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2

合集下载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10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10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全班交流:感悟:(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2、全班交流:(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变换角色体会: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全体交流(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3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3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读了这段话,联系“不肯过江东”,你对项羽又有何感慨?(项羽宁死不屈、百屈不挠、悲壮豪迈、光明磊落、浩然正气、敢作敢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引导:项羽如果回到江东,江东的父老乡亲会原谅他吗?项羽当时有的是时间逃生,可他却选择了死,不想成为敌人的俘虏,不想在敌人的刀下。

同学们,要读好这一句,读出项羽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概,关键是读好哪一个词?(不肯)指名读这一句。

张老师突然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不想”、“不能”?(不能)为什么?师:“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

谁再来读读这一句。

四、追思英雄。

1、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交流)(一是因为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板书设计:墨梅(题画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题画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后记:授课时注重朗读指导和对诗意理解的指导。

18.※文天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时间:第周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2)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0 一句话|语文S版 (2)

《一句话》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闻一多自美国留学归来,返抵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后不久所作。

作为一个赤子,诗人迸着血泪,哭喊着投进了祖国的怀抱,却发现“这不是我的中华”,于是他一面追溯历史,肯定“这民族的伟大”,一面又展望未来,相信将来总有一天“咱们的中国”会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世界。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国家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民族之魂”这个主题展开的,本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上。

此诗语言平易,形式上整齐匀称,又自然天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因此比较适合诵读,所以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办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领悟。

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距儿童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走入作者的内心,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与文本对话,理解课文的主要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走进历史的长河,在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操。

我教学的班级大多男生思维活跃,但上课时个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女生集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很少在课上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想法,所以大多男生语文基础较差;多数女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朗读能力强,上课时敢于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较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多数女生语文成绩好。

所以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读代讲,特别是要关注男女生学习特点的差异,让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读记“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3、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抓住诗句的主线理解诗歌内容。

2、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意义深刻的诗句。

3、抓住重点诗句理解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教学难点 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方法 读书法 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导课 1.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2、新授 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 读书体会。 交流学习体会: (一)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 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 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抓重点词谈感受。 如:“不断地”“欢呼”“喊哑了”“拍麻了”“觉得还不够”等 (2)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3)感情朗读。 (二)群众游行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招聘解说员。
《开国大典》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生字“骑、嗓、党、聂”,能正确读写“嗓子、共
产党”等词语。 2.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重点赏析,以读代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1)请你以解说员的身份为大家介绍一下群众游行的场面,看谁解说的 好?
(2)竞争上岗。 3.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 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4.感情朗读 3、练习 (一)组词 骑( ) 嗓( ) 党( ) 聂( ) 倚( ) 澡( ) 堂( ) 嗫( ) (二)赏析句子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 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 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你从句子中的画线词语中,读到了群众的一种什么心情? 4、总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

(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

六班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表达“以链接内容为起点,拓展同学视野,使课堂向课外延长,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思想。

依据“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的教学程序,指导同学进行学习。

一起看看六班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欢送查阅!六班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回忆课文主题,读懂故事。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启心灵之智,示行为之范。

设计理念:1.表达“以链接内容为起点,拓展同学视野,使课堂向课外延长,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思想。

依据“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的教学程序,指导同学进行学习。

2.从实际动身,引导同学从文本走向生活,表达学校语文“阅读引路——链接拓展〞式阅读教学,彰显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本单元所学课文。

1.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每篇课文中主要告知我们哪些人生的道理同学思考并沟通,老师适当点拨。

呈现课件(1)做人也须像梅花那样,品性高洁,不媚俗,不唯上,永葆自己内心的清静纯洁。

——卜算子·咏梅(2)陷入绝境时要镇静冷静、机灵坚决。

——跳水(3)以“清贫〞生活为乐,无论革命事业处于何等逆境,始终坚持信念,不彷徨、不动摇、不退缩的崇高气节。

——清贫(4)“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

〞看似简洁的愿望,但要想真正达成,也需要长时间的心性修养。

——儿子的采访(5)“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挑柴二、阅读本次链接的三篇文章,用“感言〞的形式表达对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呈现课件同学沟通,老师点拨(课件呈现):1.听的艺术:做每一件事都有一个路径。

