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概念整理(精华)

合集下载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使用统一的标准。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使用厘米作为单位,用“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使用米作为单位,用“m”表示。

3.测量时,通常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如,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应从尺的“0”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也可以从尺的“1”刻度画起,画到5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是: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约为1厘米,食指的宽约为1厘米,田字格宽约为1厘米,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约为30厘米,爸爸的身高为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为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7.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使用尺子来量。

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使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时,要向十位进1.使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淆。

3.估算:将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是: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需要背的概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需要背的概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需要背的概念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考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考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考知识点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对于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考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整数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概念,包括整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大小比较。

他们需要能够识别和使用自然数,理解整数的顺序和相对大小。

2. 整数的加减法:这是二年级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

他们还应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的找零计算。

3. 乘法口诀:学生需要背诵并理解乘法口诀表,这是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

他们应该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乘法口诀的计算,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认识图形: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他们需要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基本属性,如边长、角度等。

5. 测量:学生将学习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基本概念。

他们需要掌握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使用天平测量重量,以及使用量杯测量容量的技能。

6. 时间的认识:学生需要学会看钟表,理解小时、分钟和秒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如计算从家到学校所需的时间。

7. 应用题: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这包括购物、旅行、家庭预算等方面的计算。

8. 简单的统计: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制作简单的图表,如条形图和饼图,并能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将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数的认识1.数的概念:数是人们通过数来表示和度量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低等性质的概念。

2.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数的读法和写法,例如:1-10、11-20...100以内的数。

3.数的顺序:掌握数的顺序,例如:简单的数列排序。

4.数的比较:学会使用大、小等词语进行数的比较。

二、数的加减法1.加法的运算规则:学会使用加法符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减法的运算规则:学会使用减法符号“-”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4.一步一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会使用加减法运算。

三、数的整理和认识1.十以内数的相加和相减:通过数的相加和相减,认识十以内数的特点。

2.十以内两数的位置关系:通过比较两个十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数的量度。

3.数的整理:通过不同方法整理数的顺序,例如正序排列、倒序排列。

4.十以内数的比较:通过使用正确的符号进行十以内数的比较。

四、简单的乘法和除法1.乘法的基本概念:认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4.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问题解决学会使用乘法和除法运算。

五、数的量度和长度的比较1.长度的认识:认识长度的基本概念。

2.长度的比较:学会使用正确的符号进行长度的比较。

3.长短、高低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高低等属性,学会使用正确的描述词语进行比较。

4.分米和厘米的认识与换算:认识分米和厘米的概念,并学会进行换算。

六、数据的整理和分析1.数据的整理:通过整理数据,学会制表和观察数据规律。

2.数据的分析:通过观察数据的规律,学会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3.图表的认识:认识简单的图表形式,例如:柱形图、线形图等。

