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儿童感冒发热一例

合集下载

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秋冬季节,儿童更容易感染感冒并发烧的情况。

这不仅给孩子带来了不适,还给家长增加了照顾孩子的负担。

为了有效地治疗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方法。

一、感冒发烧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感冒发烧是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体内的阴阳来达到治疗目的。

以下是中医治疗感冒发烧的几种常见方法:1. 中药汤剂:中医通常会根据儿童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配制适合的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并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

2.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如推拿和拨筋,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缓解孩子的不适感。

按摩背部、胸部等部位有助于改善呼吸道的通畅度。

3. 中医草药熏蒸:中医草药熏蒸可以通过蒸汽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直接渗透到孩子的呼吸道,从而有效缓解鼻塞、咽喉痛等症状。

二、感冒发烧的西医治疗西医常常使用药物来控制感冒发烧的症状。

以下是西医治疗感冒发烧的几种常用方法:1. 退烧药物:西医使用退烧药物来降低儿童体温,帮助控制发烧。

常用的退烧药物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2. 抗生素:如果感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控制细菌繁殖。

然而,并非所有感冒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3. 辅助治疗:西医还可以使用其他辅助治疗方式,如含漱盐水、漱口液、鼻喷剂等,来缓解喉咙疼痛、鼻塞等症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更全面地对待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

中医能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来增强孩子的自愈能力,而西医则能够通过药物来直接控制症状。

两者结合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病症,还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以下是一位儿童感冒发烧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患者小明,7岁,因感冒发烧,出现咳嗽、喉咙痛和鼻塞等症状。

发烧搓哪个部位退烧快 推拿、穴位按摩快速退烧

发烧搓哪个部位退烧快 推拿、穴位按摩快速退烧

发烧搓哪个部位退烧快推拿、穴位按摩快速退烧发烧不吃药退烧是很多家长想要学习的方法,因此很多父母都关心发烧搓哪个部位退烧快。

一、风寒感冒发烧搓哪个部位小儿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身冷无汗、小便清长等。

开天门100-150次。

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地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迹线。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烦躁不宁、惊惕不安等。

推坎宫100-150次。

位置: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想眉梢分推。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烦躁不安,惊风,目眵等。

揉太阳穴100-150次。

位置: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便是太阳穴。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太阳穴。

功效: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揉耳后高骨100-150次。

位置: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两侧耳后高骨。

功效:。

主治伤风感冒,头痛,头晕,惊风,烦躁不安,目赤痛,耳鸣,耳塞等。

二、风热感冒发烧搓哪个部位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子常常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音较重,或者有粘稠黄痰咳出。

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痒或者疼痛。

大便干燥、小便黄,检查时可发生扁桃体红肿,咽喉部充血,舌苔薄黄或者黄厚,舌质红。

清肺经位置:肺经位于无名指掌面。

手法:清肺经从无名指指根部沿着手指尺侧缘直推到指端。

推揉约3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推天河水位置:掌面自腕横纹中点起,向肘部之肘横纹而止,为线型穴位。

手法:有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横纹,直线推动,用力均匀,推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等热证。

按揉大椎穴位置: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手法:哟中指指端按揉,或者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做对称用力,捏挤大椎穴。

小儿推拿对感冒的治疗作用研究

小儿推拿对感冒的治疗作用研究

小儿推拿对感冒的治疗作用研究引言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传统的中医推拿疗法在治疗感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小儿推拿在治疗感冒方面的作用,并介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小儿感冒和推拿小儿感冒的症状和影响感冒是由冷空气引起的病毒感染,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和全身不适等。

对于小孩子来说,感冒会导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影响学习和生活等问题。

推拿的原理和应用中医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达到治疗和调节身体功能的方法。

推拿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和调节免疫系统等机制,有效缓解感冒症状,提高免疫力。

小儿推拿治疗感冒的机理提高免疫力小儿推拿通过按摩和刺激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在感冒时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强免疫力,小儿推拿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减轻感冒的病程和症状。

