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全章》PPT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
再见!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课件
教学
第 2 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 5 课时 不 退 位 减
一、创设情景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36-23= 36-16= 51-36= 51-23=
二、自主探究
1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 金牌?
理解题意 求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就是求36比23多多少,
五、课后练习
一、我会填( )里的数。
17+(43 )=60 45
29=31
904-8( )=42 60 ( )-
70
47
( )+37=82 ( )-54=16 26+( )=73
二、列竖式计算。 57-28=29 60-35= 25 71-42= 29 90-18= 72
57
60
- 2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5
21-14=7(页)
答: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7 页。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请你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谢谢大家!
再见!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件
教学课
第 2 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 7 课时 练 习 课
三、课堂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①相同 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 1。
四、课后练习
一、用竖式计算。
65+18 = 83
26+35= 61 27+37= 64
65
26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总结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总结第一单元:认识数01.认识数0- 数0的概念- 数0的书写方法- 数0的认识与掌握2.认识实物0- 实物0的概念- 实物0的认识方法- 实物0的掌握方法第二单元:认识1—101.认识1—5- 数字1—5的概念- 数字1—5的书写方法- 数字1—5的认识与掌握2.认识6—10- 数字6—10的概念- 数字6—10的书写方法- 数字6—10的认识与掌握第三单元:加法1.认识加号- 加号的概念- 加号的书写方法2.认识加法- 加法的概念- 加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的性质3.加法练- 单位是1的加法- 单位是0的加法- 进位的加法- 与减法相似的加法第四单元:减法1.认识减号- 减号的概念- 减号的书写方法2.认识减法- 减法的概念- 减法的计算方法- 减法的性质3.减法练- 单位是1的减法- 单位是0的减法- 不退位的减法- 退位的减法第五单元:100以内加减法1.认识100以内的数- 100以内的数的概念-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方法2.100以内的加法- 100以内的加法的性质- 不进位的加法- 进位的加法3.100以内的减法- 100以内的减法的性质- 不退位的减法- 退位的减法第六单元:量和重量1.认识长度- 长度的概念- 长度的认识方法2.认识重量- 重量的概念- 重量的认识方法3.认识容量- 容量的概念- 容量的认识方法总结数学是一门关注基础的学科,各单元内容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科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数0、1—10、加法、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和量、重量、容量等知识点。
相信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通过各种练习方式使这些知识点牢固掌握。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继续努力,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进行日积月累的复汇总。
通过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知识点和重点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数学知识点梳理在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研究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加法和减法- 数组- 相等的加法算式- 数数- 比较大小- 分离组合- 序数词3. 重点题回顾以下是一些重点题的复:3.1 加法和减法- 5 + 3 = 8,4 + 6 = 10,7 + 1 = 8- 10 - 5 = 5,8 - 2 = 6,9 - 3 = 63.2 数组- 有一个有5个苹果的数组,又加了3个苹果,现在有几个苹果?- 有一个有8个橙子的数组,拿走了4个,现在还剩几个橙子?3.3 相等的加法算式- 3 + 2 = 4 + 1- 5 + 4 = 6 + 33.4 数数- 数一数:有5朵花,有6只鸟,有3个苹果,有2块糖。
- 数一数:有8个苹果,拿走了4个,现在还剩几个?3.5 比较大小- 填入大于(>)或小于(<)的符号:8 ___ 5,4 ___ 6,7 ___ 73.6 分离组合- 6是由2和4分离组合而成的,请写出其他的分离组合。
3.7 序数词- 写出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数。
4. 复方法为了更好地复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建议学生采用以下方法:- 阅读课本并重点关注上述数学知识点;- 进行题训练,特别是重点题的反复练;- 利用研究工具和游戏进行趣味复;- 与同学互助研究,相互解答疑惑。
5. 总结通过日积月累的复习,我们可以巩固和提升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水平。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的数学复习有所帮助,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汇总
导言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进行日积月累的汇总,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一单元:认识数1~99
- 介绍数字1~99的认识和书写方法。
- 研究数的顺序、比较和相等的概念。
第二单元:认识数的加法
- 研究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进行有关数的简单加法运算练。
第三单元:认识数的减法
- 研究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进行有关数的简单减法运算练。
第四单元:认识6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继续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并扩展到60以内的运算。
- 进行多种形式的加法和减法练。
第五单元:认识数的积和商
- 引入积和商的概念,研究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 进行有关数的简单乘法和除法运算练。
第六单元:认识60以内的乘法和除法
- 继续加深对乘法和除法的理解,并扩展到60以内的运算。
- 进行多种形式的乘法和除法练。
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
- 研究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练识别和绘制不同形式的三角形。
第八单元:认识矩形和正方形
- 研究矩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 练识别和绘制不同形式的矩形和正方形。
总结
通过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研究,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字的认识和书写方法,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对常见几何形状的认识和绘制。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在数学研究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整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整理】
1. 数字和数的认识
- 数的认识:认识0-100内的数字及其顺序。
- 数字的读法:研究正确地读和写数字0-100。
