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江苏南京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江苏南京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江苏南京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材料一】大熊猫的优点A.脸扁平;B.眼睛显得大;C.能够竖直坐立;D.能够玩弄小的物体;E.对人温驯而友好;F.活泼;G.体型圆胖;H.黑白分明;I.珍稀;J.价值连城。

(摘自《追踪大熊猫40年》,胡锦矗著,明天出版社2012年5月版)【材料二】【材料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安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熊猫形象与中国的文化内涵高度契合。

具体而言,大熊猫温和可亲,蕴含着温良、和平、团结之意;另外,作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还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意。

《看熊猫》杂志特约主编谭楷认为,从美学角度讲,大熊猫是戳中了全人类的“穴位”。

人类在美学方面是统一的,而大熊猫就是这高度统一的标志性动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熊猫更是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大熊猫架起了国际友好交往的桥梁,进一步展示了和平友善、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

今天,人们不仅可以走进动物园观赏大熊猫,还可以阅读书刊,观看视频直播,随时了解大熊猫的生活。

(根据媒体报道编辑)9.根据【材料一】梳理大熊猫的优点,完成表格。

优点类别优点表现(填序号)形象憨头①___②___ C、D、E、F无价之宝③___10.观察【材料二】中三个大熊猫形象,你有哪些发现?请简要概括。

11.根据三则材料,在下面的问卷调查表中设计一个选择题。

关于大熊猫受关注情况的问卷调查第1题:您了解大熊猫的主要途径是什么?选项:A.走进动物园□B.阅读书刊□C.观看视频直播第2题:_____________选项:A______ B______ C______12.“全球国宝联盟”拟邀请各国青少年以国宝为载体展示本国文化,你受【材料三】启发,为大熊猫撰写一段推荐语,宣传中国的“和”文化。

【答案】9.A、B、G、H 可爱友善I、J10.①都是运动会吉祥物,与本届运动会主题息息相关;②和中国地标建筑、传统文化相结合;③寓意着运动员取得佳绩;④与时俱进,富有时代色彩;(任意答出三点即可)11.您为什么喜欢大熊猫?长相可爱,憨态可掬,戳中萌点。

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沸腾、负重、翻船B. 穷困、英勇、去掉C. 雷鸣、身世、出生D. 刺耳、风俗、染料2. "舟山是浙江渔范围内的重要渔港,吸引了大批旅游者。

"这句话中,“范围内”字的意思是:()A. 周围地域B. 范畴C. 範疇D. 方位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此刻,一桶桶苹果被提上车,每辆车上整齐地摆放着四五十桶苹果。

每经过一个地方,车上就要添上苹果到只剩一个空车子的时候才停下来给苹果全找专门的地方存放。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推断出:()A. 苹果是从河边装上车的。

B. 苹果是要卖给商店的。

C. 车上的人再也装不下苹果了。

D. 苹果是要运到很远的地方去的。

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是谁说的?()A. 林则徐B. 晏殊C. 朱自清D. 张沛霖5. 阅读下面四个句子。

受试者要能够正确语音辨识的一组是:()A. 应届、广博、研究B. 组规、茂盛、技术C. 表面、华丽、研讨D. 等待、煤矿、建设二、填空题6. 在《国殇》中,当艺人面对观众,让出额位时方法的变化产生了情感上的震撼,再现了壮烈的场面。

(2分)7. 《明峰》中,该剧的故事情节发生在唐代长安城。

朝阳门是长安的南城门,东城门是长安的北城门,为京城上下联系的重要门户。

(2分)三、简答题8. 以“能力测验”为题谈谈你的思考。

(6分)9.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贫穷自不经世补得,因补得才更可宝贵起来。

”在你看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四、作文题10. 赴约邀你与朋友在某地进行一次以旅行为主题的夏令营。

请你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作文,介绍你与朋友一起参加夏令营的情景,内容包括:夏令营地点、活动内容、你的感受等。

提示词语:小溪、篝火、烧烤、星空、登山、划船、草地(字数不少于60字)。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一、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拼音。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jìng 的,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多么美丽,多么安xiáng ,岁月静静的流淌。

(1)止jìng(2)堤上(3)安xiáng。

3.用诗文原句填空。

(1)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2)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3)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4),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5),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7),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8)唐果同学爱用古诗句劝解别人,梦凡抱怨身处闹市难得清静,唐果就用劝她,宁馨要转学到海南省,临行前依依不舍,唐果就用劝她。

(依次用陶渊明《饮酒(其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填空)4.下列作者课文及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司马迁﹣﹣陈涉世家﹣﹣史记B.吴敬梓﹣﹣范进中举﹣﹣儒林外史C.鲁迅﹣﹣社戏﹣﹣朝花夕拾D.纪博伦﹣﹣浪之歌﹣﹣泪与笑5.从备选词语中选择填空。