缓解炎症反应感冒引起的症状主要是炎症反应导致的,包括喉咙痛、鼻塞和咳嗽等。

小儿推拿通过调节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相关症状。

调节气血运行感冒时,体内的气血运行受到阻碍,导致病邪滞留和症状加重。

小儿推拿通过按摩和刺激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和经络通畅,帮助排除病邪,减轻感冒症状。

小儿推拿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临床观察和回顾研究许多临床观察和回顾研究表明,小儿推拿对治疗感冒具有良好的疗效。

例如,一项回顾研究分析了170个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小儿推拿能够显著缓解感冒症状,降低发热持续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随机对照试验是研究中医推拿疗效的金标准方法。

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小儿推拿与常规治疗相比,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一项对300名患有感冒的儿童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接受小儿推拿治疗的儿童发热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病程缓解时间较早,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小儿推拿治疗感冒的安全性少见的不良反应小儿推拿治疗感冒的安全性良好,少见不良反应。

小儿推拿案例

小儿推拿案例

小儿推拿案例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按摩、推拿、拍打等手法,调理小儿的脏腑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小儿推拿的案例。

案例一,小儿感冒。

小明,3岁,因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流涕,就诊于中医门诊。

中医师根据小明的症状,采用小儿推拿治疗。

首先,在小明的背部和胸部轻柔地做推拿,促进肺气流通,缓解咳嗽症状。

然后在小明的头部和面部做按摩,帮助缓解鼻塞和流涕。

经过几次推拿治疗,小明的症状有了明显好转,体温下降,咳嗽和流涕也明显减轻。

案例二,小儿消化不良。

小红,4岁,因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就诊于中医门诊。

中医师采用小儿推拿治疗。

首先在小红的腹部做柔和的推拿,促进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吸收。

然后在小红的背部和腹部做拍打,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泻症状。

经过几次推拿治疗,小红的食欲逐渐好转,腹痛和腹泻也有了明显改善。

案例三,小儿失眠。

小华,5岁,因失眠引起的易醒、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就诊于中医门诊。

中医师采用小儿推拿治疗。

首先在小华的头部和背部做按摩,促进神经系统放松,缓解烦躁情绪。

然后在小华的双腿和双足做推拿,促进气血流通,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经过几次推拿治疗,小华的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白天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改善。

以上就是几个小儿推拿的案例,通过小儿推拿的手法,可以有效地调理小儿的身体状况,缓解疾病症状,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小儿推拿也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受到了家长和小儿的喜爱。

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了解小儿推拿的好处,给孩子提供更好的保健和治疗方式。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外感发热小儿推拿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外感发热小儿推拿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外感发热小儿推拿小儿发热即体温升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一般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与阴虚内热三类。

其中外感发热除感冒外,还可见于急性传染病初期,下面来教教大家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

本方疏风解表,治一切外感发热症。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为治外感的主要推拿法,配拿风池功在疏风解表;清肺经,揉肺俞则宣通肺气。

病因: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故当气候骤变,冷热失常,或看护不周时,外邪易乘虚入侵肌表,使卫阳被郁,而致发热。

临床表现:寒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脉浮,指纹鲜红;风热者,发热重,恶风,微寒出,口干,咽痛,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位置:两眉间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手拇指桡侧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

作用:发汗解表,镇惊安神,清脑止痛。

主治头痛,发热,感冒,惊吓等。

位置:自眉头沿眉弓上缘至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先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拇指桡侧面,自两眉头稍向上,外分推至眉梢。

作用:发汗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赤痛。

位置:两眉外端的后方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指端在穴位旋转揉运,向眼睛方向为补,向耳后方向为泻。

作用:解表,止头痛,醒神,明目。

主治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目赤痛。

位置:耳后高骨微下凹陷中。

操作:以中指按于穴位上揉运之。

作用:解表发汗,镇惊除烦。

主治伤风感冒,惊风抽搐,烦躁不安。

位置:后发际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食指用力提拿风池,有节奏的一松一提。

作用:发汗解表,通经止痛。

主治恶寒,高热,头痛,身痛,感冒。

位置:肺经亦称肺金,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肺经。

作用:补益肺气,清肝泄热,止咳化痰。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寒,脱肛。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用拇指螺纹面自肩胛骨内缘从上至下向两旁分推。

