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绪论

合集下载

动物生物学 绪论

动物生物学 绪论

二、动物生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 纵观动物科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大体可分为 四个阶段:
▪ (一)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 (四)生物技术革命和揭开生命奥秘阶段
(一)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C384-322):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动物历史》
▪ 生物固氮工程、蛋白质工程、基因治疗等; ▪ 人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精子和卵子的低
温保存等; ▪ 生物工程和单性系统抗体技术; ▪ 人体基因研究获得了巨大进展。
人类已跨入了揭示生命本质奥秘的门槛, 不仅克隆了牛、羊等多种动物,而且可能 在容器内培育人体器官,在实验室里制造 生命。
世界首只克隆羊多利
参考书目
▪ 无脊椎动物学 江静波 高教出版社 ▪ 脊椎动物学 丁汉波 高教出版社 ▪ 普通动物学 刘凌云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动物学 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合编 高教出版社 ▪ 脊椎动物解剖学 杨安峰、程红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普通生物学 顾宏达主编 复旦出版社 ▪ 动物学大全 [美]克利夫兰 科学出版社
3.虎克(R.Hooke, 1635-1703)
英国
▪ 1665年自制了世界上第一台 显微镜,观察到软木薄片上紧密排 列的蜂窝状小室,称之为细胞。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i van
虎克在17世纪中期 制做的复式显微镜
Leeuwenhoek, 1632-1723),也以自制的
显微镜首次观察到细菌和污水中原生动物;
▪ 5.达尔文(C.Darwin, 1809-1882) ▪ 英国 ▪ 1859年的出版了《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达 尔文进化论学说。

动物生物学第1章绪论

动物生物学第1章绪论


• • • • •
生物的分界
• • • • •

两界法:植物和动物(夏商代:公元前21-11 世纪,古希腊的Aristotle:公元前384-322); 三界法: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19 世纪德国的Haeckel,1834—1919)。 五界法: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植物界和动物界(1969,Whittaker)。 四界说:原核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 界(Leedale,1974)。 六界说:病毒界、细菌界、蓝藻界、植物界、 真菌界和动物界(1979,陈世骧)。 五界系统被比较多的学者所接受。
原生生物包括所有真核单细胞有机体。
包括: 1.含叶绿素的真核单细胞鞭毛藻,称为 原生藻类,如衣藻; 2.不含叶绿素的真 核细胞异养生物,有的称之为原生动物, 如变形虫、纤毛虫等。 3.眼虫类 (Euglenaceae),兼有自养和异养特性, 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它们不 是原核生物,但又非典型的真核生物, 具核膜,属真核细胞,但其染色质成环 形,由DNA与非组蛋白构成,性质接近 原核细胞,为原始或接近原始的真核生
三、种的概念和命名方法
2.三名法(trinomal
亚种命名法 学名=属名十种本名十(定名人)十(Sub)
nomenclature)
十亚种名十(定名人) 例: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mminck)
四、动物的分类 动物界的主要分门
五、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真菌界:真核细胞,不具有叶绿素,全部异 养,多数是腐生的,以分解动植物尸体或 坏死的组织获得营养,也有些营寄生生活; 包括真菌(Eumycota)和粘菌 (Myxomycota)及一些小类群,以真菌 数量占优势。 1.真菌:菌体为单细胞或菌 丝组成,菌丝为单细胞或多细胞分枝的丝 状体,为专性异养真核生物,常见的有酵 母、霉菌、菇蕈、还有与单胞藻共生形成 地衣。 2.粘菌:由多细胞聚合为团块,胞 间分化很低,亦不具叶绿素,具植物和动 物的特性。

