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

合集下载

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

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

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首先,我们需要对案例进行整体的系统分析。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明确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在本案例中,我们以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为例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商家的需求,以及系统所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服务。

通过调研和访谈,我们可以收集到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系统设计。

在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对系统进行具体的设计和规划。

在本案例中,我们需要设计用户界面、数据库结构、系统架构等。

通过使用UML等工具,我们可以清晰地呈现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结构、模块、交互流程等。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系统能够满足未来的发展和需求。

然后,我们将进行系统实施和测试。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根据系统设计的方案,实施系统的开发和构建。

在本案例中,我们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和程序,搭建系统的硬件环境,进行系统的集成和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维护和优化。

在系统投入运行后,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优化,确保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并不断提升性能。

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通过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的效率。

通过以上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系统的效率和性能,为用户和企业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价值。

因此,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系统分析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考查的知识面很广。

但分析历年考题可以发现,虽然考试知识面广但考试内容并不是很深。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积累,经常通过网络、讲座、学术会议等途径及时了解一些流行技术热点和业界最新动态。

【注意点:注意平时积累,关注技术热点和业界动态。

】2、多做项目,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如果说平时积累的各个知识点是一粒粒宝贵的珍珠的话,那么项目经历则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根红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没有参加过完整的实际项目,就难以从根本上理解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就难以真正领会软件工程的思想精髓。

同时,在做项目时还要勤于思考,无论是作为主持者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程序员,都应该去潜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不足,如果你是设计师的话你又会怎样设计?经常做这样的换位思考,会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这对下午一的考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注意点:勤于思考。

】3、注意提高个人文档编写能力一些软件工程师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只喜欢钻研具体的技术点而不注重提高文档编写能力。

他们的一个通病是做得多、写得少,在某一个具体的技术领域上往往表现得非常优秀,但写出的文档质量实在难以恭维。

作为一个合格的系统分析师文档编写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下午二考试的考查重点。

文档编写能力不仅对于应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当在平时多做这方面的训练,多思考、多动笔,努力提高自己文档编写能力。

【注意点:实际工作中的文档编写能力。

】4、掌握评卷专家心理,注意论文写作技巧在下午二的考试中,应注意把握评卷专家的心理状况。

根据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的著名软考专家张友生所说的,评卷专家不可能把你的论文一字一句地精读,要让他短时间内了解你的论文内容并认可你的能力,必须把握好主次关系,论文的组织一定要条理清晰。

某学院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作业报告

某学院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作业报告

某学院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作业报告一、前言本次分析与设计课程作业报告将介绍对某学院新学生入学流程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

该学院的新生入学流程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分析与设计,以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

二、系统分析1. 现状分析通过对学院新生入学流程的调研和了解,发现在新生报到、注册、选课等流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流程繁琐:新生需要填写大量的信息和表格,导致流程耗时较长。

- 频繁的人工干预:新生报到时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确认,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延迟。

- 信息不统一: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不统一,导致新生需要重复填写和确认信息。

2. 需求分析根据现状分析,对该学院新生入学流程提出了以下需求:- 简化流程:优化新生入学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信息填写。

- 提高一体化:实现信息一体化,减少重复输入和确认。

- 自动化处理:引入系统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和信息遗漏。

三、系统设计1. 总体设计基于需求分析,针对学院新生入学流程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包含报到、注册、选课等环节的一体化系统。

该系统将统一处理新生的信息和流程,并通过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

2. 报到系统设计报到系统将通过学生自助服务终端进行自助报到,学生只需携带身份证和入学通知书,通过系统进行信息确认和注册,减少人工干预和信息填写。

3. 注册系统设计注册系统将引入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新生信息一体化管理,减少信息重复输入和确认,提高信息统一性和准确性。

4. 选课系统设计选课系统将引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将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课程要求进行匹配,减少学生选课的繁琐性和混乱性。

四、系统实施1. 系统建设基于系统设计,学院将组织技术团队进行系统建设,包括报到系统、注册系统和选课系统的开发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 用户培训在系统建设完成后,学院将开展新生入学流程系统的用户培训,包括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系统进行报到、注册和选课等流程。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可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设计,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案例背景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作为案例。

该系统是一个B2C(Business-to-Consumer)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商品、下单购买、支付等操作。

系统还包括商家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等。

三、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沟通、调研市场需求等方式,我们得出了以下需求:1. 用户需求用户希望能够方便地浏览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图片、价格、描述等。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分类浏览等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并将其加入购物车。

在下单购买时,用户需要填写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等。

2. 商家需求商家希望能够方便地管理商品信息,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商品等操作。

商家还希望能够查看订单信息、处理退款等。

3. 系统需求系统需要能够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四、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系统设计。

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1. 系统结构设计根据需求,我们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模块:用户模块、商家模块和管理模块。

用户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商家模块负责处理商家的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等操作;管理模块负责系统的配置、权限管理等。

