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的弓形虫感染
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华医网国家级学分答案

华医网国家级学分: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答案)1.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解读1、影响90-90-90目标的达成的因素不包括()A、医疗资源有限、就医困难B、患者抵触治疗C、药物短缺D、不易维持HIV治疗和获得病毒学抑制E、心理健康恶化2、PrEP的适宜人群叙述错误的是()A、HIV抗体检测呈阴性B、存在较高HIV感染风险C、意识清醒,精神正常能够自主决策D、任何年龄段及性别E、无不适宜服用PrEP药物的身体情况3、艾滋病感染途径正确的是()A、血液传播B、空气、水传播C、日常接触传播D、食物传播E、昆虫传播4、PrEP每日口服给药组,在约第()直肠黏膜组织中和约第()子宫颈阴道黏膜组织中达到血液中TFV-DP的最大细胞内浓度。
A、2天,7天B、3天,7天C、3天,10天D、7天,15天E、7天,20天5、()中国首部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发布。
A、2010年B、2012年C、2018年D、2020年E、2021年6、根据2019年数据统计,我国死亡数居于首位的传染病是()A、艾滋病B、肺结核C、乙肝E、狂犬病3、肌酐清除率低于()为PrEP的禁忌人群A、120毫升/分钟B、80毫升/分钟C、70毫升/分钟D、60毫升/分钟E、50毫升/分钟4、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三个90%中,第三个90%是指()A、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情况B、90%已经诊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C、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D、90%的高危人群接受综合性干预措施E、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症状得到缓解2.青年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疫情与防控措施1、MSM是指()A、男性同性恋者B、男男性行为者C、双性恋者D、异性恋者E、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者2、艾滋病的潜伏期()A、1-3年B、3-5年C、5-7年D、6-9年E、8-10年3、青年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以()为主A、男男性行为B、交换针具吸毒C、输血D、暴力损伤E、接触传播4、艾滋病发病率最高的人群是()A、青年B、老年D、女性E、婴幼儿5、青年学生感染者男女比例为()A、5.7:1B、13:1C、25:1D、46:1E、51:16、研究发现,青年学生感染者和病人中,以()学生为主A、高中二年级以上B、高中三年级C、大中专学生二年级以下D、大中专学生二年级以上E、大中专学生三年级及以上4、艾滋病病毒在人体中的()含量最高A、乳汁B、血液、淋巴液C、精液D、阴道分泌物E、唾液、汗液、眼泪3、艾滋病病毒破坏的是()A、白细胞B、B淋巴细胞C、红细胞D、T淋巴细胞E、吞噬细胞3.MSM人群HIV疫情防控的挑战1、HIV暴露不包括()A、与HIV感染者共用静脉注射针具B、HIV感染者的体液溅入眼睛C、输入可能被HIV感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D、与HIV感染者无保护性行为E、与HIV感染者共用坐便器2、MSM是指()A、男性同性恋者B、男男性行为者C、双性恋者D、异性恋者E、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者3、MSM是HIV感染高危险人群的原因,不包括()A、男性生理结构B、多性伴C、性行为的高危险D、安全套使用率低E、同性伴侣关系维持时间较短4、视同性恋为有罪的国家不包括()A、伊朗B、俄罗斯C、埃及D、土耳其E、约旦5、HIV防控的关键人群不包括()A、关键人群性伴B、艾滋病患者共同居住人C、MSMD、性工作者E、吸毒者6、“LGTB”四种人中"B"指的是()A、女同性恋者B、男同性恋者C、双性恋者D、变性者E、异性恋者1、艾滋病发现日是()A、1969年9月5日B、1980年10月30日C、1981年6月5日D、1981年5月5日E、1986年6月6日3、IPV是指()A、男男性行为者B、亲密伴侣暴力C、吸毒者D、暴露前预防E、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者4.HIV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阻断研究进展1、HIV暴露不包括()A、与HIV感染者共用静脉注射针具B、与HIV感染者共用坐便器C、输入可能被HIV感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D、与HIV感染者无保护性行为E、HIV感染者的体液溅入眼睛2、()是PEP预防效果成功的关键A、暴露持续时间B、PEP启动时机C、服药者依从性D、病毒来源及状态E、抗病毒药物在组织中的渗透性3、指南推荐主要的PEP预防方案,三联抗病毒药物需持续使用()A、3天B、7天C、15天D、28天E、30天4、“2+1+1”PrEP按需服药方式,正确的是()A、预期性行为发生前48h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12h服药1片,48h再服用1片B、预期性行为发生前12h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12h服药1片,48h再服用1片C、预期性行为发生前2~24h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12h 服药1片,24h再服用1片D、预期性行为发生前2~24h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24h 服药1片,48h再服用1片E、预期性行为发生前2~24h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48h 服药1片,72h再服用1片5、HIV防控的关键人群不包括()A、关键人群性伴B、艾滋病患者共同居住人C、MSMD、性工作者E、吸毒者6、PEP要求在暴露后()内应尽快启动以达到预防作用,超过此时间,则无预防作用。