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最后的常春藤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分析。一、说教材:

《最后的常春藤叶》选自苏教版必修二第一板块“珍爱生命”的第二部分“陨落与升华”的第一篇。它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主要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文本语言来解读文本内容,从而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又引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启示学生珍爱生命,乐观向上。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刚刚完成了初中生向高中生的转变,对于高中的课程设置还有些不适,心理波动比较大,对人生对未来还没有过多的思考,处于情感的迷茫期,尚未形成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急需从情感上加以引导,促使其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此同时,对于语文来说,这是进入高中学的第一篇小说,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习《祝福》、《红楼梦》等小说,因此这篇小说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然而,高一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小说这一体裁,对小说的一些文体特征还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制定了课前预习,,设计了预习提示。

鉴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目标。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3.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法学法

教法分析

问题探究式与启发式相结合:

1.学案导学法。先让学生动起来,先学后教,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整体感悟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借助集体的力量把握文章的主旨,理清思路。

3.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抓住关键,完成对学生的启迪与点拨。

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它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

1. 关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课前预习,课后拓展。

3.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采取情景剧的方式解读文章,每一个小组表演一个片段,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刻画自己所表演的人物,这样可以避免从传统的小说三要素导入新课。

(二)、从小说人物形象讨论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实施新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介于这些考虑,我设计了这个环节。

首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情景剧的演绎。

其次分析苏艾、琼姗和贝尔曼的人物形象,重点分析贝尔曼的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那主角之一的贝尔曼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呢?同学们根据文中对贝尔曼形象的描述来概括。

在学生自读表演后自由发言中,教师适时引导,初见贝尔曼什么形象?再见贝尔曼什么形象,最后见贝尔曼什么形象,将这三者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概括贝尔曼形象。

简单分析苏艾和琼珊的人物形象。

(三)、讨论欧·亨利式结果的妙处

1、我们极尽想象之能事还原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大家觉得是欧·亨利的写法好还是我们的写法好,理由是什么?

明确:作者采用“留白”手法,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欧·亨利的结尾

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2、小说的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你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学生寻找线索,找到后在原文中朗读这些片断。

(四)、体会欧·亨利的语言风格。

欧·亨利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等奇特语言艺术,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七、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为一课时,可能存在学生预习不足,探究文本不够充分的问题。

因此,应该大尺度设计问题,更好地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究。以更充分地品读文本,探究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