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公式汇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必须掌握的公式和口诀

人教二年级数学上册必须掌握的公式和口诀1、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高(厘米)、 (米)。
测量橡皮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操场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2、测量物体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物体一端对着3厘米,另一端对着8厘米,则物体长度为(5厘米)【大数减小数】3、1米=100厘米200厘米=2米1米30厘米=130厘米320厘米=3米20厘米4、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差是(89),末日是(109)。
5、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7、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应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在做加法时,个位满(10 )向(十位)进(1 ),在做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当(10)。
8、只手王加减法从左往右算,如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
乘加或乘减混合,先乘后加减F如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9、末日=加数+刀口数差=被减数-;成数被减数=差+)成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10、从一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万向)画两条(射线),就画成一个角。
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顶点、1 1、三角尺有(3 )个角,其中最大的一个角是(亘角L12、角的大小与边自包(怅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高关,(张口)越大,(角越大)。
13、线段苟(两个端点),(有限挺)可以测量长度。
射线只高(-个端点),(无限怅)不能测量长度。
直线没高端点,(无限挺)不能测量长度。
14、求几个(徊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如:3吵吵吵吵=15表示(5个3相加)可以写成3×5=15或5×3=15读作:(3乘5等于15)或(5乘3等于15),口诀(三五十五)。
小学数学二年级公式汇总_公式总结

一、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1.加法的结合律:(a+b)+c=a+(b+c)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加法的交换律:a+b=b+a4.乘法的交换律:a×b=b×a二、算式的计算:1.加法:-两个整数相加:a+b=c-三个整数相加:a+b+c=d2.减法:-两个整数相减:a-b=c-三个整数相减:a-b-c=d3.乘法:-两个整数相乘:a×b=c-三个整数相乘:a×b×c=d4.除法:-两个整数相除:a÷b=c-三个整数相除:a÷b÷c=d三、计量单位的换算:1.时间单位的换算:-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3600秒-1周=7天2.长度单位的换算:-1米=100厘米=1000毫米3.容量单位的换算:-1升=1000毫升-1升=10分升四、面积和周长的计算:1.矩形的面积和周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3.圆的面积和周长:-圆的面积=π×半径×半径-圆的周长=2×π×半径(或直径×π)五、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1.直线的性质:-直线上任意两点可以连成一条线段。
-直线上的任意点到其中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2.线段的性质:-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的长度等于两个端点的距离。
3.角的性质:-相邻补角的度数之和为180°。
-相邻角互补。
以上是小学数学二年级常用的公式和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公式,孩子们能更好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同时,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也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公式大全

、一、图形计算公式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 或S=a×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 ÷2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度。
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a310、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1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12、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 =2πrh1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1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15、圆锥的体积=1/3 底面×积高。
公式:V=1/3Sh二、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减乘除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三、计算法则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公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公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些重要公式包括:
1.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用字母表示为 C=(a+b)×2。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用字母表示为 C=4a。
3.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为 S=ab。
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为 S=a^2。
5.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h÷2。
6.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为 S=ah。
7.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 S=(a+b)h÷2。
8. 直径=半径×2,用字母表示为 d=2r。
9. 半径=直径÷2,用字母表示为r= d÷2。
10.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用字母表示为c=πd =2πr。
11.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些重要公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式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式1. 加法公式加法是数学中最简单的运算之一,其公式如下:a + b = c,其中a和b 是被加数,c是和。
加法公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幼儿园学习到高中毕业都会涉及到。
2. 减法公式减法也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其公式如下:a - b = c,其中a是被减数,b是减数,c是差。
减法公式不仅在数学中应用广泛,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乘法公式乘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其公式为:a × b = c,其中a和b是乘数,c是积。
乘法公式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除法公式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其公式如下:a ÷ b = c,其中a是被除数,b是除数,c是商。
除法公式在数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5. 等式等式是一种数学表达式,具有左右两侧相等的性质,其公式如下:a = b,其中a和b是相等的。
等式在数学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解决方程式和三角函数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 面积公式面积是一个物体表面固有的属性,其公式如下:S = a × b,其中S是面积,a和b是一个物体的两个相邻的边长。
面积公式也在数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解决几何学问题中。
7. 周长公式周长是一个物体界限周围的长度,其公式如下:C = 2 × (a + b),其中a 和b是一个物体的两个相邻的边长。
周长公式也在数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解决几何学问题中。
总结数学公式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公式,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步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公式,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各种数学题目。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公式汇总各单元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值得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公式汇总+各单元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值得收藏必背公式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cm 米 m我们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两个常用的单位。
2、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3、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4、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6、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7、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8、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9、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10.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11.量一个物体长度,一般把尺的( 0 )刻度对准物体左端。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3、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减起。
4、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如果张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3、画角要记住:先画顶点再画边;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4、量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重合就是直角,没有重合就不是直角。
5、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6、当钟面上是(3)时整和(9)时整时,时针和分针都成(直)角。
7、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各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8、三角形有(3)个角;三角尺有(3)个角,有(1)个直角,有(2)个锐角。
9、三角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10、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人教版二年级公式大全

人教版二年级公式大全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人教版二年级公式大全×边长公式S= a²或S=a×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6人教版二年级公式大全=180度。
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a310、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1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12、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1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1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1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二、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减乘除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三、计算法则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二年级上册数学定理和公式,必须全都要会!

二年级上册数学定理和公式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倍数除法的意义)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 ×4 =12乘数乘号乘数积读作:3乘4等于12。
12 ÷ 4 = 3被除数除号除数商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
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