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报道1例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报道1例发表时间:2011-05-13T17:22:12.1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叶鹏张林[导读] 弓形虫脑病为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为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
叶鹏张林(河南省鹤壁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河南鹤壁 456650)【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97-01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易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其中,弓形虫脑病也为该病易合并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但弓形虫脑病在我国报道极少。
2010年我院收治了1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病人,经治疗,疗效较佳。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赵XX,女,37岁,因“头痛1个月”于2010年6月23日入院。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右侧为重,阵发性发作,伴恶心、乏力。
无发热、寒战,无呕吐、晕厥,无嗜睡、昏迷。
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颞叶占位可能。
遂住院,给予甘露醇液等治疗后,头痛无明显缓解,建议手术治疗,未同意。
于2010年7月14日转入上级医院,行头颅增强CT示:右侧颞叶可见多个环状增强影。
给予灯盏花素针、甘露醇静点,效果欠佳。
予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经市疾控中心确证试验为阳性,确诊感染HIV,转入我院。
查体:T 36.6℃,P 76次/分,R 19次/分,BP 110/70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颈软无抵抗,心肺腹检查无异常。
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均阴性。
辅助检查:2010年6月17日外院CT示右侧颞叶占位可能。
2010年6月19日头颅MRI示右侧颞叶异常信号影,其内可见片状长T1、T2信号,边缘尚清。
2010年6月24日增强CT右侧颞叶内可见多个环状密度增高影。
2010年7月2日HIV-1抗体确认试验报告阳性。
艾滋病相关脑弓形虫病的MRI表现

艾滋病相关脑弓形虫病的MRI表现【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脑弓形虫病的MRI表现。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3例AIDS相关脑弓形虫病。
MRI资料观察内容包括脑内病灶分布、数量、大小、T1WI、T2WI、T2WI/FLAIR病灶周围水肿情况、DWI信号及增强扫描脑内病灶强化方式。
【结果】33例AIDS相关脑弓形虫病中共221个病灶,病灶多发25例(75.8%),单发8例(24.2%);位于幕上21例(63.6%),位于幕上、幕下12例(36.4%)。
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向心靶征30个(12.4%),T2/FLAIR 166个(75.1%)病灶周围不同程度水肿。
增强扫描结节状强化113个(51.1%),环形强化60个(27.1%),偏心靶状及靶状强化28个(12.7%),不规则强化20个(9.1%)。
DWI病灶等信号149个(67.4%),高低不均28个(12.7%),低信号28个(12.7%),高信号16个(7.2%)。
【结论】AIDS相关脑弓形虫病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仔细分析各序列信号特征,结合病史有助于脑弓形虫病的诊断。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脑弓形虫病;磁共振成像AIDS相关脑弓形虫病是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HIV/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也其是最容易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之一,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治疗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本文回顾性分析33例AIDS相关脑弓形虫病的MRI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减少误诊。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6月至2023年12月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相关脑弓形虫病33例。
