī)防戏谑.(xuè)一哄.(hòng)而散横.(héng)行霸道C. 下载.(zǎi)倔.(juè)强汗流浃.(jiā)背锐不可当.(dāng)D. 吞噬.(shì)匍.(pū)匐悄.(qiāo)无声息呕.(ǒu)心沥血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祥和提纲势利眼长年累月变本加厉B. 喝彩苍桑白内障老生长谈发愤图强C. 坐镇插座影牒机金壁辉煌察言观色D. 渲泄蜜饯出洋相再接再厉中西合壁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建国初随丈夫回到江西老家,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B. 随着《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金秀贤不仅迅速成为韩国炙手可热....的男星,也成为中国众多女性观众心目中的男神.C. 作为基层民警,老李面对辖区内的邻里纠纷,总是不胜其烦....地做沟通调解工作,深受群众的爱戴.D. 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5.下列各项关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桑桑来到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把家里的碗柜改制成了一所鸽舍;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穿上棉衣棉裤等,这些情节把桑桑聪明好奇,敢想敢做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B. 曹操攻下了徐州,刘备只好来投靠袁绍,关羽保护着刘备家小,被曹军马包围,关羽答应降曹.张飞得知刘备在袁绍营中,立即护送刘备两个妻子离开曹营,途中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古城跟刘备会合,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情节C. 《老人与海》多次描写了马林鱼的巨大和鲨鱼的凶猛,是为了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有力的衬托了老渔夫刚毅的形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是要给打败的,你尽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硬骨头精神贯穿了《老人与海》故事的始终D.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6.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 模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doc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语文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题)评卷人得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D. 问今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17. 第④段中,竹子解决了一桩怎样的历史公案,请简要概括。
文章举这个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18. 文章第⑤段“至于竹竿的用途更是举不胜举”一句中,“举不胜举”能不能改成“很多”,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19. 作者说“竹子外形典雅,娇娜l君子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隆冬话竹》原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示例:竹子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两个句子各1分,概括正确,表达通顺即可。
15.示例:文章开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紫竹图”,写出竹子亭亭玉立,不畏霜雪的生命力,引出下文对“竹”的说明。
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概括内容1分,结构作用,即引出说明对象——竹1分,语言作用(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或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 A. 谁家玉笛暗飞声;B.示例:青梅竹马、胸有成竹、丝竹管弦、竹篱茅舍等。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每空1分,内容正确书写无误即可得分。
17.示例:概括事例:银雀山出土的西汉竹简,证实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不同的兵书。
作用:生动具体地说明了竹子对我国古代文化作出的卓越贡献。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第一问概括内容准确1分。
第二问“具体”或“增强说服力”1分,结合文本准确分析作用1分。
山东省济南市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含答案)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6)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7)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______。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喑.哑(yīn)黝.黑(yǒu)羁.绊(jī)忍俊不禁.(jìn)B. 吞噬.(shì)遒.劲(qiú)骊.歌(lì)水波粼.粼(lín)C. 玷.污(diàn)阔绰.(chuò)磐.石(pán)白驹过隙.(xī)D. 两栖.(qī)档.次(dàng)蹒.跚(pán)莘.莘学子(shē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劫难捅娄子拖泥带水变本加厉B. 偶而座右铭通宵达旦大惊小怪C. 蓬蒿三步曲人情练达格物致知D. 陨落记录片轻而易举自知之明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不少市民家里的水龙头坏了或者是马桶漏水,常常不以为然....,认为浪费不了多少B. 世界十大地质奇迹简直是巧夺天工....,令人终身难忘C. 这部推理小说情节抑扬顿挫....,充满悬念,让人很难猜到结局D. 小区的绿地内该种菜还是种花,居民莫衷一是....,物业很为难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教师节那天,记者来到市第一中学采访了许多李老师的先进事迹B. 大桥之所以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施工材料的质量太差C.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也是济南人的文化标记,更是这座城市闻名于世界的标志D. 昨晚大剧院里上演了小品、相声、快书和一些曲艺节目,座无虚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济南市槐荫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3个小题,全部答在答题卡相应区域,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
2.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答卷前务必将姓名、班级、座号、考号等填、涂准确。
4.请用2B铅笔做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做非选择题。
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脑髓.(suǐ)哺.育(bǔ)褒.义词(bāo)果实累.累(lěi)B.参与.(yǔ)奖惩.(chéng)节.骨眼儿(jiē)谆.谆教导(zhūn)C.解剖.(pōu)提.防(tí)三棱.柱(léng)锋芒毕露.(lù)D.愤懑.(mèn)佝偻.(lóu)创.可贴(chuāng)垂涎.三尺(xiá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
“累”应读“ léi ”B “与”应读“yù”。
C“提”应读“d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凛冽钓鱼竿沧海一栗沤心沥血B.脉搏金刚钻重峦叠嶂合辙押韵C.谛听大姆指因地制宜左右逢源D.松驰侯车室牵强附会不胫而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
A.“栗”改为“粟”,“沤”改为“呕”。
C.“姆”改为“拇”。
D.“驰”改为“弛”。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千佛山上每一尊佛像都雕刻得惟妙惟肖....,古代工匠们的技艺确实让人叹服。
C.为了让地铁早日贯通,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许多困难。
D.目前,智能手机销量逐年上升,普及程度让平板电脑相形见绌....。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运用。
A.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B.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
C.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借以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D.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因为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扫码开锁即骑,这是摩拜单车深受市民喜爱的原因。
B.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C.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D.李琳除了担任班长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之声”“英语角”栏目主持。
答案:C解析:A.句式杂糅将“因为”去掉B.有歧义D.搭配不当,“承担”改为“担任”。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中北海救孔融、义释黄汉升、携百姓渡江都体现了刘备的仁义宽厚。
