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独立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
首先,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学生需要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和解读技能,理解传感器、执行器、开关等元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PLC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编写PLC程序实现对工业设备的自动控制。
其次,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使用电气控制元件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工作。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学习PLC编程技能,能够根据工业控制需求编写符合实际应用的PLC程序。
另外,本课程还要求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控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生还需要关注电气控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电气控制技术和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总之,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独立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成为具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人才,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Course Standard for Electrical and PLC Control Technology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second-year students in the XXX level。
It is a nal technical course that serves as the XXX。
as well as for on-the-job training and basic XXX.The course consists of 80 hours of n and aims to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 working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ns of electrical control components。
as well as the n of appropriate components and basic XXX。
wiring。
debugging。
and maintaining PLC control systems.XXX practice。
students will enhance their practical skills。
XXX。
and XXX。
XXX。
XXX.XXX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XXX and their symbols。
select appropriate components based on technical ns。
and use tools to diagnose and adjust parameters。
They will also be able to install and debug PLC XXX.The course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1.nal knowledge:Working principles。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时:96学时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训练与综合实训一体化,企业顶岗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结构、编程方法、编程技巧、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分析、设计和制作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机电设备行业更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为毕业后就业及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高职办学的需要,紧密依托行业开发课程,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联合共同开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就业为先”的理念,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论证,与行业技术专家一起根据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分析和归纳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按项目进行教学单元构建,将知识融合到项目和任务中。
课程内容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为指导思想,以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采用由课程组自编的十二五规划高职特色教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利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省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硬件资源,将课堂搬到实训现场,率先采用独具特色的“一班一厂、即学即练制”案例教学模式,在做、教、学中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实际工作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运用,在项目、任务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职业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适用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属于B类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PLC 编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
为此,必须完成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控制电路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继电-接触器系统基本控制电路,并能设计、安装、调试各种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后续课程:《伺服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等。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教学内容:接触器、熔断器;电磁式接触器;低压断路器;继电器。
基本要求:了解控制电器的分类与应用特点;了解常用典型控制电器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掌握常用典型控制电路的用法,会识别常用控制电器及图形符号。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控制电路教学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全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绘制的国家标准化;能绘制和阅读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利用常用的控制电器和基本电路进行简单的控制电路设计制作。
第三章常用机床电气控制教学内容: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Z3050搖臂钻床的电气控制;铣床电路电气控制。
基本要求:能阅读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况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介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 编程应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PLC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各种控制元件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应用PLC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和编程。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的理解能力;2.使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PLC的工作原理和编程环境;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PLC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和编程。
三、课程大纲1.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1.1电气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分类1.2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1.3电路图符号和电气元件的标识1.4传感器和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2. PLC基础知识2.1 PLC的概念和分类2.2 PLC的工作原理2.3 PLC编程环境和基本指令2.4 PLC的输入输出模块和接线方法3. PLC应用案例分析3.1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2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3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4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四、课程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教师讲解电气控制系统和PLC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实验练习: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和PLC的实际操作和编程练习;3.课程设计: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PLC程序的编写,实现简单的控制任务;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现实生产中的电气控制系统案例,学习实际应用经验。
五、教学内容详解1.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的讲解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电气元件、传感器、执行元件、控制设备等组成的,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部分将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电路图符号和电气元件的标识等内容,使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PLC基础知识的讲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常用的控制设备,它能够通过程序控制内部的元器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电气控制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气控制和PLC的基本原理、技术规范,具备电气控制故障分析与排除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调试简单的PLC控制系统。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规范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具备独立运用PLC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相关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和创新精神。
3.强化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电气控制基础知识:包括电气电路基本元件与电气符号、电磁元件、接触器与继电器、电气控制原理等。
2. PLC硬件配置与组态:包括PLC系统硬件结构与连接,PLC输入输出点的配置,PLC编程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等。
3. PLC指令与程序:包括PLC指令的分类与应用,PLC程序设计与调试,PLC程序的存储与传输等。
4.电气控制与PLC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气控制和PLC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电气控制和PLC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加深对电气控制和程序编写的理解与掌握。
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与思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3.期末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电气控制故障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五、推荐教材1. 《电气自动化技术基础》(第二版)——李明著2.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第三版)——王明等著3. 《PLC原理与编程》(第四版)——谢志标著六、课程评价1.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电气控制和PLC应用的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气控制与PLC是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它在本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PLC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PLC程序设计、修改、通讯等知识,能够胜任企业对设备智能化操作使用的要求,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机电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畜牧机电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实用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控制电器的基础知识;2.掌握西门子PLC的程序设计、修改、通讯等知识;3.了解各种常见工业控制程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内容;4.掌握西门子PLC的基本程序语言的程序结构及常用的高级语言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PLC及其所属的控制用低压电器;2.能够熟练操作PLC编程软件;3.具备PLC基本程序的设计及修改能力,熟悉常用高级功能指令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2.热爱畜牧机电科学事业;3.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4.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5.具备从事本专业安全生产和环保的意识;6.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团队精神;三、参考学时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共计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①根据目标,设计任务。
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工作任务。
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组织学生仔细研究如何去完成任务,开展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想要掌握的知识点,而这些问题中,大部分是新的知识点,或者是以前没有掌握的技能,这也是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二、课程的概述1.课程的性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后续课程。
它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初步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协作能力;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课程的定位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并且能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核,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前续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
后续课程:“维修电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与过程1.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标准是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德能并举、工学交融”的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将电气控制与PLC分为基本电气控制系统、PLC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与应用等四个模块,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和PLC的编程能力。
(2)本课程所有教学模块结合本院实训(验)条件,按“教学任务布置、集体讨论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实施、院系评估、学生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实施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同时联合校外合作单位完成学生的就业资格考证任务,通过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3)在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实际。
本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符合实际教学。
2.课程开发的过程(1)深入学习、探索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课程设计方法,基于过程控制的理念,开发相关的课程项目。
(2)加强与企业合作,院、系领导组织教学人员本地区周边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认真分析,在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总结并确定应用电子类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介绍三菱FX2N系列PLC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达到学习目标,最终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面向自动控制和新能源行业,培养与节电技术与管理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相关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术、技能,在自动控制领域从事生产、调试、维修、使用与管理、经营、服务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
(一)具体目标
1.素质目标
(1)具有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
受能力。
2.知识目标
掌握PLC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FX系列编程软件及其使用,掌握基本逻辑指令与步进指令编程、调试及其应用,了解功能指令及其应用。
3.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得本课程信息的能力。
(2)具有PLC控制系统的接线、编程及调试能力。
(3)具有一定的PLC控制系统产品研发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团队
1.专任教师
2至3人
2.兼职教师
2人左右
(二)教学条件
3.教室要求一体化实训室
4.校内实训基地
PLC技术实训室
5.校外实训基地(三)课程资源
1.教材编选
姜新桥.PLC应用技术项目教程(三菱FX系列)(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6月
2.参考资料
(1)姜新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
(2)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信息化资源
一体化实训室
五、考核评价
(一)考核方式
分为理论考试(占40%)和平时成绩(60%)
(二)考核标准
1、理论考核(笔试,内容如下)
(1)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PLC特点、分类
(3)FX2N系列PLC
(4)基本逻辑指令及其应用
(5)步进顺控指令及其应用
(6)功能指令及其应用
2、平时成绩
本课程作为一门考查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到60%,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课堂作业、上机操作评定等部分组成。
六、相关说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完成1/O分配图、硬件接线图、编程、调试等任务,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学习一门课程、完成一个综合项目、掌握实际的项目实施能力〃。
本大纲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并报
教务处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