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法理学主要导师介绍
人大法学导师介绍王云霞教授完整版

人大法学导师介绍王云霞教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人大法学导师介绍:王云霞教授一、基本情况介绍1、基本资料王云霞、女、汉族1962年10月1日出生于浙江金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
2、教育背景1984年7月毕业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曾赴日本立命馆大学研修文化财产保护法;1999年赴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国际人权法;2000年5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参加关于“二战期间被掠文化财产返还问题的专家会议”。
3、工作经历1984年至1993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制史教研室助教、讲师;1996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4、主要社会兼职: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5、奖励和荣誉《东方法律改革比较研究》获第一届全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08);《印度社会的法律改革》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优秀法学科研成果三等奖(2003)。
二、主要研究方向1、文化遗产法2、外国法律史3、比较法律文化三、开设课程1、文化遗产法(硕士生、博士生)2、外国法制史(本科生、硕士生)3、罗马法(硕士生、本科生)4、大陆法(硕士生)5、比较法律文化研究(博士生)四、主要课题与项目:1、《吸收、借鉴与法律移植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1998-2001;2、《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北京市政府法制办立法项目,2002-2003;3、《二战被掠文物返还问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项目,2006-2008;4、《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期刊培养项目,2010-2011;5、《文化遗产法教程》,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项目,2010-2011;6、《文化立法的基本框架、主要原则和基本法律制度》,中宣部国家重点社会科学项目,2010-2011;7、《文化遗产法学》,中国人民大学重点标志性科研项目,2010-2013。
历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历届十杰青年法学家第一届(1995 年) 第一届王利明:1960 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作有《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物权法研究》等。
、、公丕祥:1955 年生,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论述》《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中国的法制现代化》等,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赵秉志:1956 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犯罪主体论》《刑法改革问题研究》等,编有《中国刑法实用》《刑法新教程》等。
、、曹建明:1955 年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
主要著作有《国际产品专利概论》《国际经济法新编》、,发表论文二百三十余篇。
范健:1957 年生,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德国商法》《反倾销法研究》、、《法理学》等,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胡建淼:1957 年生,国家行政学院法律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专著、教材74 部,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黄进:1958 年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国际、冲突法研究》《中国国际私法》等,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夏勇:1961 年生,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保密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民权哲学》《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等。
沈木珠:1955 年生,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国际经济法要论》《论商法比较研究》等,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
、顾培东:1956 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大历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

法大历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标题:法大历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他们的教学成就与思想启示导语:在每一所高等学府里,教师是知识传授和学术引导的重要角色。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都曾受益于这些才华横溢的教师们的教育和启发。
他们以他们的学识和热情塑造了整整一代法学学子,深受广大本科生的爱戴和崇敬。
本文将评选出历届中国法学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并探讨他们的教学成就和思想启示。
1. 张教授:审判学教育的先驱张教授在法学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影响力。
他提倡实践教学,在课堂中引入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辩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理论并培养实践技能。
他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贡献了审判学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李教授:国际法的权威学者李教授是中国法学界的权威学者,尤其擅长国际法研究。
他的教学风格深入浅出,使复杂的国际法理论变得易于理解。
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法的争议和案例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的思想启示为学生把握国际法发展趋势和适应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3. 王教授:法律伦理与法治思维的引领者王教授在法律伦理和法治思维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他的课堂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解释为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伦理和法治思维的本质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性。
他的个人观点重视法律职业道德和责任,对学生培养法治精神和道德勇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赵教授:法律经济学的开拓者赵教授是法律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他致力于将法学与经济学融合,并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法律问题。
他的教学方法富有启发性,通过经济学原理解析法律规制对社会效益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他的个人观点认为,法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5. 黄教授:司法制度改革的倡导者黄教授一直关注司法制度改革和司法独立问题。