2.确诊依据AIDS患者的HIV抗体阳性均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实验确诊,AIDS的诊断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1]诊断标准。
33例脑弓形虫病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清弓形虫抗体IgG、IgM检测阳性及抗弓形虫治疗有效确诊。
艾滋病患者如何远离弓形虫脑病

艾滋病患者如何远离弓形虫脑病摘要目的: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了解、认识弓形虫脑病,改变一些外界因素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达到预防弓形虫脑病的目的。
方法:①改变外界不良环境和生活习贯采取措施预防,多通过电视、广播、社区宣传告知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弓形虫的感染途径以及如何通过改变一些外界因素或生活习惯,从而达到预防脑弓形虫病。
②对于患过或未患过弓形虫脑病的艾滋病患者均应该采取口服药物预防弓形虫脑病。
结果:随着预防感染知识的越来越普及,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远离上述因素,弓形虫脑病的发生率有望在艾滋病患者中逐渐下降。
结论:弓形虫脑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要降低弓形虫脑病的发生率,艾滋病患者就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远离这些因素。
关键词弓形虫脑病艾滋病预防艾滋病(AIDS)也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很多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多种病原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中改变一些外界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往往能够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
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温血动物有核细胞内的机会致病原虫,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特别容易患脑弓形虫病,就可通过此法达到满意的预防效果。
本文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脑弓形虫病的主要途径及其预防进行阐述。
感染途径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肉类而感染[1]:如果肉中的包囊未能杀死,人摄入以后发生感染,或在烹饪过程中因尝试肉味而感染,据估计美国一半的弓形虫感染是由于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肉类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加工生肉后接着处理其他菜肴时,不洗手或不清洗厨房用品如砧板、菜刀、水池,也可食物之间交叉污染而感染。
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蛋类和奶制品而感染:弓形虫的速殖子已经在许多中间宿主的奶中发现,包括绵羊、山羊和牛。
密切接触家猫、家狗、家畜其他弓形虫感染动物而感染: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动物舔舐人的手和脸,或被动物咬伤都可能获得感染。
而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往往患此病的幾率更是高于正常人。
据调查,兽医的弓形虫阳性率居调查的15种职业之首,饲养员的弓形虫阳性率也较其他较少与动物接触的职业高。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200例分析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200例分析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感染部位、临床特征,为制定科学診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2004~2010年收治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
结果: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多为几种病原生物重叠感染,以真菌、原虫、病毒混合感染为常见;机会性感染常发生于口咽部、呼吸道、消化道。
结论: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提高机体免疫力,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及时、正规的药物干预,能够延长生命时间与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AIDS)机会性感染重叠感染构成比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获得性免疫缺陷为主的慢发性致死性疾病【sup】[1]【/sup】。
