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同步练(带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6课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道:“今谢晋元死守(上海)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材料所反映的会战()A. 促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B.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C.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 首次表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的决心2.某同学制作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的网页,设置了“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个栏目。
如果要补充一个同类栏目,最恰当的是()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C. 淞沪会战D. 滇缅战役3.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4.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事件是()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九一八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八一三事变5.“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铸成壕堑,有死无退”该材料直接反映了()A.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B.国共两党合作携手抗战C.中共领导敌后抗战D.抗战相持阶段的不利局面6.1937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
这表明国民政府()A. 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B.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主张C. 认识到动员民众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D. 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7.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
(人教新课标)必修1历史练习(含解析)第16课《抗日战争》Word版含答案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图为90多岁的日本老兵多立太郎,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
这个地方是()A.卢沟桥B.柳条湖C.上海D.南京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答案:A2.国民政府组织的下列会战中发生最早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解析: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大规模的会战。
答案:A3.对下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C.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解析:日本以亚洲各国人民的解放者自居,实际上它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便是铁证之一。
答案:C4.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日军宣布投降后,顺溜背负血海深仇,追杀坂田,坂田畏罪自杀。
全面侵华期间日军在中国的累累罪行不包括() A.旅顺大屠杀B.制造潘家峪惨案C.南京大屠杀D.用中国活人做试验解析: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制造的惨案,与“全面侵华期间”这一时间信息不相符,其他三项均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
答案:A5.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
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A.营救被困英军B.对日军形成包围C.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D.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解析:注意题干中“直接目的”这一限定,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C项正确。
答案:C6.“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解析:由“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D项正确。
答案:DB组(能力题)7.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16抗日战争(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限时20分钟)[▲组基础达标塚]1 •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
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 .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A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学生笔记记录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故选A项。
]2.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
”“崭新的阶段”是指()A .抗日战争的爆发B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C.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D .民主革命全面开始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与进步。
因此,B项正确。
]3. 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A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D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故选D项;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排除A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壮大了八路军的力量,不是新四军,排除B项;延安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排除C项。
]4 •下表反映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A.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C [由“破坏交通战” “拔掉据点”可知是百团大战,故选C项。
]5.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长沙大捷,毙伤日军约六万多人。
英国《泰晤士报》称“ 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A.推动了中国战场国共合作抗战B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C .说明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转折点C [英国《泰晤士报》把长沙大捷称为“同盟军……之胜利”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C项。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斗争一、选择题1.《大刀进行曲》如此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促使“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事务是()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华北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B2.(2019·山东潍坊高一期末)1937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样努力。
”材料说明()A.各党派政治主见趋于一样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D.中日民族冲突是当时主要冲突答案D3.(2019·福建厦门高一期末)“中共中心再慎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这一宣言应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B.十年对峙时期C.全面抗日斗争时期D.解放斗争时期答案C4.(2019·广东佛山高一期末)“依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
……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 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人的重大伤亡。
”这说明()A.国民党主动抗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C.国共合作是取得抗战成功的根本缘由D.国民党全面抗战增加抗战成功的信念答案A5.(2019·河南焦作高一期末)董必武曾从武汉致函毛泽东说,国统区人民赞扬八路军的成功,它“不仅与平汉、津浦两路战事成相反的对比,即与上海方面相比,亦令人看出八路军的不同”。
材料中“八路军的成功”最有可能是()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答案C6.“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入侵、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测试题知识点:抗战的暴发1.“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这第二天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恶运,赫赫名城,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据此推断这场战争暴发的缘故是( )A.卢沟桥建城B.卢沟桥名望太大C.中国军队与日军交火D.日本军队挑衅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2.以下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3.以下属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战役有(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台儿庄战役④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全面侵华开始后,日本提出了三个月衰亡中国的打算。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材料说明淞沪会战的踊跃作用在于(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成功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粉碎了日军迅速衰亡中国的打算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5.八路军总部在一道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更,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踊跃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成功的战斗,创建显著的战绩,阻碍全国的抗战局势。
”依照这一命令所开展的军事行动是( )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6.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那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咱们应该重兵卒。
”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B.抗击日本入侵者应学习前人的战术C.必需依托政府军队抗战D.中国共产党依托群众,实行全面抗战知识点:日本入侵者的暴行7.“丽水收复后,鼠疫蔓延,一个月来掩埋尸棺已达四百余具。
吴圩一村八十余户,染疫死者八十余人,城郊哭声不断。
”造本钱地鼠疫蔓延最可能的缘故是( )A.国民党忙于内战不顾民生B.外来人口涌入丽水,人口密度太高C.山洪暴发,鼠害蔓延D.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的结果8.对漫画中的“教科书”观点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A.日本曾遭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人民C.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戮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知识点:抗战成功的缘故及意义9.1937年9月,国民党发布的由中国共产党提交《中共中央为发布国共合作宣言》:“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此刻,只有咱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抗日战争 同步练习

抗日战争同步练习1.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 B二·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日军挑起“七·七事变”的借口是A一个日军失踪。
B中国抵制日货 C 皇姑屯事件 D柳条湖事件3.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目的是为了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B 占有北平的战略要地C为占有东北,以便吞并整个中国 D为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国共两党达成改编军队协议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5.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的第一次大会战是A凇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6.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首次告捷是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武汉保卫战7.率军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是A李宗仁 B蒋光鼐 C蔡廷锴 D张治中。
8.在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中国军民达A100万人 B20万人 C30万人。
D40万人9.第一个敌后根据地是A晋绥根据地 B晋察豫根据地 C晋察冀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10.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目的是①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②为了迅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③指出抗战的艰苦性④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11.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最大的区别是A要不要抗日 B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C采取哪些方法抗日 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12.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于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八七会议13.抗日战争出现相持阶段的原因是①日本改变侵华方针②日本侵略力量相对不足③国民党消极抗战④人民抗日力量还比较弱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4.日本帝国用以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是A蒋介石国民政府 B汪精卫伪政权。