他研究中国的司法体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并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研究和讨论。
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时延安 (5)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莫于川莫于川莫于川男,汉族,籍贯广西玉林(原籍山东青州),1956年4月出生于四川重庆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插队务农、参军服役,1984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56006部队转业到重庆市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曾从事社会学、政治学、经济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级各类社科研究课题30余项,出版(含独着、合着、主编、参编、编译)专着、教材3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理论文章200余篇,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30余项。
承担过多项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研究起草工作,曾参与起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重要法律文件。
现从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门教学科研工作新闻'>2008.10-2009.03,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部、大学院法学研究科访问研究,高级访问学者1997.09-2000.0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生1995.03-1995.07,重庆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培训部学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992.09-1995.01,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二系、研究生部学习,行政法专业硕士生1988.09-1991.06,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班(大专起点函授)1987.02-1988.01,四川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习,应用日语强化班1985.09-1987.07,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学习,社会学专业大专班1984.09-1986.07,重庆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理论部学习,政教专业大专班1983.09-1986.07,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学习,文秘专业大专班1980.02-1980.08,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陆军学院40大队学习,军需专业培训班主研中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行政法学、宪法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主讲《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案例分析》、《行政法专题研究》、《法学前沿专题研究》、《宪法学》等课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政府法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委员会法制顾问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专家委员会咨询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专家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专家广州市公安局法制顾问组顾问专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安全生产培训专家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海口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行政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济南大学、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的兼职教授、研究员主要科研成果奖:2003年,论文《行政指导法治化问题研究》,获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2年,咨询报告《建设责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省部级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研究报告》(合作),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1年,论文《依法行政与行政指导》,获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1年,专着《行政指导论纲——非权力行政方式及其法治问题研究》,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999年,论文《论新技术革命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创新》,获'99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999年,论文《重庆市贯彻“企业法”的跟踪研究》(合作),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998年,论文《完善监督机制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关键》,获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1997-1998年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6年,研究报告:《经济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机制研究》,获重庆市软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996年,专着《企业民主管理学导论》(合作),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主要教学成果奖:2008年“宪法学教学方法改革”(合作),获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获华为奖教金一等奖担任班主任的人大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2002级2班先后于2003年、2004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先进集体奖,2005年获得北京市高校先进集体奖2003年评为中国人民大学校级标兵班主任、优秀班主任,院级优秀班主任(一)部分专着、教材教材《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度解析与案例指导》(共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出版教材《案例行政法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教材《行政法案例研习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专着《志愿者简明手册——以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为样本》(共同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出版专着《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出版教材《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指