近年在诊治AIDS过程中,发现机会性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2004~2010年收治接受治疗艾滋病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4~2010年收治诊治AIDS病例200例,均经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诊,病例收集者为该院的主治医师。
诊断标准:依据2005年卫生部《艾滋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初筛实验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HIV-1Ab阳性,又经确认试验免疫印迹(WB)检测HIV-1Ab阳性后确诊【sup】[2]【/sup】。
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全部根据临床表现及通过病原学实验检测进行诊断。
研究方法:将数据资料输了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SSPS15.0软件进行综合性分析。
结果感染率:200例AIDS患者中发生机会性感染者187例(93.5%),且广泛存在多种病原生物重叠感染,其中以真菌、原虫、病毒混合感染最为常见,发生两种以上病原生物感染的为147例(73.5%)。
以单种病原生物感染进行统计,原虫感染率分别为卡氏肺孢子原虫感染90例(45.0%);弓形虫感染28例(14.0%);隐孢子虫感染48例(24.0%)。
日本人HIV感染者中弓形虫IgG抗体效价的研究

维普资讯
・
25 ・ 3
感染 多呈 隐 性 感 染 状 态 , 在 后 期 也 可 出 现 但
神经 和 眼损 害 的症 状 , 也 与 缓 殖 子 转 变 为 这
从 质粒 上 酶 切 下来 , 化 , 续 稀 释 后 备 用 。 纯 连 体 外培 养 B vr y株 速 殖 子 6天 , 过 改 变 eel e 通
初 始 变 性 , 5个 循 环 ( 4℃ , 0 se变 性 3 9 3 e
一
c NA进 行 标 准 化 调 整 , 保 在 每 次 反 应 中 D 确
所加 c NA量 是 相 等 的 , 设 计 合 成 所 需 引 D 并 物。 P R结 果 表 明 , 速 殖 子 期 , A A 转 C 在 S G2 录水 平很 高 , L H2转 录水 平很 低 ; 而 D 在缓 殖 子期 , DH L 2转 录 水 平 很 高 , S G2 而 A A转 录
I H2 . F和 L 2 rv I H2 o 和 I D DH A e 、 . Afr D . R DH2
水平缺 如 ; u ui 因转 录 在 两期 均 存 在 ,  ̄tb l n基
说 明所用 引物 具 有 特 异性 。而 且 P R 敏 感 C
性 也很 高 , 少 可检测 出 1 寄 生虫 的特 异 最 0个 性 基 因 。在体 外 培 养 6天 的 过 程 中 , 现 发 tb l DN 产 量 有 所 增 加 , 明虫 体 在 繁 u ui c A n 说 殖 。对 所 加样本 c NA精 确标 准化 后 进行 的 D
弓形虫在非艾滋病患者中的研究分析

弓形虫在非艾滋病患者中的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2-09-30T10:14:02.48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1期作者:张晓静杨竞铖通讯作者[导读]弓形虫在非艾滋病患者中的研究分析张晓静杨竞铖通讯作者(航天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北京100049)摘要目的了解非艾滋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
方法收集研究对象以下资料: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弓形虫抗体IgG和IgM、治疗方案及预后。
结果弓形虫病患者中CAg、IgM抗体和弓形虫DNA 3项阳性51例,CAg和IgM 2项阳性55例,CAg和DNA 2项阳性4例,IgM和DNA 2项阳性12例。
儿童组感染症状以发热、头痛头晕、视力下降、淋巴结肿大、抽搐、呕吐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脑病表现为主。
青少年组及中年组多以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眼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老年组以发热、头痛头晕、呕吐、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结论由于感染部位和宿主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弓形虫感染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常导致误诊,但若熟悉弓形虫传播途径及临床特点,并行特异性检查,诊断并不困难,已经确诊本病,应立即采取抗弓形虫治疗,疗效比较满意。
