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 的职业暴露后急救处理措施
HIV确证中心实验室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五篇

HIV确证中心实验室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应急预案1目的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等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实验室对艾滋病病毒各种检测中职业暴露事故处理。
3,职责3.1暴露人员:负责按照本规程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进行紧急处理。
3.2实验室主任:负责对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相关领导、做好各项记录。
3.3科室负责人:负责对科室综合管理。
4.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
5.程序5.1紧急处理: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5.11小型事故: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5%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2000mg∕1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碘附等),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6.1.2皮肤污染: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的%乙醇,2000mg∕1次氯酸钠。
尽可能挤压伤口,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5.1.4眼睛溅入液体: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清水,且避免揉擦眼睛。
冲洗至少十分钟。
5.1.5衣物污染。
5.1.5.1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进一步扩散。
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
5.1.5.2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高压灭菌器。
5.1.5.3清理发生污染的地方及放置隔离衣的地方。
5.1.5.4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
5.1.5.5在实验室内处理已污染的衣物并更换干净的衣物或一次性衣物(必须时请别人帮助)。
5.1.6重大事故:指的是严重损伤或暴露。
5.1.6.1皮肤受损处理同上。
5.1.6.2实验室重大泼溅,应按下述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制编号:JXCDC/QM03-218-1/0日期、项目和结果。
5.2.2意外和事故的报告和检测。
医院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的规定

医院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的规定
(一)处理原则
1.及时处理:尽快对暴露部位进行冲洗和消毒,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
2.及时报告:便于对当事人提供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在发生暴露感染HIV情况下对个人、家庭生活给予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保密:由于可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关知情人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
4.知情同意:抗病毒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预防效果不是绝对的,只能降低意外暴露后感染HIV的发生率,而且服用抗病毒药物要有很好的依从性。
因此,抗病毒药物的预防性治疗前应告知当事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在其知情同意后使用。
(二)处理措施
1.如为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用肥皂等清洗,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3.如发生皮肤、黏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应立即于损伤局部挤压刺激出血,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
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0.2%次氯酸钠、0~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清洁创面消毒。
4.检测暴露源及被暴露者的HIV、HBsAg、HCV和梅毒抗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六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等病毒的危险,保障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湖南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的本预案。
一、成立我院职业暴露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二、对HIV患者进行标本送检检查,主管医师要告知检验科。
三、检验科对临床送检标本HIV初筛(+)时,要及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送检科室并及时送标本到上级单位进行确诊实验,以便做好预防控制和网络直报工作。
四、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五、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以便追踪观察治疗。
六、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果污染源的HIV阳性,则补救处理措施按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执行,并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登记表。
七、发生职业暴露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征得领导同意后可去相关科室进行免费检查、治疗。
八、发生HBV暴露后,经医院感染科调查审核后,受伤医务人员可免费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乙肝疫苗。
第二篇: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二、编制依据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检验科内的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非预防性接触四、组织机构(一)人员构成:组长:田永丽副组长:李阳,段弘张建强凌海峰成员:何斌(二)工作职责1协调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工作,2组织科室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每天都在和各种疾病作斗争。
艾滋病,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病魔,也是我们可能会在工作中面临职业暴露风险的因素之一。
今天,就和大家唠唠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这可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健康和未来呢!一旦发生了艾滋病职业暴露,那感觉就像是突然掉进了一个黑暗的陷阱。
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害怕、担忧一股脑儿地涌上来。
这时候,可不能慌神儿啊。
首先要做的就是紧急局部处理。
就好比房子突然漏水了,你得先找个东西把漏水的地方堵一堵一样。
如果是皮肤暴露,得立刻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就像给皮肤来一场彻底的大扫除,把那些可能的病毒都给冲走。
这时候可不能马马虎虎,要认认真真地冲洗个好几分钟呢。
要是眼睛等粘膜暴露了,那得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反复冲洗,就像清洗最珍贵的宝物一样小心翼翼。
这时候,同事之间的互相帮助就特别重要了。
我就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位护士在操作中发生了职业暴露,旁边的医生马上就过来帮忙。
医生焦急地说:“快,按照流程来,先冲洗干净。
”护士虽然很害怕,但也强忍着恐惧配合着。
这就像是在战场上,战友受伤了,大家齐心协力来救助。
局部处理完了之后,就该上报了。
这可不能藏着掖着啊,千万别觉得难为情或者害怕被批评。
这就像是在一个团队里,你遇到了困难就得告诉大家,这样大家才能一起想办法解决。
医院有专门的职业暴露管理部门,得尽快把情况告诉他们。
他们会详细地记录暴露的时间、地点、经过,就像记录一场重要战役的细节一样。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上报了会不会很麻烦啊?”其实不会的,这是在保护你自己,也是在保护医院里的其他同事。
接下来就是评估暴露的级别了。
这评估就像是法官判案一样,得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暴露的类型(是针刺伤啊,还是破损皮肤接触啊等等)、暴露量的多少等因素来确定。
如果是轻度暴露,可能心里会稍微松口气;要是重度暴露,那肯定又会紧张起来。
不过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按照流程继续往下走。
医院感染HIV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预案

