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3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36张PPT)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战前中国与日本
日本
中国
政 明治维新后,确立资本主 治 义君主立宪制
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经 济
资明 资本治本主维主义经新义济后 道发, 路展走 ,起上 成来
地 为亚洲强国。
缘 国土狭小,资源匮乏
制度腐朽,疏于备 战自,然经给济日占本主以导可地乘位 之机。
(3)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
1894.11
旅顺
1895.2
威海卫
黄海海战 1894.9 平壤 1894.9
1894.7 丰岛
1894年11月,中日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 攻陷旅顺,对市内居 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 老弱妇孺无一幸免。 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 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 胞尸体,估计超过二 万人遇害。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
为通商口岸。 开辟内河新航线。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与影响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内容与影响
内容
影响
①赔款4.5亿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 强控制。
②划使馆界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 营;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25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25张PPT)
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成为义和团运动;资 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试图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推翻清 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战后余波
三国干涉还辽
1、原因:《马关 条约》的签订,损 害了俄、德、法三 国在华利益。
2、实质:帝国主 义在华利益之争。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 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2 直接原因
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1、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2)客观原因:清政府无法承担反帝重任。 (3)直接原因: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矛盾激化。
2、口号:扶清灭洋 3、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的进程。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 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 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 取不干涉政策。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4、清政府腐朽落后 5、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危害。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日本觊觎中国,由来已久。16世纪大将军丰臣秀吉 发动侵朝战争,扬言其目的是“直捣大明国”。17世纪 日本著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在其作品中让日本人 占领了南京。19世纪初学者佐藤信渊设计了一个入侵 和占领中国的“秘策”, 提出先攻取满洲,然后“经略” 整个中国。1855年,维新先驱吉田松阴提出“垦虾夷, 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君临印度”的狂妄设 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2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2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 对 中 国

条 反帝官吏永不用
D
社 会 的 影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 响

危害 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 总理衙门外务部
E
1、清 廷堕落 为“洋 人的朝
廷” 2、中 国完全 陷入半 殖民本 封建社 会的境

思考1:归纳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势?
思考总结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840-1900)
一、甲午中日战争
5.影响:
(2)对日本: 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迅速走上资本主义 强国之路,进一步侵略 扩张。 ②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3)对西方: 拓宽了侵华途径——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企图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2.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①是广泛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②消极的一面:盲目排外、迷信愚昧等。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过程
①爆发: 1900 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 发动侵华战争。 ②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
3. 补充:东南互保(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免于战
(2018·全国卷2·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 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 当时( )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②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军事) ③转向日本学习,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八国联军侵华
一.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1 根本原因
甲午战争后,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2 直接原因
列强借口镇压义 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1 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甲午战 争后,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民族危 机日益深重。
──1870年日本外交官佐田白茅《征朝论》
2 主要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光绪帝就指示成立 了“筹备委员会”,筹办慈禧的六旬万寿 庆典。为在颐和园接受祝贺,慈禧对颐和 园的修建工作抓得非常紧。主管修建的官 员,每五天要向她作一次工程进度的书面 报告,甚至在春节期间也照常施工。 慈禧的六旬庆典,成为清政府压倒一切的 头等大事。
朝鲜知守不知攻,知己不知彼,其人深沉狡狞, 固陋傲顽,觉之不觉,激之不激,非断然以兵莅 之,则必不为我用也。况朝鲜蔑视皇国,谓文字 有不逊,以与耻辱于皇国,君辱臣死,实不戴天 之寇也,必不可不伐之,不伐之,则皇威不立也, 非臣子也。……朝鲜……当天朝加兵之日,则遣 使于清国,告其所以伐朝鲜之故;若清国必出援 兵,则可并清而伐之。
中日甲午战争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 根本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 政策。
朝鲜
台湾
满蒙
中国
亚洲(全世界)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 力逐渐强盛,但由于保留 了大量封建残余,导致了 阶级矛盾的尖锐。并且日 本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 乏,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 继续发展,日本统治者急 需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 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四口通商: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

问题探究1:中日因何而战?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 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 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 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 陆政策”。日本大陆政策共确定了五个步骤:第一期征服 中国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满蒙地方;第 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期征服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日本和八国联军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20多年前那个甲午年,发生了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 战争。这场战争,让中国满清政府丧权辱国,加速倾覆;让日本帝国主 义大获全胜,更加狰狞。 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 120年中,无数人反思甲午,都在呐喊、战栗与鞭笞。 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 …… 抚摸伤痛,是为了不再受伤。反思历史,却不能沉迷于历史。从甲 午的废墟上站立起来,才是我们追忆甲午的最大目的。 ——2014年04月13日人民日报《知耻雪耻 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
问题探究1:中日为何能战?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 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 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 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 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 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19张PPT)