漫步语文世界,才能欣赏欣赏到一幅幅理想的生活画卷,这里,有重山那边波涛喧嚣的大海,有夹岸桃花引路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如此光明美好,我们就没有理由不为之努力奋斗。

(备选词语:只有,不仅,况且,可是,而且,既然)6.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便是托“莲”言志,请从“青山”“白云”“旭日”中任选一个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选造句。

7.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冰心《谈生命》)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的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经200亿年的历史了。

2024届江苏省南京栖霞区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南京栖霞区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南京栖霞区中考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B.《观刈麦》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割麦子的情景,并借一位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C.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

D.《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入大荒流”“长河落日圆”中的江、河指的是长江和黄河。

B.范进进学回来,中了举人,接下去要参加的是会试。

C.《战国策》《史记》《左传》分别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的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3.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端的一项是()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友人)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妻子(友人)促膝长读的深切期盼。

江苏省南京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江苏省南京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语文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沧海一粟负荆请罪息事宁人B. 蹉跎岁月饮鸩止渴姹紫嫣红C. 振聋发聩水乳交融恍若隔世D. 豁然开朗恶贯满盈谈笑风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城市管理者在治理城市环境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美化城市,也要考虑到市民的实际需求。

B.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我们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1)他的演讲声情并茂,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2)这个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材料,被誉为“黑金”。

(3)她的舞蹈动作轻盈如燕,令人叹为观止。

(4)这座大桥横跨江面,犹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过。

4、请根据下列句子,将括号中的成语补充完整。

(1)他的研究成果()显著,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2)在比赛中,她()发挥,最终获得了冠军。

(3)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让人()。

(4)他的画作色彩(),给人一种()的感觉。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沉默(shēn mò)/ 沉思(chén sī)B. 融化(róng huà)/ 融合(róng hé)C. 拔擢(bá zhuó)/ 拔河(bá hé)D. 沉默(chén mò)/ 沉重(chén zhòng)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南京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学校开展“天下国家”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文段,从长征精神到航天成就……1.字音,字形,字义,4分(1)草长莺飞(长,注音)(2)心旷神怡(旷,根据注音写汉字)(3)选词填空,爱国之情:A.入木三分B? C.与日俱增2.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天苍苍,野茫茫,长河落日图造化钟神秀,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消另写两句能体现江山之美的诗文:3.对联,5分(1)将6个三字词,组成三副对联6个词是:桃花扇,搜神记,红楼梦,桃叶歌,游仙诗,牡丹亨(2)选择一副对联补充完整上联“文选”补下联:下联“千字文”,补上联4.根据三则材料,围绕"强国"和“英堆"发表一段议论性文字(50字以内),4分材料摘自三篇课文《邓稼先》“我不能走”……《太空一日》“一切正常”……《一着惊海天》“一切正常”……5.综合性学习,修改评价表,4分(1)选择一个不合适的评价项目(参与人员人数是否充足)(2)补充一个评价项目二、阅读(共43分)(一)古诗文组合,共11分拜年文微明不求见西惟通谲,名纸朝来满敲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送刺(节选)周密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来刺金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

余表男吴四大,性清指。

运节日无仆可出,徘细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

于是酌之以酒,阴以己刺尽易之。

边仆不慢,国往遍投之,态吴利也。

开日合并,因出沈刺大末,相与一笑。

乡曲相传.以为笑谈。

选自髦记体小说《类辛杂识》[注释]刺:名帖6.文意辨析选择题,3分7.断句选择题,2分造节日无仆可出/排徊门首/恰友人述于公仆退刺至,8.句子翻译,3分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

吴刺也。

9. 谈古人散发名帖与现代群发视福有无相似之处,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3分(二)现代文组合文本,共10分材料一,中国传统茶的历史与文化材料二,新式茶的发展(奶茶,果茶等)材料三,新式奶茶受众分布扇形图(受众女性最多占86+%,年龄22-40岁最多占比40+%, 价格16-20元最多占13+%)10.文意辨析选择题,3分11.表哥要开一家新式奶茶店,请你根据材料给他提建议,3分12.有人认为,在未来,新式茶饮会完全取代传统茶。

6-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6-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南京市202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留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细致核对监考老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需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需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詈答颢一律无效。

1. 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成语万象更新【答案】正楷万象更新【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实力。

要求学生在课下,在平常养成细致书写的习惯,练习硬笔书法。

运用楷书做到书写细致,字体美观大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和煦葱郁杜绢花B. 雄姿膘悍千里马C. 静谧璀灿萤火虫D. 清澈空灵水墨画【答案】D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传闻,天地开拓后,神通广袤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建了人。