关键词弓形虫;非艾滋病;感染Analysis of toxoplasma gondii in non-AIDS patients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on of Toxoplasma gondii in non-AIDS patients. Methods The following data were collected: demographic data, clinical symptoms, laboratory tests of IgG and IgM antibodies of Toxoplasma gondii, treatment plan and prognosis. Results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toxoplasma gondii, 51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CAg, IgM antibody and Toxoplasma DNA, 55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CAg and IgM, 4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CAg and DNA, and 12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IgM and DNA. The adolescent group and middle-aged group were mainly manifested by headache, dizziness, blurred vision, eye disease and other symptom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the elderly group were fever, headache, dizziness, vomiting and lymphadenopathy.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oxoplasma infection are complicated due to the different reactivity of infection site and host, which often leads to misdiagnosis. However, anti-toxoplasma treatment should be taken immediately, the curative effect is satisfactory.[Key words] toxoplasma gondii;Non-aids patients; Research and analysis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人类普遍易感,弓形虫在孕妇及免疫力低下或免疫抑制的感染患者中常造成严重损害,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弓形虫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疾病。
弓形虫病广泛流行的原因

弓形虫病广泛流行的原因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一种由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疾病。
弓形虫感染人类的方式多样,包括摄取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源、接触感染物品或土壤以及通过垂直传播从感染母亲到胎儿。
弓形虫病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原因。
1.弓形虫感染的广泛宿主:弓形虫可以影响到很多不同物种的动物,被称为多宿主寄生虫。
其中,猫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在其肠道内进行繁殖,排出感染性卵囊。
而卵囊可以通过污染的土壤、水源、食物等途径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人类。
这种广泛的宿主范围造成了弓形虫病的高发率。
2.人类行为与环境因素:人类的行为习惯也是弓形虫病流行的原因之一、摄入未经彻底加热煮熟的被感染的肉类,尤其是猪、羊和鹿等食用肉中,可能存在着感染的弓形虫卵囊。
此外,食用生或未加工的蔬菜和水果,也可能成为感染源。
此外,不洁的生活环境、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污染的水源,也会增加感染弓形虫的风险。
3.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能会将感染传递给胎儿,这被称为垂直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在一些地区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行为习惯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
妊娠早期感染弓形虫的风险较低,但妊娠晚期感染的风险较高,对胎儿的伤害也较大。
这种传播方式导致了弓形虫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增加。
4.免疫抑制状态:免疫抑制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弓形虫,且感染后病情更严重。
这些人群包括器官移植接受者、HIV感染者以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
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减少了对弓形虫的清除能力,使得感染和复发的风险增加。
5.发展中国家卫生状况:弓形虫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常见,与卫生状况有关。
在这些国家,饮用污染的水源、不洁的环境和不良的水处理设施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这些国家对于食物安全和个人卫生的教育程度可能较低,导致人们缺乏对弓形虫病感染的认识,也进一步促进了疾病的传播。