(2024年)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2024年)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B
C
19世纪生理学的重大发现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揭示了血液循环、 神经传导、消化等生理过程的奥秘。
20世纪以来的生理学进展
D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起,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手段 不断更新。
2024/3/26
5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生理学检测技 术等。
21
发育过程与发育调控
发育过程
包括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等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发育任务。
2024/3/26
发育调控
动物的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基因、激素、环境等。其中,基因是发育调控的基础,激素则通过调节基因表 达来影响发育过程,而环境则通过与基因和激素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发育结果。
26
2024/3/26
谢谢聆听
27
12
稳态的调节机制与意义
01
调节机制
02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等环节,对内环境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调节。
03
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对内环境 进行广泛而持久的调节。 2024/3/26
04
意义
05
维持生命活动: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础,只 有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正常生长、繁殖和发挥功 能。
10
动物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03
2024/3/26
11
内环境的组成与特点
01
组成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和细胞内液。
2024/3/26
02
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渗透压等,在 正常情况下都保持相对稳定。

《动物生物学》课程笔记

《动物生物学》课程笔记

《动物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物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1. 定义: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动物界的多样性、动物体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行为、进化以及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它旨在理解动物的生命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并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性质:(1)综合性:动物生物学融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2)实验性:动物生物学的研究依赖于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假设,探究生命现象。

(3)进化性:动物生物学强调生物的进化历程,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

(4)应用性: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3. 任务:(1)描述和分类:对动物进行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系统分类,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2)机制探究:研究动物体的生理功能、发育机制、行为模式等,揭示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进化分析:探讨动物的进化历史和进化趋势,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环境保护:评估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保护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二、动物生物学研究发展动态1. 古代动物生物学:(1)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对动物进行了分类,并撰写了《动物史》。

(2)中国古代的《本草纲目》等著作也对动物进行了描述和分类。

2. 近现代动物生物学:(1)细胞学说: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奠定了细胞是生物基本单位的理论基础。

(2)进化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和物种进化理论,对动物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遗传学: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遗传规律,为动物生物学提供了遗传研究的理论基础。

3. 现代动物生物学:(1)分子生物学: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揭示了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

(2)生态学:关注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等概念。

(3)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生物数据,为动物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动物生物学1、2--绪论、基本原理

动物生物学1、2--绪论、基本原理
两侧对称
放射虫
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
生活环境:
海水
淡水
陆地
生存方式: 自由活动的动物:两侧对称 附着或固着生活的动物:辐射对称
2、体节
分节 :见于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
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 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1、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类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高等动物及人的组织可分为四类: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上皮组织

神经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3、器官是由一群组织组成的大功能单位

一种器官可以含有四种基本组织的大部或全部
猪心脏
含有全部四种基本组织
4、系统:一些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 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系统
脊椎动物神经胚形成图解
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动物不同胚层奠定了组织和器官的基础。 外胚层分化成表皮及其衍生物,还有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消化道前后两端。 中胚层分化成许多器官,如真皮、肌肉、骨骼、 血管、生殖系统、排泄器官。 内胚层分化成消化道中肠上皮(肠粘膜)和消 化腺如肝脏、胰腺,还有鳔、肺以及呼吸道上 皮,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和尿道的 上皮。
加上前缀 sub- 或 infre- 即为亚 - 或附 - ,低
于 此 阶 元 。 比 如 subfamily 为 亚 科 , infrafamily为附科。
生物分类等级示例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分类地位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食肉目Carnivora 熊科Ursidae 熊猫亚科Ailuropodinae 大熊猫属Ailuropoda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1绪论(动物生物学)

1绪论(动物生物学)