本课重点难点突破
难点之一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西方列强援 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取同样利益。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 榨取巨额利润,并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综 上 所 述 , 由以上四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在每个方面对中 国的侵略都比《南京条约》更加深化,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 度大大加深了。
本课重点难点突破
爱国 主义
学习小结
谢谢观赏
条约影响 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辛丑条约带给中国巨大的影响
政治方面
1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方面
2
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经济实力极度落后。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 -马关条约-
时间背景
爆发时间
爆发原因:个人原因与社会原因
最终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条约内容
1.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允 许名国驻兵保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 铁路沿线要地; 3.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4.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前沿导论


目录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时间背景
爆发时间
主要战役及关条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4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41张PPT)
1、上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的漫 画.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2.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
的国家是 ①俄国 ②法国 ③英国 ④
日本 ⑤美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⑤
3.19世纪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
慈禧太后挟光绪仓 皇出逃
廊坊阻击 战
清军、义和团与八 八国联军攻陷北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
国联军天津激战

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在北京朝阳门外屠杀义和团团民
4、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

内容
影响

①赔款4.5亿 加重人民的负担, 税收受列强控制;
②划使馆界 “国中之国”,成为
民 地 半 封
列强侵华大本营;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 民族的真正觉醒
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
推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1、原因: 根本原因—列强要瓜分灭亡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等木国颤
条乃人抖
约 残


。 他
着 的
沉思一:造成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列强的侵略
沉思二:为什么列强会在1840年后不断 地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列强为什么 以中国为侵略目标?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逐步走向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各阶层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的探索和 抗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快。 【学习目标】 (1)运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明确两次侵略战争的历程, 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探究,在解读两次侵略战争爆发原因、结果等问题的基础上, 形成对列强侵华原因、影响、阶段性特征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史 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3)结合现实,反思战争的启示,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社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运动打着“ 扶清灭洋 ”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 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过程 (1)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在 廊坊 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 (3)1900年7、8月,八国联军相继占领天津、北京。 (4)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慈禧太后下令清军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 略者“议和”。 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 辛丑条约 》。
(2)四次战役 ①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②黄海战役:中方主力尚存,但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乘机控制 黄海制海权。 ③辽东战役: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占领大连、 旅顺 等地。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 》。
4.《辛丑条约》的签订
(1)内容及危害
内容
危害
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 4.5 亿两,分39年
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②在北京 东交民巷 设立“使馆界”,界内不
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③拆毁北京至 大沽 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
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
(2)影响 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概念解读】 “大陆政策”:“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 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 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 北洋舰队:又称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四支近代化海军舰队中实力最强、 规模最大的一支,实力曾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北洋舰队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 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这标志着 洋务运动的失败。 三国干涉还辽:指《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俄、德、法三国为了自身在中国的侵略 利益,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日本向清政 府勒索3 000万两白银作为交换条件)。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 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此外,该事件也是后来日俄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知识梳理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世界形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日本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3)朝鲜方面: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援助, 而日本乘机入侵朝鲜。 (4)中国方面:清政府腐朽无能。 2.概况 (1)挑起战端: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1)内容与危害
内容
危害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台湾 全岛及 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赔偿日本兵费 白银 2亿两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 为 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 内地 .
拓展了列强对华 资本输出 的 途径,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
【课堂小结】
史料探究
探究主题1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瓒泰于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 图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 表美国。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 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甲午大败,成中国之 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悟也因此而开始。
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⑤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上
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 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②“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 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 大本营 ③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 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 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 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知识拓展】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甲午战争中,堂堂的“天朝上国”惨 败于蕞尔小邦日本,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孱弱,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的野心,打破了西方列强在中国争夺权益中一度所呈现的均势,改变了远东 国际关系的旧有格局。于是,甲午战火硝烟未尽,以俄国策划的“三国干涉 还辽”为契机,帝国主义列强纷起效尤,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权益,划分“势 力范围”,中国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各国或者强迫清政府 发表声明,保证不把它们已经取得优势的地区出让给其他国家,或者彼此间 达成协议,承认对方在中国某一地区所取得的特殊权益,这就是所谓的划分 “势力范围”。 【特别提示】 《辛丑条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它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控 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意味着清政 府变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