- 数量的比较:研究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数量的
比较。
2. 加法和减法
- 加法的认识:研究使用加法原理进行数字相加。
- 减法的认识:研究使用减法原理进行数字的相减。
- 加减法运算:研究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位数和正反序数
- 位数的认识:研究十位和个位的概念及其作用。
- 正反序数:研究按照顺序或逆序排列数字。
4. 颜色和形状
- 颜色的认识:研究认识常见的颜色,并能描述物体的颜色。
- 形状的认识:研究认识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 颜色和形状的搭配:研究将颜色和形状进行搭配。
5. 长度和重量
- 长度的认识:研究认识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进行比较。
- 重量的认识:研究认识不同重量的物体,并进行比较。
6. 时间和钟表
- 时间的认识:研究认识一天的基本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等。
- 钟表的认识:研究认识钟表的构造和读时方法。
7. 金钱和购物
- 金钱的认识:研究认识不同面值的货币,并进行简单的买卖计算。
- 购物的基本概念:研究购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购买、付款和找零等。
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包括数字和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位数和正反序数、颜色和形状、长度和重量、时间和
钟表以及金钱和购物等内容。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
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
简介
本文档是针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日积月累复汇总,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数学知识点
单位与长度
- 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 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常见物品和长度。
重量与容量
- 掌握千克、克、斤、两关系和换算方法。
- 认识千克、克、斤、两的常见物品和重量。
- 了解升、毫升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 认识升、毫升的常见物品和容量。
时间
- 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
- 研究读时钟、调整时钟时间的技巧。
位置与方位
- 掌握左右、前后、上下、里外等基本方位的概念。
- 认识地图上的方位标志。
量的加减法
- 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运用单位对长度、重量和容量进行加减法运算。
图形与图形的组成
-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图形。
- 掌握图形的命名和特点。
复方法
- 多做题,巩固基本知识点。
- 制定研究计划,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数学研究。
- 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结语
通过日积月累的复习,相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提高数学水平。
加油!。
部编人教版小学阶段各年级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部编人教版小学阶段各年级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7、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9、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厘米()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
()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定顶点)后画边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4、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
7、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把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8、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9、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
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10、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11、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
第四、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 × 乘数 = 积
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7、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 例: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8、 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一共有多少个?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9、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4个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
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正面、侧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分针细长跑的快,时针粗短跑的慢。
分针指12,就是几时整(:00)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一圈),
所以1时= 60分。
比大小:3时()300分
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时,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分。
时针从12走到3,走了(3)时,分针从12走到3,走了(15)分。
时针从1 走到4,走了(3)时,分针从 1 走到4,走了(15)分。
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12)时。
分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60)分或(1)时。
写时间:两种
几时几分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来表示
【补充】分针从1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到1,走了(60)分或( 1 )时。
时间: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
例:
时针指在8和9之间,分针指着7,这个时刻是(8 )时(35 )分。
8时少5分是(7:55)
7时过10分是(7:10)
时间的顺序:1时,1时多,2时,2时多,3时,2时多,4时,4时多,5时,5时多,6时,6时多,7时,7时多,8时,8时多,9时,9时多,
10时,10时多,11时,11时多,12时,12时多。
画分针时针需要注意:
①分针时针用一长一短(长短区分要明显)的直线表示即可,不用加箭头;
②时针的位置,不是整时钟面,在时针指在相邻两个数的中间,当小于半时时,指针指向接近较小的数,当大于半时时,时针指向接近较大的数。
以7:35为例,因为35分大于半时,所以时针指向更接近数字8,分针指向数字7.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
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6 个两位数。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
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
4个人就要握6次手。
可以用连线法。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
也可以连线。
分别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裤子的搭配问题也可以连线。
附:
乘法口诀表
每天读一页,牢记并理解本册知识点。
熟背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