2. 数据库设计为了存储系统的数据,我们设计了数据库。

数据库中包括用户表、商品表、订单表等。

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和索引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查询效率。

3. 系统接口设计系统接口设计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环节。

我们设计了一组清晰、简洁的接口,包括用户接口、商家接口和管理接口。

通过这些接口,不同模块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涉及到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技术和方法,确保系统的可靠性、高效性和易用性。

本文将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定义、重要性、流程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通过对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最终设计出一个满足这些需求的系统。

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时,首先要对系统的要求和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这包括对系统的目标、范围、功能模块、用户群体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确保在后续的设计阶段能够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系统分析与设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充分了解用户需求,避免在后期开发过程中出现重大变更和问题。

而系统设计则是将系统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可实现的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结构、模块划分、数据流程、界面设计等方面。

一个好的系统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减少开发成本和风险。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流程一般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等几个阶段。

首先是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和整理,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在系统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结构和模块,并确定系统的数据流程和界面设计。

实施阶段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系统,并进行相应的编码和集成。

测试阶段则是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维护阶段,对系统进行不断地更新和维护,确保系统能够持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有许多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进行工作。

比如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UML建模工具等,都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设计出更加高效和可靠的系统。

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进度表等,来帮助团队管理和跟踪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有一些专业人员来设计和开发一些适合自己的系统。

而这些专业人员,就需要具备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并实现一个高效、可靠、易于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用户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流程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调研首先要对待开发系统的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

这个环节要根据现实需求以及用户的期望来确定系统的范围和目标。

2. 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需详细分析系统中所包含的功能、性能、安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问题。

由此得出系统的性能、资源配置、系统模块的划分等。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分析要的数据尽量要详细,而且准确,从而保证设计的正确性。

3. 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中,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以及实现的设计要求。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软硬件接口、运行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

4. 系统开发在完成设计之后,系统的具体实现就要交给开发人员进行开发。

开发人员需要安装开发环境、编写程序、测试程序等等,直到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为止。

5. 系统测试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测试,保证系统的质量达到要求。

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6.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因为现实变化的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改变,需要时刻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性能。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价值从宏观的角度概括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价值:1. 帮助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促进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稳定运行。

3. 帮助企业管理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安全。

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案

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案

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案一、教案概述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提升他们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以期为教师设计和实施课程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及其中的各个阶段;3. 学会运用问题定义、需求分析、系统建模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4. 提升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1.1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1.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2. 问题定义与需求分析2.1 需求获取和分析方法2.2 需求建模与规格说明3. 系统建模3.1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3.2 UML建模语言及其应用4. 系统设计4.1 软件架构设计4.2 接口设计与数据设计5. 系统实现与测试5.1 编码实现与单元测试5.2 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6.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6.1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6.2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框架;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的实践操作,锻炼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设计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软件开发案例,让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际应用;5. 报告展示: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项目报告,并组织展示,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占比30%):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2. 项目报告(占比40%):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并提交相应的报告和成果展示;3. 期末考试(占比30%):考察学生对系统分析与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毕业论文系统分析及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系统分析及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系统分析及设计报告1.引言系统分析是对一些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设计和评估的过程。

本报告将对一些特定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系统的目标和需求,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系统的结构和组件设计,以及系统的测试和评估。

2.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系统的目标是指系统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或结果,包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等。

系统的需求是指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可靠性等。

通过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并将其列入系统设计的基础。

3.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基于对系统目标和需求的分析,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

每个功能模块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或功能,相互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

在功能和模块的划分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模块的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和模块升级。

4.系统的结构和组件设计系统的结构和组件设计是指确定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用户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输出,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每个层次中又包含不同的组件和接口,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便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5.系统的测试和评估系统的测试和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方法,对系统进行验证和验证。

在测试阶段,我们将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按照需求和目标的要求进行工作。

在评估阶段,我们将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和系统的性能数据,对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6.总结通过对毕业论文题目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我们明确了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划分了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并设计了系统的结构和组件。

