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游记美篇

三河古镇游记美篇介绍古镇三河三河古镇位于中国河北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镇。
古镇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曾经是京畿地区的商贸中心。
如今,三河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美味的地方小吃而闻名遐迩。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到古镇的独特之处。
游览古镇的最佳时间如果想要游览三河古镇,最佳的时间是在春季和秋季。
这两个季节的天气较为宜人,非常适合户外活动和游览。
另外,避开中国的国庆黄金周等假期,可以避免人流拥堵,更好地享受古镇的风景和文化。
三河古镇的特色景点1. 古镇大街古镇大街是三河古镇的主要街道,街道两旁保留着许多明代的建筑,宛如穿越时空。
走在这条街上,仿佛可以感受到古代商贸繁荣的场景。
街道上有许多小吃摊和手工艺品店,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地方小吃和购买独特的纪念品。
2. 古镇博物馆古镇博物馆是了解三河古镇历史和文化的最佳场所。
博物馆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镇的过去。
古镇博物馆还举办有关古镇文化的展览和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全面的体验。
3. 古镇寺庙在古镇的角落里,有着许多古老的寺庙。
这些寺庙是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寻求宁静和祈福的场所。
其中最有名的寺庙是大佛寺。
这座寺庙建于清代,有着壮丽的佛像和宏伟的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4. 古镇夜市古镇夜市是三河古镇的另一个亮点。
夜晚降临时,古镇的街道上点亮了五彩斑斓的灯光,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和手工艺品。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独特的夜市小吃,欣赏到精美的手工艺品,并感受到夜晚古镇的浪漫氛围。
三河古镇的地方美食1. 三河烤鸭三河烤鸭是当地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烤制方法和鲜美的口感而闻名。
烤鸭的皮脆而不腻,肉质鲜嫩多汁,吃起来有股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对于喜欢吃烤鸭的游客来说,三河古镇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2. 传统手工面在古镇的小巷里,有着许多传统手工面的摊位。
这些手工面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的汤底赢得了游客们的喜爱。
徽州三河古镇景点介绍

徽州三河古镇景点介绍
三河古镇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安徽省歙县城西5公里处。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徽商的重要发源地,有着“古树千年不死,古桥百年不倒,古屋千年不迁”的说法。
三河古镇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人类居住。
明初,古
徽州府所在歙县建县后,全县共设置了20个军事防御据点,其
中“三河镇”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随着徽州历史的发展变迁,三
河古镇最终形成了以河埠头、古城墙、古码头为特色的古村落。
三河古镇有很多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民居。
走在古镇里,仿佛
置身于一个时空隧道里。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
百余幢;其中古宅群占70%以上,多为两层、三层楼房,也有少
量二层小楼;民居多以天井为中心形成“四水归堂”或“七星伴月”的格局。
走进其中一幢,只见两层高的楼房里摆着十几张木床,每间卧室里都有一张一米五左右高的小木床,床上铺着床单、被单、褥子和枕头,看上去十分干净整洁。
据介绍说,三河古镇
里的居民都是徽州本地人。
—— 1 —1 —。
介绍三河古镇的导游词(二篇)

介绍三河古镇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河北省的三河古镇,我将为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导游词,让我们一起步入历史的长河,感受古镇的魅力。
三河古镇位于河北省中部,毗邻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如今这个古镇已成为了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三河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古镇内,有大量的明清建筑群保留完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我国四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的“三河铜版画村”。
这里还有众多的古梯田、古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韵味。
首先,我将带领大家参观三河古镇的核心区域——古镇街区。