2.方法:听话不要听一半,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到说话人的头上去。

3.爱的诠释:爱的才智的诠释就是应“需〞而为。

在该环节教学中,老师既要指导同学读懂古诗,也要留意每篇文章最终的起“点睛〞作用的话,并由此进行思考,谈感受,写“感言〞。

三、拓展延长,链接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微小的大事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默读课文,体会红小鬼在追赶大部队的路途中表现的坚决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起看看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欢送查阅!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

2、体会词语的感情,能用“心急如火〞、“跋山涉水〞写句子。

3、默读课文,体会红小鬼在追赶大部队的路途中表现的坚决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1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读生字。

2、文中重点生字词的朗读:广昭战役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胜利捷报暖风煦煦春意盎然瘆人龇牙咧嘴阴森可怕神龛跋山涉水餐风宿露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A、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概括。

B、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读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三、品读体会:1、感受文章的详略:历时三个月,行程1000多千米。

文章是否将他们追赶红军大部队的每一天都写了呢2、第一天的经历又只选取了三个场面来写的,是哪三个场面赶路、夜宿神庙、吃供品。

3、这三个场面又分别是怎么来表现这群红小鬼的精神的呢A、第一个场面运用反衬的手法:可不可以去掉中间写景的这局部呢景色越美丽,红小鬼越不欣赏,越是心急如火,就越能感受到他们追赶大部队的急迫,他们志向的坚决。

比照朗读。

B、第二场面运用环境描写和神态描写:神庙,平日就很瘆人,这时候愈发显得阴森可怕。

黑影里,耸立着一尊尊龇牙咧嘴的神像,什么四大天王,八大金刚,观音菩萨……把几个胆小的伙伴吓得够呛,不敢环顾四周,他们靠着墙根,整整坐了一夜。

感情朗读。

整整、坐(表现坚决的意志,心里怕得不得了,可就是没跑回去。

)C、语言描写:“看来,菩萨也支持我们的行动,给我们安排下这么宽绰的客店,还送干粮,好让我们吃饱睡足以后,加油赶上部队呢。

〞菩萨支持我们的行动、安排下这么宽绰的客店、送干粮等语句感受到他们乐观的革命精神。

分角色朗读。

4、他们还经历了哪些困难呢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

2022年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5篇

2022年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5篇

2022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5篇案例写作虽与教学实录的体例相近,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教学过程具体的实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

至于怎样选择,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而定。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明确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学会围绕主题写演讲稿。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文本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明确汇报形式,完成口语交际。

在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还要学会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重点难点1.学会写演讲稿,练习演讲。

2.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搜集演讲活动的视频,搜集几篇优秀的演讲稿。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资料,看看与此话题相关的一些演讲稿、演讲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看一看,感受“演讲”1.播放青少年或名人的优秀演讲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

导语:同学们,看了这几段演讲视频,你们是不是觉得演讲的人都特别有魅力?他们的语言很有感染力,他们的动作也充满着自信,但很多同学肯定会想: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讲好可怕呀,我可不要做什么演讲!其实,一次优秀的演讲背后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准备。

准备好了,自然就有自信,在大家面前演讲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写演讲稿、做一次演讲。

2.学生交流演讲感受(做过演讲的/未做过演讲的)。

二、学一学,认识演讲稿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发表意见,讨论问题。

(1)什么是演讲稿?(2)演讲稿有什么特点?2.师生共同归纳。

(1)演讲稿:一般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或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

六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5篇

六班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5篇六班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爱之链》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同学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挂念的时候,应当赐予无私的挂念。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同学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挂念的时候,应当赐予无私的挂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爱好。

1、师:同学们,先请大家看老师写个字(板书“爱”)。

轻轻地读一读这个字,你会想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哪些人或事?2、师:听着大家这一个个爱的故事,让我觉得格外感动。

(多媒体出示图片,配乐述说)师:爱是什么?爱是一束淡淡的茉莉,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大爱无言,那时蔺相如对廉颇悄悄的忍让。