综上所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知识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加减法、数的整理和认识、简单的乘法和除法、数的量度和长度的比较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等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1. 数字的认识与数量关系
1.1 数字1-20的认识
•数字1-20的写法
•数字1-20的大小关系以及位置关系
1.2 数量关系
•数量的比较大小
•数量的组成与分解
•数量的相等与不等
2. 加减法与简单的应用
2.1 加减法的认识
•加减法的定义
•加减法的符号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2 简单应用
•简单的实际问题
•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应用
3. 长度与时间的认识
3.1 长度的认识
•长度的单位(厘米、米)
•长度的测量方法
•长度的比较大小
3.2 时间的认识
•时间的基本概念
•时间的单位(分钟、小时、天)
•时间的读法与计算
4. 几何图形的认识
4.1 点、线、面的认识
•点的定义与表示
•线的定义与表示
•面的定义与表示
4.2 常见的几何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定义与特点
•边、角的概念
5. 数据统计与图形统计
5.1 数据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表示方法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5.2 图形统计
•图形的种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
•图形的表示方法
•数据与图形的联系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加温习,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打印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打印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打印
以下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必背知识点:
1. 数字:
- 自然数:1、2、3、4...
- 零:0
- 整数:-3、-2、-1、0、1、2、3...
- 数字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 数的大小:
- 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3. 位数:
-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4. 数的表达方式:
- 数字的分解:例如:23=20+3
- 数的组成与拆分:例如:23=2十+3个
- 数的进位与退位:例如:29+6=30+5
- 数的和与差:例如:29-6=23+6=30-6
5. 加法:
- 加法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 零的性质:例如:32+0=32
6. 减法:
- 减法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 零的性质:例如:32-0=32
7. 乘法:
- 乘法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 零的性质:例如:32×0=0
8. 除法:
- 除法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 零的性质:例如:0÷5=0
9. 顺序数:
- 前后数:例如:30、31、32,前数是31,后数是33
- 数的排序:例如:24、18、32,从小到大排序:18、24、32
10. 容量和长度:
- 容量的计量单位:升、毫升
- 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分米、厘米
11. 重量和时间:
- 重量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 时间的计量单位:年、月、日、小时
12. 几何图形:
- 二维图形的命名: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 二维图形的特征与分类
这些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孩子打好数学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表内乘法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8、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乘减: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列式: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如:2个8相乘用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相同得数,不同口决:(4×9=36 6×6=36)(2×6=12 3×4=12)(3×8=24 4×6=24)(2×9=18 3×6=18)(2×8=16 4×4=16)(1×8=8 2×4=8)(1×9=9 3×3=9)(1×6=6 2×3=6)(1×4=4 2×2=4)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二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数与代数。

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例如:34 + 28,先算4+8 = 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再算3+2+1 = 6,结果是62。

-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例如:56 - 29,先算16 - 9 = 7,再算4 - 2 = 2,结果是27。

2. 表内乘法(一)和(二)-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 3×4 = 12。

- 乘法口诀:- 1 - 5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6 - 9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九九八十一。

要熟练背诵,并且能根据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如7×8 = 56(七八五十六)。

- 乘加、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例如:3×4+2 = 12 + 2 = 14,4×5 - 3 = 20 - 3 = 17。

二、图形与几何。

1. 角的初步认识。

-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 直角: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 锐角和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 长度单位。

- 厘米和米: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

1米 = 100厘米。

- 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三、综合实践活动。

1. 认识时间。

-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

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 1时 = 60分。

能准确认读几时几分,例如3时15分,时针过了3,分针指向3,表示3时15分。

2. 搭配(一)- 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例如用1、2、3组成两位数,有12、13、21、23、31、32这6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复习
(请家长务必监督孩子熟记并能灵活应用,每天读一读,背一背,并妥善保管)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
(米)。

测量橡皮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操场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2、测量物体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物体一端对着3
厘米,另一端对着8厘米,则物体长度为(5厘米)【大数减小数】
3、1米=100厘米 200厘米=2米 1米30厘米=130厘米
320厘米=3米20厘米
4、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
位数是100. 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差是(89),和是(109)。

5、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
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7、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应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在做加法时,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在做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

8、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算,如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

乘加或乘减混合,先乘后加减,如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9、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10、从一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就画成一个角。

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顶点
11、三角尺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1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

13、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长度。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测量长度。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测量长度。

1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如:3+3+3+3+3=15表示(5个3相加)可以写成3×5=15或5×3=15读作:(3乘5等于15)或(5乘3等于15),口诀(三五十五)。

15、因数×因数=积。

3×5=15表示(5个3相加)也可表示(3个5相加),其中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15)。

16、根据口诀“二五一十”可以写出两个算式(2×5=10)或(5×2=10),表示:(两个5相加)或(五个2相加)和是(十).
17、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2的8倍就是求(8个2)是多少?列式:8×2=16,或2×8=16
18、沿(对称轴)折叠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19、三角形内有(3)条线段和(3)个角,只能有一个(直角)。

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条线段)和(4个直角)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24)个直角.
20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