南》(共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出版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释义》(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出版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专着《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主编),工商出版社2007年出版教材《行政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释义》(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出版专着《工商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分析》(主编),工商出版社2006年出版教材《行政法治文苑(2):行政法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索引总汇(1983-2004)》(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专着《法治视野中的行政指导》(合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专着《应急法制论》(共同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教材《行政法学》(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专着《行政指导要论——以行政指导法治化为中心》(独着),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系国内第一篇专题研究行政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概论》(合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教材《行政法学》(副主编),群众出版社2000年出版专着《西部大开发与重庆民族地区发展》(副主编),重庆出版社2000年出版专着《行政指导论纲——非权力行政方式及其法治问题研究》(独着),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系国内最早的行政指导研究专着之一(二)部分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理论文章《行政公开法制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载《法学杂志》2009年4期《行政程序法治观与行政许可透明度——从制度创新努力看建设阳光政府的方向》,载《现代法学》2008年2期《公开法制的巨大力量——第五届国际信息专员大会暨政府信息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作),载《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2期《土地征收征用与财产法治发展——兼谈对待当下行政管理革新举措的态度》,载《法学家》2008年3期《成都经验解读:通过机制方法创新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和阳光政府的步伐》,载《理论与改革》2008年3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准备调研报告——以苏闽川滇数省等作为考察重点》,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8年10期《行政管理革新与法治政府建设——应以法治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当下的行政管理新举措》,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8年11期《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行政法制革新意义》,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6期《行政指导:一种柔性的行政监管方式》,载《人民日报》2007-1-10第13版《经由阳光政府走向法治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理念、制度与课题》,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政府信息豁免公开与保密工作》,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8-6第6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表明中国欲增加执政透明度——“政府保持神秘是不必要的”》,载《南方周末》2007-4-26第A4版《信息公开推开门缝》,载《财经》2007年第9期《应以发展的眼光和宽容的心态看待当下的行政革新举措——兼谈现代行政法治观念及其对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7第6期(原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第2期)《行政可以更“柔”些》,载《了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38期《加强应急法制,提高政府效能,建设法治政府——我国应急法制发展的基本经验和现实课题》,载《近日中国论坛》2007年第11期《国外应急法制的七个特点》,载《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1期《稳健走向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地方分权强化时代中国行政法的转型发展趋势》,载《理论与改革》2007年1期《论现代服务行政与服务行政法》(合作),载《法学杂志》2007年2期《我国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规划的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合作),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7年3期《学会刚柔相济应对突发事件——谈谈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行政指导措施》,载《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11期《从现代法治视角看政府管理创新——关于行政革新的态度、方向与界限之管见》,载《法学家》2006年6期《中国的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实践——从公众参与行政管理的视角》,载(韩国)《地方自治法研究》2006年12月《红头文件设定有效期的做法值得肯定》,载《检察日报》2006.1.16第6版《治乱“行政强制”》,载《财经》2006第1期总第150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尽快立法——建立应急法制以健全应急预案为先》,载《财经》2006第2期总第151期《中国行政法20年来民主化发展与未来趋势》,载《南都学坛》2006第1期《紧急状态法今年提请审议——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莫于川》,载《第一财经日报》2006.2.13第版《有限政府•有效政府•亲民政府•透明政府——从行政法治视角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载《政治与法律》2006第2期《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法制宣传教育20年的一条重要经验》,载《探索》2006.2《博士论坛(2)行政诉讼制度改革中的焦点问题——目标、方案与理由》,载《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2《城管执法工作法治化的基本路径》,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行政强制立法应坚持平衡理念与兼顾原则》,载《法学家》2006.3《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指导措施行政应急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指导措施引出的行政法学思考片断》,载《公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10月第三辑《价格听证应走出“逢听必涨”误区》(合作),载《人民日报》2005.1.13《人权入宪对我国行政法民主化发展趋势的影响》,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行政机关借取市民力量取证,证据是否有效》(合作),载《人民检察》2005.4《人权入宪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