这是一个古朴典雅的区域,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主要是明清时期的木质结构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这里的街道狭窄而弯曲,仿佛一条巷子贯穿整个古镇,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漫步在古镇街区,我们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风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三河铜版画村。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版画村,以雕版印刷技术而闻名。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大量的精美铜版画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你还可以亲手体验一下雕刻和印刷的过程,了解中国传统版画工艺的发展和演变。
古镇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梯田。
在古镇周边,分布着大片的古梯田,这些梯田是古代农民智慧的结晶,不仅使得土地利用率更高,还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美景。
而且这些古梯田多是由当地农民代代相传,可以说是传承了一种独特的农耕文化,让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博大精深。
古镇还有一个独特的特色,那就是水上建筑。
在古镇的运河和河流上,有众多的水上建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倒影楼和水院。
倒影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它利用水面的反射效果,形成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景象。
而水院则是一种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它巧妙地利用了水的特性,让人在其中感受到水乡的浪漫和诗意。
除了以上的景点,古镇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文化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品。
三河古镇一日游日记

三河古镇一日游日记
今天一大早,我和几个朋友相约来到了三河古镇,准备开始我们的一日游。
三河古镇位于河北省安新县境内,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镇。
我们首先来到了三河古镇的古城墙,古城墙高大雄伟,保存完好,走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古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我们沿着城墙一路走下去,途中还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建筑,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接着,我们来到了三河古镇的中心广场,广场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我们在广场上品尝了当地特色小吃,还逛了一些古玩店,看到了一些珍贵的古董。
下午,我们来到了三河古镇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个古镇的历史。
在博物馆里,我们还听了一场关于古镇历史的讲座,受益匪浅。
晚上,我们在一家古色古香的酒楼里品尝了三河古镇的传统美食,酒香饭香,让我们大饱口福。
吃完饭后,我们在古镇的街头漫步,感受着古镇的宁静和美丽,这一天的旅行让我们收获满满,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三河古镇的介绍

三河古镇的介绍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名胜古迹,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让人一见就喜欢。
三河古镇就是其中一个。
走进三河古镇,只见这里古木参天,浓荫蔽日。
放眼望去,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尽收眼底,一股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
这里有不少古迹:三河古镇古井、古牌坊、古城墙、古寺庙……
三河古镇的古井可多了,在桥上就能看见:有用大青石砌成的古井,也有用砖头砌成的古井;有用白铁打造成的古井,也有用钢铁铸造成的古井;还有用水泥铸成的古井……这些古井有的
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有些已经破旧不堪了,但它在这些古井里依然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在这古色古香的三河古镇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湖,那就是著名的三河小月湖。
这里风景优美、树木茂盛。
湖中有几个小岛和一座大桥。
几只小鸭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玩耍。
湖岸边垂柳依依、桃花盛开。
湖面上不时会有几只游船划过。
如果你喜欢爬山,还可以爬到半山腰上去俯瞰整个三河古镇呢!
走进三河古镇还有许多小吃呢!
—— 1 —1 —。
合肥三河古镇旅游攻略

主要景点:杨振 宁故居、刘秉璋 故居、鹤庐、望 月楼等。
特色小吃:三河 米酒、三河虾糊、 酥鸭元宝、小炒 鱼等。
游览建议:建议 游客在古街区漫
步,感受古镇的 历史文化氛围, 品尝当地特色小 吃,体验古镇的 独特魅力。
游览古建筑群
简介:三河古镇拥有 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 古建筑群,是游客领 略古代建筑艺术和历 史文化的好去处。
合肥三河古镇 旅游攻略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汐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三河古镇的历史文化
03
三河古镇的旅游景点
04
三河古镇的美食特产
05
三河古镇的交通住宿
06
三河古镇的旅游贴士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三河古镇的历史文化
章节副标题
三河古镇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三河古镇 始于春秋战国时 期,是合肥地区 最早的县城之一。