化和达到目标的倾向,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自然物按本身的性质而行动,所
有的自然现象都是作用过程或过程的表现。由于任何过程都有目的,所以他 认为对目的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一 切结构和生物性活动都有其生物学意义,或者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有其适
应意义。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释这些意义。
• 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人谦逊 是安全。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生物学研究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公元前384-322)
• •
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 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 在达尔文之前没有一个人比亚里士多德对我们了解生物界作出的贡献更多。 他的生物学知识很广博,知识来源也很广泛。他在少年时期曾当过医师的学 徒,后来又在勒斯波斯岛居住过三年,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海洋生物。生物学 史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得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他是将生物学分门别类的第一个 人,并为之写出了专门著作(如动物分类,动物繁殖等一等),他首先发现 了比较法的启发意义并理所当然地被尊称为比较法的创始人。他也是详细叙 述很多种动物生活史的第一个人。他写出了关于生殖生物学和生活史的第一 本书。他特别注意生物多样性现象以及动植物之间的区别的意义。虽然他没 有提出正式的分类(法),但是他按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了分类,而且他 对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比两千年后林奈的分类更合理。在生理学上他大都采用 了传统观点因而并不出色。和他的前辈比较起来,他是一个坚定的经验主义 者。他的推论总是植根于他过去的观察。他在《动物繁殖》一文中曾明确表 示从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知识)是首位的,超过理智思考所能提供的信息。 在这一方面他和经院哲学家中的亚里士多德派完全不同,后者认为单凭推论 就能推论出一切问题。

动物学课件动物绪论

动物学课件动物绪论

无机物
细胞内化合物
有机物
水75~85% 无机盐1%
蛋白质10%~20%
核酸1% 糖类1% 脂类2%~3%
5. 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陈世骧(1979)提 出了3总界6界系统 非细胞总界:病毒界(Virus) 原核总界:细菌界和蓝藻界
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6.新五界系统 目前,多数学者认同新五界系统:原核
生物界、植物界(含原生植物)、动物 界(含原生动物)、真菌界、病毒界。
保护生物学——包括以下几方面: • 保护动物资源 • 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研究动物的起源和进化规律,了解动物 的灭绝原因,有利于了解人类的进化和 发展趋势,使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 动物是地球上一项重要的可更新资源 • 人口增长的资源消耗------衣、食、住、行。 • 环境污染会使动物种类自然减少。 • 动物资源------食物、饲料、药材、害虫天敌
(生物防治)、传粉昆虫、观赏和装饰。
1.生物(oranisim):自然界中一切具有生命 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适应、 遗传和变异等)的物体。
生物学:研究各类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机 能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动物(animal):具有摄食行为或进行异养, 能产生位移运动并具应激性的真核生物。
3.动物学(Zoology):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 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 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 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及与人类 的关系的科学。
与自愈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孕妇呕吐 与胎儿的保护有关。
动物分类学经历了三个时期
w 林奈时期:主要进行物种的记述。 w 达尔文时期:进行专科、专属的研究,

动物生物学 绪论PPT教案

动物生物学 绪论PPT教案
是农业和医学的基础 ,利于推动农业和 医学的发展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动物新品种培育、 禽畜饲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等。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控制农业害虫、生物防 治以及经济动物的养殖。
医药卫生:如黑热病、血吸虫病等 工业工程:提供轻工业原料
生物学的影响已经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 护、能源、冶金等方面
创造论(神造论);化学起源说(进化论,四个阶段);自然 发生说;宇宙生命论(泛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
宙代
显 中生代 生 宙
纪 白垩纪 侏罗纪
三迭纪
距今大约年代 动物进化史 1.35亿年 1.8亿年
2.25亿年
古生代 二迭纪 1.8亿年
原始哺乳类
石炭纪 3.5亿年
原始爬行类
泥盆纪 4亿年
原始两栖类
学习专业/基础课注意事项
每门课一般都是一学期束,以后再不 重新学习;
学期末考试结束后如果没通过,第二年 同时间需跟着下一届重修,重修的必须 先在网上选课,不然没有重修和补考机 会;
每学期末结课后各门课程都要在网上给 教师打教评。
*什么是生命
新陈代谢;繁殖后代;遗传、变异的能力
*生命的起源
原核生物界Monera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真菌界Fungi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五界系统。二十世纪90年代 仍在沿用处。 自养生物autotrophic
organism 腐生生物saprophagous
organism 异养生物heterotroph
陈世骧,1979
R. Brusca et al, 1990
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
真细菌界Eubacteri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学绪论动物生物学定义及研究目的动物学(Zoology) 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物学( Animal Biology )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的动物生命系统涵盖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等多个层次;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形态、解剖、生理、分类、发育、生态、地理、行为、进化、遗传、动物资源保护等。