合作),载《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法制建设》,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1《信访制度改革新思路》(合作),载《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1《关于增强<公务员法>的科学性之管见》,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2《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法制的完善》,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2《推进刑事法治须强化三个机制——建立健全防错案机制的宪政思考》,载《检察日报》2005.5.9《公务员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合作),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6《公民合法权益保护优先是行政诉讼立法的重要原则——关于修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若干建议》,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4《超期羁押28年案件凸现我国人权法制的软肋——关于谢洪武悲剧的法理与制度分析》(合作),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五问“扶贫贪官”》,载《人民检察》2005.9(上)《应将行政指导纳入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兼谈国外行政指导诉讼的典型案例和特点》,载《重庆社会科学》2005.8,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分册2004.11转载《全国人大立法听证的法治发展意义》,载《法制日报》2005.8.31第一版《从行政指导看和谐社会之构建》,载《唐都学刊》2005.4《行政法的民主化发展趋势分析》,载《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6《学习贯彻<公务员法>,推动干部人事管理法治化》,载《重庆社会科学》2005.11《行政指导行为的法社会学透视》,载《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1《行政职权的行政法解析与建构》,载《重庆社会科学》2004.1《论行政指导的立法约束》,载《中国法学》2004.2《法治视野中的行政指导行为——论我国行政指导的合法性问题与法治化路径》,载《现代法学》2004.3《中国行政法治的回顾与前瞻》,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判断“公共利益”的六条标准》,载《法制日报》2004.5.27《论当代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合作),载《法商研究》2004.5《行政指导比较研究》,载《比较法学》2004.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分册2004年第12期转载《行政指导救济制度研究》,载《法学家》2004.5《建设法治政府推动法文化革新-依法行政须树立现代行政法治观念》,载《理论与改革》2004.5《行政指导的功能解读》(合作),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分册2005年第1期转载《政府职能与服务行政法》(合作),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6《政府雇员制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法治化》,载《法制日报》2004.8.12《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指导措施•行政应急原则——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指导措施引出的行政法学思考》,载《法律适用》2004.1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分册2004.11转载《多元价值体系下的行政指导》(合作),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5《宪政视野下我国行政法的民主化发展趋势分析——民主行政法论纲》,收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宪政之路》,法律出版社2004出版《依法行政与行政指导》,载《苏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东吴法学专辑《国外行政指导典型案例研究》,载《行政法学研究》2003.2《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法治现实课题》,载《法学家》2003.4《我国的公共应急法制建设》,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5期转载《中国行政法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分析》,载《岳麓法学评论》2003年卷《全民法治实践的参与权利与责任-依法治理主体问题研究》,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9,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分册2004年第1期转载《非典危机启示之一:应重视行政指导措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适当运用》,载《理论与改革》2003.5《建议在我国行政程序法典中设立紧急程序条款》,载《政治与法律》2003.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分册2004年第1期转载《行政指导行为的合法性研究》,载《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行政指导范畴论》,载《金陵法律评论》2001.1《行政指导法治化问题研究》,载《行政法论丛》2001.5《我国实施行政指导的原因、现状及法治化对策》,载《渝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委托项目,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指导实证研究2008年,国务院法制办委托项目,政府法制建设三十年研究2007年,美国律师协会委托项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准备及其推动研究2007年,北京奥组会志愿者部委托项目,志愿服务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6年,共青团北京市委委托项目,志愿服务立法研究2006年,国务院法制办委托项目,法律责任设定现状统计分析2006年,广州市政府委托项目,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2006年,司法部重点项目,行政规划法律制度研究2006年,马怀德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背景下的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的子课题《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想》2003年,张成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的子课题《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2003年,董克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项目《SARS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机制》的子课题《SARS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及法律应对机制研究》2003年,国务院法制办委托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制度、体制和机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年,教育部项目,中国行政法的民主化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研究2002年,司法部项目,行政指导程序制度研究单位名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邮政编码:100872)办公电话:82500345电子信箱:xingzhengfaxue@。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名校友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名校友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法律人的摇篮,五十多年来,人大法学院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