渔文化:三河古镇地处水乡,有着悠久的渔文化传统,游客可以体验 传统的捕鱼生活。
龙舟比赛:每年端午节期间,三河古镇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 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美食文化:三河古镇的传统美食丰富多样,如三河米饺、麻饼等,游 客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03
三河古镇的旅游景点
章节副标题
古街区游览
简介:三河古镇 的古街区是游客 必游之地,保存 了大量明清时期 的建筑和文化遗 产。
发展:在历史上, 三河古镇曾是重 要的交通枢纽和 商业中心,也是 兵家必争之地。
文化:三河古镇 拥有悠久的历史 文化传统,保留 了大量古建筑、 古迹和民俗文化。
特色:三河古镇 以水乡特色、军 事文化和商业文 化为主要特色, 吸引了众多游客
安徽三河古镇景点介绍

安徽三河古镇景点介绍安徽三河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安徽三河古镇景点介绍。
一、古镇历史和背景三河古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古镇的名称来源于三条河流——丰乐河、杭埠河和小南河在镇内汇合,然后向东流经约15公里入巢湖。
据史书记载,三河古镇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后期,当时称为三汊河。
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因此得名三河镇。
二、古镇建筑和景点1. 古西街和古南街:古镇内的古西街和古南街是游客必去的地方。
这两条街道充满了历史的气息,沿街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传统的安徽民居。
在街道上漫步,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
2. 古城墙:三河古镇的古城墙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始建于明朝。
城墙长约300米,高约6米,宽约4米,是合肥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氛围和历史的沧桑。
3. 太平天国指挥部旧址:太平天国指挥部旧址位于古镇内的一座古建筑中,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这里曾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军事指挥中心,见证了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时刻。
4. 英王府:英王府是晚晴重臣刘秉璋的故居,也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
这里曾是英国驻华使节的官邸,因此得名“英王府”。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清代官邸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
5. 三县桥和望月桥:三县桥和望月桥是古镇内两座具有代表性的古桥,是游客必去的地方。
三县桥是一座石拱桥,连接古镇两岸,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望月桥是一座廊桥,横跨小南河,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夜景和赏月。
6. 忠武阁:忠武阁是古镇内的一座古建筑,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这里曾是明朝时期的忠武王府,也是忠武将军的办公地点。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明朝时期的军事文化和历史氛围。
7. 李府粮仓:李府粮仓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是古镇内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三河古镇旅游景点介绍

三河古镇旅游景点介绍三河古镇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灶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下面为大家介绍三河古镇的旅游景点。
一、三河古镇简介三河古镇建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交汇处,水运十分便利。
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富饶的自然资源,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1.丹灶风光带丹灶风光带是位于三河古镇的一片独特景区,以狭长的丹灶运河为主线,蜿蜒穿行于古镇之中。
沿河两岸建有众多古老的民居与商铺,如今依然保留着古镇的原貌。
镇内的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等古建筑和各种民间工艺品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
在丹灶风光带上漫步,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触摸到了古镇的悠久历史。
2.丹灶古街丹灶古街是三河古镇的中心商业区,这里汇集了众多的商铺、茶馆、餐馆等各类服务业。
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民国风格,保留了过去的风貌。
街上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游客可以逛逛商铺,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也可以进一家茶馆喝一杯香醇的对外名茶,尽享古镇风情。
3.金陵关金陵关位于三河古镇的南端,是古镇的一个重要景点。
金陵关建于明代,是古代控制江南水域的重要军事防御工事之一、关内设有九门,由于建筑工艺精湛,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关内还陈列有明代甲胄、枪炮等军事器械,让游客有机会了解古代军事文化。
