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

• • •
••Biblioteka 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 •
• • •
•
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大街的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镌刻在巨石上的“实事求是”四个 大字映入眼帘,浑厚的石头,朴素、深沉的字体,饱经沧 桑中凝聚着一股令人折服的精神和光芒。 。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 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 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 “实事求是”并非从学校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作为校训,但是从陕北公学到如今 的中国人民大学,但“实事求是”的精神始终教育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 。
• 人大发展史
——从发展中领略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陕北公学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 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 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并于8月任命成仿吾为陕北公 学校长兼党组书记。陕北公学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 责制,直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领导,是中共产党 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陕北公学的办学 宗旨和培养目标“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为 此制定了“帮助青年获得抗战中实际工作的方法与民族 自卫战争的最低限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方针,并根据 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将理论和实 际相联系、教学内容少而精、教与学一致确定为教学工 作的原则。在办学过程中,陕北公学形成了“忠诚、团 结、紧张、活泼”的校风。办学两年,陕北公学共培养 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 是陕北公学教育的伟大成果,是陕北公学对中华民族解 放事业的不朽贡献。
(二)华北联合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旧址 1939年夏,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日寇、国民党顽固派加紧进攻 解放区。6月,中共中央决定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 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华 北敌人后方办学。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宣告成立,成仿吾任校长兼党 组书记,。华北联合大学的教育方针是:为革命实际斗争的需要而培 养革命干部;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贯彻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则。 校训是“团结、前进、刻苦、坚定 ”华北联合大学实行军事化管理, 培养出来的干部都能适应在战争条件下工作的需要,它是中国共产党 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被誉为“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 这时全校共4000多人,其中学员 3000 多人,是华北联合大学鼎盛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华北联合大学在残酷的敌后战场办学6年,培养干部 逾万。其中政治经济行政干部3000多人,教育工作干部3000多人,文 艺干部1000多人,政治理论、文学艺术、教育、政法、财经等方面的 教师和理论人才数百人,短期培训干部2000多人。
中国人民大学章程

中国人民大学章程(征求意见稿)序言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
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
1949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逐步形成了以“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实事求是”、“兼容并蓄、有容乃大”、“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和“艰苦奋斗”为核心内容的精神传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中国人民大学正在面向未来,按照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要求,向着“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办学目标努力奋斗。
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规范办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校名称为中国人民大学(英译为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RUC),由国家设立。
第二条学校法定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现有中关村主校区、老校区和苏州校区。
第三条学校为非营利性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享有教学、科研、行政及财务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第四条学校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为办学宗旨,以“实事求是”为校训,以“人民、人本、人文”为办学理念,以“大师、大楼、大气”为办学思路,以“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为办学特色,逐步把学校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
第五条学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为基本职能。
第六条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中国人民大学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
分,人大新校徽正式启用 于2003年10月,是 人民大学“以人为本、人 民至上、以民族复兴为己 任”的核心精神的集中展 示。校徽主体图案由3个 并列的篆书“人”字组成, 分别寓意“人民、人本、 人文”,即“人民的大 学”、“以人为本的精神” 和“以人文社科为主的特 色”。
人大校训:实事求是 人大精神:立学为民 治学报国 人大学风:明德博学 求是笃行 人大目标:塑国民表率 育社会栋梁 人大理念:大师 大楼 大气
人大的排名第一的学科
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 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 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七个一级学科排 名全国第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 全国高校首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位 居全国高校第三位。
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会品牌活动 辩论赛 宿舍风采展示大赛 “你的舞台”校园歌手大赛 社团联合会 “百团大战”社团集体招新活动 “萌之韵”文艺汇演
知行楼群
品园楼群
百家廊
世纪馆
一勺池
求是石
人大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一所以人文社会科
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教育部 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其在文、法、哲等多领域国内领先, 近来还在理工科发展方面努力取得重大进步。人大 的前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 后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等时期, 最终于1950年定校址于北京,定名“中国人民大 学”,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该学 府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领袖人才和社会精英。现时, 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
韩大元教授任院长,曾宪义教授任名誉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
它也是中国法学教育顶尖的王牌院校“五院四系”之一。
1998年,人大法学院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人大法学院建院60周年庆典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朝阳大学创办于1912年,当时被誉为“中国最优秀之法律院校”,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阳,南东吴”、“无朝(阳)不成院(法院)”的美誉。
法学院设有43个研究中心(所),拥有“985工程”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和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法制信息港”和综合性的法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图书馆现有藏书30余万册,其中中文法律图书25万余册,外文法律图书5万余册,中文法律期刊1300余种3万余册,外文法律期刊80余种3000余册。
法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全国核心学术期刊《法学家》、《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英文)、《人大法律评论》、《朝阳法律评论》等,并建成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等全国知名的网站。
法学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
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个(法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4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
拥有1个本科专业(法学),1个第二学士专业(知识产权),1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自1950年至今已毕业学生两万余人,培养各类培训生、进修生、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校教师和国家机关公务员等30余万人。
中国人民大学介绍PPT