人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的法治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政法机关的高级领导骨干和著名法学家。
据不完全统计,在毕业生中,担任省部级以上官员20余人、司局级官员500人以上,中国首席大法官肖扬院长和祝铭山一级大法官就都是人大法学院的毕业生。
此外,自1998年还和最高法院合作,每年举办高级法官培训班,培训了近千名院长、庭长。
全国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和最高法院暨各审判庭几乎都有人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全国法官十杰”、中央确定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先进典型、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宋鱼水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在法学教育领域,也是精英辈出。
担任大学正校长的有4名,教授300多人,国家表彰的“高校百名教学名师奖”,其中法学名师有2人(房绍坤,姚建宗),全部是人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选出的四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共有四位获奖者是人大法学院毕业生(吴汉东、田宏杰、张智辉、李力);中国法学会评选的四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其中人大法学院的教师5人、校友4人(公丕祥、吴大华、谭世贵、邱兴隆)获此殊荣;教育部评选的三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奖中有人大法学院教师3人、校友2人(陈兴良、吴大华)。
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时延安 (3)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第 1 页 共 1 页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孟涛孟涛助理教授新闻'>2010.8-2012.8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2007.9-2010.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5.9-2007.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2001.9-2005.7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纠纷解决、非常法律主要讲授法理学1.第七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论文一等奖(2012年)2.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孙国华法学理论发展基金青年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12年)3.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年)著作类《中国非常法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论文类(一)紧急权力法及其理论的演变,《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二)EmergencyLawinChina:ItsFormation,PresentStateandFuture ,《SocialScienceinChina 》(Vol.32,No.3,August2011)(三)中国非常法律的形成、现状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四)改革开放以来法院体制的分权与集权――中国国家司法能力建设的变迁轨迹,《新视野》(2010年第4期)(五)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兼论现代性法律的局限性,《现代法学》(2010年第1期)(六)法理学教材的四种类型及其改革,《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七)合伙债务、习惯法与国家,《朝阳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2011.1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批面上资助项目(资助编号:2011M500480)“大调解体制创新研究:实践改革与理论发展”,2012.82012.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项目(资助编号:2012T50178)“中国非常法律制度研究”,2012.112012.1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评估创新及其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政大、人民大学法律硕士之比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政大、人民大学法律硕士之比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人民大学是招收法律硕士的重要院校,不但招生人数在全国位于前列,而且其学术实力与师资力量也在中国大陆名列前茅.因此,为了方便广大考生了解这几所名校,现做一些比较介绍,提供一个报考择校参数。
一,博士专业及导师一、法理学:北大:巩献田罗玉中周旺生朱苏力法大:1、法哲学徐显明教授郑永流教授葛洪义教授2、人权理论徐显明教授刘金国教授3、法律学说史舒国滢教授4、法社会学郑永流教授5、法学方法论舒国滢教授廖美珍教授葛洪义教授6、法律文化刘金国教授清华: 无人大:孙国华吕世伦朱景文朱力宇二、法制史:北大:贺卫方武树臣张建国李贵连法大:1、中国法律史张晋藩教授朱勇教授郭成伟教授刘广安教授崔教授徐世虹教授怀效锋教授2、中国法文化史张晋藩教授郭成教授刘广安教授郭世佑教授怀效锋教授3、比较法制史朱勇教授曾尔恕教授人大:曾宪义郑定叶秋华赵晓耕清华: 无三、宪法与行政法:北大:罗豪才袁曙宏姜明安应松年法大:1、宪法学王人博教授2、行政法学马怀德教授朱维究教授张树义教授薛刚凌教授刘莘教授刘善春教授潘汉典教授应松年教授3、行政诉讼法学马怀德教授张树义教授薛刚凌教授刘莘教授刘善春教授应松年教授江必新教授人大:许崇德韩大元胡锦光杨建顺清华: 无四、刑法:北大:陈兴良郭自力刘守芬王世洲张玉镶周振想储槐植法大:曲新久王牧薛瑞麟阮齐林张凌何秉松孙谦乐国安罗大华人大:高铭暄王作富赵秉志卢建平韩玉胜黄京平谢望原何家弘清华: 无五、民商法:北大:刘凯湘钱明星尹田清华:章程王亚新张明楷车丕照博迁中马靖驹霍建远王株树朱慈微施天涛何美欢法大:1、民法学(含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罗马法)江平教授方流芳教授王卫国教授赵旭东教授米健教授李永军教授费安玲教授张楚教授许传玺教授巫昌祯教授2、商法学(含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江平教授方流芳教授王卫国教授赵旭东教授米健教授李永军教授费安玲教授张楚教授许传玺教授人大:赵中孚杨大文王利明杨立新龙翼飞叶林清华: 无六、知识产权:北大:郑胜利法大:黄勤南人大:刘春田郭禾清华: 无七、诉讼法:北大:陈瑞华汪建成潘剑峰清华:无法大:1、民事诉讼法学陈桂明教授宋朝武教授杨荣馨教授2、民事执行法学陈桂明教授宋朝武教授杨荣馨教授3、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卞建林教授宋英辉教授刘根菊教授刘金友教授杨宇冠教授沈德咏教授4、证据法学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卞建林教授宋英辉教授刘根菊教刘金友教授杨宇冠教授沈德咏教授人大:江伟程荣斌陈卫东王新清甄贞八、经济法:北大:刘剑文刘瑞复张守文清华:无法大:经济法学(含基础理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金融法、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等方向)徐杰教授李曙光教授符启林教授徐晓松教授杨帆教授人大:刘文华史际春徐孟洲吴宏伟九、国际法北大:白贵梅龚刃韧饶戈平邵景春吴志攀清华:无法大:1、国际法周忠海教授2、国际私法赵相林教授3、国际经济法(含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WTO法)周忠海教授王传丽教授赵威教授莫世健教授许浩明教授张玉卿教授人大:董安生赵秀文郭寿康十、环境资源法北大:金瑞林清华:无法大:1、环境法学王灿发教授孙佑海教授2、国际环境法王灿发教授孙佑海教授人大:周珂法大:还有如下:军事组织法学薛刚凌教授军事立法学周健教授武装冲突法学周忠海教授全球问题与全球政治蔡拓教授中外政治思想张桂琳教授丛日云教授杨阳教授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张桂琳教授丛日云教授杨阳教授政府改革理论与实践石亚军教授蔡拓教授评述:从博士生导师的分布情况上,可以看出中国政法大学占有绝对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导师出题教授介绍、考研经验分享 专业介绍 考研大纲导师信息、导师论文 报考介绍

