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

合集下载

草书之王——孙过庭《书谱》图片及释文附注音分节

草书之王——孙过庭《书谱》图片及释文附注音分节

草书之王——孙过庭《书谱》图片及释文附注音分节孙过庭书谱及释文附注音分节孙过庭《书谱》释文(附注音、分节)《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

夫(fú)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

”可謂鍾、張云沒(mò,歿),而羲、獻繼之。

又云:“吾書比之鍾、張,鍾當抗行(háng),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háng)。

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

”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

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zhí)以兼通,故無慙(cán,慚)於即(jí)事。

評者云:“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yán)。

”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

雖書契(qì)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chúnlí)一遷,質文三變,馳蜓馗铮锢沓,弧,F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返)玉輅(lù)於椎(chuí)輪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鍾、張。

”意者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詳其始卒也。

且元常專工于隸書,百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擬草則餘眞,比眞則長(cháng)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揔(zǒng,總)其終始,匪(fěi)無乖互。

謝安素善尺櫝(牘),而輕子敬之書。

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後答之,甚以為恨。

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固)當勝。

”安云:“物論殊不爾。

”子敬又答:“時人那(nǎ)得知~”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里,曾參(shēn)不入。

以子敬之豪(毫)翰,紹右軍之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jīqiú)。

况乃假託神仙,恥崇家範,以斯成學,孰(shú)愈面牆~後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惡(è)。

孙过庭《书谱卷》单字高清晰(一)

孙过庭《书谱卷》单字高清晰(一)

孙过庭《书谱卷》单字高清晰(一)
今天开始给书友们分享孙过庭《书谱》全卷,由于帖子篇幅较长,全卷将分为7篇图文来分享,《书谱卷》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是每一位学书者必须学习的经典帖子。

此篇为“星墨阁书法”分享的第44篇图文,“星墨阁书法”会持续认认真真为各位喜爱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朋友分享好的书法、书画内容。

小编的愿望是用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进一步提升国人的精气神。

孙过庭《书谱卷》单字清晰大图(第一期)。

最全孙过庭《书谱》笔法剖析,还写不好的值得收藏!(上)

最全孙过庭《书谱》笔法剖析,还写不好的值得收藏!(上)

最全孙过庭《书谱》笔法剖析,还写不好的值得收藏!(上)自公元687年至今,一千两百多年来的中国书法史中,孙过庭的《书谱》可谓绝唱。

宋代以来,无论是学习书法还是研究书法史论,孙过庭和《书谱》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和书学论著。

这不仅仅是因为《书谱》的学术理论价值,就单是从书法创作的角度来审视,《书谱》也是每一个书法学习者的必修课。

千百年来传诵广泛的《书谱》,确切名称应叫《书谱序》,因为一直没有看到《书谱》的正文,就把这篇序言径称《书谱》。

“从原文本身看,篇末说:‘今撰为六篇,分为两卷’。

但全文从内容到形式并没有分成六个部分来写;而只是概述了书法的源流与支派,评骘了前人论书的偏蔽,以及叙述自己撰写《书谱》的旨趣等。

……完全是序言之体。

”孙过庭生前好友陈子昂在《孙君墓志铭》中说:“将期老而有述,死且不朽,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志竟不遂,遇暴疾,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

”所谓“志竟不遂”大概是指论稿未完成。

后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在其墨迹的前面写上“唐孙过庭书谱序”的题签,标明是“序”。

孙过庭,名虔礼,以字行,陈留人(今河南开封),郡望出自富阳。

官至率府录事。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暴卒于洛阳,时年约44岁。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朱关田著)窦蒙《述书赋注》一书认为孙过庭为“富阳人”、“死年当在68岁以上”。

而《书谱序》自署“吴郡孙过庭。

”(吴郡不是当时的地名,只是郡望,在今苏州一带离富阳不远。

)对此本文暂不作史学考证辨析,旨在对《书谱》的书法艺术进行赏析与临摹。

《书谱》其内容极其丰赡而精辟,含义深厚。

《书谱》在艺术主张、学书步骤、真草之辩证、书体的功用和特点、基本技法的总结、创作经验、学习态度、立身务本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宏论。

诸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草不兼真,殆不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几张图看懂《书谱》笔法难点,这才是晋唐笔法的穿越者!

几张图看懂《书谱》笔法难点,这才是晋唐笔法的穿越者!

⼏张图看懂《书谱》笔法难点,这才是晋唐笔法的穿越者!最近⼊⼿书谱,也算对书谱的笔法有了⼀个新的认识,今天就做⼀下汇报。

以前学草书,绝不建议初学就⼊⼿书谱,原因很简单,笔法太细腻,节奏变化上,没有⼀定基础也是把握不好的,更勿谈⽓息了,也是⼀⼤难点,所以初学草书从书谱开始,多数南辕北辙,不得精华。

所以今天聊书谱的笔法逻辑,得旱地拔葱,不能从⼊⼿⾓度开始聊,没有意义。

临书谱之前呢,如果没写过草书,最好先规规矩矩去临⼗七帖,把⼗七帖临像了再来看书谱,否则笔法上的细腻以及逻辑,是很难察觉的。

我学草书是主⼗七帖的,因为很多古⼈都说草书要学⼗七帖⼊⼿,我这个⼈⽐较盲⽬信服古⼈,所以⼀直以⼗七帖为主。

以往书谱看的不少,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想学的时候稍微熟悉了⼏天,笔法上就没什么问题了,这就是听古⼈话的好处。