1.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电子2.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动物生物学的研究任务•了解自然界的动物,认识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包括分布、数量、生理、遗传、发育、生态、行为、进化等) 。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动物新品种培育、禽畜饲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等。

•有害动物的防治:农业、林业的有害动物控制,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寄生虫病防治等。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生物的分界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的深化,而且不同的科学家对生物的分界有着不同的认识。

但在早期,对生物与非生物的认识都不能得到一个共识。

一、自然物质自然物质生物物质的现代定义生物物质:是指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繁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物质。

目前,地球上已鉴定的生物种类约有200万种,其中动物占其中的3/4,约150万种。

二、生物分界发展史第一阶段:林奈系统——两界系统在18世纪,林奈(Carl von Linne,1735)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明确提出动物生物物质 非生物物质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

生物界 界的定义:是生物分类的最高级单位,是为了方便人类研究与利用地球上丰富多采的生物世界而形成的一个分门别类系统中的最高级单元。

第二阶段:三界系统在19世纪,由于显微镜的广泛使用,发现了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如绿眼虫,造成了分类上的难题,所以霍格(J. Hogg,1986)和赫克尔(E.H. Hackel, 1866)将生物界分为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三界系统绿眼虫特点: 1、动物的特征:具有运动器官——鞭毛2、植物的特征:具有光合作用器官——叶绿体3、原始特征:为单细胞生物原生生物简介原生生物简介原生生物是由原核生物演化来的,是真核生物中最原始的一群,大部分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

原生生物界的成员依获得营养的方式可分为三类:(1) 类似植物的藻类,含有叶绿体,可行光合作用,自行制造养分。

(2) 类似菌类的原生菌类,可分泌酵素,以分解外界的食物为小分子而进行吸收。

(3)类似动物的原生动物类,从外界摄取食物包括寄生,进行体内消化,以获得养分。

另有一些原生生物的营养方式兼具有植物和动物的特性,如绿眼虫,在有光的环境下可行光合作用而自制养分,但在黑暗中则摄取环境中的养分,是一种混合式的营养方式。

常见的原生生物第三阶段:四界系统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展,揭示出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从而提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概念。

据此,考柏兰(H.F. Copeland,1938)将原核生物独立为一界,提出了四界系统。

四界系统第四阶段:五界系统由于原核生物的肯定,1969年惠特克(R.H. 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提出了五界系统,将真菌从植物中分出独立为界。

五界系统 第五阶段:三总界六界系统1979年我国昆虫学家陈世骧提出了3总界六界系统,即非细胞总界、原核总界和真核动物界 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 动物界 植物界原核生物界 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界 后生动物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物界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总界。

生物的界级分类五界系统工程六界系统I.原核阶段 I.非细胞生物1.原核生物界 1.病毒界II.真核单细胞阶段 II.原核生物2.原生生物界 2.细菌界III.真核多细胞界 3.蓝藻界3.植物界 III.真核生物4.真菌界 4.植物界5.动物界 5.真菌界6.动物界T.Cavalier&Smith1989年提出了一个八界系统,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有学者认为这一分界是较为合理和清楚。

五界系统被比较多的学者所接受。

目前,生物的分界尚存在着很多的分歧,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分界系统与方法,而且对病毒的认识还有很多的不足。

所以,全世界对生物的分界尚无完全统一的意见,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各国学者均采用自已认为是正确的分类系统,这不仅反映在生物的分界上,在生物的门、纲、科、属的分类上的分歧就更大了。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一、物学研究方法的总体原则⑴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整体的观念出发。

多方接触自然与实际,丰富感性认识,再通过整理与概括,提高到理性阶段,把最本质的问题揭露出来。

⑵以对立统一的规律来看待动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动物的过去和现在。

二、动物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描述法是通过观察将动物在不同水平上的上部特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等用文字或图表如实地系统地记述下来。