外保 统考录取
外保复 外保录取 统考复试或报名人数 人数
试人数 人数
法理学
121(报名)
19
法制史
73(报名)
15
宪法学
140(报名)
14
刑法学
366(报名)
26
2008年
民商法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不详
595(报名)
42
230(报名)
20
210(报名)
2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71(报名)
7
国际法学
226(报名)
知识产权法学(法学)
1
19
7
20(复试)
12(20)
比较法学
0
4
总计
79
1542(报名)
88(167)
法硕(非法)
24
1296(报名)
162(186)
法硕(法学)
35
146(报名)
20(55)
法理学
2
14
6
16(复试)
13(21)
法制史
2
12
1
8(复试)
7(10)
宪法学
3
11
2
8(复试)
6(11)
刑法学
究中心主任。 曾获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第五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
奖”,2006 年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亚洲立宪主义研究》一书曾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宪法学》、《比较宪法》、《外国宪法》、《基本权利》等。
三、研究方向:
中国宪法学、比较宪法学
四、承担课题:
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 8 项,主要有: 《民主选举法律制度的理论、实践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大学法理学主要导
师介绍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人民大学法理学主要导师介绍
朱景文教授 :人大法学考试参考书目的作者,法理学宇宙超级至尊无敌牛人!
1948年生,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讲授课程:
1.法理学
2.法社会学
3.比较法总论
4.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5.Introduction to Constitutional Law in the PRC
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2.比较法总论 3.法社会学
4.法律与全球化研究 5.现代西方法哲学
张志铭教授
1962年2月出生,浙江籍。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3)、法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1998)。
自1986年以来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法学理论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
检察官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
2005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任教授。
《法学家》杂志常务主编。
讲授课程
硕士生:1.法理学2.法学方法论
博士生:1.法理学专题2.法律方法3.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专题
主要研究方向
1.法治与公共政策 2.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 3.法律解释
4.法律方法 5.法律职业
朱力宇教授
1952年11月5日出生于四川,198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其间于1999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于1995年10月—1996年10月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法国政府奖学金)。
2000年被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主任。
开设课程
硕士生:
1、法理学研究
2、法理学专题
3、立法学研究
博士生:
1、立法学研究
2、法理学专题
研究领域
1、立法学
2、人权法理论
史彤彪教授
男,1962年出生于山东昌邑。
1981年-1988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师从吕世伦和谷春德两位教授,研习西方法律思想史。
1988年留校任教。
2000年又拜曽宪义教授为师,获得法律史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全国西方法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
教授课程
1、现代西方法哲学,
2、西方法律思想史,
3、近代西方法学名着宣读,
4、司法伦理学。
研究方向
1、法理学、
2、现代西方法哲学、
3、比较法、
4、西方法律思想史。
吕世伦教授
1934年7月18日出生,中共党员,辽宁省大连市人,1948年4月参加东北民主青年联合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
1985-1988年任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和第一任所长,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客座教授,现在兼任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吕世伦教授的专业研究方向有法哲学、法理学、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
教授课程
1.法哲学 2.现代西方法哲学 3.西方法律思想史
主要研究方向
1.法哲学 2.现代西方法哲学 3.西方法律思想史
孙国华教授
1925年生,河北阳原人,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为第一期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点的建立人、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前后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名誉理事、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总干事、顾问,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法学》、《法学家》、《求是学刊》等杂志编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法制宣讲团高级讲师,中央电大、全国法院业余大学法理学课程主讲或教材的主编和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多年从事法哲学、法学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编过多本法学理论教材、专着和工具书,发表了一百五十余篇文章,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硕士和大量的本科生、电大生、在职干部,1986年曾为党中央领导同志、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以上干部和部分省市领导班子讲授法制课,是享受“政府津贴”的有特殊贡献的学者。
范愉教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主任; 1987年获人大法律系法学硕士学位1990年8月至1995年12月在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法学研究课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纠纷解决、司法制度主要讲授法理学、司法制度概论、纠纷解决(非诉讼程序法)、比较法、民诉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