B. “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 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凄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A项正确;B项正确;C项不正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D项正确。

4. 用诗词原句填空。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

(《诗经·秦风》)②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③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④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几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⑤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

2024年南京中考语文试卷

2024年南京中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缥缈(piāo miǎo)B. 隽永(juàn yǒng)C. 踱步(duó bù)(正确答案)D. 冗长(rǒng cháng)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受益匪浅B. 循规蹈距C. 鲜为人知(正确答案)D. 一愁莫展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深入浅出,让人受益匪浅。

(正确答案)B. 他对待工作总是漫不经心,导致频繁出错。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D. 他对历史典故的了解可谓滔滔不绝。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B. 鲁迅的《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等作品。

C. 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正确答案)D.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吴用等人。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环保意识。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正确答案)C.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 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聚氰胺”的事件不再发生。

下列对古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困境中的希望。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正确答案)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说得对,”他点点头说:“我们就这么做。

”B. 他问:“你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正确答案)C.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等。

D. “春雨贵如油,”人们常说:“一滴春雨一滴油”。

下列关于文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 “之乎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气助词和连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8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春晓》)(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7),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9)南京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校园里汉字学习的热潮,这种景象真可谓“,”。

(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诗句填空)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初夏,花园里一片烂漫。

大小的蝴蝶翩▲然起舞,令人陶醉。

(2)社区组织亲子活动,孩子们稚嫩可爱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

(3)报上登出招募“青奥志愿者”的启shì▲后,年轻人纷纷前往报名。

(4)老人们聚会时谈笑风shēnɡ▲,说起家乡的美食,更是赞不绝口。

3.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3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4.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1)王羲之《何如帖》(2)张旭《肚痛帖》(3)颜真卿《颜家庙碑》(局部)A.(1)楷书(2)行书(3)草书B.(1)行书(2)草书(3)楷书C.(1)行书(2)楷书(3)草书D.(1)草书(2)行书(3)楷书班级要出一期“小说天地”的板报,你和小伙伴们需完成以下几件事。

5.文文编辑“小说悦读”栏目,你想在她的阅读感言中加一句,最合适的是(▲)(2分)翻开语文书,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少年形象:有月夜沙地守护瓜田的小闰土,▲,还有课余林中朗读《万卡》的李京京……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A.有夜晚苇塘护送女孩的杜小康B.有杜小康夜晚苇塘护送的女孩C.有夜晚芦荡寻找鸭群的杜小康D.有杜小康夜晚芦荡寻找的鸭群6.程程编辑“小说疑读”栏目,他结合收集的两则材料,从“叙述者”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钱”的角度也设计一个问题。

(3分)【材料一】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材料二】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程程设计的问题:这两篇小说为什么都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态人情?你设计的问题:7.关关编辑“小说延读”栏目,展开想像,续写了《最后一课》,你补充其中的一段对话。

(4分)我(小弗郎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大家陆续地离开了教室。

韩麦尔先生依然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我走到他面前。

我说:(1)他说:(2)我说:(3)他说:(4)二(4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1题。

(14分)【古诗阅读】遣兴[清]袁枚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

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3分)【古文阅读】报恩塔①[明]张岱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

②窑器:陶瓷器具。

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

④识:标记。

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

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则报恩塔是也(2)闻烧成时(3)半日方散(4)必顶礼赞叹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11.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3分)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下联:(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12分)警句徐懋庸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

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

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

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

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

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

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

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

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

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

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

(选自《文章正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12.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3分)A.写说明文,不必硬添入许多奇警的句子。

B.好文章无处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C.写作时,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D.阅读作品,不应该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5分)(1)第二段中加点的“粗劣的土布”和“用金线绣花”分别比喻什么?(2分)(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14.文中说:“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

”请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背影》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16分)雪人肖复兴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

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

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

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像,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

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

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

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

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

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

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

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

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

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接着,没过两天,雪人手臂中夹着的枝条上的气球破了,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被人随手扯下来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萝卜鼻子被拔下来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满一地;雪人已经无可奈何地残疾,但还有人不放过它,路过它的身旁的时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几脚,雪块坍塌下来,雪人的头、胳膊……随着就掉落在地上。

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脏兮兮的垃圾了。

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被创造、被破坏了。

让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

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孩子路过它的身旁,毫无缘由地踩它,把它当成靶子,拿雪块、石头砸它。

而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几天还围绕在它身旁,欢乐地打雪仗,或者脸上绽开酒窝和它合影留念。

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

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

看来,雪人最好的命运,是在雪天里诞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阳光下,消融得没有一点影子。

这样,它只会看见我们人类欢乐的前一半,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破坏的后一半。

(选自《无缘无故的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15.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