B.《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外表冷峻,智慧超群,心地善良,感情丰富。
C.《草房子》中孝顺懂事的细马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成为平原上真正的牧羊少年。
D.《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鱼搏斗时,回忆与黑人掰手腕的往事,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答案:A解析:考查对名著知识理解,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二、(2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每小题2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B. 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D.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答案:C解析:“加”是“用处、益处、好处”的意思。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所恶有甚于死者.陈胜者.,阳城人也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山峦为.晴雪所洗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D.万钟于我何加焉.惧有伏焉.答案:C解析:A项 .前面“者”无意义,不翻译。
后面“者”是“这个人”的意思 B项.前面“为”是“做”的意思。
后面“为”是“被”的意思。
C项.“而”表转折,却的意思D项.前面“焉”等于“于之”,介词兼代词,后面“焉”起到补充句子成分的作用,是一个语气助词。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节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作者先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为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
C.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本心”人皆有之。
D.孟子的文章善用排比,富于文采和气势,本文的第二段就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
答案:C解析:本题2分。
第一段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共6分,每小题2分)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①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
”太祖曰:“向其数欲害君,君却为之善耶!吾欲以君为相矣。
”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
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②。
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宪则不然。
”【注释】①基: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
②器:器量。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2分)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答案:若束小木为之/ 且立覆解析:评分标准,本题2分。
根据句意来判断。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答案:这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解析:本题2分。
重点词“是”、“易”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
两个重点词的翻译,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1.刘基认为宰相应该有“”的度量(用文中的语句);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刘基的优秀品质。
(2分) 答案: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任人唯贤,大公无私。
解析:本题2分,每空1分。
第二个空意思对即可。
(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共6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2.诗歌一、二句表现海棠、的特点。
(2分)答案:枝繁叶茂、含苞待放解析:评分意见:本题2分。
每空1分。
意思对即可13.诗歌三、四句运用的手法,阐明的道理。
(4分)答案:拟人(对比、托物言志);做人不张扬,不炫耀;要内敛谦虚。
解析:本题4分。
每空2分,第二空意思对即可。
(四)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共7分,每小题1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2)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3),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吊影分为千里雁,。
(白居易《望月有感》)(5)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体现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2)只恐双溪舴艋舟(3)征蓬出汉塞(4)辞根散作九秋蓬(5)独怆然而涕下(6)夜阑卧听风吹雨(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考查对古诗词的掌握能力。
评分意见:此题共7分,书写规范且没有错别字才可得分。
三、(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共12分)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①前段时间,大明湖遐园一处树洞内惊现神秘武功图,图中人物惟妙惟肖,一招一式炉火纯青。
图中所示的是中国武术的瑰宝——太极拳。
如今,当我们漫步西门桥边、护城河畔、街头花园,也会随处可见太极爱好者那沉着淡定、蛟龙游凤的身影。
②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相传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600年多前,精通家传长拳的陈卜教子孙习武防身,其九世孙陈王廷,在秉承家传的基础上,参考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的《经络学》,并结合太极阴阳之理,采百家之长,创编了一种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内功拳种,取名太极拳。
③自陈王廷之后的300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益完善。
十四世孙陈长兴将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
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规,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永年县杨露禅。
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第一大门派。
1978年,世纪伟人邓小平欣然题词“太极拳好”,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
目前,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太极拳已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
④明代先贤王宗岳曾在《十三势歌》中说“长拳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也”。
这里的“长拳”说的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一招一式行云流水,意蕴连绵。
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如金鸡独立、白鹤亮翅、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
⑤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
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深受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文化的熏染。
以“太极”命名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
太极拳理中有这样的记载——“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相济,方为太极”,这体现了阴阳相消相长、相辅相成的道理,使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相协调,实现“天人和谐、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太极拳道法自然,习练时可以让生命与大自然静静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
⑥千百年来,太极拳不断得以继承和发展,这极具丰厚文化底蕴的拳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太极拳也正用它那特有的艺术性的语言,把我们的生活演绎得更精彩、更富有诗意。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太极拳的。
(3分)答案:示例:①太极拳的起源(发祥);②太极拳的发展(推广);③太极拳的招式;④太极拳的文化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
解析:本题3分。
每个要点1分,四个要点答出三个即可。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