弓形虫病的广泛流行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V感染者的弓形虫感染简介一一弓形虫病是没有接受恰当治疗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 ,2]该感染呈全球分布,是由细胞内的原虫寄生虫(刚地弓形虫)感染所致。
免疫功能正常者最初感染弓形虫后通常无症状,其潜伏感染能在宿主体内维持终生。
在免疫抑制患者,尤其在AIDS患者中,通常在CD4计数降低至100/卩L以下时,该寄生虫能再激活并引起疾病。
[1,3,4]本次主题针对HIV感染者弓形虫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对于免疫正常宿主的弓形虫感染见别处。
(参见(See "Toxoplasmosis in immu no compete nthosts" J。
流行病学一一CD4计数<100 /卩L的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的AIDS患者若不接受有效的治疗发生弓形虫病再激活的可能性大约是30%[5-8]。
最常见的再激活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CNS。
传播一一人类通常因通过食入弓形虫感染的包囊或卵囊而获得感染,通常来源于土壤或被猫污染的粪便,或进食了未经煮熟的感染动物的肉。
当人体摄入刚地弓形虫的卵囊或包囊后,病原体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并播散至全身。
然后被包裹在任何类型的有核细胞内并寄殖于宿主组织中呈休眠状态。
有关弓形虫传播的更详细的讨论见别处。
(参见"Toxoplasmosis in immu no compete nt hosts" .)。
感染的流行 --- 弓形虫病的流行在不同的国家间各不相同,美国流行率大约是11%中欧、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其流行率超过80%[9]。
通常来说,在HIV感染者中刚地弓形虫抗体的血清学阳性率与总人群中的血清学阳性率相吻合,而与猫无关[10,11]。
然而,流行可能与年龄相关。
举例来说,在美国对HIV感染的妇女进行研究发现,50岁以上者与年轻人相比其血清学阳性可能性更大(OR2.4,95%CI 1.4-39 )[10]。
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ART)出现以前,AIDS患者中弓形虫脑炎(TE的发生率与人群的血清学阳性率呈正比[12]。
然而,ART的广泛使用降低了TE的发生。
举例来说,在美国的HIV感染者中,每年弓形虫相关的住院人数在1995年达到高峰,超过10000人,2001年下降至3643人,2008年下降至2985人[13]。
(参见"The 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HIV infection in adults and adolesce nts" J。
脑外弓形虫病较中枢性疾病少见。
法国1699例HIV感染者的研究发现,116例为确诊、可疑或疑似弓形虫病[14]。
颅内弓形虫病占到了89%,肺部、眼部和播散性感染分别占6%、3.5%和1.7%。
形成脑外弓形虫病最突出的危险因素是进行性免疫抑制(如,CD4计数大约为50/卩L)[14,15]。
此外,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同发生也很常见。
199例脑外弓形虫病患者中,同时存在CNS感染占到了患者的41%临床表现一一在CD4计数V 100/卩L的HIV感染者中,通常存在着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和体征为表现的弓形虫病再激活。
(参见下述'Toxoplasmic encephalitis' )。
弓形虫病无特异常规实验室表现。
然而,出现肺部疾病者,LDH可上升[16,17]。
脑脊液(CSF结果提示单核细胞轻度增多,蛋白升高。
弓形虫脑炎一一弓形虫脑炎患者具有典型的头痛和/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发热常见,但不能依此诊断。
一项115例回顾性研究显示,头痛、意识模糊和发热分别占到55% 52%5 47%[1]。
局灶的神经缺陷或癫痫也很常见。
精神状态改变可从迟钝到木僵和昏迷,可导致全脑炎的发生和/或颅内压力的增高。
脑外弓形虫病一一肺和眼是最常见的脑外表现部位,也可发生其他播散性疾病。
肺炎一一弓形虫肺炎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和干咳[18]。
典型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网状结节浸润。
临床影像学与耶氏肺抱子虫(既往称卡氏肺囊虫病)肺炎(PCP 难以区分。
参见"Cli ni cal prese ntati on and diag no sis of Pn eumocystis pulm onaryin fecti on in HIV-i nfected patie nts" .)。
脉络膜视网膜炎一一弓形虫脉络膜视网膜炎的患者(后葡萄膜炎)通常出现眼痛和视力减退。
弓形虫脉络膜炎是非血管分布的多灶性黄色白色棉絮状病变(与血管周围渗出的CMV视网膜炎不同)。
由刚地弓形虫病引起的脉络膜炎很少出现类似急性视网膜坏死[10]。
其他临床表现一一弓形虫病很少有其他部位的临床表现,包括胃肠道、肝脏、肌肉骨骼系统、心脏、骨髓、膀胱、脊髓和睾丸[15,20,21]。
有报道播散性疾病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并导致疾病或原发感染的再激活[22]。
在某些病例中,器官系统的累及只有通过尸体解剖才能发现[23]。
诊断诊断路径一一在大多数患者中,治疗通常开始于弓形虫脑炎(TE)假定诊断后,而非确诊后。
(参见'Treatment')。
TE的确诊需要有共同的临床综合征(如头痛、神经系统症状,发热),通过脑影像学检查发现一个或多个团块状损伤,活检标本检测出病原体[9]。