笔法上通了,很多以前对书谱的思考,就能被逐步印证,包括他⽤笔的变化,他的书写节奏,运笔逻辑等等。

可以说以往对书谱的认知,在⽅向上没有问题,但细节上还不够深⼊,稍稍深⼊接触后,很多深层的东西就浮出⽔⾯了。

⽐如但说他的笔法逻辑,书谱的笔法是跨越整个晋唐的,也就是属于主魏晋但有唐法。

所以这本字帖是每个学草书的⼈都必须要攻克的⼀本字帖,⽆论对深⼊了解魏晋笔法,还是对学习唐⼈书法,⽆论楷、⾏、草,都有很⼤帮助。

这是笔法逻辑,笔法逻辑不在外形,也不在书体。

如果没读过这篇专栏,最好先读⼀读以前的⽂章,看我其他专栏再看这个,可能会混淆⼀些概念,因为每个专栏的侧重点不⼀样。

孙过庭的笔法,还是主要来源于⼆王的。

以⽅笔居多,落笔为“⼀拓直下”法,对侧锋运⽤⽐较灵活,少篆籀笔意,这是其特点。

以前讲草书运笔逻辑的时候说过,⽅笔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少的那部分圆笔更为重要!在视觉上,主要的味道,还是来源于运笔是笔法变化的控制,⽅笔易学,但⽅多了之后,急着转圆,就是习惯上的难点,也就是技术难点。

转不过来,⽅圆⽐例就有问题,这个字的笔法就显得不丰满,甚⾄⽐较丑。

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

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

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

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

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

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

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

《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

关于孙过庭与《书谱》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

”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

《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

宋徽宗题签。

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

有影印本出版。

《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

《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历代予以很高评价。

宋米芾评道:“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

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

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书史》)清朱履贞:“惟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而三千七百馀言,一气贯注,笔致具存,实为草书至宝。

”(《书学捷要》)王世贞云:“《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

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

”《书概》然因过于圆熟,也得到“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的批评(《述书赋》)。

------------------------------------------。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放大版40张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放大版40张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6[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7[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8[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9[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0[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1[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2[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3[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4[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5[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6[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7[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8[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9[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0[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1[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2[放大]
(唐)孙过庭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5[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6[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7[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8[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9[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40[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07[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08[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09[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0[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1[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2[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3[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4[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5[放大]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放大版40张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01[放大]

《书谱》笔法八个特点-需要注意!

《书谱》笔法八个特点-需要注意!

《书谱》笔法八个特点,需要注意!孙过庭的用笔非常丰富,有中锋、侧锋、逆锋、露锋、搭锋,还有破锋。

孙过庭的用笔当中,以中锋取劲为主,以侧锋取妍为辅,以露锋纵其神为主,以藏锋包其气为辅;方圆并用,圆笔中见柔美,方笔中见刚健;流畅中求精微,精微中求变化,处处体现出质朴、自然之美。

兹从以下八个方面详细论述。

01/干净利落,用笔精熟其下笔不犹豫,如有停滞,便成“墨猪”,笔画也难见其精神,如焦竑云:“余谓《书谱》,虽运笔烂熟,而中藏轨法。

”“爽利”的前提是对笔法、结体了然于胸,非常娴熟才能大胆落笔,准确表达,说明孙过庭对王字的了解程度,只有对“二王”法度精准把握才能如此自信书写。

古人云:“落笔喜急速,议者病之,要是其自得趣也。

”02/主次分明,对比强烈《书谱》是小草的代表作,牵丝映带较多,主干笔画写得较重,笔画连带牵丝写得较细较轻。

笔画粗细对比强烈,有些笔画完全铺毫书写,有些笔画用笔尖书写。

03/中侧兼施中侧锋线条具有差异,侧锋线条妍美飘逸;中锋线条厚实劲挺。

很多起笔要用侧锋,有些较粗笔画运用侧锋写出,行笔以中锋为主。

04/方圆并用转折、起收笔均有方圆变化。

05/偶带章草的笔意,笔画末端带有波挑平捺写法带有章草的特征;部分钩画也带有章草的特征。

06/使转笔形草书中使转代替了很多笔画,一气呵成进行书写,注意使转过程中的如“竹节式”分段变化。

使转是草书的重要特征,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07/单元用笔单个字之间是靠每一个单元的“弹性”点画及其点画之间具有张力的“弹性”组合来实现的。

落笔较快,在调整笔尖后,其运行稍缓,而到收笔处又是以“取势”或“蓄势”的动作,并引向或跳跃到下一个笔画的,由此连带出的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关系也是在“弹性”的用笔下的相互配合与照应。

08/运用节笔这种特殊用笔表现在书写时因手位的原因,书写某一笔画时无法连续书写出现短暂的停顿,而再生一笔。

原来很粗的笔画突然变得很细,并且只与笔画上面部分连接,这种笔法称为节笔。

孙过庭《书谱》单字放大,读帖必备

孙过庭《书谱》单字放大,读帖必备

孙过庭《书谱》单字放大,读帖必备
《书谱》之妙,妙在孙过庭得二王精髓,更妙在它是1300年前的真迹。

因此历代习书者,写二王行草,常借道孙门而入,浸淫日久,也会有很大收获。

启功先生教学,总是强调多看墨迹。

因为碑刻属于后期制作,墨迹相当于现场直播,虽然没有实况录像,但透过墨迹,可以想象、追踪、还原古人的用笔动作。

通过现代科技把墨迹放大,古人用笔细节会更加明显。

放大不是检验好字的唯一标准,但它是很好的标准。

所以,当我们写《书谱》时,看它的整体气质很重要,但更要放大看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
《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

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

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

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

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

《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

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

”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

《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

宋徽宗题签。

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

有影印本出版。

《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

《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历代予以很高评价。

宋米芾评道:“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

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

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书史》)
清朱履贞:“惟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而三千七百馀言,一气贯注,笔致具存,实为草书至宝。

”(《书学捷要》)
王世贞云:“《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

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