2、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动物的系统比较来探究其异同,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类群关系,揭示动物生存和进化规律。

3、实验法是在一定的人为控制条件下,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或结构机能进行观察和研究。

4、仿生法是在一定的人为条件下,根据动物的生理机能或器官结构进行模拟,研究生命活动的现象并为人类所用的研究方法。

动物学发展简史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史•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2.实验生物学阶段; 3.分子生物学阶段; 4.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1、动物学之父: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384-前322年。

是著名的古希腊学者,总结了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得来的动物学知识,记述了450种动物,首次建立起动物分类系统,将它们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两大类。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宗教的统治阻碍了动物学及其他学科的自由探讨和发展,这种现象一直拖延至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的文艺复兴时期。

亚里士多德是16世纪以前的动物学发展的代表。

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16世纪后的动物学发展①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得动物组织学、胚胎学及原生动物学等相继得到发展。

②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 1707-1778)创立了动物分类系统,将动物划分为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又将动植物分成纲、目、属、种及变种五个分类阶元,并创立了动植物的命名法。

③18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物种进化的思想,并且证明动植物在生活条件影响下是可以变化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他的著名论点。

④18世纪初期,法国自然科学家居维叶认为有机体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确立了器官相关定律。

⑤19世纪中叶,两位德国学者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⑥19世纪中后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C. Darwin, 1809-1882)在他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⑦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极大地促进了动物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的发展。

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①3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养蚕和饲养家畜。

②在《周礼》一书中,将生物分为两大类,相当于动物与植物,将动物分为毛物、羽物、介物、鳞物和赢物五大类。

③明朝(公元618-907年)陈藏器著的《本草拾遗》记有鱼类分类,所依据的特征有侧鳞的数目。

目前鱼类的分类仍以此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④明朝李世珍《本草纲目》记载了400多种动物,还将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几类。

⑤现代动物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特别是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动物学得了长足的发展。

19世纪前:描述性动物学阶段•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前322)在动物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动物自然史》、《动物的组成部分》、《动物的繁殖》等。

他认识了520多种动物,并首次运用了“属”genus和“种”species作为分类的范畴,因此被认为是系统分类学的先驱,他的工作被看作是动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创立的开始。

•1735年瑞典的林奈( Linnaeus, C. 1707—1778)的《自然系统》(Natural System)一书,创立了纲、目、属、种、变种五个分类阶元和“双名法”。

动物生物学发展趋势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史•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2.实验生物学阶段; 3.分子生物学阶段; 4.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中国古代时期的动物学史•歌谣《诗经》(公元前1100)提到鸟类77次,如鸠、鸡、鹭、鹤、鹳、鸳鸯等,为最早记载鸟类的古籍。

•《尔雅》(作者不详)是出自秦和西汉时期(约在公元前200 )的辞典性著作,精辟定义鸟兽等动物,如“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

•明朝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1596年出版)列有动物400种,分隶于虫、鳞、介、禽、兽等类型。

19世纪—20世纪30年代:实验生物学阶段•1838—1839年,两位德国学者施莱登(Schleiden,M. J. 1804—1881)和施旺(Schwann, T. 1810—1882)创立了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的达尔文(Darwin, C.R. 1809—1882)在《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创立了进化学说。

•1876年英国的华莱士(Wallace, A.R. 1823—1913)写出的《动物的地理分布》(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s)一书是动物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奥地利的孟德尔(G.Mendel,1822—1884)以豌豆的杂交试验发现其后代相对性状遵循一定比例,即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美国的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等人以果蝇为材料,研究发现了连锁、互换和伴性遗传规律,并把遗传学和细胞学结合起来,确立和发展了染色体遗传学说。

摩尔根等人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gene),因此染色体遗传学说又称基因学说。

20世纪30—60年代:分子生物学阶段•20世纪30—60年代,研究集中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即蛋白质、核酸和酶等方面。

•美国的华特生(James Watson)和英国的克立克(Francis Crick)合作,于1953年阐明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获得诺贝尔奖。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和引入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