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例感冒后咳嗽患儿的护理

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例感冒后咳嗽患儿的护理

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例感冒后咳嗽患儿的护理一、疾病概述感冒后咳嗽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病症。

小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感冒后,呼吸道黏膜受到病原体侵袭,虽然感冒的其他症状如发热、流涕等可能逐渐缓解,但咳嗽症状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种咳嗽可能会影响小儿的日常生活,如睡眠、进食等。

而且,若咳嗽经久不愈,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对小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1)感染因素①病毒感染: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

这些病毒入侵小儿呼吸道后,会破坏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导致黏膜下神经末梢暴露,从而引起咳嗽反射。

即使病毒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呼吸道黏膜的修复也需要时间,在此期间就容易出现咳嗽症状。

②细菌感染:部分感冒后咳嗽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细菌在呼吸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咳嗽。

(2)过敏因素小儿本身可能属于过敏体质,感冒期间,呼吸道黏膜处于高敏状态。

此时,外界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加重呼吸道黏膜的炎症,使咳嗽症状持续或加重。

(3)环境因素①空气污染:现代社会中,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如雾霾中的有害颗粒、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小儿吸入这些污染物质后,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和损害,在感冒后更容易引发咳嗽。

②室内环境:室内空气干燥、温度不适宜或通风不良等情况,也不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恢复,可能促使咳嗽症状持续。

2. 发病机制当病原体入侵小儿呼吸道时,首先激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

免疫系统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这些炎症介质会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黏膜充血、水肿。

同时,黏液分泌细胞会分泌大量黏液,以清除病原体。

这些病理变化刺激呼吸道的咳嗽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导至咳嗽中枢,再由咳嗽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发出指令,引起咳嗽动作。

孩子感冒发烧按摩哪里

孩子感冒发烧按摩哪里

孩子感冒发烧按摩哪里中医治疗宝宝感冒有一套面部推拿的方法,家长们可以试试看,下面是按摩的穴位和手法说明。

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至前额发际处,成一条直线。

手法:施术者两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如图:次数:50-150下/次;200-300下/次;300-500下/次,每天2-3次。

另外如果感冒程度严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开天门”一般作为小儿推拿起式,含有天人相应、开经穴之意。

具有开经络、开穴位、活气血、调阴阳和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明目等作用。

针对风寒风热引起的风邪外感之恶风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状均有良好作用。

此外,针对头面诸疾,如头昏、头痛、流涕、鼻塞、迎风流泪、眼屎多、赤眼等也有一定效果。

位置:坎宫是眉头至眉梢延伸至太阳穴的一条弧线。

手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太阳穴方向分推。

次数:50-150下/次;200-300下/次;300-500下/次,每天2-3次。

另外如果感冒程度严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可疏风解表,止头痛,醒脑明目,适用于风寒感冒,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头痛等症状者。

此外,坎宫是孩子眼睛的卫兵,眼睛相关疾病一般可以推拿坎宫穴,比如预防/调理眼睛虹膜炎、小儿近视等。

位置:两眉梢后凹陷处为太阳穴。

手法:用中指指端“由轻到重”按揉太阳穴。

一般不分顺逆时针。

次数:50-150下/次;200-300下/次;300-500下/次,每天2-3次。

另外如果感冒程度严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此手法可疏风解表,止头痛,清热明目,适用于外感发热,有头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等症状者。

位置:位于两侧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的凹陷中。

用手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

一压,即有震动感,这就是此穴。

手法:以两拇指或中指端揉高骨,称揉耳后高骨。

次数:50-150下/次;200-300下/次;300-500下/次,每天2-3次。

小儿推拿病历演讲稿范文

小儿推拿病历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则小儿推拿病历。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小儿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

以下是我所遇到的一例典型病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病历摘要:患者:男,2岁,因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就诊。

主诉:发热、咳嗽、流涕3天。

现病史: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有咳嗽、流涕,无呕吐、腹泻等症状。

家长给予退热药处理后,体温有所下降,但咳嗽、流涕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

查体:T 37.5℃,P 120次/分,R 24次/分,血压100/70mmHg。

神志清楚,精神可,面部潮红,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2×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胸部X光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感冒。