至爱无声,那时沉船时,哈尔威船长伟岸的身影。

3、师:今日,在这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老师又带来了一篇和“爱”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状况。

1、师: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认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或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找出那些深深打动你的句子,作上记号。

(2)找出课文中消灭了哪几个人物,并思考:围绕这几个人主要讲了哪几个关于“爱”的故事。

2、同学自由读课文,师巡察指导。

3、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词语。

A、雪花飘舞纷纷扬扬颠簸寒战师:这些词语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提示:“颠簸”的“簸”字是多音字,还有个音是第四声,可以组词“簸箕“。

这些词语都消灭在课文第一小节,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冷的感觉读出来。

具体找找,从哪些字词能感觉到冷?(天冷,身冷,心冷)抓住这些关键词再次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稻草人2寓言二则3卖火柴的小女孩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语文百花园一口语交际及阅读平台6开国大典7*望大陆语文百花园二11永远的歌声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语文百花园三16古诗三首17詹天佑*18文天祥19怒吼把,黄河20*一句话21奇异的琥珀22*表里的生物23、自然之道24一个这样的老师25*最佳路径语文百花园五26将相和27奴隶英雄28赤壁之战29老人与海30※鲁滨孙造船语文百花园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童话寓言之旅”。

单元中《稻草人》、《寓言二则》、《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精读课文,《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略读课文。

其中有两则是寓言,剩下的课文是童话作品。

本单元以“要注意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为专题。

既编排了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也有外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格林兄弟、赛尔玛˙拉格洛芙的著名童话,还有在本套教材中首次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我国古代的著名寓言。

《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

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

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

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

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

《寓言两则》所选编的《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都是著名的寓言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

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

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

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刺猬汉斯》这篇课文是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

讲的是一个富有的、农夫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

童话表现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展现了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长篇童话中的一个情节。

课文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放鹅的男孩经常捉弄鹅。

一天他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野鹅,最终得到野鹅们的信任。

故事中我们看到尼尔斯知错改错、勇于舍己、乐于助人,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这几篇课文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学生通过阅读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道理,并在潜移默化间感受到童话、寓言这两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

教师在教学前,应大体了解童话、寓言的概念及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注重引领学生欣赏童话所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景色,注重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品味、积累童话的语言,从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对于首次学习文言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并在学习方法上教育恰当地指导。

教师可以先行查找、归纳一些学习文言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文言语句的翻译可采用“留、换、补、删”四种具体方法。

1、保留原词。

即凡人、事、物等名词性的表意词可以保留不动。

2、改换词语。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词换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3、增补词语。

即将文言文中常省略的各种句子成分补充译出来。

4、删略词语。

即将文言中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去掉不译。

当然这些内容不一定全教给学生,但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中安排了相关的训练内容:“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以总结交流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童话学习进行评价与叫,尤其是从学习方法哂纳感进行了总结。

“阅读平台”提供的寓言诗意在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

“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是围绕寓言、童话来进行的。

“大家谈:寓言和童话”是本单元课文学习的一个延续。

意在使学生通过有条理、有重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在“童话、寓言”王国里尽情遨游、捕捉乐趣、受到启迪。

“习作”是编写童话。

这是一次有意思的习作实践,也是一次想象作文的训练。

教学本单元可用14课时。

精读课文8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课时。

单元学习目标: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20个,会写生字23个。

2、能够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字的意思,积累成语。

3、认识破折号,了解它的作用。

4、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对童话中人物进行评价,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5、朗读并背诵寓言故事,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6、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学习状态分析:本单元课文内容以童话故事为主。

故事生动、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

但也正由于童话作品的生动有趣,学生们往往更容易被奇异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外貌所吸引,而忽略对内容本身地深入理解、对主要人物的分析体会。

因此教学时,不但要关注到学生兴趣,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说说受到触动的理由,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

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从中受到感染、教育,并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了解童话、寓言的表达方法。

2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

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指名读,谈理解。

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

“弗能应”:不能够回答。

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

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一个人拿着矛和盾的图2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我的矛我的盾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锐利戳得穿坚固戳不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二、读悟探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

(个别读)(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

(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四、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

(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