医院感染HIV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预案
1.现场处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做好紧急处理。
完整的或有破损的皮肤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清水充分清洗;粘膜暴露用大量流动水冲洗;扎伤或刺伤,应立即挤出污血,同时用流动水下清洗后涂上消毒药水如75%酒精。
2.报告:对暴露部位紧急处理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详细了解暴露的发生经过、严重程度等情况后进行备案。
班外时间由科室负责人报告总值班,由总值班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专家评估:由相关专家对暴露级别及暴露源病毒载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实行预防性用药及其方案。
4.预防性治疗(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越好,最好在1~2小时内开始,尽量不超过24小时,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时间已达1~2周,也应该考虑预防性用药及其方案。
5.血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统一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具化验单,血样送检验科,具体内容如下:
1)暴露当时:查HIV抗体,CD4细胞,必要时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
2)不做PEP(不服药):按时间段只查HIV抗体和CD4细胞。
3)实行PEP(服药):按时间段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HIV抗体和CD4细胞。
4)检查时间:暴露当时、第4周、第8周、第12周,6个月。
6.其他事项:医护人员预防性治疗及血清学监测费用由医院负责,其他工作人员参照本方案执行。
7.预防性用药推荐方案。
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在医疗、实验室和其他与艾滋病病毒(HIV)接触的工作场所中,工作人员不慎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为了应对这种突发情况,制定一份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能够及时、有序地对暴露事件做出反应,减少感染风险,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应急程序1. 发现暴露事件当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时,受暴露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暴露情况,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同时,场所应急预案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应急小组成员进行紧急会商,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 紧急防护措施受暴露的工作人员需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包括清洗伤口、用消毒剂处理被血液污染的物品等。
同时,其他工作人员应避免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和降低暴露风险。
3. 医疗救治受暴露的工作人员需前往指定医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
同时应急小组应与医院协调,尽快安排受暴露工作人员接受治疗。
4. 事件调查和处理暴露事件发生后,应当进行详细的事件调查和相关的处理工作。
确定暴露原因、查清暴露的范围和受到影响的人员,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并对暴露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三、应急预案的完善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增强应对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总结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旨在提供对暴露事件的紧急处置和处理流程,旨在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才能更好地应对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减少感染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艾滋病职责暴露后应急预案

包括但不限于医护人员、公安干 警、司法人员等在履行职责过程 中可能发生艾滋病暴露的人员。
制定依据和原则
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制定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防治、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在确保暴露者安全的前提下,采 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 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PART 04
暴露后预防用药指导原则
药物选择依据及注意事项
选择依据
根据暴露源病毒载量、暴露类型、暴 露时间等因素,结合药物安全性、耐 受性、有效性及可及性,综合评估后 选择适当的预防用药方案。
注意事项
预防用药应尽早开始,最好在暴露后 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 同时,应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 应及禁忌症等因素,避免盲目用药。
PART 02
职责暴露风险评估
暴露类型与级别划分
暴露类型
根据暴露源的不同,可分为血液、体 液、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等 暴露类型。
级别划分
根据暴露程度、暴露时间、暴露源病 毒载量等因素,将暴露级别划分为低 、中、高三个等级。
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估方法
风险因素识别
包括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暴露者的免疫状态、暴露部位与程 度、暴露后处理情况等。
家庭关怀支持政策宣传
宣传家庭关怀政策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国家和地方关 于艾滋病感染者家庭关怀的相关 政策,提高感染者及其家庭的政
策知晓率。
提供家庭关怀服务
为感染者家庭提供关怀服务,如家 庭探访、慰问等,了解家庭需求, 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建立家庭联系机制
建立与感染者家庭的联系机制,定 期沟通情况,共同关注感染者的身 心健康和生活状况。
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程序

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程序
1、如诊疗过程中出现职业暴露,如皮肤污染、针刺和切割伤、眼睛溅入液体、衣物污染、实验室重大损失或泼溅、严重损伤和暴露时,应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速度通知院长、医务部和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小组成员;
2、院应急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暴露后的评估,及时采取应急预防措施,在同一时间内报告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区国赠吉行暴露后的处理;根据评估结果力争夺战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24小时内)开始预防性用药和暴露后的定期检测;
3、院内住院部小药房储备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预防药品,以备与疾控中心联系不上的紧急情况下预防用药;
出现职业暴露后的紧急防护措施; (1)皮肤污染;皮肤污染部位用流水和肥皂或液体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和擦试(70%乙醇或碘酊);
(2)针刺和切割伤:尽量从损伤远端向前挤出损伤处世哲学的血液,立即用流水和肥皂冲洗伤口,使用70%乙醇、碘酊或皮肤消毒剂消毒;
(3)眼镜溅入液体: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被污染的衣物、手套,洗手并更换衣物及手套;将已污染的衣物及手套放入容器内或浸泡;尽快清理和消毒发生污染的地方;
(5)涉及污染的重大损伤或暴露,如感染性培养液体泼溅、气溶胶会造成最大危害,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A、从污染处疏散人员,防止污染扩散;
B、控制感染,锁门并防止人员进入;
C、院应急处理小组尽快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V 的职业暴露后急救处理措施
(一)刺激出血: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只要情况允许,应实行急救。
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二)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
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
(三)受伤部位的消毒与包扎:伤口应用消毒液(如 75% 酒精、2000mg/L 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 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四)由于暴露后有无采取急救措施对职业暴露后 HIV 感染有一定影响,故应尽量为受伤者寻找医疗机构,以求正确护理伤口和暴露后急救处理。
(五)可介绍已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到艾滋病防治机构进一步咨询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