4.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三河古镇的一大亮点,也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园内重现了宋代的城市风貌,并展示了当时人民的生产、生活、建筑、军事等各个方面。
园内有传统建筑、街市、码头等,真实地再现了宋代的繁荣景象。
游客可以感受到宋代的文化魅力和历史韵味。
5.宋代博物馆宋代博物馆位于三河古镇内,是一座专门展示宋代文物的博物馆。
馆内展出了大量的宋代文物,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古籍等。
这些文物真实地展现了宋代的文化艺术水平和社会风貌,给游客们提供了了解宋代历史的珍贵机会。
以上介绍的只是三河古镇部分旅游景点,实际上三河古镇还有很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河古镇
20130103,上午自大埔泰安楼出发往梅州,大概20多分钟到达三河镇政府门前广场,把车停定。
徒步转了该镇汇城村。
三河镇位于大埔西部,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内交汇而得名。
三河汇合成韩江,所以这里又是韩江源。
三河镇中心为汇成村,为了防洪,在该村沿江一侧修了大坝,其坝顶非常宽大,可以行车走人,当年三河镇为交通要道,也是商贸中心,走南闯北的商人,闽南人潮汕人客家人皆于坝顶交通商贸。
因此该坝名气很大,故三河镇又被称为三河坝。
下图为三河汇合处,右侧即为韩江,这里就是韩江源。
韩江源旁的“客家母亲”雕像,她眼睛看向韩江。
三河建制于北宋开宝年间,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三河驿站、递运所、巡检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筑三河城,自明至清沿称三河社。
民国后立区,1949年建国后设为镇,可谓为千年六朝古镇。
在过去尤其是古代以水路交通为第一的年代,注定了三河镇为交通要道,且是军事重地,为兵家必争之地。
“宋末帝赵丙被元兵追逼,曾在三河旧寨建造行营,作为驻跸之处,今存有‘王子殿’遗碑一块;清初总兵吴六奇在此设营,扼守20余年;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御葬于此。
如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筑三河司城,政府驻兵防守。
民国7年(1918年),孙中山曾亲临三河坝慰劳驻军。
1927年10月1日,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就在这里打响。
当然这里也是机会多多,人才辈出的地方。
三河镇的名人和将领众多,其中“兄弟三将军”、“一门九清华”、“国叔”徐统雄等均被传为佳话。
上图为华萼楼与坝顶公路,这个宽大的坝顶公路使三河镇又被称为“三河坝”。
下面展示城门,这是南门。
下为西门。
西门原名,镇宁门。
下面说说著名的“华萼楼”,
华萼楼,有2个特点,一为自大门往里,房越来越高。
二是,大门上书“廉让家风”,二门上书“华萼楼”,这叫啥,外表谦恭,内里骄傲。
下面展示“中山纪念堂”,
厅内为中山纪念堂碑记,由三河籍名人陈力堂书写。
下面内容转自搜搜百科。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国内军阀割据,南北分裂,内战频繁,列强入侵。
孙中山先生为挽救国家危亡,意欲把粤、桂、滇三省军队联合起来,然后挥师北上,铲除军阀,统一中国。
1918年初,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部队驻扎在大埔茶阳、三河等地,司令部设在三河汇城天主教堂。
同年5月,孙中山先生专程从潮州乘“协和”号火轮逆江水而上,亲临三河汇城与陈商议援闽护法事宜并敦促其北伐。
孙中山先生在三河停留时间长达六天之久(其间到松口住了一晚)。
1928年,中华革命党党员、同盟会会员、新加坡同德书报社社长、中国国民党新加坡支部长徐统雄倡议并筹集巨资,在翁万达
石坊内,兴建“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以作纪念。
解放后及文革期间,中山纪念堂被当作学校礼堂使用,但堂内文物及公园设施尽遭损毁。
2003年冬,在省、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本着尊重历史、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结合现代气息,增设孙中山铜像、石雕平台,四周漆栏、古鼎、人物造型、亭阁、塑山、石刻、花廊以及“孙中山生平事迹”、“孙中山与徐统雄”字画展等。
修复工程于2004年7月动工,10月底竣工,以此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公园。
中山公园占地11000多平方米,园门石坊上书“中山公园”四字,为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题写。
公园里竹木花卉,葱茏吐艳,环境优雅。
中山纪念堂,为两层水泥框架结构,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楼顶额书“中山纪念堂”,亦为胡汉民所书。
纪念堂面前是四根石华表及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
一楼中堂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林森书题“作君作师”匾额等。
孙中山先生挂像旁书写的“博爱”两字,为孙中山生前真迹。
一楼摆放的蜡像,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与陈炯明在天主教堂内商议援闽北伐护法的情景,侍从有蒋介石、胡汉民等人。
一楼还有中华民国海、陆、空军总司令蒋中正、副总司令张学良联衔的保护纪念堂布告;二楼陈列“国父”孙中山、“国叔”徐统雄的一些图文资料。
鉴于三河坝交通要道的优点,同时它又是商贸要地,闽粤赣商人于此贸易货物,互通有无。
老街房屋外墙上的民国时期广告仍清晰可见。
地球香烟,为南洋兄弟公司于民国初年的主打产品。
下为其烟标。
三河坝号称拥有“百家姓氏”。
有多户大姓,如陈,周,刘,李,尤其陈家甚是了得。
陈氏宗祠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因此被当地的人们所钦羡.