在测试和评估阶段,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和评估,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5
RMO 案例中的事件 p.5-14
與顧客有關的重要外部事件
顧客想要檢查商品能否供貨、顧客下訂單、顧客變 更或取消訂單, 參考圖5-13
事件表格(event table)中與每個事件相關的資訊 :
每個使用案例的型錄資訊 (圖 5-15)
5
涉及部門的其他外部事件
寄送已完成的訂單、行銷部門想要寄送促銷內容給 顧客、商品部門更新型錄
事件分解技術 CRUD 分析技術 (建立, 讀取, 更新, 刪除)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11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10
5
5
在設計階段建立的模型 (圖 5-5)
3. 事件、活動與使用案例
使用案例 (use case)
Use case~activity
系統為回應使用者的要求所執行的活動 「案例」 是參與者使用系統的地方 辨識使用案例的技術 辨識使用者目標
Elementary Business Processes
基本企業流程 (EBP) 層次的目標就是使用案例 (參考圖5-6) EBP – 由一名工作人員、在一個場所執行的一項任務,目的是要回應 某個企業事件。它能夠增加可測量的企業價值,並讓系統與資料維持 一致的狀態
事件的類型
外部事件 (External event)
發生在系統之外 由外部的代理人(e.g.顧客)或參與者所啟動 , 圖5-8 事件命名: 外部代理人+動作名稱 (customer pays)
內部事件
事件 使用案例
臨時事件(Temporal event)
在到達某個時間點之後,就會發生的事件 根據系統的截止日期 圖5-9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13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14
5
5 影響賒購帳戶處理系統的事件 (圖 5-7) 外部事件
最佳訂購量 Q = 2DS H
數學模型 – 用以說明系統技術層面的公式
一些 描述模型 的範例
(圖 5-3)
描述模型 – 描述系統某些層面的備忘錄、報表、或 清單 圖形模型 – 系統某個層面的圖表與架構表達內容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24
★ ★ ★ RMO
的事件表格 (圖 5-16 的部份內容)
5
5
4. 問題領域中的「事物」
定義系統的需求概念: 涉及理解與塑模系統需要儲存資訊的事務 Another key concept used to define systems requirements involves understanding and modeling things about which the system needs to store information. 儲存問題領域中有關事物的資訊, 這些都是人員工 作時需要處理的對象
12
5
5
透過使用者與目標辨識使用案例 (圖 5-6)
事件的分解
企業事件會觸發企業流程的基本單位 (Elementary Business Processes, EBP) EBP 是分析使用案例的正確層級 (利用EBP 找出Use case) 事件的分解: 系統分析技術 找出系統必須回應的事件 決定系統的回應方式(辨識企業事件將系統分解為活動/使用案例) 事件分解技術的作用 讓傳統方法辨識活動 讓 OO 方法辨識使用案例
設計階段
實體模型 提供技術方面的細節 擴充邏輯模型 (Analysis Class Diagram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Design)
9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2
5
5
學習目標 (續)
說明問題領域中事物(things)的概念如何定義需求 說明資料實體(data entities)與物件(objects)之間的 異同點 識別與分析系統中所需要的資料實體與領域類別 (domain classes) 閱讀、解釋、及產生實體關係圖 (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 ERD) 閱讀、解釋、及產生類別圖(class diagram)
32
5
5
屬性與值 (圖 5-21)
資料實體 Data entities
在傳統的系統開發方法中,系統需要儲存相關資 訊的事物 利用實體關係圖(ERD)塑模,內容包括:
1. 2. 3.
資料實體 資料實體間的關係 資料實體的屬性
ERD可用來產生資料庫的設計模型,通常是關聯 式資料庫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27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28
5
5
開發事物初始清單的程序 (p.5-19)
步驟一:使用事件表格與關於每個使用案例的資訊 ,辨識全部的名詞 步驟二:使用來自既有系統、現行程序及現行報告 或表單的其他資訊,增加必要資訊的項目與類別 步驟三:調整這份清單並記錄要探究的假定或課題
請參閱 圖5-Relationship)
特定事物間自然發生的關聯性, e.g. 顧客下達訂單 可發生在兩個方向 關聯數目是 基數(cardinality) 或 多重性(multiplicity)
二元關係, 一元關係, 三元關係, n-元關係
屬性 (Attribute)
33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產生定期報表的臨時事件 ,圖5-14
產生訂單總表的時間、產生履約總表的時間
使用案例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23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1. 概述
藉由建立模型記錄功能性需求 建立模型屬於分析階段的活動 – 定義系統需求 兩個概念可以在傳統和物件導向方法中協助辨識功 能性需求
會觸發使用案例的事件 使用者工作領域中的事物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20
RMO範例 一位特定顧客的交易序列
5
5
會引導出許多的事件 (圖 5-11)
可延後至設計階段再處理的事件 (圖 5-12)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21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關於事物的特殊資訊
鍵值(Key) - 能夠唯一識別某事物的屬性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29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補充:
Relative Absolute
狀態事件(State event)
系統內部發生的某件事觸發 觸發處理的需要 觸發
(Trigger)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Time
15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塑模的原因 (圖 5-2)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5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6
5
5
模型的種類
在開發資訊系統時會使用不同種類的模型
16
5
5
外部事件檢查清單 (圖 5-8)
臨時事件檢查清單 (圖 5-9)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17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18
5
辨識事件
可能很難判斷 圖5-10 ,顧客在買襯衫前沒有影響系統 Q: 拿出信用卡是一個事件嗎 ? 往往會與導致事件之前提條件和回應混為一談 有暫停動作可能是互動部份而不是事件,如上例中拿出信用卡 有助於追蹤交易的生命週期, 圖5-11 留待設計階段處理的事件(在分析階段暫時忽略, e.g. 系統登入) 保護系統完整性的系統控制, e.g. 每日交易資料庫的備份 完美科技假定, 分析階段主要考慮在完美條件下需回應的事件,在設計階段 會考慮現實中不完美科技之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