C袁世凯政权 D冀察政务委员会15.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A北平天津沦陷后 B南京上海沦陷后 C广州武汉沦陷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材料题:第16课抗日战争 含答案

材料题:第16课抗日战争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1937年中共洛川会议材料二读图:请回答:(1)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什么抗战路线?(2)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什么积极表现?(3)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三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剑桥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和日本停战投降的理由。
由此可见,当时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怎样?(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促使日本最终停战的具体原因。
参考答案1.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题注意回答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3)题要答出根本原因、外因等。
答案:(1)标志: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2)表现:①联共抗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②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入缅作战等战役;③争取国际援助,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全民族的抗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美国、苏联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或世界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 2.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内容提取信息回答日本宣战和停战的理由,并从本质上理解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概括出日本投降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童谣也能证史。
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
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2.日本早在1931年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件,而我们通常把1937年“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的主要依据是A.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B.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D.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际形势决定B.国内形势决定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A.英美支持其抗战B.全国人民要求抗日C.日本扩大侵略威胁其统治D.受共产党政策的感召5.抗战初期,国共双方在哪一方面是一致的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7.下面这些战役中有明显与其它三个不同,请找出A.百团大战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太原会战8.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具有反侵略的民族解放的双重性9.抗战初期,在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上,涌现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其中,发出“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呼喊的是A.谢晋元B.姚子青C.蔡廷楷D.张自忠10.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全民族共同抗战②国际上的援助③国共两党的合作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13.对抗日战争的特点概括地最为全面的是A.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性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B.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战争C.在两条抗战路线指导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D.世界现代史上最早起来单独抗击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14、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15、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最典型的会战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长城抗战1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不包括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扭转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屡败局面C、开创了一条殖民地人民打败残暴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道路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非选择题:17.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个师团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三:反法西斯战争伤亡损失统计2000——摘自《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计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请你结合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高粱叶子青了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2.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史实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C.东北三省之后不久沦为“狼”的殖民地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4.抗战初期,蒋介石曾指出:“……因为倭寇所恃的,是他们强横的兵力,我们就要以逸待劳,以拙制巧,以坚毅持久的抗战,来消灭他的力量。
倭寇所有的,是其侵略的骄气,我们就要以实击虚,以静制动,拼死抗战,来挫折他的士气。
”这反映出A.国民党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B.国共合作推动战略相持阶段到来C.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D.蒋介石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情况5.1937年9月26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
这次战役是指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6.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A.对蒋介石夫妇容貌的赞赏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所有政策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7.对下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8.1939年8月27日清晨,6架日机在江西省高安县吴珠岭一带投下大批细菌弹,当地民众及外来难民7000多人受到细菌和毒气的严重感染,全身溃烂,2100多人很快断送了生命。
这可以说明A.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B.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C.日军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D.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消极抗日情绪9.抗日战争期间有这样一记载:“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10.1943年3月为祭奠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蒋介石在重庆献赠挽联。
毛泽东在延安作诗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国共两党都对戴安澜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他A.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而战,堪称楷模B.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C.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英勇牺牲D.用事实证明了黄埔精神优于武士道精神11.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12.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第Ⅱ卷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2小题。
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
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材料四现代化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但在战争状态下,现代化的走向便不可能完全按照通常的经济规律运行。
由于中国大部分在战前较为发达的地区多处于日军的占领之下,被纳入了日本占领当局“以战养战”的战时轨道。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
指出与材料一之间构成的关系。
(3)根据材料四概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谈谈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
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
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
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x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
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
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
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日战争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
人教版必修1 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日本兵”“北大营”意指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因此选B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难度】一般【解析】从漫画提供的文字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阻止张学良抵抗日本的侵略。
因此选C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不选A项。
中国全面抗战是在七七事变后,不选B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在西安事变后,不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难度】一般3.【答案】A【解析】淞沪会战中中国以几十万伤亡的代价换取战略的开展,为全面持久抗战奠定胜局,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因此选A项,不选BCD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淞沪会战【难度】较易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倭寇所有的,是其侵略的骄气,我们就要以实击虚,以静制动,拼死抗战,来挫折他的士气。
”,是蒋介石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选D 项。
国民党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与史实不符,不选A项。
相持阶段到来是中日双方形势变化形成的,不选B项。
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灭亡指的是指淞沪会战,不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全民族的抗战【难度】一般【解析】由材料信息“1937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发生在1937年9月八路军在太原会战中,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的正面防御而进行的平型关大捷,所以选A项。
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不选B项。
百团大战大战发生于1940年,不选C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并且是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不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平型关大捷【难度】一般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
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抵抗了日本侵略,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战场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所以应选D项。
对蒋介石夫妇容貌的赞赏材料未体现,不选A项。
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时间不符,不选B项。
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所有政策过于绝对,不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影响【难度】一般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识读分析能力。
从漫画内容可知,日本否认战争罪行,认为自己是亚洲被侵略地区的恩人。
A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漫画中的观点;只有C项说明了日本的罪行,能批驳漫画中的观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侵华日军【难度】一般8.【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日军在战争中对普通民众使用细菌武器的暴行,给当代中国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故选A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难度】一般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此次战役的特点是破袭战,规模较大,冀晋豫三省同传捷报,所以应该是百团大战应该A项。
平型关大捷是在山西东北部,不选B项。
太原会战是在山西省境内,不选C项。
台儿庄战役是在徐州境内,属于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不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百团大战【难度】较易10.【答案】A【解析】在国共合作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材料中未涉及到,不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