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可看到高大的纪念碑石上刻着端庄整齐美观、苍劲浑厚有力的字迹。
其碑文书法作者就是书法家陈力堂先生。
陈力堂(1880年—1960年)字其礼,别号懵僧,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人。
其生于世代书香的家庭,曾祖光韶,是道光十二年的举人;祖父虞封,是咸丰十一年的副贡生;父亲瑜瑛,是同治十二年的举人(23岁中第十八名举人),故其屋名为“世魁第”。
因其祖父及父亲曾任湖北宜都、竹山的知县,其自幼随父至湖北读书,为人聪敏,过目成诵,十一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后左史古文诸书皆读,博览群书,旁及六书金石文字,精书法绘画,通篆刻,成为多才多艺的人才,颇得当时名流梁鼎芬的赏识,并介绍其表妹张小姐与陈为妻。
因陈的书法好,当时湖北不少商家的招牌匾额,都请他书写,名噪湘鄂。
其画学习八大山人、徐渭、陈白阳等名家笔法。
其书法初学欧柳,后学晋人,颇得二王神髓,风姿洒落,清逸逼人,晚岁甚为自珍,不肯轻为人作,得者多宝贵之。
由于其书法好,名望高,所以1929年建三河“中山纪念堂”时,特请他书写碑记,该碑记由时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范撰稿,分别介绍三河的地理位置及水患,1918年孙中山先生莅临此地及徐统雄先生筹建中山纪念堂等内容。
全文共345字。
“一门九清华”
说的是三河坝人陈明绍家的故事。
陈明绍早年先后就读于大埔三河公学、大麻中学、汕头礐石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
在“一二?九”运动中,陈明绍被推为清华大学的总指挥,率领清华学生参加了北平6000余学生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1949年3月加入九三学社后,陈明绍始终致力于九三学社的自身建设,并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不断发展做了大量而有意义的工作。
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人大常委副主任。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同时,他又是中国著名的能源环境专家和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专家,为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8年,《人民日报》曾以“集科学家、政治家于一身”对他作出高度的评价。
2009年,陈明绍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时年95岁。
其夫人陈霭民系1937年清华化学系高才生,在高教部、北京工业大学工作、任教。
2003年病故。
陈明绍和夫人及子孙三代10人,除一个孙媳一曽就读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外,其余9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而且都卓有成就。
其中陈明绍的儿子陈虎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北京机械工学院院长、教授,如今已退休;儿媳妇葛德玉也是清华学子,在北京联和大学任教授;女儿陈安清华毕业后1989年从北京工业大学赴美,如今留在美国。
孙辈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大孙子陈凡是清华大学1991届毕业生;其妻宋晔系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小孙子陈鹰1993年清华大学土木系建筑管理专业高材生。
周家也不含糊,出了个将军,周伯明,下图为其故居。
周伯明(1918──1998),原名周益郎,广东大埔县三河镇人。
1935年在中山大学附中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次年成为附中爱国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
1936年10月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奉命到西安张学良统率的东北军工作,西安事变前任连政治指导员。
1937年2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同年8月被派回广东,历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干事,中共香港市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
1938年10月,与曾生、谢鹤筹带领几十名工人、学生到惠阳坪山开展东江敌后抗日武装斗争。
同年12月,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任总队政治委员。
1939年春,部队改编为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任副大队长、政训员兼第三中队中队长。
1940年9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副大队长。
1942年3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参谋处主任兼中共惠宝工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共惠阳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
1945年1月,调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参谋长。
同年9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江北指挥部指挥员。
1946年6月,随东江纵队北撤,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
结业后调至华东野战军,先后任师参谋处长、师参谋长。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孟良崮、豫东、济南和淮海战役。
1950年参加解放浙江沿海江山岛战役,以及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
从朝鲜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副师长、参谋长、炮兵部主任、炮兵副军长,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6年转业,先后任广州中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1983年离休。
1998年5月逝世。
下面为其他一些蛮不错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