治疗:1. 小儿推拿:采用以下穴位进行推拿治疗:(1)天河水: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每次推100次;(2)肺俞:用拇指按揉,每次按揉100次;(3)风池:用拇指按揉,每次按揉100次;(4)足三里:用拇指按揉,每次按揉100次;(5)涌泉:用拇指按揉,每次按揉100次。

2.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开具中药方剂,每日1剂,煎服。

治疗过程:患者接受小儿推拿治疗3天后,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

继续治疗5天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血常规正常。

随访1个月,未出现复发。

讨论:本案患者为2岁男孩,因感冒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采用小儿推拿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小儿推拿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本病例中,我们主要选取了天河水、肺俞、风池、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进行推拿,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总结: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小儿常见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治疗儿童感冒发热一例
中医推拿以其独特的手法,简便的操作,可靠的疗效,在如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对身体发育尚不完全的儿童有着重要的治疗意义。

下面就是笔者应用中医推拿所治疗的一例发热患儿。

1.病例举例
王某,男,4 岁,家长诉两日前孩子与家长一起去往购物中心玩耍,回来后夜间便有低热,自服小儿清热颗粒,体温略降,但于昨日夜间突起高热,体温达39.8 摄氏度,服用美林后体温下降至38 摄氏度,但今日体温再次上升,遂至笔者处就诊。

门诊症见:发热39.3 摄氏度,轻微咳嗽,咽喉红肿,扁桃体稍肿大,面红目赤,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

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色紫达风关。

血常规显示:WB:C 12.71 ,中性粒细胞:70.2%,淋巴细胞处于正常值范围,CRP:13.5mg/L 。

经辨证为感冒一外感风热证。

2.治疗方法
家长要求尽量不要药物治疗,笔者在征求家长同意后采取推拿方法治疗本病。

选用主穴清天河水200次,退六腑300 次,配以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各30次,掐大椎穴50 次,推脊100 次。

共施术40 分钟,施术完毕后患儿微有汗出,体温下降至37.3 摄氏度,精神转好。

嘱患儿家长要给患儿注意保暖,多服温水,尽量不要外出。

隔日患儿复诊,家长诉体温未再升高,且食欲增加,病情转好,再次依前方施术一次,施术后患儿体温降至36.9 摄氏度。

嘱患儿家长注意观察随诊。

3.方解
清天河水有清热解表退热除烦之功效,且清热力平和而不伤阴液,治一切热证。

退六腑起清热凉血之功,用治壮热不解。

两穴同用共起清热除烦凉血之功。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三穴起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功效,多用于外感发热等症。

掐大椎起清热解表通经活络之功效,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的病证。

推脊多用于快速降温,有迅速发汗之功效。

诸穴合用起解表清热除烦之功效。

是临床常用的退热解表按摩方法。

4.小结
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如《灵枢》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诸病源候论》指出:小儿脏腑之气软弱。

故小儿易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也更容易被外邪所伤,正邪交争之际,患儿表现高热非常正常。

临床上多应用大量药物治疗,儿童脏腑发育不完全,易被药物损伤身体。

又因小儿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的生理特点,孩子得病后特别容易好转,没有必要服用多种药物。

所以中医推拿以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有效而受到大家追捧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目前国内发展比较充分有影响较大的儿科推拿流派有山东地区的推拿三字经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山东青岛市中医院已故老中医李德修)有孙重三推拿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老中医孙重三)有张汉臣推拿流派(其代表
人物是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老中医张汉臣)上海地区的
海派儿科推拿(其代表人物是上海地区小儿推拿名家金义成)和湖南地区的刘开运儿科推拿流派(其代表人物是湖南地区推拿名家刘开
运)。

笔者选用的按摩方法乃是选取以上流派对儿童感冒发热治
疗选穴的方法加以化裁,并根据笔者自身理解所制定的。

这一例病例笔者认为可以说明儿童按摩治疗发展前景良好,值得大家去
广泛采用并加以发扬光大。

按摩是中医对儿科疾病治疗的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