然而,对于大多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患者来说,由于脑活检的病死率和死亡率较高而无法进行脑部活检,TE的诊断多为假定诊断。
参见"Approach toHIV-i nfected patie nts with cen tral n ervous system lesio ns", secti on on 'Brainbiopsy'.)。
如果患者的CD4计数v 100/卩L,而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弓形虫病的治疗,可以给出假定诊断。
(参见卩rimary prophylaxis' ),具有以下情况者:共同的临床综合征(见'Toxoplasmic encephalitis' )刚地弓形虫抗体IgG阳性(见'Serology'脑影像学(选择核磁共振)显示典型的放射学表现(如多发环形增强损伤)(参见'Imag ing' )。
若符合这些标准,则诊断为TE的可能性是90%[4,24]。
对于接受腰椎穿刺的患者,应当进行脑脊液(CSF分析以评估刚地弓形虫可能存在的证据,也可与CNS损伤引起的感染性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相鉴别。
若使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来诊断弓形虫病,那么TE诊断可能性更大。
参见卩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详细的关于HIV感染者CNS系统损伤的评估讨论见别处。
参见"Approach toHIV-i nfected patie nts with cen tral n ervous system lesi ons"如果上述所有的标准全不符合,需警惕可能有其他诊断,CSF评估提示可能有其他诊断,或患者对治疗无反应时,更需慎重诊断。
参见'Response to therapy'。
在这些病例中,应当进行其他诊断检测和/或脑活检。
例如,如果检测到单一的病灶,即使弓形虫血清抗体是阳性的,也应当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可能[25]。
确诊取决于其临床表现。
(参见’Differential diagnosis')。
脑外弓形虫病诊断的确立也取决于临床表现。
对于那些肺部疾病来说,通常表现为体液或组织中的速裂殖子(如,肺泡盥洗液中)(参见"Approach to theHIV-infected patient with pulmonary symptoms" )。
对于那些眼部临床表现的疾病来说,诊断的确立取决于与弓形虫病相一致的临床表现。
(参见上述“ 'Chorioreti nitis' )。
血清学一一大多数的TE患者抗弓形虫血清学IgG抗体阳性[26]。
血清弓形虫抗体缺失时,诊断为弓形虫疾病的可能不大,但仍有TE的可能性[9]。
抗弓形虫IgM抗体通常缺失,但IgG抗体定量滴度检测无助于诊断。
影像学一一核磁共振(MRI)检查,是评估患者是否为TE的较好的物理影像学选择。
大多数罹患TE的AIDS患者有环形增强的脑部病变,常出现相关的脑水肿。
有一项报道,45例TE患者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 D 检查,31例(69%出现多发病变,14例有单一病变[27]。
大多侵犯基底神经节。
[20]MRI对于TE相关的病变的鉴别较CT更敏感[28,29]。
通过一项50例AIDS 患者具有神经系统症状的MRI和CT评估TE的前瞻性研究可说明问题[28]。
有20例(40%的患者CT未显示脑部病变,而MRI诊断明确。
然而,不管是CT还是MRI都足以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中枢淋巴瘤、隐球菌病)进行鉴别。
有关HIV感染者CNS病变鉴别诊断的讨论见别处。
(参见'Differential diagnosis' )和"Approach to HIV-i nfected patie nts with cen tral n ervous system lesi ons" J。
较少的检测核扫描一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铊显像(SPECT以及正电子成像术(PET 对于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TE或其他感染是有帮助的。
SPECT对淋巴瘤具有较高的铊摄取,PET显示具有高糖摄取和高蛋氨酸代谢[30-32]。
这一物理影像学检查对于单一病灶且无法行脑部活检的患者特别有用。
病原体的视觉化——可通过开放或立体定向脑活检直接观察到脑组织的病原体而获得TE的特定诊断。
典型的病原体通常通过苏木精及衣红染色显示;而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可提高诊断敏感性[35]。
也可在体液标本如细胞离心脑脊液标本和肺泡盥洗液中发现速裂殖子。
脑活检敏感性高达93%[36]。
多聚酶链反应一一通过PCR方法进行脑脊液中的刚地弓形虫检测由较高的特异性(96-100%),但敏感性变异度较大(50%-98%,取决于引物的使用[37-39]。
治疗也影响了诊断的敏感性。
因此,阳性PCR结果能确立TE的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
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一弓形虫脑炎(TE)的鉴别诊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 淋巴瘤,分支杆菌感染、隐球菌病、细菌性脓肿和罕见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炎。
脑脊液多聚酶链反应(PCR对于这些病原体(如Epstein-Barr[EBV]病毒,JC 病毒、结核分支杆菌,新型隐球菌)的检测有助于鉴别感染的原因[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