• 我校只招收理科生的专业有14个:理科试验班(信 息与数学)、统计学类、信息资源管理、资源与环 境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管理方 向)、金融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与管理 方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管理科学、物理学 (含材料物理)、化学、应用心理学、能源经济;
• 只招收文科生的专业有4个:人文科学试验班(国 学)、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语言文 学类、历史学。 • 其他所有专业均为文理兼招。
中国人民大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素养和专业 刘少奇主席在人民大 学开学典礼致辞[9] 知识的新中国的建设人才,中共中央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调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部分干部组建中国 人民大学。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关于 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1950年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任命吴玉章为中 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成仿吾为副校长。 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党组, 胡锡奎任党组书记,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3] 1952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初具规模,设有9个系、38个教研室、1个编译室,此外还有专修科、预科、 马列主义研究班、研究生班、马列主义夜大学、夜校、函授专修班和附设工农速成中学,3年内共为国 家培养各类毕业生2318人。[10] 1953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大学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对办学任 务和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开辟了一条培养新型工农知识分子的道路。 到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马列主义师资和财经、政法干部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1957年以后,中国人民大学的系科设置有了进一步的发 “实事求是”校训石 展,到1965年底,全校共有1个学院 、12个系、3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设有19个专业。从建校到1965 年15年间,中国人民大学共接收过2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留学生,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65870名, 取得科研成果2397项。 1966年开始的”文革”给中国人民大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批干部、教师遭到批斗,各级党政组织陷 于瘫痪,全部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止。1970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停办,中国 共产党亲手创办的、具有30多年光辉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大学被解散了。
中国人民大学:人民、人本、人文

人 文 气 息浓 厚 、 学 术氛 围严 谨 的 高校 。 人 大 的经 济 学 院、 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是人大人数最 多的三大学院,录 取分数也是人大所有 的学院 中最高的。它们分别拥 有的 理 论 经 济 学 、 工 商 管 理 学 、 应 用 经 济 学 , 皆是 人 大 最 王 牌 的 专 业 ,也 是பைடு நூலகம்数 年 位 居 全 国第 一 的专 业 。 同 时 , 人 大 的 统 计 掌 、 政 治 学 、 法 学 、 新 闻 学 、 公 共 管理 学 等 专 业 也 位 居 全 国之 首 。 可 见 ,人 大 在 人 文 社 科 领 域 拥 有 着 相 当大 的优势 ,它既注重于培养经济、金融、商业领域的 高 级 人 才 ,也 注 重 培 养 与 社 会 生 活 紧 密 相 关 的 优 秀 毕 业 生 。
我 的大 学
· 品读大学 ·
开放 自由的 人大
除 了 “第 二 党 校 ” 的 别 称 , 人 大 还 有一 个 很 有 名的 戏 称 —— “中国 人 民 放假大学”。人大在保证学校学 习任务 得 以完 成 的 情 况 下 , 从 不 过 分 严 格 要 求 学 生 , 而 是 给 予 学 生 更 多 的属 于 自 己 的 B,-Ji ̄3,让 其 自由发 展 ,掌 会 学 习 , 享受生活 ,同时也 脚踏实地地 了解社 会。 每年的 四月 末到五一 ,人 大都 会 放 一 次 独 一 无 二 的 春 假 ,假 期 时 间 长 达 八天 ,有 日寸会更 长 。 从 2004年 到 现 在 已 经 实行 了 l4年。 放 春 假 的 目 的 , 正是为 了鼓 励全校学 生走出校园,深 入 社 会 一 线 ,脚 踏 实 地 考 察 社 会 。 所 谓 “读 万 卷 书 ,行 万里 路 ”,人 大 正 是 要 在 这 样 自 由 的 氛 围 中促 进 学 生 实 事 求 是 的 精 神 的 培 养 。 于 是 每 年 的 四 月 底,你 都能看 到人大学生 出门旅行或 是 进 行 社 会 调 研 。 这 是 让 其他 北 京 高 校 的掌 子 所 羡 慕 的 “福 利”。
中国十大名校之一

中国十大名校之一: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担任了先锋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 [详细]中国十大名校之二: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
发展初期,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1952年大陆国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清华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详细]中国十大名校之三:中国人民大学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
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综合性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17个学院和8个校属系、13个校级研究所;拥有56个学士学位专业、8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91个硕士学位学科点、64个博士学位学科点、9个一级学科授权、8个博士后流动站。
…… [详细]中国十大名校之四:复旦大学简介: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
“复旦”二字选自《尚书》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
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直属教育部指导。
复旦大学学科和专业门类齐全、基础扎实。
全校有人文、法学、新闻、经济、管理、技术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药学、护理、基础医学与公共事务学院等14个学院、45个系、57个本科专业…… [详细]中国十大名校之五:南京大学简介:南京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南京。
考研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思想政治教育

考研中国⼈民⼤学研究⽣专业介绍之思想政治教育考研⼈⼤专业介绍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民⼤学是⼀所全国的重点⼤学,并且是教育部直属的,是⼀所国家的“211⼯程”和“985⼯程”的重点建设⾼校。
中国⼈民⼤学在⽂、法、哲等⽐较偏⽂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看⼀下中国⼈民⼤学研究⽣专业介绍之思想政治教育。
1、专业概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于1984年。
1986年,中国⼈民⼤学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1990年,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级学科,开始招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硕⼠研究⽣和博⼠研究⽣,其中博⼠点是全国第⼀家被批准招⽣的单位,也是1998年6⽉以前全国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的博⼠点,由此培养出了全国第⼀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为后来全国同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7年,中国⼈民⼤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成⽴。
1997年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点被批准为本学科全国惟⼀⼀家国家⽂科基础学科⼈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200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点在全国⾼校重点学科的评审中获得免答辩资格,直接进⼊重点学科⾏列。
2003年,该学科博⼠点建设作为⼀项研究课题被列⼊中国⼈民⼤学“211⼯程”⼦项⽬。
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级学科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该⼀级学科下独⽴的⼆级学科。
2、主要研究⽅向●研究⽅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法研究●研究⽅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研究⽅向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包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向四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较研究3、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中外德育⽐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校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部与群众思想政治⼯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